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派特务头子陈立夫 陈立夫 戴笠

提起陈立夫,大陆老百姓的记忆中,是国民党的大特务头子。以前大陆教科书一直教育说,陈立夫是大坏蛋,压迫人民的四大家族之一。但在台湾,陈立夫却是个非常好的人,被人们极其推崇。

陈立夫(1900年—2001年),浙江省吴兴人,名祖燕,号立夫。父陈其业,字勤士,兄陈祖焘,字果夫。据悉,陈立夫从小就聪慧过人,学业出色。他志在实业救国,本不想从政。1924年,24岁的他取得美国匹兹堡大学冶矿硕士,当了8个月的实习矿工后回国,准备接受采矿工程师的聘请。那时,正是北伐前夕,当时的蒋介石急需人才,他通过陈果夫(陈立夫的哥哥)转了两份电报,表示希望陈立夫能到广州协助自己。陈立夫的叔叔陈英士,当年与黄兴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陈英士与蒋介石是结拜兄弟,他被袁世凯杀害后,只有蒋介石敢冒着危险去收尸并悼念,因此陈立夫兄弟与蒋介石之间是叔侄之谊。陈立夫不好拒绝,就想先帮忙一段时间,再去采矿。不料一入政坛就再也无法抽身。

陈立夫在工作中显示出少见的干练和勤奋,蒋介石在他的劝说下改变了去苏联的打算,留下来领导革命军北伐,并取得了胜利。他27岁被任命为蒋介石的机要秘书科长,29岁他升任中央党部秘书长,是国民党史上最年轻的中央党部秘书长;31岁又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组织部调查科下面三个组中的一组、二组分别发展壮大成中统局和军统局。二陈掌管国民党党务机构,致使当时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称。陈果夫和陈立夫的派系被称为“二陈”或者CC系。

真正显示陈立夫才识并为世人称道的,是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1938年,38岁的陈立夫任教育部长,在抗战最艰辛时刻,陈立夫喊出“战时如平时”口号,首要工作就是主持了大学内迁,才有后来西南联大的教育史奇迹。其次,陈实施“贷金”政策,由国家借钱给学生念书以及出国留学,造就一大批有成就的学者。诺贝尔奖金得主李政道、杨振宁二位就是其中受惠者。另外,大学全国统一招生制度、全国各级教育、师范教育培训制度、教师退休金制度以及教师节等,也都是他在任教育部部长时创立的。更有远见的是,为了鼓励外国青年研究中国历史文化,1944年以后,中国在英国的牛津、伦敦、剑桥,美国哈佛、耶鲁、斯坦福、芝加哥,印度的加尔各答等多所名牌大学设立50多个名额的奖学金,鼓励学习研究中国语言、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造就了不少汉学家。

败退台湾后,蒋介石总结国民党在与共产党作战中失败的教训,主要是中共间谍的破坏作用,像潜藏在党国政府内的高级要员郭汝瑰等,直接导致了孟良崮战役转折性的大失败。失国的责任总要有人负,陈家兄弟是负责安全以及决定国民党走向的CC派首脑,陈立夫承担了战争失败失国的责任,退出政坛,离开台湾,以搞道德重整的文化研究名义赴美国。

1951年,哥哥陈果夫肺结核复发因缺钱医治而亡。蒋介石曾两次亲临吊唁这位党国要员,却没有让陈立夫回国奔丧,主要也是担心陈立夫人气太旺,回来增加了力量。台湾是陈诚经营起来的,陈立夫是蒋介石原来的膀臂,蒋介石出于对台湾政治稳定的考虑,用人谋事不得不权衡应对。

1961年,陈立夫获准回台探望他病重的父亲,回台湾的时候来机场接他的人爆满。为了避免猜忌,陈立夫并未久留就回了美国。

陈立夫在美国18年,过了一段清苦的岁月。为了谋生,他制作皮蛋、辣椒酱、粽子出售,在唐人街华人中小有名气。他还曾经腌制一种泡菜,被誉为陈氏泡菜;他还烙过大饼,酥香好吃,被誉为陈氏大饼。蒋经国一直比较关注陈的生活,听说陈立夫的艰难生活后,蒋经国私下资助了他1000美金生活费。陈立夫用这笔钱买了一些鸡,开始了养鸡事业,鸡也养得很好。陈立夫在艰难的谋生中的确是干什么都显示出他出类拔萃的干才。

眼看着生活将有起色,岂料一场大火和鸡瘟,将鸡梦破碎,陈立夫的生活陷入困境。蒋介石听说了这件事情,透过手下给陈立夫汇去一些钱接济他。蒋经国多次希望陈立夫返台但都遭到他婉拒。

陈诚死后,蒋介石招陈立夫返台,他才接受回到台湾定居。

回台湾后,陈立夫多次婉拒蒋介石提出的政治职务,最后只接受蒋介石所授的总统府资政一职,但总是以总统府资政的身分襄助文化复兴运动。

国民党史上多少风流人物,都随着退出大陆而烟消云散,陈立夫却老树开新花,接着创造百岁养生的奇迹。今天台湾人提起陈立夫,无不承认他在中医界的崇高地位。他不仅著书立说阐述中医中药以及中国文化的精华,还以自己长寿百岁的实践经验,留给后人自创的48字养生真诀,影响广泛。他还提供良方给国家酿造养生酒,名为“永康酒”,就是台湾的玉鹤牌永康酒;还贡献给大众“陈立夫治心阻方”等食物养生方法,使无数人受益。

陈立夫竟还是一个从不发脾气的人。他在《我怎么会活到一百岁》文中介绍自己的禀赋之一,是不发脾气。小时候“每次遇到困难,往往只怪自己,不怪人家,所以不会发脾气,更不会因此和人家冲突。”做蒋介石机要秘书,就是“自己一个人从早忙到晚,没有同事,更无发脾气的对象。”29岁以后官职做大了,下属都是前任留下来的人,“我客客气气待他们,他们亦恭恭敬敬待我,无一次发过脾气。所有部下,都对我很好,不知脾气何用。” 他还曾劝蒋介石:要学德国的兴登堡将军, 一生从来不发脾气,兴登堡将军说“发脾气是自己责备自己”,“要做到常自责,才是修身之道”。见蒋听了默默不语,又说“校长如果对我发大脾气,我第二天就辞职不干了。”

蒋介石因此在陈立夫为他服务的25年中,始终没有对他发过脾气。

由此可见,陈立夫是一个深受中国儒家文化沉淀和熏染的典型,他的仕途和人生似乎印证了中国人熟知的一个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对这一点。陈立夫也是深信不疑。他自言一生在工作中遇生命危险十多次,最后能死里逃生,都在预先有感应,可称为祖宗积德,也可称为命该死,因此才有可能活到一百岁。

比如他回顾,“民国二十六年底总司令部退守汉口,不久又将退守重庆,陈布雷兄决定乘船经洞庭湖再由陆路经贵州去重庆,朱家骅兄拟乘飞机直飞重庆,二人均约我同行,各赠我一票,余难作决定。是晚忽得一梦(余常有梦),有老虎从天上下来,欲吃我。醒来余认为‘虎’与‘祸’同音,祸从天上来,则余应向天上去,遂决定与朱家骅兄同飞,而归还陈布雷兄之船票。不料日机见洞庭湖中有大船,遂向下以机枪扫射。原来预备余所睡之床,得有三颗机枪子弹。陈布雷兄在湘上岸后,即来电告以此事,谓幸余未接受其邀请,否则危矣。”“上海北车站,是我去上海下车之站。有一次我在快到上海之一个小车站‘真如’,突然感到心地不宁而下车,搭一计程车至上海。不料此一预知之感觉,竟避去上海北车站的一次狙击。”类似的避险还有,有一次他代表蒋介石去国葬场,忽然感觉前去不安而临时改变路程,事后得知:逃过一次暗杀计划。

陈立夫的遇难呈祥印证了天人感应一说,他对梦的准确解读说明他熟悉相关的传统文化。倘若是一个无神论者或者是不得解梦三昧的人,即使有梦兆,也恐难避开危险。可见他对传统文化的信念是多么重要。

CC派特务头子陈立夫 陈立夫 戴笠
他减少俗务而约束礼仪的六条中,有些是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如“参加婚礼及寿礼不发言”、“不为较余年幼的死者盖党旗等”,今天很多人可能觉得是迷信的一种忌讳,而陈立夫却当作遵守不变的准则,并认为,正是自己遵守这些来自古礼的规矩,才能保证自己58岁就曾动过手术的身体活到百岁。

他在大陆时期就已大力提倡中华文化,回台后更专注于文化上的工作,推动中医药学和儒学的发展,不遗余力培育中医中药人才。90岁那年,陈立夫用一生写书法募款所得成立了一个医药研究文教基金会,用以鼓励国内外从事中医药及文化学术的高深研究。加上他在二三十年代汪精卫等强硬打压中医时,与哥哥陈果夫曾挺身而出,筹备开展“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医学术”,陈立夫被推为国医馆理事长。陈立夫对中医的推崇与贡献丰厚,因此有“中医保镳”的美誉。

陈立夫的谦和性情、饱读经书的学养、做事的认真精专、减少俗务的养生之道,给台湾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理解了陈立夫令民国许多人钦敬的原因。

他幸好去了台湾,除了他的反共历史外,还因为1949年后大陆与传统文化格格不入的,消灭了传统的精华。而他去了台湾,能够在政府支持下推动传统文化以及传统中医的发展。如果是去大陆,即使抛开政治因素,仅是他那些传统文人的信念,就足以要了他的命。陈立夫虽然在初到台湾时不得志,在美国过了一段艰难时光,但台湾青山在,才有他夕阳红。陈立夫2001年去世,之前,他希望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曾经提出以传统文化作为共识的纽带。

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掌管国民党党务机构,至使当时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称。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从小就在教科书中知道旧中国“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搜刮民财,垄断、掌握了中国经济的命脉,财富如何如何集中在四大家族手中,云云。幼小的心灵中充满了对“四大家族”的愤怒和仇恨。但事实是,陈立夫去了美国,为了维持生计,找孔祥熙等故人借了近2万美金,买了一个养鸡场;自己动手,喂食、捡蛋、买饲料、卖鸡蛋、清理鸡粪,肩挑背扛;他自学养殖专业知识,学会给鸡喂药、打针。许多人可能不明白,养鸡是辛苦的事,时间久了,身上任何时候都还会有鸡屎味,洗之不去。不要说这个担任过中央秘书长、教育部长、行政院副院长的“党国要人”,就是今天普通一城里读书人,但凡有条路,大概也不会选这个臭烘烘的营生来度过余生。虽被大陆宣传为民国四大家族之一,但海内外多方研究学者证明,二陈主管党务而未见以公谋私敛财的证据,并未娶多妻亦无花名在外,在中国近代高层官员中被公认个人品行修养良好,也被肯定是近代历史上各种层面中影响力极深的两兄弟。

郭岱君博士是专门研究宋子文的专家,也是宋子文档案、蒋介石日记开放的主要推手。郭岱君博士通过引用资料告诉人们:宋子文的形象被严重扭曲了。郭博士说:“我记得2006年一次国际会议中,有一位美国学者叫Donald Jordan就讲,他非常认真地在找宋子文贪污的证据,找不到。他说他希望学者提出证据,但是到今天都没有人提出来。”郭博士说,“那现在所有的档案几乎都公开了,没有任何一个学者,能够找到宋子文贪污的证据”。宋子文档案还显示,他对自己持有的有价证券的市价波动情况非常敏感,经常记录涨跌的具体数字,“这些对财产细微变化的关注,也可以从侧面说明他并不是一个巨富。”对比中国大陆潜逃境外的大贪官(都是“一穷二白”、光着身子参加革命的)每人平均1亿人民币以上的金额而言,这位颇有点家底(其父亲——也是宋庆龄、宋美龄之父宋嘉澍,是美南监理会的牧师及富商、早期资助过孙中山)、担任过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财政部长、外交部长的“党国要人”而言,显得太过寒酸。

蒋家的情况,可以从宋美龄在美国的住处看出一些端倪。蒋介石过世后,宋美龄去了美国。在美国的20多年里,宋美龄一直住在长岛罗卡斯山谷蓝丁顿市的一个宅子。这是孔家的宅子。虽说宋美龄与孔家是亲戚,但中国人是讲面子的,况且宋还是“国母”,怎么也得自己买个豪宅撑撑门面吧?看看后来从大陆去美国的那些个贪官,一掷百万、千万在纽约、在加州用现金购买豪宅(有的还一口气买几处),就令人怀疑横跨蒋、宋两大家族的她是否真如国内传说般那么有钱。后来,宋美龄因年龄大了、就医不方便,搬到了纽约的一所公寓。问题是这所位于曼哈顿格雷西街10号的公寓,也是孔家的一处房产。而台湾舆论说,“蒋家非常清廉,蒋介石和蒋经国都很清廉”,难怪宋美龄只能住孔家的房子了。

孔家倒确实有钱,但“那孔家本来就是巨富。孙中山革命的时候,孔祥熙就是孙中山的金主。”但是,“孔在战时的所谓‘美元公债’的问题上确实是有,所以,蒋介石日记里面很清楚,蒋介石后来叫孔祥熙辞职”。

算来,“四大家族”只能算一族——孔家,而这孔家还原本就是资助孙中山革命的巨富。有可疑之处只是在“美元公债”一单上,还被蒋介石辞了职。

那么,让我们这一代人义愤填膺的“四大家族”搜刮民财、垄断中国经济的说法又从何而来?这是毛泽东的秘书、后来被打成反革命集团骨干的陈伯达的杰作。郭岱君说:“《四大家族》这本书是那个谁写的?陈伯达。他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学者,所以,他基本上是个宣传品。”这里没有指责陈伯达的意思,因为无论其被安上什么样的重要职务,他终究只是摇摇笔杆子的御用文人。向对手泼泼脏水,也算是其职业范围内的事。但他编出“四大家族敛财巨富、垄断中国经济”的谣言,最后却在在共产党自己的监狱里度过了数十年,也算报应不爽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30228.html

更多阅读

荀彧的悲剧在于他是拥汉派——也谈荀彧死亡之谜 戴笠死亡之谜

首先声明,本人只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了解和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而是为了获得信念、知识、智慧和乐趣。因此不敢和有些人商榷,更不敢和易中天们商榷,只是想列举一些自己的半知不解而已:其实,在三国史上,荀彧的死并不是一个不解之谜,对他

戴笠传4 戴笠传 微盘

第四章 初露锋芒第四章初露锋芒 1.寄人篱下戴笠开始从事情报工作,是受到胡靖安的影响。胡靖安,字茂全,江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为人心狠手辣,又好出风头。北伐初期,在总司令部任职。四一二政变后,因为在广州反共有功,升任军校入伍生

105 军统大案之英雄无名 军统大案

陈恭澍的《英雄无名》是诸多有关军统回忆录当中的一种。军统是个秘密组织,很长时间以来,不要说大陆,即便是在“那边”,也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军统一些老人的回忆纷纷面世,这一层面纱才被逐渐揭去。这其中,第

四 76号的女人们 士兵76号

俗语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可76号叶吉卿领衔的太太集团那一窝女人,就数不清她们到底在上海滩演出多少场丑剧。其中,叶吉卿是大姐大。她是发号施令的人物。建立76号特工总部中,他出的力决不比丁默邨﹑李士群少。据说她在土肥原心目中的重要性

电视剧螳螂演员表 谍上谍下演员表

陈丽红(甘婷婷饰)国民党保密局南京站行动处少校组长,在天生丽质的迷人外貌下却有几分男子汉的性格。陈丽红无论人品相貌才华,在国民党特务内部都公认为绝对一流,特务头子戴笠生前更是对其颇为赏识,被誉为“军统之花”。而她的真实身份是潜

声明:《CC派特务头子陈立夫 陈立夫 戴笠》为网友再痛丶也要坚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