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上达仁德,小人下达财利/《〈论语14.23〉解析》 在论语中 君子和小人

【原创作品】《〈论语〉14.23》解析


【原文】曰:“君子上达①,小人下达②。”

【注】① 达:通达。上达:往上通达于仁德。

②下达:往下通达于财利。通达之通权达变容易被人们误解,有人认为“通达”是睿智,有人则认为“通达”是势利,盖因有“君子之通达”与“小人之通达”之区分也。

【译】 孔子说:“君子睿智的通权达变是为了实现崇高的仁德,小人势利的通权达变是为了追求卑下的财利。”


君子上达仁德,小人下达财利/《〈论语14.23〉解析》 在论语中 君子和小人
【解析】 中国的文字具有太多的涵义,同样是一个“达”字,却可以被各种人物各种境界所用,甚至有了完全不同的内涵。

“达”,就是通权达变,就是不拘泥于一事一时,要善于把握时机,审时度势,依据变化了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正因为它处于变化之中,通权达变便容易被人们误解,把它认作一种权术,这是盖因有“君子之通达”与“小人之通达”的区分。道家提倡“达”,达于自然之理,所以才有了人生完全空泛的感悟。佛家修炼也说“达”:初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继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再后,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庸夫也说“达”,乃是达于势利之辨,于是便有了转风使舵的功利人生。孔子也说“达”,达于人情天理,明心见性可以有仁境的体验。

正因为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达”,有人认为通达是睿智;有人则认为通达是势利。君子之达与小人之达的区分,形成了人生的诸多境界。君子的通权达变是为了实现崇高的仁德,紧随其后的是具有高明的远见;小人的见风使舵是为了追求卑下的财利,根源于现实的低视。现在社会上见风使舵、甚至为了蝇头小利而“通达”、“灵活”到出卖灵魂的小人比比皆是,你只要作为一个冷眼的旁观者,审视一下在你身边行走的匆匆过客,就不难理解孔子这番话的深刻含义了。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5501.html

更多阅读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从小百姓一己私利,到泱泱大国的政治决策,人类社会从来没有间断过纷争。春秋时期,再不比尧、舜时民生极艰、民智混蒙。此时生产力已得到一定的发展,至少有更多的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

"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现实意义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腾飞西华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话一路品味过来,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经典,有哲理。大智者共事,常常能够求大同,存小异。也就是说,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大家各自摆明自

声明:《君子上达仁德,小人下达财利/《〈论语14.23〉解析》 在论语中 君子和小人》为网友摇滚打碟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