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种菜的中国人民 俄罗斯兑换人民币

金羊网 2002-06-06 13:11:48

www.ycwb.com

360doc

图片:俄罗斯农民不善种菜

第一批中国农民在“曙光”农场一炮打响,俄罗斯报纸为此发表了主标题为《怎样才能使蔬菜的产量提高三倍?》副标题为“用中国农民取代俄罗斯农民”的长篇文章。因为这是俄伏尔加格勒州农场主的正确选择———在俄罗斯种菜的中国人民

春天伴着灿烂的阳光来到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广袤的大地苏醒过来了,到处一派生气盎然的喜人景象。喧闹的城市车水马龙,人烟稀少的农村,三三两两的农民正忙于播种。

此时,我们来到俄罗斯南联邦区的伏尔加格勒州,不时地在田野上会碰到自己的同胞,来自中国吉林省的农民。在我们询问下,他们高兴地把自己在这里的一切都告诉了我们。

请来吉林种菜农民

现在,在伏尔加格勒州从事农业劳动的中国农民大约有290人,他们都来自吉林省。为了便于和当地的俄罗斯人交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取了个俄罗斯的名字。我们在地头见到的第一个中国农民叫万尼亚,大约三十五六岁,中等身材,很壮实。他把正在上初中的儿子丢在家里让父母照看,自己和妻子一起来到这里种植蔬菜。

说起这些中国农民能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万里之外的伏尔加格勒谋生,还多亏了一位名叫伊利亚·卢斯纳琴科的农场主。

在俄罗斯种菜的中国人民 俄罗斯兑换人民币
卢斯纳琴科年近60,出生于一个工人家庭。在原苏联时期,他当过一家工厂的党委书记和一家农业企业的总经理。

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政府大力推行私有化的热潮中,卢斯纳琴科开办了自己的“曙光”农场。刚开始,农场只有5公顷土地,后来增加到160公顷。这家农场以种植蔬菜为主。与其他农场不同的是,“曙光”农场招聘当地农民,按月给他们发工资。这在当时的俄罗斯大概是独此一家,别无他人了。但是,一年忙下来,卢斯纳琴科的农场不但没有获利,反而债台高筑。因为当地的农民种植大田农作物还可以,可要他们侍弄需要种植技术的蔬菜,就有点勉为其难了。

在这关键时刻,卢斯纳琴科想到了勤劳能干的中国人。他心想,只要能把在行的中国人请来,不愁蔬菜产量上不去,只要蔬菜产量上去了,他的农场就可以扭亏为盈。

为什么卢斯纳琴科会这么认为呢?这与他的经历有关。上世纪50年代初,中苏关系非常友好,那时在“斯大林、毛泽东在聆听着我们”的歌声中,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来到了他的家乡——伏尔加格勒州的阿纳尼耶沃城。中国人学习刻苦,严守纪律,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在当地广为流传,自然也传到了小伊利亚的耳朵里。

现在,在自己的事业面临重大抉择、需要能吃苦又懂蔬菜种植技术人才的时候,卢斯纳琴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中国人。他立即动手和多方取得联系,终于在1993年春天从中国吉林省请来了第一批十多名中国农民。在聘请吉林省中国农民之前,他已经知道了,中国吉林省的气候土壤条件和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州基本上是一样的。后来的实践也证明了,卢斯纳琴科的选择是正确的。

蔬菜产量乘上火箭

中国人不但带来了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而且还带来了先进的蔬菜栽培方法。他们起早贪黑,顶风冒雨在大田里干活,有时连卢斯纳琴科都感动得看不下去,大声招呼中国人,让他们赶快收工回家。但是,中国人说,季节不等人,一定要抓紧时间先把活儿干完,才能收工。

中国农民辛勤劳动的汗水换来了“曙光”农场蔬菜的大丰收。过去,“曙光”农场的西红柿产量每公顷只有15吨,而中国人来了以后,每公顷西红柿的产量就像乘了火箭,直线上升,达到了35吨!

秋天,收获的季节。各种蔬菜从“曙光”农场源源不断地运往罐头加工厂、仓库和蔬菜批发市场,为卢斯纳琴科换来了大把大把的卢布。这一年,他不但还清了过去的贷款,而且还有相当的赢余。卢斯纳琴科也还算仗义,他除了付给中国人合同规定的工资,还额外给了他们一些奖金。他高兴得不得了,逢人便夸:“中国人,好样的!”从这一年起,他一个当地的俄罗斯人也不聘请了,只聘请中国人。今年,卢斯纳琴科又聘请了数十名中国人在他的“曙光”农场干活了。

菜农年收入千多美元

第一批中国农民在“曙光”农场一炮打响,从此中国人在伏尔加格勒州名声大振。有的俄罗斯报纸为此发表了主标题为“怎样才能使蔬菜的产量提高3倍?”副标题为“用中国农民取代俄罗斯农民”的长篇文章。文章一经与读者见面,中国人在伏尔加格勒州的影响就更大了。该州的各个农场纷纷仿照“曙光”农场,聘请中国农民。

据记者从俄罗斯有关方面了解到,今年在伏尔加格勒州从事农业劳动的中国吉林省农民已达290人。他们多是夫妻二人结伴前来的。在这里,他们或是直接应聘在农场干活,每月挣工资,年终表现突出的,还能得到一定数额的奖金;或是与农场签订承包土地合同,种植蔬菜,在蔬菜收获后卖出并缴纳承包费后得到赢余。据俄罗斯有关人士介绍,中国农民每年从3月到12月在这里干活,然后回国探家。他们平均每人每年能有1200-1500美元(目前1美元兑换31.20卢布)的收入,可供全家人在国内过上比较好的日子。

梦想是自己开农场

别看中国农民在伏尔加格勒州挣的钱要比在家乡多,但是,他们在其中饱尝的各种酸甜苦辣是局外人体会不到的:每年三月,刚在家过完年过完节,他们就该上路了。为了节省路费,他们都是乘坐火车。从吉林到伏尔加格勒没有直达的国际列车,途中需要转车,这样,得乘10天的火车才能到达目的地,途中的颠簸劳顿之苦是可想而知的;到了伏尔加格勒,有时刚下火车,就会碰到警察“找茬”,他们得化上2000卢布才能“消灾保平安”;安顿下来后,紧接着就要办理打工卡等各种手续。现在俄罗斯各方面还没有完全走上正轨,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碰到“麻烦”在所难免,有时还得靠掏钱“打点”。再说住的地方吧,他们往往就住在田间地头搭的窝棚里。窝棚遮风挡雨还可以,但是,却不能御寒,三四月和十月、十一月住在里面多少有点儿冷;辛辛苦苦忙了几个月,眼看丰收在望,可这时又有从城市来的小偷和歹徒“光顾”,抢夺他们的劳动果实。为此,他们每人几乎都带着手机,好相互通风报信,也好相互照应……

尽管如此,吉林省还是有许多农民愿意到伏尔加格勒州来闯荡一番,每年申请来的人和最后被接收者的比例大约为4:1。

在伏尔加格勒州务农的中国农民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呢?万尼亚的回答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和爱人在这里干活已有五六年时间,对这里的一切已经适应,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很想在这里定居下来,购买土地,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但是,俄罗斯的土地法不允许外国人购买俄罗斯土地,我们只有每年在中俄之间来回往返,能在这里干多久就干多久。”

(方言良)

农场种蔬菜赚钱:中国农民去俄罗斯承包土地种蔬菜赚钱了(专题资料)

2007年04月14日

中国农民去俄罗斯承包土地种蔬菜赚钱了

新华网成都5月24日电 俄罗斯和中国政府的一些官员在24日上午来到成都火车北站,为一支开赴俄罗斯的特殊队伍送行。这支队伍由210多名四川“菜农”组成,他们将旅居俄罗斯的车里雅宾斯克州,帮助当地人民种植蔬菜。

蔬菜是俄罗斯紧俏商品

来自成都市蒲江县30岁的农民杨祥建说:“我本来在县城郊区种菜卖,每一年纯收益2万元。在俄罗斯,蔬菜是紧俏商品,一般菜价是四川的5倍以上,我们到那里种菜卖,赚的钱至少比在家乡多2倍。”

杨祥建和他的火伴们对利用大棚种植葱、新姜、蘑菇、香菌等得心应手。纵使如此,四川省农业厅还是每一年举办数次以蔬菜种植为主的农业技术培训班,考核合格的“菜农”才有资历赴俄罗斯。

“四川农民尤其是种菜的农民在俄罗斯很受欢迎,因为他们舍得干、有技术。最近几年,四川商务、农业部门应俄方的要求,每一年都要社团1000名摆布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劳务人员赴俄,与当地人民一道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四川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说。

俄罗斯人对中国农民“非常非常喜欢”

据俄罗斯工商人团体工作人员介绍,俄罗斯农业技术尤其是蔬菜种植技术相对滞后,加之气候严寒,俄大多地区蔬菜生产不能满足需要,得靠进口,菜价奇高。俄罗斯人民对有种植技术的中国人“非常非常喜欢”。

记者获悉,自20世纪90年月初以来,已有8000人次的四川“菜农”去到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库尔干州、新西伯利亚州和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等地,先后在30多个大农场共承包种植土地约3万公顷,生产各类蔬菜达50多万吨。

中国的“菜农”将进步前辈的种植技术陆续带入当地,他们以“勤奋”、“专业”赢患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欢迎。

四川企业投资2亿在俄建立农业园区

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州州长马斯洛夫说,俄罗斯人民“很尊敬”中国“菜农”。这个州去年与四川签订了“农业及劳务合作备忘录”,指定在未来几年中,每一年引进400名摆布的“菜农”。

日前,这个州又与四川8家农业财产化龙头企业签订和谈,由四川企业投资2亿元我国法订货币,在斯摩棱斯克兴建一座面积达5000多公顷的“俄罗斯·中国四川农业经济研发园区”。研发园区集蔬菜种植、肉食品加工和饲料制造为一体。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物产丰饶,是中国闻名的粮仓,同时又是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

信息来源: 新华网 记者 冯白 葛万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21462.html

更多阅读

真实的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大学的真实现状

谨以此文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校庆的私人纪念。用白色石头雕成的吴玉章半身像安放在人文楼的正中。今晚,当教二草坪上的舞台陷入狂欢之中的时候,吴校长深邃的眼神,将穿透那两层玻璃门,静静地注视着这一片喧嚣。他是个布尔什维克,他又不完全是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军歌汇集 最优秀的25首军旅歌曲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军歌汇集根据西陆网中国军史研究[http://club.xilu.com/zgjsyj]整理在我军的八十年发展史中,军歌文化可谓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除条令规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外,各军兵种也都有自己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北京军事博物馆的位置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西面的长安街延长线上,筹建于1959年,是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军事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历史博物馆。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陈列面积4万多平方

整修中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

整修中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时很不凑巧,恰逢展馆大修改造,整座高楼大门紧闭,外墙搭上了耸天的接手架,里面所有的陈列室和展品一件也看不到;不幸中的大幸是,博物馆还对外开放,游客还可以进入馆前南广场,欣赏一

声明:《在俄罗斯种菜的中国人民 俄罗斯兑换人民币》为网友预言与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