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黑龙江饶河县 黑龙江饶河县

那丹之表,乌苏之滨,钟灵毓秀,天地氤氲。这里山峦迭翠,碧水长流;这里绿野飞波,田畴广袤。它象一块熠熠生辉的绿色翡翠,镶嵌在祖国二万二千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上。它的名字叫“饶河”。

我的家乡黑龙江饶河县 黑龙江饶河县

地理独特 位居险要

饶河县,地属龙江,位处东北。北界同江、抚远;西连富锦,西南毗邻宝清;南傍虎林,东枕乌苏里江,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隔江相望。面积六千七百六十五平方公里。县属四镇五乡,境内有五个国营农场,十一个森工林场。全县人口十五万,除汉族以外还有二十六个其它民族的少数人口居住在这里。

饶河县,那丹哈达拉岭绵亘其间。那丹以东是平原,直至乌苏里江边;那丹以北,直至挠力河两岸是丘陵、平原、低地、沼泽,挠力河湿地就在这里。丘陵与低地之间是丰茂的草原。有人这样概括饶河县地理形势:山衔平原阔,江流逐大荒,边陲一小县,祖国最东方。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通往内地的必经之地,而那丹大岭的险关狭隘构成了多道天然屏障。这里又成为战略要地,祖国北疆的门户。饶河人民曾经为保卫边疆,反击侵略做出过贡献。如今仍为祖国守土保边而感到光荣骄傲。每天,太阳最早从这里升起。夏至当日二时左右,太阳已经冉冉升起在地平线上。饶河人民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

历史悠久 百年坎坷

考古告诉我们,一万三千年以前,就有古人类生存在乌苏里江流域。一九七一年小南山古人类遗址的发掘,一九九一年南山合葬墓的发现,都证明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原始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渔猎文明。这种文明的足跡,遍布于乌苏里江及挠力河两岸。公元前三千年左右,饶河属于“肃慎”民族居住区,不同时期对肃慎的叫法不同,汉魏晋叫挹娄,南北朝叫勿吉,隋唐五代时期叫靺鞨。宋辽及元明清时期,这里居住的民族叫女真族。努尔哈赤统一了北方女真族部落。皇太极改女真族所居之地叫满州,女真族改叫满族。

不管历史怎样演变,朝代如何更迭,这里的民族都和中原一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几十年来,饶河出土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玉器。这里先民创造的文化,是和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玉文化,将他们紧紧联在了一起。饶河县的历史是悠久的,但真正建县才不过百年。一九○九年清政府正式批准建立了饶河县。为什么县名叫“饶河”?据说是从“挠河”转音而来。建县之初,人口不到千人,主要居住着赫哲族人,汉族人极少。县府设在挠力河与小佳河交汇处,后来又搬到了挠力口子,即东安镇。

清朝末期,国祚衰败。一八五八年和一八六零年,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两个条约把外兴安岭以东,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直至日本海一百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了沙皇俄国。从此饶河变成了边境地区,乌苏里江变成了界江。从此饶河人民有了俄罗斯这个邻居。饶河人民忘不了俄罗斯人民从道义和物资上支援过饶河人民的抗日斗争。忘不了苏联出兵彻底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解放了全东北。忘不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俄罗斯人民友好的情谊,兄弟般的帮助。但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他们的领导人利令智昏。在乌苏里江上制造流血事件,占领中国的岛屿。饶河人民怒不可遏,大声的正告他们:中国人民绝不容忍你们的侵略行为。于是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饶河人民胜利了!中国人民胜利了!从此,世界都知道了珍宝岛,也知道了饶河。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侵华战争开始。一九三四年二月一日,日本军队正式占领了饶河。江山自有主,岂容倭寇欺。中共饶河地下县委早在事变发生之初,就开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从只有十几人的秘密游击队,迅速发展成游击大队。后来扩大为抗联四军四团,又扩大为四军二师。一九三六年在四军二师的基础上,建立了抗联第七军。抗日烽火燃遍了那丹林海、三江荒原。日军调集重兵围剿抗联,同时对大山里的老百姓赶尽杀绝。在平原地区建立“集团部落”,彻底切断了抗联与老百姓的联系。抗日斗争陷入了极其艰难的困境。“六月无粮米,野草来充饥”,这是抗联部队经常没有粮吃的真实写照。“风雪衣正单,雪中永长眠”,这是许多抗联战士的归宿。但是他们象《国殇》所描写的那样:“出不入兮往不返,首身离兮心不惩”“终刚强兮不可凌,子魂魄兮为鬼雄”,宁可饿死冻死也不投降。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永远高耸于人民的心中。

十二年的亡国岁月,饶河生灵涂炭,血染边陲。老百姓饥寒交迫、走死逃亡。据不完全统计,死于战乱、屠杀、繁重的劳役、瘟疫和饥馑,共有一万余人。到日本投降之时,饶河人口由三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在战场上有四千余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国捐躯。抗联七军鼎盛时期一千八百多人,抗战胜利时仅剩百余人。七军妇女团三百多人,抗战胜利时仅剩十余人。百年坎坷,终有尽头。饶河人民终于盼来了一九四五年八·一五东北光复,盼来了共产党建立了人民政权。饶河,开始了新生。

江山壮丽 饶河秀美

饶河是山的世界,水的故乡,走进饶河,你就融入了山水的画卷。沿着旅游公路进入饶河,你就走进了那丹哈达拉岭的丛山之中。这里千峰竞秀,莽莽苍苍。远处的山峰上,那一身绿装武高武大的红松,象挺拔的哨兵在登高瞭望。而近处平地上,白桦林婀娜纯静,玉立婷婷。微风摇曳,白桦树象《天鹅湖》中的白天鹅,伴着林涛的节拍在翩翩起舞。公路逶迤,移步换景,车上逮云岭,险处不须看。岭之上,古木参天;岭之下,溪水潆洄。如果觉得直路少风景,不妨重走盘云岭。岭下是有名的三十六拐。公路倚山而建、绕山而行,八公里路段到底拐了多少弯,没有人数清过。有人这样描述:盘陀曲似游龙拐,路转峰迴如迷藏。在悠悠忽忽中,不知不觉已走出了大山。

饶河的山美,饶河的水更美。流经饶河县最大的江是乌苏里江。作为界江它流经饶河县一百二十八公里。大江进入本县已是江的下游,江面宽阔,水量丰满。乌苏里江一年四季都是美的,而最美的是夏秋两季。四月,春风吹拂,大江从冬眠中苏醒。渐渐伸展腰肢,玉裂冰蚀。大块的冰排在暴涨的春潮簇拥下,消融着料峭春寒向下游流去。夏日里若天气晴好,风和日丽,江水静静的流淌,不见波纹,更无声响。淡淡的雾气轻拂水面,大江象一位披着婚纱的新娘含羞无语。而或天气阴曀,连雨不停,惊涛拍岸,江水漫陵。这时,狂浪和泥沙俱下,洪峰与丛柳齐眉,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等到雨霁天晴,还一个清清世界。几经风雨,秋天到了。鱼儿从小河、泡泽入江,远在大海的游子大马哈鱼也归来了。这时的乌苏里江更加澄澈皎洁。大小江岛上,对岸高山上层林尽染,五花山的姿色,倒影水心。大自然用神笔点染了一幅巨大的彩墨山水长卷。

流经饶河县最大的河是挠力河。它从宝清进入饶河后,已由上游的浅浅细流,成为横贯饶河县的大河。县内径流一百三十公里,如果计算它的弯曲,则有二百六十公里还要多。境内的挠力河段坡降很小,形成了许多急弯、回弯,象一条大泥鳅鱼在爬行。河两岸的湿地是挠力河的泻洪区,每当涨水时河水漫甸,这里正是鱼类繁殖生长的最好地方。无尽的鱼虾引来了各种水鸟,它们有的路经这里觅食休息,好飞向更远的远方。有的则是长年住在这里,恋爱结婚,生儿育女。每当春夏,这里是百鸟翔集,莺歌雁舞。小丘上、浅水中,连片的野花竞相开放,象彩色的星云,又象美丽的花毯,清风吹过掀起阵阵花的涟漪。

物华天宝 资源富有

山林资源饶河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天然林区。县内有森林三十五万公顷,人均林地二.五公顷。森林中生长着红松、杉树、水曲柳、柞树等四十余种乔木。这些树木高大伟岸,抗风傲雪,是森林中的伟丈夫。那身材娇小的灌木则是林中的花仙子,暴马丁香、野梨树、稠李子、弥猴桃等,满树繁花香气远播。当秋黄之时又以累累的浆果,供人和动物品尝。有花自引蜜蜂来。大自然又造化出举世无双的优良蜂种——东北黑蜂。一九九七年,国家批准饶河县为“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成了著名的蜜乡,年产量都在一、二千吨以上。说到蜂蜜,人们自然想到蜂蜜的极品椴树蜜。六七月间,森林里椴树开花。这时的蜜蜂旁花不骛,专采椴花酿蜜。椴树蜜初如金液凝如乳脂,质地淳厚香甜,享誉国内外。一九九六年,饶河的椴树蜜被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天然有机食品。一九九九年,又被欧盟有机食品组织认定为天然绿色有机食品。

森林中生长着二百余种珍贵药材,经过北寒温带气候滋养的药材,药性有着特殊的功效。这里的五味子被称为北五味子,果实鲜红。它与宁夏的枸杞,青海的虫草同被公认为最好的滋补药材。森林中还生长着几十种可食的山野菜和菌类,人们纷纷走进大山,收获这大自然的馈赠。如今这些纯天然的山产品,已飘洋过海走进了国际市场。

大森林是野生动物和鸟儿的家园。这里曾经生活着百余种飞禽走兽,如今,随着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虎、豹、熊等大型动物已很难见到,一些珍奇动物已经绝迹。遥想当年,森林里虎啸鹿鸣,熊吼豕突,鸟儿自由歌唱。有时傻狍子竟跑到人家院子里觅食。现在的森林寂寞多了。人类啊,善待万物也是善待自己。

土地资源如果从西北方向,沿着农垦公路走进饶河,你就走进了北半部的农业区。这里是三江平原的南缘,放眼望去三江平原千里无遮。春天,黑土地上枰分绿野,苗秀大地,宛如江南水乡;秋天,稻浪起伏,灿然如金。你见过十万亩地一块田的“东方第一田”吗?你见过几十台大型收割机摆开“战场”,同时收割吗?那是何等的开阔壮观,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是当年的北大荒。百多年前,饶河洪荒,人烟稀少,遍地榛莽,直到清末民初汉族流民来到这里,荒原才开始开垦。上世纪二十年代,饶河已有耕地十二万多亩,人口两万余人。但多数农民不以种粮为主,而是大量种植鸦片。建国之初,饶河大面积荒原仍然沉睡。自一九五六年,一批批转业官兵来到了饶河。他们以军人特有的刚毅精神,向荒原开战,向土地要粮。拖拉机的轰鸣唤醒了沉睡的土地。一片片荒原变成了粮田,一个个国营农场建立起来。这是饶河真正垦荒的开始。

上世纪七十年代。饶河县委、县革委以土地资源吸引周围市县的农民,到饶河县开荒建村。从一九七二年开始,到一九八二年新开荒地三十五万亩,建起了七十七个新村。

改革开放三十年,饶河县的农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如今的饶河县,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县耕地已经达到三百一十余万亩,每年生产粮食一百万吨以上,为国家提供六十万吨商品粮,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饶河县就被国家认定为人均产粮全国第一县,北大荒实实在在变成了北大仓。一九九三年,饶河县被国家批准为“大豆生产基地县”。一九九八年,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饶河县的农业发展,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农垦部长王震,副部长肖克,水电部长钱正英,国务委员陈俊生,先后视察过饶河县农业的开发。二000年,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了建三江农管局所辖的饶河县北部的国营农场。

今天的饶河县,白色道路连接着一个个新兴的农业城市——国营农场和乡镇,连接着村庄和作业区。人们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建设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在希望的田野上创造着更美好的未来。

江河资源那丹大岭为饶河形成了二十七条河流,汇集到挠力河和乌苏里江。大山里到处是清泉流水,泠泠作响。山是绿色的,水也是绿色的。水质纯净,清冽甘甜。这涓涓细流,汇成了江河,为人们提供了舟楫之利,灌溉之源,也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生命之水。

乌苏里江生长着六十余种鱼类,二十余种螺蚌。比较名贵的有“三花”、“五罗”,还有已经很少见的鲟鱼和鳇鱼等。这里生长的蚌类,大者如盆,有的蚌体含珠十分珍贵。挠力河是饶河县的天然鱼仓。一九五九年冰下捕鱼,农场打鱼队捕鱼三百万斤。同年,农垦部新闻摄制组现场拍摄到四斤重的大鲫鱼。而当地的渔民说,有人捕到过七斤重的大鲫鱼。挠力河的大鲫鱼名闻遐迩。它黑背、银身、红肚囊,吃起来鲜肥可口。这种丰收的景象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如今的挠力河,因为上游的截水,周围湿地的开垦。自然气候的变化等原因,水量大大减少。挠力河,三江平原的母亲河,你用乳汁养育了三江平原,你用美丽装点了三江平原,而今却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了。不过挠力河已经得到了保护。国家为挠力河及其五百平方公里湿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正在好转。

旅游资源山不在高,有林则美。饶河无山不有林。站在山巅一望,白云生绿海,仙峰露端倪,浩渺无边。你想探幽吗?可到县内第一高峰皮克山一游。那里山高地险、林幽气森。登上山巅,一览众山小。你想探险吗?可去领略摘星岭的盘曲险峻,领略驼头山大峡谷的清风生冷,观赏红石砬子的飞岩流丹,溪水染朱。你喜欢抚今追昔红色旅游吗?饶河县是国家认定的一类革命老区,留下了许多红色记忆。暴马顶子是抗联七军的诞生地,周围山谷有许多抗联密营。此地多次发现抗联遗迹和遗物,让人们追思英雄。

饶河最有名望的山当属大顶子山。一曲《乌苏里船歌》,使大顶子山名传中外。正是这脍炙人口的歌曲把它与赫哲族联在一起。如今《乌苏里船歌》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亚洲声乐教材歌曲,大顶子山的知名度就更高了。此山是县内第二高峰。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兴安杜鹃从山腰到山顶渐次开放。一树树繁花,一片片红云,远观如霞,近看似火,充满激情与活力,向人们报告着春之信息。登顶远眺,舒朗阔达。苍茫林海,小小村落,尽收眼底。

有着北疆石盆景美誉的喀尔喀山,是省内罕见的迭石景观。此山长不过十里,高不过三百米,却是奇特卓绝。层层石板,整齐堆砌。有的地方又是嵯峨怪疑,崇石迭起,千姿百态,任人遐想。古树生在怪石缝中,石耳附于砌岩之上。喀尔喀山象一部天书,等待人们去破解它的神秘。它以奇与美吸引着人们,它已被确定为省级地质公园加以保护。

古人云:仁者爱山,智者乐水,饶河的山水都惹人喜爱。在遍游了山林之后,再乘兴一游界江,别有一番风情。

乘船上溯十余里,即可看到中国饶河口岸与俄国比金口岸相对而立。轮渡穿梭于两岸之间。大江中心线西侧的岛屿属于中国。这些岛屿是北疆的最前沿。岛上长着蓊蓊郁郁的树木,它们象战士一样,用身躯护卫着祖国的领土。俄罗斯那边,葱茏的山林,静谧的村庄,散散落落的尖顶木屋展示着异国风情。

前方出现了一个小岛,那就是举世闻名的珍宝岛。登上珍宝岛,你会看到小岛建设得象花园一样美丽。英雄的珍宝岛七连仍然守卫在这里。在岛上,你可以了解当年中国军民怎样反击苏联军队的入侵,打出了军威和国威。虽然战争的痕迹已经模糊,但是英雄的“杨林树”更加挺拔,“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珍宝岛精神代代相传。“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标语提醒人们:这里是边防第一线,不要忘记自古边陲多兵燹,居安思危是当然。

从县城顺江而下,江流清缓,幽雅宁静。中国境内,远远看到那丹大岭长长的身影。俄罗斯一侧,奇峰连缀,峭崖陡立,山枕江流,静影沉壁。洲渚浅滩上,鹭立鸥翔,鸭凫嬉戏,煞是好看。船行二十余里,江面豁然开阔。江西岸,白堤绿柳,屋舍俨然。这里就是饶河县四排赫哲族民族乡所在地。

古老的赫哲族有语言没有文字,先人们用“依玛堪”说唱艺术传承历史,用桦树皮制作生活用具,用兽皮、鱼皮制作衣服。如今的赫哲族早已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那一排排宽敞明亮的房屋,是国家为赫哲族新建的民居。笔直的水泥路直通村里。在这里可以参观《赫哲族风情园》,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发展、文化传承。青年人敲响手鼓跳起萨满舞,祈祷幸福,祝愿明天更美好。如果到赫哲人家中作客,你会品尝到风味独特的生鱼和烤鱼。

小城故事 谱写新篇

县府所在地饶河镇,紧临乌苏里江边。别看它很小,却是沿江中国一侧最大的城镇。上世纪初,这里还是仅有八九户人家的打鱼网滩。因为南山浑圆的形状,人们叫这里为“团山子”。良好的水陆环境使这里居住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鸦片的大量种植和买卖,吸引了八方来客,形成了集市,它的发展远远超过了东安镇。一九二五年县府搬迁到团山子,改名叫“饶河”。从此,这里就成为饶河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县府的迁入加快了饶河镇的发展,形成了早期的商业街。店铺、米行、饭馆、赌局等无所不有。江边建有木码头,来往停靠的小火轮船多时有十多条,各种物资在这里集散。客轮定期行驶,上可通虎头、密山;下可达富锦、佳木斯、哈尔滨。夏秋两季小街热闹,人来人往的流动人口多达三千人,冬季则人散冷清。沿江临岸,建有一座座雕花木刻楞房屋。这种繁荣直到日本占领饶河后渐渐衰败。

今天的饶河镇已是万象更新百业兴旺。走进城区,宽阔整洁的街道展示着崭新的面容。街两旁高楼林立店肆比肩。商城、超市迎送着八方顾客;酒店、歌厅满足着不同需求的人们。交通四通八达,通往内地的客车都是朝发夕至。旧区在改造,新区在建设,城区已由解放初的不足一平方公里扩大到七平方公里。白天,车水马龙人流接踵;傍晚,彩灯高照街区通明。人们或歌舞于百合广场,或流连在沿江公园;入夜,小城静悄悄的告别了忙碌与喧闹。小南山是饶河一景,如今已建成南山公园。它是乌苏里江沿岸中国一侧唯一的制高点。这里多次发现、发掘出古人类居住和墓葬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小南山建有抗日游击队纪念碑,它是饶河抵抗日本侵略的历史见证。多少抗日英雄让后人敬仰,他们为饶河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感人故事。

渡过了短暂的“冰河期”,中俄两国人民又恢复了往日的友好。一九八九年,国家批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饶河口岸”,一九九三年通关。饶河镇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口岸架起了中俄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桥梁。饶河至比金,饶河至哈巴罗夫斯克的二日游和四日游早已开通。县城内,随处可看到俄罗斯游客徜徉在大街上。

环境美丽,街区宁静,气候温凉,空气清新,饶河变得非常宜人居住。人们正在用勤劳智慧叙写着今天,其实这只是刚刚开始,更美好的饶河就在明天。有这样一首歌谣:“青山坡下,平原宽广,肥沃而芬芳。依依垂柳,随风飘荡,享受着春之光。这里就是,我的家乡,最亲爱的故乡”。这首歌谣唱的就是饶河吧!

老子曰: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感谢上苍给了饶河人民这样一块灵秀宝地。让我们珍惜它,爱护它。让它永续利用,造福子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45372.html

更多阅读

我的家乡—顺昌 我的家乡作文500字

  我的家乡—顺昌2014-03-25 王福平撰文/摄影 省摄影家协会能源分会   宝山秋色题记:无论我走多远,无论我的祖籍在哪,顺昌,永远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往事,还有长眠于那里的父母,总会在这清明时节,触动着我心底那

《我的八十五年》 九一八事变八十五周年

<我的八十五年:从西北到东北>《我的八十五年》 第一部分 第一章、青少年学生时代(1)第一章青少年学生时代(19117—19302)我的家乡在陕西省神木县乔岔滩乡桃柳沟村。乔岔滩乡建国前属于佳县,佳县也叫葭县。解放后,划归神木县。神木县位于

我的家乡黑龙江饶河县 黑龙江饶河县

那丹之表,乌苏之滨,钟灵毓秀,天地氤氲。这里山峦迭翠,碧水长流;这里绿野飞波,田畴广袤。它象一块熠熠生辉的绿色翡翠,镶嵌在祖国二万二千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上。它的名字叫“饶河”。地理独特 位居险要饶河县,地属龙江,位处东北。

声明:《我的家乡黑龙江饶河县 黑龙江饶河县》为网友带劲小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