青山埋忠骨千里祭英魂—川军50军军长郭勋祺后裔黄山寻访抗战遗迹 郭勋祺

此文刊登《安徽日报》2015年5月8日黄山副刊。

“对不起,我们来迟了!”

4月30日,皖南黄山区谭家桥新洪村,一位老人在众人的的陪同下,一把一把地将刚从地里抛出的泥土捧在胸前,接着轻轻敷在裸露野外的骸骨上。颤抖的嘴唇不时轻声哽咽道:“川军第50军的抗战英烈们,对不起,我们来迟了!今天,我代表我的父亲,你们的军长郭勋祺来看望你们了。当年,你们远离家乡抗战为国捐躯,长眠于此70多年未能魂归故里,我们有愧。此次一路千里追寻这里,惟愿能为你们早日安个栖身之所,好给后人有个缅怀祭奠之地。”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原川军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第50军团军长郭勋祺的女儿、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郭开慧。当日,她携着多位后人不远千里从四川成都赶来,祭拜抗战牺牲的川军英烈。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冬,淞沪失守、南京沦陷,国民党军队大撤退,川军50军所属唐式遵部(川军23集团军)在皖南担任江防。1938年11月至1943年4月止,长达四年多的时间里,日军从芜湖机场先后出动飞机200多架次,在黄山区仙源、甘棠、三口、秧溪、广阳、新丰、浮丘坦、沧溪、古竹桥、沙田等地投弹千余枚,炸死炸伤军民3000余人,房屋数千间。据谭家桥当地老人回忆,那里先后埋进谭家桥抗日烈士公墓的川军士兵上千人。

今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重塑那段悲壮而辉煌的抗战历史,原国民革命军第50军团军长郭勋祺的女儿郭开慧和她的家人一行,沿着父辈在皖南抗日的足迹,一路寻访,向抗战英烈们献上心中的敬意。黄山区是他们来皖南池州、青阳、泾县祭拜处之一。4月30日,在黄山市政协文史委、黄山区区政协、民革主委罗毅力,黄山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安徽老兵家园黄山团队爱心志愿者许琦、汪为之等陪同下,郭开慧教授一行首先来到了谭家桥新洪村。


在公路旁,只见一块刻有“卫国成仁忠勇已垂千古史、舍身取义英灵应受万世崇”的挽联,落款为“军政部第四十兵站公墓委员会建”的青石墓碑堆放在一户农家门口,足有千斤重。村民夏四林告诉郭开慧教授一行,这些墓碑是他2012年秋天在清理家门口那口水塘时发现的,这个墓碑应该是纪念国民革命军川军在抗日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墓碑挖出后,他一直摆放在公路旁供人瞻仰。为了防止遭到破坏,后来又把这几块墓碑搬至家门口保护起来。在镶有醒目“川军、万县”字样墓碑前,郭开慧教授久久伫立,不停地用手抚摸,向战死在他乡的川军送上迟来慰候。当听到好心人夏四林还花了三整天时间将几百具遗骸从水塘里挖出,重新入土为安消息。郭开慧教授一家人热泪盈眶,深深陷入了对已故川军追思之中。


青山埋忠骨千里祭英魂—川军50军军长郭勋祺后裔黄山寻访抗战遗迹 郭勋祺

瞻仰罢抗战英烈墓碑后,郭开慧教授得知当年原第四十兵站旧址还在,但是已经划拨给陆和平一家居住了。于是沿着村民夏四林的指领,迅即赶往陆和平家中探访。村里78岁的程瑞汉老人获悉郭军长女儿郭开慧教授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赶来寻访,心情特别激动,把见证40兵站抢救伤员所有一切,向郭开慧教授一行娓娓道来。程瑞汉老人指着墙壁上一处编号向郭开慧教授介绍:“原第四十兵站医院建立时,他只有7、8岁,但是已经知事了。那个时候,日军空袭频繁,不足百平方米的兵站医院,病床根本不够。根据墙壁上编号显示,床位距离基本只有一尺多宽。伤病员太多,床铺不够,就拆楼板、门板、地板当做床板,再后来,只能是铺垫稻草席地而睡,条件非常艰苦。随着日军对这里的狂轰滥炸,兵站医院每天伤病员不计其数,大部分伤员来不及救治就当场死亡了。没有棺木就近安葬在村庄公路对面的一块山地上,这块山地埋得川军就有1000多人。”“青山埋忠骨,骨史遍流芳,浩魄贯山河,英魂冲霄汉”在革命战区新洪村随处可见。



临近下午6点,重走先辈足迹的车辆刚进入盛村,整个村庄像过年一样喜庆热闹,鞭炮齐鸣、红旗招展,“热烈欢迎抗日名将五十军军长郭勋祺后人来盛村寻访先辈抗战足迹”等大红标语挂满了村头巷尾。闻讯赶来的黄山区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杜可林,黄山区政协文史委主任陈朝曙,新丰乡党委书记,村干部等见郭开慧教授等走下车时,立即上前迎接。许多村民之前就知晓郭军长后代要来盛村,早早歇下了手中忙碌的农活,争先恐后地立在村头夹道欢迎。盛村是原川军50军的军部驻地,抗日战争期间,郭勋祺军长曾在这里调兵遣将,指挥川军将士奋勇抗敌。盛村的老百姓经常帮助50军转移伤病员,掩埋伤亡者。“50军驻盛村后,川兵用血肉之躯保卫我们,日本鬼子不敢来侵犯,百姓安居乐业,这周边几个像查济等古村落才得以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郭军长的后人来我们盛村,当然要以这最隆重、最朴实的方式深切表达对郭军长当年保家为国壮举的尊重和缅怀。


盛村虽然不大,但也有700余村民居住。从村头到村尾足有2里路程,尽管都是徒步行走,但郭教授还是一点不感觉累。因为一路上,与村民手挽着手,你一言、我一语唠嗑着郭军长在盛村战斗的英勇故事,所有的疲惫都被欢声笑语消解。在一处青瓦、翘檐,徽派明清大夫第古院落处,庭院主人盛国强赶紧把郭教授一行请进院内,指着原郭军长办公室向郭开慧教授说:“这里就是50军部旧址,郭军长在这里曾经接待过史沫特莱记者,我们准备按照原样修复,将来留给你养老”。郭开慧教授一家听后,心情十分激动,连连称谢。

盛村百姓好客的热情完全是发自内心。你看:“散落在皖南的抗战老兵和他的后人期盼四川家乡的亲人们常来看看",“热烈欢迎郭开慧教授回盛村探望盛村乡亲”的巨幅标语,工工整整地黏贴在斑驳墙体上。村民盛昌虎说,这些标语都是他有感而发即兴书写,字虽然写得不好,但足以表达我们对郭军长后代人的一份诚意。所以每到一处张贴标语的地方,郭教授一家都要停下脚步和村民们合影,因为他们很珍惜盛村人民的这份感情。

参观完大夫第50军旧址后,65岁村民盛昌虎邀请郭开慧教授一行去观看郭军长修建的一座防空作战掩体,防止日本鬼子飞机轰炸时避险。这座防空洞坐落在村里来龙山脚下,洞长有20多米,洞高2.2米,洞内最低处也有1.5米,里面可以摆几张八仙桌,可容纳近百人。上了年纪的村民说,鬼子飞机一来,郭军长就召集大家在里面开会,研判战事。


走出防空洞,郭教授一行了解到村里还有一块川军墓地,据村民盛昌虎讲,墓地是大军人张敬之墓。而张敬是为了修建战壕,不幸遇难的。他的遗体埋葬在村民吴雨信的菜地里已有70多年了,每年清明冬至祭日,吴雨信老人都要上坟祭奠,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川军后代来盛村的消息在村里传开后,正在田地里干活的村民吴雨信也从田地里飞奔而来了,见到郭开慧教授,他顾不上裤子沾满许多泥巴窘迫,大声朗诵起三国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表达对川军深深的敬意。他说:“那个年代遍山葬尸骨,人间寒酸苦哦。川军抗战英烈每个人都有亲人,但他们为了民族大义,却舍身忘死,卫国捐躯。他希望政府能在这里兴建一座烈士陵园,他愿意将整块菜地让出来,给川军英烈留个安息的地方”。多么朴实的话语,令郭教授一行激动万分,泪水满面。立即将一同来的子女拉到身边,向已逝去的张敬英烈献花,肃立敬哀,告慰英灵。


“草履八千里,提颅出康川。黄沙掩忠骨,英魂镇青山。”慷慨赴死的抗日民族英雄的忠骨,留在皖南,留在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的祖国大地上。要让英烈的在天之灵得以安息,要让后人有个缅怀祭奠之地,要让不屈的民族精神得以弘扬。5月3日我们从黄山区谭家桥镇政府处获悉,为抗日英烈修建祭奠亭项目已经在新洪村破土动工,卫国捐躯的川军英烈将得以安息。新丰乡盛村村民盛昌虎也告诉我们,盛村在申报国家古村落同时,也将对原50军部郭军长旧址进行修旧如旧。川军出川抗战的光荣历史将为后人永远铭记。

摄影 吴孙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56512.html

更多阅读

怎样制作千里镜 镜玩千里眼

怎样制作千里镜——简介这是一篇介绍怎样制作千里镜的文章怎样制作千里镜——工具/原料放大镜 两片竹筒 一根怎样制作千里镜——方法/步骤怎样制作千里镜 1、找来一根竹子,把它削成二十厘米左右。怎样制作千里镜 2、

千里走单骑_poet 千里走单骑艺术酒店

千里走单骑 By SallyWen Mao译/蔡平在丽江,你旅馆外的标牌熠熠闪烁:单骑,单骑,单骑——这是嘲弄你孤行千里,一定是走过了千山万水,因为你独自乘飞机独自坐火车,独自坐大巴才抵达了这夏天的夜晚,抵达了下一个村落,乡镇,城市,下个世纪

跋涉千里来向你道别 千里追欢by王道小酷

一直想要写这样的一个故事:少年身患绝症,却静静的离开了家。他要一直北上,北上。跨越千里来到一个北塞之国。他要找一个人。那是他儿时的玩伴,一个女孩。在路上,他忆着前尘往事,但往事却总如烟。在路上,他受病痛折磨,血洒白衫,却从没想

千里戈壁 长生不老打一植物

这段时间,脑海里总会浮现四个字,长沙最近几天都是阴霾的天气,今天终于放晴却有点不习惯。我依旧很清楚地记得千里戈壁这四个字第一次出现的场景,却不记得那时的天气了。七年前,班里那个成绩超好但有着女孩子文静性格的男生在夕会课的时

声明:《青山埋忠骨千里祭英魂—川军50军军长郭勋祺后裔黄山寻访抗战遗迹 郭勋祺》为网友清风无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