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传_(十)崇祯皇帝的最后岁月 明代崇祯皇帝最后死于

(十)崇祯皇帝的最后岁月

文华殿

各地义军攻城夺地的搪报纷至沓来,特别是李自成部已经攻入河北山西,直扑北京而来。

皇帝阅览搪报心恢意冷。皇帝自语:“反贼李自成率兵袭来,朕现在是要兵无兵、要饷无饷、要帅又无人挂帅朕将如何是好!”皇帝阅览奏疏忽然眼前一亮抬起头:“国难之时竟有这等爱国之士,大学士李建泰说他有家产百万,愿拿出资助朝庭,朕何不找他议一议,(对身旁的王承恩)王公公。”王承恩:“奴仆在。”皇帝:“去诏李建泰来见朕!”王承恩:“奴仆这就去。”

……

大学士李建泰见皇帝:“臣李建泰叩见皇上。”皇帝微露笑颜:“爱卿免礼平身。”李建泰:“谢皇上。”皇帝衷叹:“李爱卿、朕非亡国之君事事皆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有何面目见于地下!朕愿督师亲决一战身死沙场无所恨,但死不暝目呀!”大学士李建泰劝慰:“皇上不必悲伤,常言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皇上是一国之君,国不可一日无君,沙场之事何劳皇上,臣家乡在曲沃略有家资百万,愿散尽家产充当军饷,臣愿领兵与闯贼决一死战!”皇帝闻言动容,走下御坐来到李建泰面前。皇帝:“难得爱卿爱国之心,朕准你带兵出征,此次出征朕一定要效仿古时之礼,亲自为你饯行。”李建泰:“谢皇上!”

正阳门

崇祯皇帝传_(十)崇祯皇帝的最后岁月 明代崇祯皇帝最后死于

城搂上彩旗飘扬鼓乐奏起,皇帝设宴百官做陪为李建泰送行。

皇帝站起身亲自为李建泰斟酒:“爱卿此去如同朕亲行。”李建泰站起:“臣李建泰、感谢皇上圣恩。”言罢将皇帝赐酒一饮而尽。皇帝从王承恩手中接过尚方宝剑。皇帝手捧宝剑:“此次出征如遇骄横怯懦之将贪酷倡逃之吏,即可用尚方宝剑先斩后奏不需请旨。”李建泰接过尚方宝剑跪拜谢恩:“臣、感谢皇上的信任愿为皇上效劳!”皇帝双手扶起:“爱卿快快请起!”李建泰站起身:“臣决不辜负皇上的重托,愿为皇上干脑涂地建功立业!”皇帝举起酒杯:“好、爱卿干了这杯酒!”李建泰放下宝剑接过酒杯又一饮而尽。皇帝兴奋地大呼:“出征!”李建泰:“臣遵旨谢恩!”

西征大军正在正阳门外列队等候,李建泰走下城搂骑上战马而去,数万西征大军浩浩荡荡随即前行。

皇帝站在城楼上望着李建泰和西征大军的身影辛然泪下。皇帝感叹:“大学士李建泰愿为国捐资百万,朕的阁臣如若都象李建泰这样,朕的大明江山怎能到如此地步!”

坤宁宫

皇帝心事重重来到坤宁宫,王承恩跟随在后。

周皇后注视皇帝:“皇上、李建泰已经带兵出征,皇上还为何事烦恼?”皇帝:“爱妃、反贼李自成在西安称帝,现在已兵进河北山西,看来他们的目标是京城。”周皇后:“皇上、如今北有清寇西有李自成,我们如何能对付的了?不如迁都南京,臣妾的家乡还有宅田。”皇帝:“迁都、朕也曾想过,只是北方我赤子谁来保护?北方国土岂不是丧失在朕之手?如果这么做朕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这样的事朕是万万不能做的。”周皇后:“皇上、臣妾以为即便是暂时丧失了北方国土,将来我们还是可以夺回来的!”皇帝:“朕以为北方清寇皇太极刚死,暂时还不会危胁吾朝,清寇曾多次进犯京城都被朕击退,李自成乃乌合之众虽然猖狂,但朕凭借京城城坚炮利,量他李自成也不能把朕怎样。”周皇后:“皇上即然这么说,臣妾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周皇后凄楚,皇帝彷徨。皇帝仰天长叹:“但愿天佑我大明!”

河北涿州

李建泰率军行至涿州。中军官郭中杰来报:“报李大人、士兵有三千余人逃走。”李建泰惊:“这还了得,命各营加强管制不得有误!”中军官:“是大人!”李建泰叹:“大军刚到涿州就有三千士兵逃跑,如何与闯贼决战?”

顺德府广德县

李建泰率兵进至顺德府广德县城下。李建泰:“郭将军、你去向城上喊话,就说讨贼官军来了,让他们开城迎接。”郭中杰:“是、大人!”郭中杰提马上前。

来到城楼下,郭中杰向城楼上高喊:“城上人等听真,我们是讨伐闯贼的大明军队,请你们打开城门迎接!”城搂上一乡绅回:“我们城内没有粮饷,你们还是另寻他处吧!”郭中杰怒:“胆大包天,连皇上派来的军队也敢拒不开门!”郭中杰悻悻而回。

郭中杰见李建泰:“大人、广德城闭门不纳。”李建泰愤慨:“岂有此理,大明治下难道就没有王法啦!传令攻城!”郭中杰:“是!”

郭中杰挥军攻上城楼打开城门,大军冲入城中杀死当地乡绅数十人,并在县衙内捉住知县张宏基。

县衙大堂,李建泰升堂亲兵侍候。李建泰:“中军官、把张宏基给我押来!”郭中杰:“是、大人。”郭中杰及两名亲兵押解张宏基上堂。李建泰一拍惊堂木大喝一声:“张宏基、你身为大明一县之长,皇上派我带兵出征,你为什么不开城迎接?”张宏基惊恐:“大人、这都是那些乡绅们的主意,他们说你们是来讨粮饷的,他们没有银子给你们。”李建泰大怒:“还有你这等昏官,来人那把他重责五十军棍!”亲兵:“是!”两个亲兵上前举军棍便打。张宏基被打得鬼哭狼嚎:“大人饶命!大人饶命!”李建泰:“给我狠狠地打!”张宏基被打得躺倒在地昏死过去。

探马慌忙来报:“报督师大人、曲沃已被闯贼占领,山西全境峰火遍野大部分城池失守。”李建泰闻听此言如梦方醒,长叹一声:“我本想回家乡筹款,靠出卖财产获得百万银两后再组建新军,没料到迟来了一步,预想破灭我将如何是好?”中军官郭中杰:“大人我军是否继续前行。”李建泰:“命令三军就地扎营。”中军官郭中杰:“是!”

李建泰恢心:“我得给皇上发个信,闯贼势大不可敌矣,愿皇上及早南迁已延续龙脉。”李建泰拿起毛笔给皇帝写了份奏疏。

文华殿

皇帝坐在龙椅上闷闷不乐,国丈田弘遇带着陈圆圆来到皇帝面前。

田弘遇笑容可恭:“皇上终日为国事操劳日久必伤及心理,臣为皇上寻到一名歌妓为皇上消遣消遣。”皇帝抬起头看了看女子轻声自语:“嗯、这个女子道也不错。”陈圆圆抬起头瞟了一眼皇帝心中暗喜:“皇帝还很年青,小女子这一生若能陪伴皇上也就知足了。”皇帝:“你叫什么名字?”陈圆圆:“回皇上、小女子姓陈名园园。”皇帝:“噢、圆圆、圆满、团团圆圆,名子还道喜庆。”田弘遇喜:“陈圆圆、你还不快快为皇上献上一舞。”陈圆圆一笑:“是、国丈大人。”

乐声响起,陈圆圆舞动腰姿翩翩起舞,皇帝看得如醉如痴正入神。太监王承恩手拿搪报慌忙来报:“皇上、大顺军已进占宣府直逼京城,请皇上早做定夺。”皇帝如梦方醒:“闯贼进抵宣府?”王承恩:“是的皇上。”皇帝接过搪报扫视一遍,轻轻地放在龙书案上。皇帝看看国丈无奈道:“国丈的好心朕很感激,朕自从田妃过世后确实再难寻开心之处,陈圆圆虽好但国难之时朕已无心娱乐,朕就把陈圆圆赐给国丈了。”田弘遇看看皇帝又看看陈圆圆一时发楞,陈圆圆愕然呆站在那。田弘遇猛然缓过神来:“谢皇上、臣告辞了。”田弘遇领陈圆圆走。

田弘遇、陈圆圆下殿。田弘遇:“从古到今还很少不爱女色的皇帝,我们的皇上还真是个好皇上!”陈圆圆叹息:“哎、小女子本以为可以一步登天,没想到遇到这等清高的皇帝!”

文华殿

皇帝办公心事重重,看到李建泰发来的文书翻阅。皇帝:“闯贼直逼京城,李建泰建议朕迁都南京,出京前曾信心十足便卖家产支助朝庭,现在却让朕迁都,看来前方形势危机,朕将如何是好?皇帝翻阅奏章,见又有三份奏章提到迁都之事。皇帝:“嗯、朝中也有人主张迁都南京,迁都是否可行?不如召他们来议一议。(面对身旁的王承恩)王公公、诏翰林院大学士李明睿、总宪李邦华、九江总督吕大器前来议事。”王承恩:“是、皇上。”

李明睿、李邦华、吕大器随王承恩上殿。三人叩见皇帝:“臣、李明睿叩见皇上。”“臣、李邦华叩见皇上。”“臣、吕大器叩见皇上。”皇帝:“爱卿免礼平身。”三人回:“谢皇上。”皇帝开门见山:“如今国势危局卿等主张南迁,朕想听听你们说说南迁的理由。”李明睿:“回皇上、恕臣直言,闯贼李自成已经进逼京城我朝已危在旦夕,唯一明智之举就是迁都南京。”皇帝举手指天:“卿之所言,朕不知可否合上天之意?”李明睿:“皇上、臣以为正合天意。此时不比寻常,选择得当兴之不当则失之,天道迢迢事在人为,天下大势事以至极,若再忧郁悔之晚矣。当局者谜旁观者清,皇上须当机立断且不可再延误时机了。”

皇帝回头四处观望确认无人偷听。皇帝:“南迁之事朕也早有此意,只因为无人赞奏故推迟此今,朕若提出南迁朝臣不从反到弄巧成拙,此事关糸重大卿等要严守机密切不可轻意泄漏,何人敢于泄漏朕必罪之。”三人回:“臣不敢!”皇帝:“卿等都是忠君爱国之臣,肤有心里话也愿对你们讲,朕若选择南迁当如何出京?”李明睿:“臣以为可取道山东,假借到文王与孔庙朝圣之由出京,一旦到了山东曲阜御驾即可快马加鞭南下,20天后即可赶到江苏淮安,那时举国上下必然群情振奋,皇上可握天下于股掌之中大明兴以,如若皇上仍然在京固守尊位则大明必亡。”李邦华、吕大器:“皇上要早做定夺呀!”皇帝:“爱卿之言朕知道了,让朕再好好考虑考虑,你们下去吧!”三人回:“谢皇上。”李明睿、李邦华、吕大器走。

皇帝愤懑:“南迁南迁谈何容易!朕知道朝中有许多人反对南迁,特别是那些言官更令朕头痛,朕在没有考虑周全之时如果走漏了风声,必然又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京城瘟疫

京城街道上行人很少,有几个行人边走边咳嗽,然后习惯性的用手捂住嘴。

杨之启走出家门去高升客会馆。杨之启:“好久没去高升客会馆了,今天去看看有什么生意没有。”杨之启走在京城街道上忽然发现行人很少。杨之启疑惑:“奇怪、这些天街上的人怎么这么稀少?”再往前走,前方一户人家传出哭声。杨之启:“这是怎么了,我今天怎么这么少兴!”杨之启继续前行,迎面又遇到一队送葬之人。杨之启加快了脚步。

高升客会馆

杨之启来到会馆。

杨之启不解:“以前门庭若市的会馆,如今为何如此冷清?”店小二出送:“欢迎杨大人!”杨之启:“小二、你家主人为何不来见我?”店小二:“回老爷、我家主人新患一种怪病人称‘疙瘩瘟’。”店撑柜闻声从内室走出来:“杨大人诉我失礼、我已经患病,不好再见大人。”杨之启疑问:“你这是怎么了,脖子上怎么肿个大包?”店撑拒:“我得的是‘疙瘩瘟’都说是老鼠传播的,你在朝庭不知道,城中人都传言“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杨大人还是早点逃吧!”杨之启大惊:“你这话可是当真?”店撑拒用手指着脖子:“杨大人你瞧我这脖子,我骗你我的脖子岂能骗你!”店撑拒忽然咳嗽一声吐出一滩血,店小二赶忙上前扶住店掌柜。店小店呼唤:“主人!主人!”杨之启见状敢紧捂住口鼻慌忙逃走。

杨之启刚回到家廖国遴前来拜访。廖国遴:“杨老弟我都来你家两次了,怎么都没遇到你?”

杨之启:“廖仁兄、我刚从高升客会馆回来,你知道吗店掌柜已经得了什么‘疙瘩瘟’,恐怕我们的财路断了。”廖国遴:“店掌柜是不是有意疏远我们?”杨之启:“原来我也是这么想,可是他当着我的面都吐了一大滩血,还差点溅到我的身上,真吓得我够呛,可别传染给我。”廖国遴:“‘疙瘩瘟’我也曾听说过,真想不到来的这么快。”杨之启:“廖仁兄、如今闯贼进兵京城,京城里又出了个‘疙瘩瘟’,我料将来凶多吉少,我们还是出城去躲一躲好。”廖国遴:“好、那我赶紧回家准备准备!”廖国遴冲冲走。

……

京城街道上。几个马车夫赶着几辆马车在前边走,杨之启和家眷坐在后一辆马车跟在后面。路遇一个官员模样的人问:“杨大人你这是何故呀?”杨之启:“我夫人想她娘了,送我夫人回娘家住住。”马车没有停继续向前赶,官员看着渐渐远去马车。官员疑惑:“夫人回娘家怎么还带这么多东西?真是奇怪!”官员摇摇头走。

杨夫人问杨之启:“官人、我们这不是出城躲避瘟疫吗?你怎么说我要回娘家。”杨之启沾沾自喜:“呵呵、如今这京城已经呆不得了,不但有瘟疫流行,我还实话告诉你,李自成的大顺军已经直逼京城了,这样的话我能对别人说吗?也只能对你说。”杨夫人:“嗯、还是官人心眼灵活,找你这样的既能捞钱又能掩人耳目的官人,我这辈子也就知足了。”杨之启:“告诉你吧,我还知道许多官员都在借故逃走,他们那些不走的都是些傻瓜,如今京城瘟疫开始流行,即便能躲过瘟疫也难躲过闯贼呀,我听说闯贼的大顺军已经离京城不远了。”杨夫人注视着杨之启露出了笑容。

文华殿

皇帝心烦意乱:“南迁之事搞得朕一宿设有睡好觉,南迁南迁朕何曾不想南迁。(面对王承恩)王公公看看李明睿到没有,传翰林院大学士李明睿上殿!”王承恩:“是、皇上。”

李明睿随王承恩上殿。李明睿:“臣、输林院大学士李明睿叩见皇上。”皇帝:“免礼平身。”李明睿:“谢皇上。”皇帝:“李爱卿、昨日之事朕还有不明之处求教。”李明睿:“不敢、愿听其详。”皇帝:“此时兵在关门,大将俱在边关调遣甚难,朕将怎么办?”李明睿:“回皇上、臣以为关门之兵不可尽撤,边关大将不可轻调,应在京城周边招募新兵。”皇帝:“嗯、那么南迁之事御林军如何安排?由何人统领?”李明睿:“回皇上、首先应秘密派遣皇上信赖的将领,到山东济宁和江苏淮安安排驻地和接应军队。臣以为如今我朝精锐之师不是用于镇守关口防闯贼,就是在边关抵御清军,为保卫京城即使是京师之军也不能全部抽出,只能是暗中派遣些官员去京畿八府征募新兵,要征募新兵则需要资金,应从内库中拿出足够的银两,以供征兵和犒赏将士之用。”

皇帝思量后直言:“朕也认为南迁需要银两,但不应从内库出资,应由户部为此特殊用处做出安排。”李明睿争辩:“皇上、臣知道国库储备不多,如果动用国库仅剩储备,北方边防必将受到致命危害,如果此时清军入侵则导致中原丧失,皇上南迁就会被言官称作逃跑,臣请皇上以江山社稷为重,还望皇上深思。”

皇帝点头不语,片刻皇帝发话:“朕知道了,时候不早了你也该休息了,下去吧!”李明睿:“谢皇上,臣告退。”李明睿下殿。

望着李明睿的背影,皇帝哀叹:“内帑内帑又是内帑、朕那有那么多内帑?李爱卿你那知朕的难处啊!南迁之事已经无法掩盖,也只好当着大臣的面求得解决办法了。”

乾清宫

皇帝升朝百官侍候。

皇帝:“今日升朝朕有大事和你们商议,大学士李明睿提出南迁之议,各位爱卿意下如何?”内阁首辅陈演出班:“皇上、现在闯贼大军直逼京师,关外又有清寇虎视眈眈,如若现在南迁必然导致人心惶惶,北方国土不可让人,臣反对李明睿的说法。”兵科给事中光时享:“皇上、大明江山社稷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岂能拱手让给他人,李明睿这是歪理邪说,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李明睿辩解:“皇上、臣之说法是从当前时局出发决非卖国之策,有先例在前_昔日大宋王朝也有南迁之举,国祚延续一百五十年之久,如若固守京城必将坐以待毙。”皇帝震怒:“今乃朝中议事不可妄委罪责,光时享阻朕南下本应处斩,但念朝议之时姑饶这回。”众朝臣见皇帝怒低头不再言语。

沉默良久左都御史李邦华出班:“皇上、臣有一个法子不知可否?”皇帝喜:“李爱卿、说说看!”李邦华:“臣以为可派遣皇太子南迁,把南京做陪都留下一条退路,皇上仍留京城这样即可维系民众希望又可稳定人心。”皇帝赞:“这个办法值得考虑,陈演你说那?”陈演:“只要是不放弃北方故土臣也支持。”皇帝:“好了今天就议到这,退朝!”

群臣下殿,阁首陈演仍站在那里。皇帝:“阁首退朝了为何不走?”陈演:“皇上、臣乞求请辞阁首之职。”皇帝:“朕并非怪罪爱卿,为什么辞职?”陈演:“臣早有疾病在身不能再陪伴皇上了。”皇帝:“朕知道你这只是托辞,朕不要做先生偏要做,朕要做先生偏不要做,朕也拿你没办法,即然爱卿以疾请辞朕也决不难为你了,朕就准你请辞!”陈演:“多谢皇上恩准。”陈演下殿而去,皇帝呆呆地目送陈演远去。

陈演:“皇上因形势危机向我们求对策,如果我也赞同李明睿南迁之说,北方领土一旦丧失,皇上再要委罪杀我,我又能怎么办?陈新甲议和遭外死就是例证,不如辞官回乡稳妥。”

宫女春香来到皇帝面前:“皇上、皇后娘娘让我来请皇上去坤宁宫,皇后娘娘亲自为皇上做了一桌好菜!”皇帝苦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春香欣喜走。

坤宁宫

皇帝闷闷不乐与太监王承恩来到坤宁宫,周皇后看到皇帝疲惫的样子很是心痛。

周皇后:“皇上您来啦!臣妾见皇上终日操劳日渐憔悴很是不安,特意为皇上做了喜欢吃的几样好莱,为皇上补补身子。”皇帝略喜:“噢、还是皇后好啊,总能关心朕的身体。”皇帝、皇后相对而坐。皇后:“皇上多日不来坤宁宫了臣妾很是不安,特意让小春香去找皇上。”皇帝:“爱妃你知道吗?反贼李自成已经逼近京城,大学士李明睿提出南迁,朝中有许多人反对,阁首陈演为此请辞了,朕一时还拿不定主意。”皇后:“臣妾先前就提到在江南有房产,因为祖上规定后妃不得干政,臣妾也不便多言,这次即然有人提出臣妾也赞成这个主张,皇上、只有迁都南京我们大明才有希望。”皇帝:“朕也有这个想法,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符合实际,还容朕好好想一想权衡一下成破利害,好了不谈这个了。”皇后:“皇上应早做定夺不然就来不急了。好了臣妾也不多说了。皇上、这是臣妾为您做的红烧鲤鱼,俗话说鲤鱼跳龙门,臣妾希望皇上也能逃过这一劫,请皇上尝一尝。”皇帝挟起一块红烧鲤鱼品尝:“说的好!嗯、做的也好吃!”皇后:“皇上日渐削瘦也该多注意健康了,这是臣妾为您做的龟元汤为皇上补补身子。”皇帝喝一口赞许:“好喝好喝。”

皇后深情的看着皇帝:“皇上、臣妾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李纯皇太后托梦给我,让臣妾劝皇上要注意身体增强饮食,因此臣妾谨尊太后旨意为皇上置办美食。”皇帝听罢眼圈红了站起身:“皇太后在天堂还在挂念朕的身体,让朕十分感激,朕身体无疾只是内忧外患一同袭来,更不可抗拒的天灾搞得天朝颠倒,朕一时无法应对,朕的苦终对谁去讲那,朕难呢、你知道吗?”周皇后也站起身:“皇上的难处臣妾知道,臣妾知道。”皇帝张开双臂,皇后扑到皇帝怀里。皇后:“皇上!”皇帝、皇后相对而泣。身后王承恩、春香转过身去以袖遮面落泪。

文华殿

皇帝升朝,百官侍候。

皇帝:“朕经多日思考决定还是居守京城为宜,如果朕一人单独而去宗庙社稷怎么办?陵寝怎么办?京城百万生灵怎么办?朕与江山社稷同生死也附和道义正统。”李邦华出班阻止:“皇上不可呀!做事应留后路不可自断后路,请皇上深思。”皇帝:“爱卿之言朕也曾考虑但未必可行,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且无济于事,朕太子如此年青又能做何大事?诸位爱卿乘早研究战守对策,朕意已决其它不必多言。”群臣叩拜:“皇上圣明!”皇帝:“诸位爱卿下殿去吧!”众臣下殿。

皇帝:“哎、南迁虽好但如今内帑已经不多,朕也不便直言,这条路看来走不通,不如跟官员说明朕决定坚守京城,以稳定人心。”

文华殿

皇帝召见吴襄。

吴襄见皇帝。吴襄:“臣吴襄、叩见皇上。”皇帝:“吴爱卿免礼平身。”吴襄:“谢皇上。”皇帝:“吴爱卿如今闯贼军逼近京城,朕原打算迁都南京,现在已决心固守京城,朕欲调你儿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进京勤王,你儿吴三桂手中现在还有多少兵马?”吴襄:“皇上、祖宗之地不可弃呀!”皇帝:“朕没说弃只是个想法,与你们父子无关。”吴襄:“回皇上、我儿吴三桂手中名册八万,实有三万人马其余是空饷。”皇帝自语:“哏、五万人吃空饷!”皇帝:“那么三万人马的战斗力如何?”吴襄:“回皇上、三万人马中有三千人是精锐之师。”皇帝:“闯贼军有百万之众,三千人如何抵挡得了?”吴襄:“皇上、臣所说三千精锐之师并非一般士兵,而是人人本领高强,因而得死力。”皇帝点头:“嗯、依你看来需要多少军饷?”吴襄想了想:“依臣之见饷银也得一百万两。”皇帝诧异:“一百万两,为什么要那么多银两?”吴襄:“回皇上、臣说的一百万两不多。此三千人在外皆有地产是否需要补偿?朝庭屡有欠薪是否需要补偿?家属十余万是否需要迁入内地?放弃宁远关外百姓数百万,是否迁入关内?如此说来百万银两不多矣。”皇帝:“哎、现在内库只有存银七万余两,即使搜集所有金银杂物补凑也不过二三十万两,如何筹得了这百万两银子!吴爱卿你先下去吧让朕好好想想。”吴襄:“谢皇上。”吴襄走。

皇帝愤然:“张嘴就是百万两银子!国库空空朕那有那么多银子,这么多年朕白花了多少银两!就连吴三桂这样朕信赖的人都吃五万名额空饷,如此算来吾大明要白花多少空饷?每年又要耗费多少银两?事到如今朕也没心思再追究了。王公公、朕要去内库亲自查明还有多少存银。”王承恩:“是。”

……

王承恩跟随皇帝来到皇宫内库,内库主事吴履中和两个小太监躬迎。吴履中:“奴仆拜见皇上。”皇帝:“免礼、吴履中朕要亲自看看内库中还有多少银两。”吴履中凑到皇帝耳边小声说:“皇上、内库已经没有银子啦,只剩二千三百两碎银。”皇帝坚定:“打开库门朕要亲自看一看!”吴履中无奈:“是、皇上!”

吴履中从怀中取出钥匙打开门锁,两个小太监把两扇大门推开一股凉气迎面扑来,皇帝走在前面王承恩、吴履中紧跟在后,三人脚步空旷之声从内库深处传出,皇帝走着走着突然一阵头晕身子晃了晃险些栽倒,王承恩、吴履中赶忙上前扶住皇上。王承恩、吴履中惊叫:“皇上!皇上!”三人站在那好一会皇帝才稳定下来。皇帝轻声说:“回宫。”王承恩掺扶皇帝回宫步履沉重。

文华殿

皇帝打起精神阅览奏疏,王承恩冲冲上殿:“皇上、兵部搪报说闯贼军己经直逼京师而来。”皇帝怨:“朕已多次指示内阁调边兵进京勤王,内阁多次推诿不决,事不宜迟诏谕兵部,召总兵唐通率所部八千兵马镇守居庸关,总兵吴三桂、刘泽清进京入卫,再召太监徐高速来见朕。”王承恩:“奴仆这就去办。”

徐高随王承恩见皇帝。皇帝:“京城危机朝庭急需军饷,徐公公你去国丈周奎府,朕让他牵头为朝庭捐款,以解京师之围。”徐高:“奴仆这就去!”

嘉定伯周奎府

太监徐高来到周奎府。

徐高:“奴仆拜见国丈大人。”周奎笑问:“徐公公多时不曾来府,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徐高:“国丈、奴仆受皇上委派前来,闯贼军已直逼京师,朝庭无钱恳请国丈牵头捐款,以解燃眉之急。”周奎摆摆手:“徐公公、按说国家用钱臣等理应清囊而出,但老夫囊中羞涩谨靠朝庭俸禄为生,家大业大入不付出,平日又谨遵国法从不贪腐,那有银子捐献国家。”徐高听国丈如此说哭泣起来,边哭边说:“国家危在旦夕,国丈不牵头亡国之日就不远了。”周奎见徐高哭诉劝慰:“徐公公快别哭啦,何必如此动情,即然如此老夫也只有勒紧裤腰带了,老夫愿捐一万两!”徐高听到国丈愿出钱捐助擦擦眼泪:“奴仆替皇上谢过国丈大人。”周奎:“不必谢了,管家拿一万两银子交给徐公公。”管家:“是。”徐高随同管家去取银两。

周奎:“这个徐公公竟然还掉了眼泪真是的,如果我再不出钱恐怕皇上也会问罪于我。”

文华殿

徐高高高兴兴来见皇帝。徐高:“回皇上、国丈捐款一万两银子已交国库。”皇帝瞒怨国丈:“身为国丈只捐一万两,让朕如何让臣下捐款?徐公公你去让他再捐一万两。”徐高迟疑后回:“是、皇上。”徐高冲冲下殿。

徐高走出殿堂路遇三个太监,曹化淳、王之心、王永柞向这边走来。太监王之心先打招呼:“徐公公为何如此冲忙?”徐高:“王公公、皇上让我去国丈周奎府募捐,国丈已捐一万两,皇帝嫌少让他再捐一万两。”王之心:“噢、竟是这等事。”曹化淳:“看来皇上是在难处,不然不会去找国丈捐款,我们也该去皇上那捐点款吧!”太监王之心、王永柞:“曹公公说的是,我们也赞成。”曹化淳:“你们都捐多少?”王之心:“我能捐一万两。”王永柞:“我能捐三万两。”曹化淳:“那么我捐五万两。”三人对视一笑。曹化淳:“那我们走吧!”三太监走。徐高心喜:“太监都自愿捐款,我去周国丈那也会有话说啦!”徐高兴冲冲走。

皇帝焦急地等待徐高的消息,三太监来见皇帝。曹化淳给王之心王永柞递了个眼色,二人会意。太监王之心:“皇上、听说徐公公找周国丈捐款,奴仆知道皇上有难处特来见皇上,奴仆愿捐一万两。”太监王永柞:“奴仆愿捐三万两。”太监曹化淳:“奴仆愿捐五万两。”皇帝大喜:“多谢各位公公解囊相助,也不惘费朕对你们的关怀。”太监曹化淳:“奴仆仰仗皇上关怀才有今日荣耀,拿出些银子也是应该的。”王之心王永柞和:“曹公公说的是!”皇帝激动得眼含热泪……

国丈周奎府

徐高又来到周奎府。周奎劈头就问:“徐公公、老夫已经捐了一万两白银,你又来府上有何事?”徐高弱弱地回:“国丈、皇上说您捐一万两太少,还想让您再捐一万两。”周奎急:“我不是说了吗,已经拿不出银子啦!”徐高:“国丈、皇上身边一些宦官都已经捐款了。”周奎疑问:“他们都捐多少?”徐高:“我知道王之心捐了一万两、王永柞捐了三万两、曹化淳捐了五万两。”周奎沉默良久终于发话:“嗯、好吧,我再捐三千两银子,其余的你先回去我再筹措一下。”徐高喜:“谢过国丈。”徐高告辞。

周奎感言:“阉人都捐了我也真不好办,我的那几十万两银子还留着养老用不能再捐了,对、去找皇后要,就这么办!”

坤宁宫

国丈周奎打发管家去坤宁宫,周府管家来见皇后。

皇后疑问:“管家你怎么来啦?”管家:“回娘娘、皇上让您父亲带头捐款,您父亲已经捐了一万两,可是皇上说太少让再捐一万两,您父亲说他已经没有钱可捐了。”周皇后怨:“我父亲说没钱谁人能信?堂堂国丈府就拿不出两万两银子?不过我父亲即然说了,我也只好帮他拿出五千两,”管家心喜:“多谢皇后关心。”周皇后:“回去告诉我父亲,应尽可能满足皇上的要求才是。”管家:“是、娘娘,我这就去回老爷。”管家兴冲冲走……

国丈田弘遇府

国丈田弘遇与夫人品茶聊天,喝着喝着田弘遇忽然想起一件事。

田弘遇放下杯子:“夫人、如今国运危急,我知道官宦人家都在寻找靠山,这次皇上把陈圆圆赐给我,我想用陈圆圆的美色做交换,也来找个靠山。”田夫人:“你说的也是,女儿没了我们也应该找个靠山,但不知道你想找谁做靠山?”田弘遇:“我想找吴襄之子吴三桂做我们的靠山,吴三桂有兵有权正是我们的合适人选。”田夫人疑:“吴三桂不是在山海关任总兵吗?你怎么能找他呢?”田弘遇解释:“夫人有所不知,皇上召吴三桂进京,吴三桂进京见过皇上后,又有许多达官显贵请他过府赴宴,我也想乘此机会宴请吴三桂。”田夫人赞:“噢、这道是个好机会。”田弘遇吩咐:“管家、快去找吴三桂,递上我的请柬,请他过府赴宴。”管家:“老爷、我马上就去请。”管家去吴三桂处递请柬。

接到请柬第二天一大早,吴三桂过府拜访国丈田弘遇。吴三桂:“小辈吴三桂拜见国丈大人。”田弘遇立即站起身:“呵呵、免礼免礼,小侄果然一表人才,小侄来京老夫备上一桌酒宴,为小侄接风洗尘快快上坐!”吴三桂拜谢:“国丈太客气了!如此客气让小辈呈惶呈恐。”田弘遇:“何谈惶恐,来来坐下来谈。”吴三桂:“谢国丈。”

吴三桂落坐。田弘遇问:“小侄可见过皇上?”吴三桂:“回国丈、已经见过了,皇上召我入卫京师。”田弘遇:“那好那好,只要将军能入卫京师何惧闯贼侵袭京城,京城也不是第一次遭威胁了,那清寇也不是多次威胁过京城吗?还不是都被我朝击败,今天的李自成也必将大败而回。”吴三桂喜:“国丈所言极是。”田弘遇举杯:“小侄请!”吴三桂也举起酒杯:“国丈大人请。”二人举杯畅饮,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田弘遇:“噢、光顾说话了,快让陈圆圆为将军奉歌献舞为将军助兴。”管家:“是、我马上去办。”

舞乐声响起,陈圆圆身着白纱裙,唇点朱红淡扫眉目,翩翩起舞出现在吴三桂面前。

吴三桂抬起头看到舞蹈之人心灵震颤,如此美貌女子突然出现,令吴三桂神魂颠倒,吴三桂手握酒杯痴呆呆地看着陈圆圆。田弘遇偷眼看吴三桂心中大喜,陈圆圆不断地向吴三桂抛媚眼。田弘遇举杯劝酒:“吴将军、喝酒喝酒!”吴三桂如梦方醒举起酒杯:“国丈大人请!”二人举杯一饮而尽。

田弘遇放下酒杯:“吴将军、跳舞之人是我的义女,是皇上赐给我的,如果将军喜欢我愿把她献给将军。”吴三桂假装推迟:“不敢、小辈那敢夺国丈之爱!”田弘遇:“吴将军不必客气,我非常喜欢小侄愿成人之美,真心诚意绝无戏言。”吴三桂闻听大喜起身拜谢:“多谢国丈大人!”田弘遇哈哈大笑:“快坐快坐!”吴三桂坐下。

陈圆圆边舞边笑。田弘遇欣喜:“好了今后我们都成亲家了,老夫今后还要仰仗将军关照呢!”吴三桂喝得面红耳赤拍拍胸脯:“没说的,今后国丈家的事就是我的事。”田弘遇:“好、说的好,喝酒喝酒。”二人又举杯畅饮,陈圆圆继续舞蹈。

又一曲舞罢。田弘遇:“圆圆那、你来给吴将军斟上一杯。”陈圆圆喜:“是、义父。”陈圆圆凑近吴三桂身边。陈圆圆:“我来给陈将军斟上一杯酒。”吴三桂大喜:“好好!”陈圆圆斟酒,吴三桂双手护杯表示尊敬,田弘遇看在眼里喜上眉梢。田弘遇:“女儿呀、你也累了坐下陪待一下吴将军吧!”陈圆圆:“多谢义父关心。”陈圆圆坐在吴三桂身旁,三人畅饮。

天色渐暗。吴三桂试探询问:“国丈大人、时候不早了我要告辞了,我想把陈圆圆带走,不知国丈大人可否应允?”田弘遇:“老夫即然把她送给你,那么一切就依将军好了。”吴三桂起身:“多谢国丈大人,小侄告辞了。”吴三桂拉住陈圆圆的手走,田弘遇送吴三桂出府门,陈圆圆高高兴兴随吴三桂离开田府。

吴三桂拉着陈圆圆的手不再松开,陈圆圆深情地看着吴三桂。陈圆圆:“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夫君,妾愿意侍候夫君一辈子。”吴三桂:“我吴三桂只爱你陈圆圆一人!”陈圆圆注视吴三桂良久终于扑到吴三桂怀中,二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文华殿

皇帝与大学士魏藻德,太康伯张国纪商议捐款之事。

徐高见皇帝:“回皇上、国丈大人又捐款三千两。”皇帝:“朕不是让他再捐一万两吗!”徐高:“国丈说他实在无钱可捐。”皇帝:“哏、爱财如命如此吝啬!”大学士魏藻德:“皇上、臣为官清白廉洁家中少有积蓄,但也愿为国捐银一百两。”太康伯张国纪:“国家危难之际臣愿为皇上分忧,臣捐两万两银子以表忠诚。”皇帝微露笑容:“如果满朝文武都有太康伯爱国之心也就好了。”皇帝:“看来认捐是行不通了只有摊派一招棋可走,魏爱卿由你依据官阶大小地域贫富,制定一个捐款标准来,让皇亲国戚朝庭官员人人捐款。”魏藻德:“臣遵旨。”

值日太监报:“报皇上、京城百姓纷纷捐款,彰德门外一六旬老汉一人就捐款四百两。”皇帝大喜:“好、朕赐予他锦衣千户之职!”魏藻德:“皇上圣明。”

又一值日太监冲冲来报:“讫禀皇上、兵部发来搪报称居庸关总兵唐通、监军太监杜之秩献关投降李自成,山东总兵刘泽清哗变向南逃遁,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正在来京路上。”皇帝哀叹:“哎、令朕信任依赖的唐通杜之秩也叛朕而去,真是令朕心恢意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46510.html

更多阅读

盘点十大搞笑的狗狗图片 高加索的视频

盘点十大搞笑的狗狗图片——简介狗狗似乎已经大部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乐趣,有它们的存在更为我们生活增添了不少光彩,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来看看狗狗搞笑的地方在什么地方吧。盘点十大搞笑的狗狗图片——工具/原料摄像机盘点十大搞

四十七军的影响 重生七八十年代军嫂文

四十七军的影响:四十七军中有三五九旅系统与一野有联系,是彭德怀平江起义部队发展的红六军团,参加过解放大西南与二野有联系,而且师长赖传珠曾是新四军参谋长与三野也有些联系,算是四野中与其他几大主力都有些历史渊源的部队。四十七军的

信息锅_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 珍贵的照片

信息锅_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五柳村编者的话:网友微副虚记 于 2008-01-09 03:56:22在虹桥科教论坛回答: 老傅对关克听说成为被告后大喜的评论 ZT时,贴出了这张照片,确实很珍贵。应该感谢这位有心人将它保存下来。谨按原帖照录如下。我要

崇祯皇帝传_(十)崇祯皇帝的最后岁月 明代崇祯皇帝最后死于

(十)崇祯皇帝的最后岁月文华殿各地义军攻城夺地的搪报纷至沓来,特别是李自成部已经攻入河北山西,直扑北京而来。皇帝阅览搪报心恢意冷。皇帝自语:“反贼李自成率兵袭来,朕现在是要兵无兵、要饷无饷、要帅又无人挂帅朕将如何是好!”皇

声明:《崇祯皇帝传_(十)崇祯皇帝的最后岁月 明代崇祯皇帝最后死于》为网友倾酒向涟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