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语言学派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

一、介绍及述评

二十世纪上半期西方语言学界经历了一场狂飙突进的革新运动,并迅速波及到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传统的观念因此被打破,人们以新的观念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相关领域中的诸多问题,并向各自的“绝对真理”迈进了一步。而这一切,都要从1916年由学生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说起。

索 绪 尔

这本书的主人是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linand deSaussure,1857—1913),日内瓦的一位颇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之子,精通法语、德语、英语、梵语、拉丁语、希腊语、哥特语、立陶宛语、古高地德语等等语言。他活着时是一位著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后期又转入对普通语言学的研究。从1907年到1911年,索绪尔在日内瓦大学三度讲授普通语言学的课程,

但讲授尚未完成,就于1913年在病魔的折磨下撒手人寰。他忠实的学生,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巴利(CharlesBally)和薛施霭(AlbertSechehaye)收集整理了学生们所记下的课堂笔记,于1916年用法语出版了《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书成为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开山之作。

巴 利

虽然人类的历史一直伴随着对语言问题的思考,然而一直到十八世纪末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才宣告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最终建立。从18世纪末一直绵延到20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大约风行了一个多世纪。而在此之前的语言学附属于比较语文学(comparativephilology),后者专门研究古代文献。就广义而言,语文学包括文学和文化研究;就狭义而言,语文学包括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语言学家们认为语言能表现人类思想和思维的本质,所以把语言和思维联系在一起,采取哲学的、演绎的方法进行研究。历史比较语言学继承了狭义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并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主张用比较和对比的方法研究世界上众多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以探明不同语言的发展历史和在始源上的关系,并试图从中构拟出共同的始源语。历史比较语言学为语言学科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它只是从发生学的角度去研究具体的语言,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索绪尔就是在上述学术背景下开始他艰难的探索,其理论正是建立在对18世纪传统语文学和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冷静分析、批判继承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当索绪尔提出与同时代的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同的观点时,他又回到了18世纪所研究的问题上,只不过是以崭新的精神,带着不同的方法回来的。首先,他重新研究了符号(semeion)问题,再一次把语言看作一个代表(representation)的体系。他认识到,语言是一种符号,符号完全是区别性的实体,它的意义产生于符号系统内部的关系中,因此,不能把符号看作代表,一个个地研究。此外,索绪尔在新的认识水平上,以新的方法重新建立了研究语言和研究思维之间的联系,至少可以说他间接地起到了这种作用。这样,通过研究语言来认识思维,所得到的不是一些原始的概念或自然的观念,而是一种普遍的结构以及能够使事物表示意义的区别作用。

在《教程》中,索绪尔明确界定了语言学的四组对立统一的概念:言语(speech)与语言(language)(个人行为与社会行为)、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音响形象与概念)、历时(diachronic)与共时(synchronic)(演化的过程与现实的状态)、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句段关系与联想关系),并指出词语的意义来自于语言系统本身,语言学是以相对静止的共时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他提出了一个基本的研究方向,阐明了语言学研究的任务。“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质”,是由单位和关系构成的系统,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分析这个系统。研究语言就是确定语言单位,确定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单位之间的组合规则。可以说,他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杰出的理论贡献,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深入到这个学科的本质中去。

关于这本书的巨大价值,正如雅柯布森 (RomanJakobson,1896—1982)所言,“是前言,而不是后记”,“体现的不是业已完成的大厦,而只是一个创造性的新建构的充满活力的开端。”它开启了结构主义时代,在它之后诞生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三大支脉: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成立于1926年捷克首都的布拉格学派是接受索绪尔理论影响而成立的第一个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当然这一学派的建立也是受俄国形式主义影响的结果,我们看到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泰休斯(vilemMathesius,1882—1945)、特鲁别茨柯依(NikulayCergaieviqTrubetchkoey,1890—1938)和雅可布森等(RomanJakobson,1896—1982),其中特鲁别茨柯依和雅可布森就是两位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流亡学者。布拉格学派又称“功能学派”,他们基本上都是运用索绪尔的二分法研究语言中的音位问题,创立了音位研究“区别性特征”的理论。它的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对此,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像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雅 柯 布 森

这一学派后期代表人物雅柯布森提出了结构主义语音学观点,主张立足于整体语言系统来看待个别的语言演变,反对把语言结构的共时性与历时性研究截然分

离开来的做法,并进一步把索绪尔提出的“组合关系”

称作“转喻”(metonymy),把“聚合关系”称作“隐喻”(metaphor),认为转喻反映语言的历时性,隐喻反映语言的共时性。雅柯布逊的观点进一步丰富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

乌 尔 达 尔

布拉格学派建立后,索绪尔和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思想很快传播到丹麦。1931在叶尔姆斯列夫和布龙达尔的倡议下成立了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标志着哥本哈根学派的正式成立。其代表人物为乌尔达尔(HansJorgen Uldall,1907—1957)叶尔姆斯列夫(Louis Hjielmslev,1899—1965)、布龙达尔(ViggoBrondal,1887—1942)。在音位学的问题上他们接受了布拉格学派的影响,由音位研究出发但最终走上的是一条语符学的道路。它来源于索绪尔提出的“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而“符号”是“能指”与“所指”的统一体。不过,这个学派的人似乎太过偏激,他们认为“符号”是单就“能指”而言的,追求的是一种“纯语言学”,最后变成了纯粹研究语言形式的“语符学”。但不管怎么说,它是以索绪尔的理论为基础发展出的一种新的认识语言系统的视角。哥本哈根学派以语言结构关系的研究及这种研究的数学性质而著称,它代表着人文科学和精密科学相结合的趋势。著名语言学家王希杰先生就此评述说:“哥本哈根学派的学说是一座极有学术独创性的象牙之塔。”

与上述两个欧洲结构语言学派在自觉地接受索绪尔的理论主张而建立的情况不同,大洋彼岸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即描写语言学派则是与索绪尔的理论主张不谋而合。这似乎也印证了索绪尔理论的真理性。这一学派是在调查、研究印第安语系诸语言的过程中发育出来的,时间是20世纪的初期。没有接受任何语言学训练或没有经受任何语言学派污染的美国人类学家兼语言学家弗兰斯·波阿斯(FranzBoas,1858—1942),从大量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了语言的语音、语法都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在语言所表达的语义范畴上,他认为各种语言的逻辑范畴之间是有所差别的,换句话说就是“符号”所具的任意性。1911年他为自己亲手编辑的《美洲印第安语言手册》所作的序言使他由一位人类学家转变为一个结构主义学派的首创者但也是草创者。

布 龙 菲 尔 德

描写语言学派的产生方式决定了它以对语言形式的分析和描写为内容,事实也的确如此。1912年,萨丕尔(EdwardSapir,1884—1939)出版了《语言论》一书,在这本著作中,他积极响应了索绪尔的“语言是符号系统”的理论,并分析指出“语言成分”就是通常所说的“词”,“语言的真正有意义的成分一般是由一串音组成的词,或是词的有意义的一部分”。后来布龙菲尔德(LeonardBloomfield,1887—1949)于1933年发表了《语言论》,在其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语素”的概念,开创了结构主义语法学的新篇章,出色地完成了美国由描写语言学向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过渡,可

谓是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真正代表。受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他把语言看成是一系列代替实际的刺激和反应的行为,主张依靠形式的特征来描写语言的结构。在他的影响下,美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语言学家——弗里斯(C.C.Fries)、海里斯(Harris)与霍凯特(Hocket)等,这些人丰富发展了布龙菲尔德的理论和方法,使得描写语言学一度达到了一统语言学天下的地步,因此人们把1933—1950年看成是“布龙菲尔德时期”。至此,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三大支脉已经完全形成。

乔 姆 斯 基

结构主义语言学在20世纪60年代到达了它的最高峰,60年代后由高峰逐渐步入低谷,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堡垒往往从内部瓦解,索绪尔当初就是一例。他是以语言学大师的身份创立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而同样被称为20世纪语言学研究的集大成者的美国描写语言学家弗拉姆·诺姆·乔姆斯基(AvramNoamChomsky,1928—)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不同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转化生成语法”理论,将语言学研究引入一个新的理论层面。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结构,是一些先验的语法规则,通过转移程序构成了人们日常用语,因此,语言是深层结构,言语是表层结构。他和其他一些转换生成语法学家从根本上改变了索绪尔流传下来的语言学观点。70年代后,结构主义语言学已失去了其在语言学界的主导地位,但它仍是语言学的灿烂星空中的一颗闪闪明星。

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从研究物体到研究结构,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对于索绪尔的理论贡献,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勒(ErnstCassirer)甚至把他与十七世纪改变了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伽利略相提并论。事实上,正是索绪尔帮助我们把社会生活和文化看成是可以用语言学的模式来分析的符号系统,而人类社会通过各种各样的系统把世界组织起来,并赋予其意义。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列维·斯特劳斯

由语言而思维,由“原子”而“结构”,这是一次思想界的大革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被运用到各个研究领域,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率先把结构主义这一枝关不住的“红杏”引入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在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掀起了结构主义的浪潮。他主要用索绪尔的“语言是符号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神话学的研究,神话被分解为一个个的符号系统,并从中抽象出构成神话的基本要素;在文学批评方面则有罗兰·巴尔特的“结构叙事”分析;心理学领域则有20世纪30、40

年代产生的“格式塔”心理学和60年代的由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心理学等。事实上,结构的概念已经成为潜意识中的存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用于分析语言的方法被各个学科领域借用,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结构与符号的话语和观点来描述和分析自己的研究对象。20世纪发生的这一切,可以说都与索绪尔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索绪尔的所创立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像阳光、空气与水一样滋养着万物生灵。

(马丽娜)

结 构 主 义 者 的 午 餐(1966)

二、精彩言论:

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因此,可以比之于文字、聋哑人的字母、象征仪式、礼节形式、军用符号等等,等等。它只是这些系统中最重要的。

因此,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门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它将构成社会心理学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普通心理学的一部分;我们管它叫符号学(sémiologie,来自希腊语sēmefon“符号”)。它将告诉我们符号是由什么构成的,收什么规律支配。因为这门科学还不存在,我们说不出它将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它有存在的权利,它的地位是预先确定了的。语言学不过是这门一般科学的一部分,将来符号学发现的规律也可以应用于语言学,所以后者将属于全部人文事实中一个非常确定的领域。

我们建议保留用符号这个词表示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

能指对它所表示的观念来说,看来是自由选择的,相反,对使用它的语言社会来说,却不是自由的,而是强制的。语言并不同社会大众商量,它所选择的能指不能用另外一个来代替。这一事实似乎包含着一种矛盾,我们可以通俗地叫做“强制的牌”。人们对语言说:“您选择罢!”但是随即加上一句:“您必须选择这个符号,不能选择别的。”已经选定的东西,不但个人即使想改变也不能丝毫有所改变,就是大众也不能对任何一个词行使它的主权:不管语言是什么样子,大众都得同它捆绑在一起。

因此语言不能同单纯的契约相提并论;正是在这一方面,语言符号研究起来特别有趣;因为如果我们想要证明一个集体所承认的法律是人们必须服从的东西,而不是一种可以随便同意或不同意的规则,那么语言就是最明显的证据。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语言,即人的话语,是永不枯竭的、方面众多的巨大宝库。语言不可与人分割开来,它伴随着人的一切活动。语言是人们用来构造思想、感情、情绪、抱负、意志和行为的工具,是用来影响别人和受别人影响的工具,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不可缺少的维持着,是寂寞中的安慰;在十分苦恼时,诗人和思想家是用独白来解决思维矛盾的。在我们有意识之前,语言就已经在耳边回荡,准备环抱我们最初的思想嫩芽,并将伴随我们的一生。不论是日常最简单的活动,还是最崇高的事业,或者私人生活,人们一分一秒也离不开语言。

——叶尔姆斯列夫:《语言理论纲要》

语言交际中,任何最小区别性都使听话人面临二中择一的情况。在某一语言里,在这些对立中,每一种对立都有它区别于一切其他的对立的特有性能。听话人必须选择或者是同一范畴的两个极端的性质,例如含糊对清越,集聚对分散,或者是某一性质的存在或阕如,例如带音对不带音,鼻音对非鼻音,升音对非升音(平音)。两个对立项之间的选择,叫做区别性特征。区别性特征是语言中最基本的区别性实体,因为它们中没有一个可以分解为更小的语言单位。区别性特征结合成同时发生的一束,或如脱瓦德耳(Twadell)恰当地所称,共现束构成一个音位。

区别性特征所传递的惟一信息就是它的区别作用。听话人靠着一个特征来区别/gib/和/gid/这两个词:其他条件相同,/b/的含糊性和/d/的清越性形成对立。同一个词/gib/靠另一个特征区别于/gip/:这就是通/p/的强性相对立的/b/的弱性。在这两个例子中,配对的词在其他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都表现出在相对应的音段中有一个最小区别性。`

区别性特征可以分为两类:1)固有的;2)韵律的,后者叠加在前者上面,它和前者结合在一起成为音位。含糊和清越的对立,聚集和分散的对立,以及固有的区别性特征的其他对立,虽则在一定的音位序列中出现,但是可以根本不提序列就把它们定出来。我们并不需要比较同时的两个点。韵律特征则不是这样,它们只有参照时间序列才能规定。

——雅可布逊与范特(C.G.M.Fant)、哈勒(M.Halle):《语音分析初探—区别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结构主义对世界各学科发展的贡献,不完全在于产生了许多学科的结构主义学派,主要是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论,开拓了人们的研究视野,提出了人们观察客观对象的新视角,发展了人们的思维方法。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论的基本点,是把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看作是一个符号系统,这个系统是由最基本的元素——符号按照各种不同关系一层层结构起来的。这种方法被其他学科借鉴使用,就形成了各学科的结构主义派别。各学科也是把自己各自的研究对象看作是一个系统,然后划分出各自系统的最基本的元素,划分其类型;进一步研究各种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组合规律。这样,便把各学科的各自的研究对象的本体及其结构有了清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由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论便产生了系统论,进而有了信息论和控制论,即所谓的老三论;受老三论的启发和对老三论的否定,产生了新三论:协同论、突变论和耗散结构论等方法论学科。为此,结构主义语言学也具有一定的横向科学的性质,与数学、哲学一起成为整个科学体系的领先科学。

——刘富华、孙维张:《索绪尔与结构主义语言学》

三、相关衔接:“结构主义语言学派”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

特鲁别茨柯依:《关于音位的元音系统的一般理论》(1929)

雅可布森等:《言语分析——区别性特征和它们的关系》(1952)《音位学原理》

乌尔达尔:《语符学纲要》(1957)

布龙达尔:《普通语言学论文集》

叶姆斯列夫:《普通语法原理》(1928)《语言理论纲要》(1957)

萨丕尔:《语言论》(1921)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1933)

马泰休斯:《捷克语和普通语言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3269.html

更多阅读

专题36 福柯的后结构主义文论 福柯主义

第371博文:(2011年第14篇)转载时间:2011年1月10日 分类:文艺学http://hi.baidu.com/makangtao/blog/item/1cf1bd8bddbf7ad2fd1f10ca.html福柯的后结构主义文论2007年06月01日 19:181、关于话语理论。福科认为个别话语的形成过程中,会出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 唐宋派名词解释

  如何标记批注?爱雅阁书馆欢迎您唐宋文学名词解释2、上官体:初唐前期的诗坛,为梁陈余风所笼罩,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沿袭六朝的华艳风习。上官仪的作品尤其

张羽翔《中国书法史》问答题、名词解释汇总 书法知识问答题

《中国书法史》——问答题、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 先秦书法1、为什么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已经具备了后世书法的诸要因素?答:在甲骨文和金文的遗迹中,我们发现,这些最早的文字已经具备了书法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刻画书法的笔画美,单字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名词解释 道德演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01.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体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02.道义道义是道德或正义的简

结构主义文艺理论略说 结构主义理论 论文

结构主义文艺理论略说 索绪尔列维·斯特劳斯 两幅照片来自百度致谢!从广义上讲,结构主义可以看作是20世纪发生于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种思潮,它兴起于五六十年代的法国,然

声明:《结构主义语言学派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为网友小哥如此寂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