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参考译文:容止第十四,自新第十五企羡第十六伤逝第

【题解】容止指仪容举止。容止,在本篇里有时偏重讲仪容,例如俊秀、魁梧、白净、光彩照人;有时也会偏重讲举止,例如庄重、悠闲。主要是从好的一面赞美,个别也讥弹貌丑。有相当一部分条目是直接描写容貌举止,也可能着重写某一点,例如眼睛、脸庞,或者某一动作,例如弹琵琶。有一些条目只是点出“美姿仪”等,而不做具体描写;有的用侧面烘托法,表现人物容止之美。例如第19则说的“看杀卫阶”;第14则记王武子“俊爽有风姿”,可是看见卫阶就感叹“珠玉在侧,觉我形秽”。都没有正面涉及卫玠的容止。有时也用对比的手法,如第3、4、17则.或者用品评的方式说出,如第30则。士族阶层讲究仪容举止,这成了魏晋风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容风采有时甚至能借以活命或办成事情。例如第23则记陶侃因苏峻作乱事欲杀庾亮,可是见到庾亮后就不一样了,“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从此足见注重容止是当时的风尚。
另外,在赞美声中还可以看出一些名士羡慕隐逸、追求超然世外的举止风姿。例如第33则赞叹“此不复似世中人”,第36则欣赏“寝处山泽间仪”。这大概都因顾盼生姿、闲适自得而引发人们超尘出世之想。
  
(1)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②。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③。
   【注释】
   ①魏武:曹操。按:下文的帝、魏王都是指曹操,因为他生前封魏王,谥号是武,曹丕登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②雄:称雄;显示威严。崔季珪:崔琰,字季珪,在曹操手下任职。他仪表堂堂,很威严。而据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说,曹操却是“姿貌短小”。
   ③“魏武”句:曹操认为匈奴使已经讽破了他的野心和做法,所以把使臣杀了。按:此说不大可信。
   【译文】
  
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他自认为相貌丑陋,不能对远方国家显示出自己的威严,便叫崔季珪代替,自己却握着刀站在崔季珪的坐床边。接见后,曹操派密探去问匈奴使节说:“你看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节回答说:“魏王的崇高威望非同一般,可是床边握刀的人,这才是英雄啊。”曹操听说后,趁使节回国,派人追去杀了他。
   (2)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①。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②。
   【注释】
   ①傅粉:搽粉。汉魏时的贵公子喜欢搽粉,这是当时习气。汤饼:汤面。
   ②皎然:形容又白又亮。
   【译文】
  
何平叔相貌很美,脸非常白。魏明帝怀疑他搽了粉,想查看一下,当时正好是夏天,就给他吃热汤面。吃完后,大汗淋漓,自己撩起红衣擦脸,脸色反而更加光洁。
   (3)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①。
   【注释】
  
①夏侯玄:初任散骑黄门侍郎,年轻时就很出名。他曾和皇后的弟弟毛曾并排坐在一起,却认为这是耻辱,因为太不相称。魏明帝很不高兴,就把他降为羽林监。蒹葭倚玉树:蒹是荻,葭是芦苇,比喻微贱、貌丑。玉树指传说中的仙树或珍宝制作的树,比喻品貌之美。此指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
   【译文】
   魏明帝叫皇后的弟弟毛曾和夏侯玄并排坐在一起,当时的人评论说,这是芦苇倚靠着玉树。
   (4)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①。
   【注释】
  ①夏侯太初:夏侯玄,字太初。李安国:李丰,字安国,任中书令,后被杀。颓唐:指精神委靡不振。玉山:用玉石堆成的山,用来形容仪容美好。
   【译文】
   当时的人评论夏侯太初好像怀里揣着日月一样光彩照人,李安国精神不振,像玉山将要崩塌一样。
  
(5)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①。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②。”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③。”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④;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⑤。”
   【注释】
   ①七尺八寸:古代的尺寸,长度没有现代那么长,不过七尺八寸也表明身材高大。
   ②萧萧肃肃:萧萧形容举止萧洒脱俗,肃肃形容清静。举:挺拔。
   ③肃肃:象声词,形容风声。徐引:舒缓悠长。
   ④岩岩:形容高峻挺拔。
   ⑤傀俄:同“巍峨”,形容高大雄伟。
   【译文】
  
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风度姿态秀美出众。见到他的人都赞叹说:“他举止萧洒安详,气质豪爽清逸。”有人说:“他像松树间沙沙作响的风声,高远而舒缓悠长。”山涛评论他说:“嵇叔夜的为人,像挺拔的孤松傲然独立;他的醉态,像高大的玉山快要倾倒。”
   (6)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①。”
   【注释】
   ①眼烂烂:指目光闪闪。烂烂,明亮的样子。岩下:山岩之下,是眉棱下的比喻。
   【译文】
   中书令裴楷评论安丰侯王戎说:“他目光灼灼射人,像岩下闪电。”
  
(7)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①。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②。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③。
   【注释】
   ①神情:神态风度。
   ②萦:围绕。按:《语林》说,潘岳外出,妇女们都抛果子给他,常常抛满一车。
   ③委顿:很疲乏。
   【译文】
  
潘岳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年轻时夹着弹弓走在洛阳大街上,遇到他的妇女无不手拉手地一同围住他。左太冲长得非常难看,他也来学潘岳到处游逛,这时妇女们就都向他乱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来。
   (8)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①。
   【注释】
   ①“王夷甫”句:魏晋谈玄之士,经常拿着拂尘,相习成俗,王公贵人多拿此物。拂尘以玉为柄,王衍的手生得白净,和玉色无异。
   【译文】
   王夷甫容貌端庄、漂亮,善于谈玄,平常总拿着白玉柄拂尘,白玉的颜色和他的手一点也没有分别。
   (9)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壁①。
   【注释】
   ①连璧:璧是一种玉器,连璧指两壁相连,比喻并美。按:《晋书·夏侯湛传》载,两人常常同行同止,出则同车,入则同席。
   【译文】
   潘安仁和夏侯湛两人都很漂亮,而且喜欢一同行走,当时人们评论他们是连璧。
  
(10)裴令公有俊容姿。一旦有疾,至困,惠帝使王夷甫往看。裴方向壁卧,闻王使至,强回视之。王出,语人曰:“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体中故小恶①。”
   【注释】
   ①挺动:动摇,晃动,这里指精神分散。
   【译文】
  
中书令裴楷容貌俊美。有一次生了病,非常疲乏,晋惠帝派王夷甫去看望他。这时裴楷正向着墙躺着,听说王夷甫奉命来到,就勉强回过头来看看他。王夷甫告辞出来后,告诉别人说:“他双目闪闪,好像山岩下的闪电;可是精神分散,身体确实有点不舒服。”
   (11)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①。”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注释】
   ①嵇延祖:嵇绍,字延祖,是嵇康的儿子。卓卓:形容超群出众,气度不凡。
   【译文】
   有人对王戎说:“嵇延祖气度不凡,在人群中就像野鹤站在鸡群中一样。”王戎回答说:“那是因为您没有见过他的父亲罢了!”
   (12)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①。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注释】
   ①冠冕:帝王、大夫所带的礼帽。玉人:比喻容貌美丽的人。
   【译文】
  
中书令裴叔则仪表出众,即使脱下礼帽,穿着粗陋的衣服,头发蓬松,也都很美,当时人们说他是玉人。见到他的人说:“看见裴叔则,就像在玉山上行走,感到光彩照人。”
   (13)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①。”
   【注释】
  ①六尺:相当于现在四尺多一点,是比较矮小的。悴:憔悴。悠悠忽忽:悠闲、不经意的样子。土木形骸:把身体当成土木,不加修饰,状态自然。
   【译文】
   刘伶身高四五尺,相貌非常丑陋、憔悴,可是他悠闲自在,不修边幅,质朴自然。
   (14)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①。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注释】
   ①王武子:王济,字武子,死后追赠骠骑将军。他的外甥卫玠,风采秀异,见者皆以为玉人。
   【译文】
  骠骑将军王武子是卫玠的舅舅,容貌俊秀,精神清爽,很有风度仪表。他每见到卫玠,总是赞叹说:“珠玉在身边,就觉得我自己的形象丑陋了!”
   (15)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①。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②。”
   【注释】
  
①王太尉:王衍。按:在王衍家所遇的五个人都是王衍的兄弟或堂兄弟,安丰即王衍堂兄王戎,大将军即堂弟玉敦,丞相即堂弟王导,季胤是弟弟王诩的字,平子是弟弟王澄的字。
   ②琳琅:美玉,比喻人物风姿秀逸。
   【译文】
  
有人去拜访太尉王衍,遇到安丰侯王戎、大将军王敦、丞相王导在座;到另一个房间去,又见到王季胤、王平子。回家后,告诉别人说:“今天走这一趟,满眼都是珠宝美玉。”
   (16)王丞相见卫洗马①,曰:“居然有羸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②。”
   【注释】
   ①卫洗(xiǎn)马:卫玠,任太子洗马。体弱多病。
   ②罗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译文】
   丞相王导看见太子洗马卫玠,说:“身体显然很瘦弱,虽然整天很和适舒畅,也还是像弱不胜衣。”
   (17)王大将军称太尉:“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间。”
   【译文】
   大将军王敦称赞太尉王衍说:“他处在众人之中,就像珠玉放在瓦砾石块中间。”
   (18)庾子嵩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颓然自放①。
   【注释】
  ①十围: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起来的圆周长是一围,腰宽十围就是很粗的了。颓然:温和、顺从的样子。自放:指自我放纵,不拘礼法。
   【译文】
   庾子嵩身高不足五尺,腰带却有十围大小,可是他本性和顺,纵情放达。
   (19)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①。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注释】
  
①下都:指京都建康(原名建邺)。西晋旧都洛阳,所以后来称新都为下都。按:卫玠渡江后,先到豫章(首府在南昌),后到建康,人们听说他容貌非凡,观者如堵。堵墙:墙。
   【译文】
  
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时,人们早已听到他的名声,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身体受不了这种劳累,终于形成重病而死。当时的人说是看死了卫玠。
   (20)周伯仁道桓茂伦:“嵚崎历落可笑人”①。或云谢幼舆言。
   【注释】
  
①桓茂伦:桓彝,字茂伦。他很达观,善于鉴别人才,享有盛名,一向为周伯仁所推崇。嵚(qīn)崎:山高峻,比喻人高大英俊。历落:指举止洒脱。可笑:可喜。
   【译文】
   周伯仁称赞桓茂伦:“高大英俊,举止潇洒,是个招人喜爱的人。”有人说这是谢幼舆说的话。
   (21)周侯说王长史父:“形貌既伟,雅怀有概,保而用之,可作诸许物也。”①
   【注释】
   ①王长史父:王濛的父亲王讷。有概:有风度。诸许物:一切事情;许多事情。
   【译文】
   武城侯评论长史王濛的父亲:“身体既魁梧,又有高雅的情怀、不凡的风度,保持并发扬这些特长,一切事情都是可以办到的。”
   (22)祖士少见卫君长,云:“此人有旄仗下形①。”
   【注释】
   ①旄仗:旗帜和仪卫。
   【译文】
   祖士少见到卫君长,说:“这个人有将帅的风度。”
  
(23)石头事故,朝廷倾覆①。温忠武与庾文康投陶公求救②。陶公云:“肃祖顾命不见及③。且苏峻作乱,衅由诸庾,诛其兄弟,不足以谢天下。”于时庾在温船后,闻之,忧怖无计。别日,温劝庾见陶,庾犹豫未能往。温曰:“溪狗我所悉,卿但见之,必无忧也④。”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
   【注释】
  ①石头事故:指苏峻作乱。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庾亮执掌朝政,下诏征历阳内史苏峻为大司农。苏峻一向怀疑庾亮想谋害自己,便起兵反,攻陷建康,自掌朝政,颁布大赦,独不赦庚亮兄弟。第二年又把晋帝迁到石头城。这时陶侃、温峤、庾亮等起兵讨伐苏峻。数月后,苏峻败死。
  
②温忠武:温峤,谥忠武。苏峻作乱时,温峤任平南将军、江州刺史,驻扎到寻阳。后庾亮战败,逃到他那里,他劝庾亮去见陶侃,并共推陶侃为盟主,起兵讨伐。庾文康:庾亮,晋明帝皇后的哥哥,谥文康。陶公:陶侃。苏峻作乱时,为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镇守江陵。
  
③“肃祖”句:萧祖是晋明帝的庙号;顾命指君主临终的命令。晋明帝病重时,王导、庾亮、温峤等同受顾命,辅佐幼主晋成帝。明帝死后,太后临朝听政,政事由庾亮决定。陶侃因为自己不在受顾命之列,深以为憾。
   ④溪狗:即傒狗。吴人把江西一带的人叫傒狗,是指语音不正说的,含鄙薄意。陶侃本鄱阳人,所以也得此称谓。
   【译文】
  
石头城事变发生,朝廷倾覆了。温峤和庾亮投奔陶侃求救。陶侃说:“先帝的遗诏并没有涉及我。再说苏峻作乱,事端都是由庾家的人挑起的,就是杀了庾家兄弟,也不足以向天下人谢罪。”这时庾亮正在温峤的船后,听见这些话,既发愁,又害怕,无计可施。有一天,温峤劝庾亮去见一见陶侃,庾亮很犹豫,不敢去。温峤说:“那溪狗我很了解,你只管去见他,一定不会出什么事的。”庾亮那非凡的风度仪表,使得陶侃一见便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和庾亮畅谈欢宴了一整天,对庾亮的爱慕和推重一下子达到了顶点。
  
(24)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①。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②。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③。”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④。后王逸少下,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⑤。”右军答曰:“唯丘壑独存⑥。”
   【注释】
  
①“庾太尉”句:苏峻叛乱平定后,庾亮(字元规)升任都督江、荆等六州诸军事,移镇武昌。使吏,一本作“佐吏”,《晋书·庾亮传》也作“佐吏”,指地方长官的僚属。理咏,吟咏,作诗吟唱。
   ②遒(qiú):高昂。函道:楼梯。
   ③老子:老人自称,等于老夫。
   ④胡床:交椅,是椅腿交叉,能折叠的一种坐具,即马扎儿。谑(xuè):开玩笑。任乐:尽情欢乐。
   ⑤风范:气派。颓:低落;收缩。
   ⑥丘壑:山水幽美处所,是隐士所居之地,比喻深远的意境。
   【译文】
  
太尉庾亮在武昌的时候,正值秋夜天气凉爽、景色清幽,他的属官殷浩、王胡之一班人登上南楼吟诗咏唱。正在吟兴高昂之时,听见楼梯上传来木板鞋的声音很重,料定是庾亮来了。接着庾亮带着十来个随从走来,大家就想起身回避。庾亮慢条斯理地说道:“诸君暂且留步,老夫对这方面兴趣也不浅。”于是就坐在马扎儿上,和大家一起吟咏、谈笑,满座的人都能尽情欢乐。后来王逸少东下建康,和丞相王导谈到这件事。王导说:“元规那时候的气派也不得不收敛一点。”王逸少回答说:“唯独幽深的情趣还保留着。”
   (25)王敬豫有美形①。问讯王公,王公抚其肩曰:“阿奴,恨才不称。”又云:“敬豫事事似王公。”
   【注释】
   ①王敬豫:王恬,字敬豫,是王导的儿子。好武,不拘礼法,王导并不喜欢他。问讯:问安。
   【译文】
  王敬豫形貌很美。有一次去向父亲王导请安,王导拍着他的肩膀说:“你遗憾的是才能和形貌不相称。”有人说:“敬豫样样都像王公。”
  (26)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①。”时人有称王长史形者,蔡公曰:“恨诸人不见杜弘治耳!”
   【注释】
   ①凝脂:凝固的油脂,形容白嫩。
   【译文】
  
右军将军王羲之见到杜弘治,赞叹说:“脸像凝脂一样白嫩,眼睛像点上漆一样黑亮,这是神仙里头的人。”当时有人称赞长史王濛的相貌,司徒蔡谟说:“可惜这些人没有见过杜弘治啊!”
   (27)刘尹道桓公:“鬓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自是孙仲谋、司马宣王一流人①。”
   【注释】
  
①“鬓如”句:《晋书·桓温传》载,桓温豪爽有风度,相貌威武,面有七星,刘惔曾称赞他说:“温眼如紫石棱,须作猬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反猬皮:大概指猬毛翻开,四散竖起。紫石棱:陇州所出紫色石的棱角。孙仲谋:孙权的字,他是吴国的开国之主。司马宣王:司马懿,晋国初建,追尊为宣王。司马懿为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译文】
   丹阳尹刘惔评论桓温说:“双鬓像刺猬毛竖起,眉棱像紫石棱一样有棱有角,确实是孙仲谋、司马宣王一类的人。”
   (28)王敬伦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从大门入①。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凤毛②。”
   【注释】
  
①王敬伦:王劭,字敬伦,是王导的第五个儿子。加授桓公:加指加官,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其他官职。据《晋书·哀帝纪》载,兴宁元年,加征西大将军桓温侍中、大司马。
   ②大奴:指王劭。凤毛:凤毛是珍稀之物,比喻有父辈的才华、风采。
   【译文】
  王敬伦仪表风度像他父亲,任侍中——这时桓温也加授侍中——穿着官服从大门进官署。桓温望见他,说:“大奴的确有他父亲的风采。”
   (29)林公道王长史:“敛衿作一来,何其轩轩韶举①!”
   【注释】
  
①敛衿:整理衣襟,表示肃敬。按:王濛年轻时放纵不羁,不为乡里所齿,晚年才克己励行。来:语气词。轩轩:形容仪态轩昂。韶举:优美的举止。
   【译文】
   支道林评论长史王濛说:“严肃起来,作事专一了,仪态多么轩昂优美啊!”
   (30)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①。”
   【注释】
   ①“飘如”句:按《晋书》本传载,这是评论王羲之的书法笔势的。
   【译文】
   当时的人评论有军将军王羲之说:“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捷。”
   (31)王长史尝病,亲疏不通。林公来,守门人遽启之曰:“一异人在门,不敢不启。”王笑曰:“此必林公。”
   【译文】
  
长史王濛有一次生了病,无论亲疏来探病,都不给传达。一天支道林和尚来了,守门人立刻去禀报王濛说:“有一个相貌特别的人来到门口,我不敢不禀报。”王濛笑道:“这一定是林公。”
   (32)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桓大司马曰:“诸君莫轻道仁祖,企脚北窗下弹琵琶,故自有天际真人想①。”
   【注释】
   ①企脚:指跷起腿。真人:修真得道的人,泛指仙人。按:谢仁祖(即谢尚)擅长音乐,通晓众艺。
   【译文】
  有人拿别人来和谢仁祖并列而不那样看重他。大司马桓温说:“诸位不要轻易评论,仁祖跷起脚在北窗下弹琵琶的时候,确是有飘飘欲仙的情意。”
   (33)王长史为中书郎,往敬和许。尔时积雪,长史从门外下车,步入尚书,著公服①。敬和遥望,叹曰:“此不复似世中人!”
   【注释】
  ①尚书:指尚书省。按:《晋书·王洽传》只说王洽(字敬和)历任中书郎、中军长史、司徒左长史等职,没有说到他在尚书省担任什么职务。
   【译文】
  
长史王濛任中书郎的时候,一次往王敬和那里去。那时连日下雪,王濛在门外下车,走入尚书省,穿着官服。王敬和远远望见雪景衬着王濛,赞叹说:“这人不再像是尘世中人!”
  
(34)简文作相王时,与谢公共诣桓章武①。王珣先在内,桓语王:“卿尝欲见相王,可住帐里。”二客既去,桓谓王曰:“定何如?”王曰:“相王作辅,自然湛若神君,公亦万夫之望,不然,仆射何得自没②!”
   【注释】
   ①相王:参看《文学》第51 则注①。
   ②辅:辅相;丞相。神君:神灵、神仙。仆射:指谢安。
   【译文】
  
简文帝任丞相时,和谢安一起去看望桓温。这时王珣已经先在桓温那里,桓温对王珣说:“你过去想看看相王,现在可以留在帷幔后面。”两位客人走了以后,桓温问王珣说:“相王究竟怎么样?”王珣说:“相王任丞相,自然像神灵一样清澈,公也是万民的希望,不然,仆射怎么会自甘藏拙呢!”
   (35)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①。
   【注释】
   ①海西:即晋废帝海西公。海西公即位后,会稽王司马晃才任丞相。
   【译文】
   海西公称帝时,大臣们每次早朝,殿堂还很暗,只有会稽王来了,他气宇轩昂,才像朝霞高高升起一样。
   (36)谢车骑道谢公①:“游肆复无乃高唱,但恭坐捻鼻顾睐,便自有寝处山泽间仪②。”
   【注释】
   ①谢车骑:谢玄,是谢安的侄儿。
  
②游肆:尽情游乐。捻(niē)鼻:堵住或捏住鼻子。按:谢安能作洛下书生咏,但有鼻疾,所以发音浊。这里所说捻鼻,即指作洛下书生咏。参看《雅量》第29则。顾睐(lài):左右顾盼。
   【译文】
  车骑将军谢玄称道谢安:“一旦纵情游乐,又无须放声高唱,只是端坐捏鼻作洛下书生咏,顾盼自如,就会有栖止于山水草泽间的仪态。”
   (37)谢公云:“见林公双眼,黯黯明黑①。”孙兴公见林公:“棱棱露其爽②。”
   【注释】
   ①林公:支道林和尚。黯黯(àn):黑黑的。明:照亮。
   ②棱棱:形容威严正直。
   【译文】
   谢安说:“我觉得林公一双眼睛,黑油油的,能照亮黑暗的地方。”孙兴公也觉得支道林是:“威严的眼神里透露出直爽。”
  
(38)庾长仁与诸弟入吴,欲住亭中宿①。诸弟先上,见群小满屋,都无相避意。长仁曰:“我试观之。”乃策杖将一小儿,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
   【注释】
   ①庚长仁:庾统,字长仁,是庾亮的侄儿。亭:设在道边供旅客停宿的公房。
   【译文】
  
庾长仁和弟弟们过江到吴地,途中想在驿亭里住宿。几个弟弟先进去,看见满屋都是平民百姓,这些人一点回避的意思也没有。长仁说:“我试着进去看看。”于是就拄着拐杖,扶着一个小孩,刚进门,旅客们望见他的神采,一下子都躲开了。
   (39)有人叹王恭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①
   【注释】
   ①濯濯:形容有光泽;清朗。
   【译文】
   有人赞赏王恭形貌丰满美好,说:“像春天的杨柳一样光鲜夺目。”

自新第十五
【题解】自新指自觉改正错误,重新做人。本篇只有两则。第1则说明改正错误要振作起来,应有一息尚存,决不松懈之志。第2则说明有才要用到正道上,知错必改。
  
(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①。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馀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②,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③。”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④。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注释】
  
①周处:字子隐,吴兴郡阳羡县人,后改属义兴郡(郡治在今江苏省宜兴县)。青少年时胡作非为,横行乡里,后勇于改过,在晋朝任广汉太守、御史中丞。侠气:指刚强不屈的气概。邅(zhān)迹虎:《孔氏志怪》说:“义兴有邪足虎,溪渚长桥有苍蛟,并大啖人”。遭迹虎即邪足虎,跛脚老虎。横:指残暴的东西。
  
②自吴:《晋书·周处传》作“入吴”,对。二陆:指陆机、陆云。兄弟齐名,号为二陆,吴人。陆机后来在晋朝曾任平原郡内史,陆云曾任清河郡内史,所以下文直呼为平原、清河。按:陆机比周处年轻二十多岁,所以周处年少时不可能寻访二陆。
   ③修改:加强修养、改正错误。蹉跎:虚度光阴。
   ④朝闻夕死:这是用《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意思,大意是:早上听到了真理,就算晚上死去也不算虚度此生。
   【译文】
  
周处年轻时,凶狠倔强,好使气力,是乡里的祸害,加上义兴郡河里有蛟龙,山上有跛脚虎,都危害百姓,义兴人把他们叫做三横,而周处危害更大。有人劝周处去杀虎斩蛟,其实是希望三横中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刻上山刺杀了老虎,又下河去斩蛟龙。蛟龙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游了几十里,周处始终和蛟龙在一起搏斗。经过三天三夜,乡亲们都认为他已经死了,互相庆贺。没想到周处竟然杀死蛟龙,从水里出来了。他听说乡亲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是人们所痛恨的人,就有意改过自新。于是到吴郡寻找陆机、陆云兄弟,平原内史陆机不在家,只见到清河内史陆云,就把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陆云,并且说:“自己想加强修养,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虚度,恐怕终究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尚且重视朝闻夕死,何况您的前途还远大着呢。再说,一个人就怕不能立志,又何必担心美名不能显扬呢!”于是周处便改正错误,振作起来,终于成了忠臣孝子。
  
(2)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①。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②。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③。渊既神姿峰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④。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⑤?”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⑥。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注释】
   ①游侠:指重信义、轻生死的人。行检:品行。攻掠:袭击、抢劫。
   ②辎重:行李。
   ③指麾:同“指挥”。
   ④峰颖:挺拔突出。
   ⑤劫:强盗。
   ⑤辞厉:《太平御览》四○九作“辞属”,对,指谈吐。
   【译文】
  
戴渊年轻时,很侠义,不注意品行,曾在长江、淮河间袭击、抢劫商人和旅客。陆机度假后回洛阳,行李很多,戴渊便指使一班年轻人去抢劫。他在岸上,坐在马扎儿上指挥手下的人,安排得头头是道。戴渊原本风度仪态挺拔不凡,虽然是处理抢劫这种事,神气仍旧与众不同。陆机在船舱里远远地对他说:“你有这样的才能,还要做强盗吗?”戴渊感悟流泪,便扔掉剑投靠了陆机。他的谈吐非同一般,陆机更加看重他,和他结为朋友,并写信推荐他。过江以后,戴渊做官做到征西将军。

企羡第十六
【题解】企羡,举踵仰慕,同于企慕,指敬仰思慕。仰慕什么?人、事、物都可以,诸如出众的、善于清谈的,博学多才的、超尘脱俗的人物,太平盛世,吟咏盛事,这都在企羡之列。
   (1)王丞相拜司空,桓廷尉作两髻、葛裙、策杖,路边窥之①。叹曰:“人言阿龙超,阿龙故自超②!”不觉至台门。
   【注释】
   ①两髻:把头发分向两边梳成两个发髻。葛裙:葛布做的裙。
   ②阿龙:指王导,王导小名赤龙。超:卓越;出众。
   【译文】
  
丞相王导受任为司空,就任的时候,廷尉桓彝梳起两个发髻,穿着葛裙,拄着拐杖,在路边观察他。赞叹说:“人们说阿龙出众,阿龙确实出众!”不觉跟随到官府大门口。
  
(2)王丞相过江,自说昔在洛水边,数与裴成公、阮千里诸贤共谈道①。羊曼曰:“人久以此许卿,何须复尔!”王曰:“亦不言我须此,但欲尔时不可得耳!②”
   【注释】
  
①数:屡次。裴成公:裴..,谥号为成。阮千里:阮瞻,字千里。道:道家所说的道,指产生物质世界的总根源。这里指老庄学说。参看(言语)第23则。
   ②欲:原注:一作“叹”。
   【译文】
  
丞相王导到江南后,自己说起以前在洛水岸边,经常和裴頠、阮千里诸贤达一起谈道。羊曼说:“人们早就因为这件事称赞你,哪里还需要再说呢!”王导说:“也不是说我需要这个,只是想到那样的时刻不会再有啊!”
   (3)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①。
   【注释】
  ①兰亭集序:晋穆帝水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和谢安等四十一人聚会兰亭,饮酒赋诗。后来王羲之把这些诗汇编成集,并写了一篇序,就是《兰亭集序》。这和石崇的《金谷诗序》的写作过程是相仿的,且当时人们认为两篇序文的文辞也有可比拟之处。关于《金谷诗序》可参看《品藻》第57则注①。
   【译文】
   右军将军王羲之得知人们把《兰亭集序》和《金谷诗序》并列,又认为自己和石崇相当,神色非常欣喜。
  
(4)王司州先为庾公记室参军,后取殷浩为长史①。始到,庾公欲遣王使下都,王自启求住,曰:“下官希见盛德,渊源始至,犹贪与少日周旋。”
   【注释】
   ①殷浩:字渊源,起初在庾亮手下任记室参军,后升为长史。
   【译文】
  
司州刺史王胡之先任庾亮的记室参军,后来庾亮又调殷浩来任长史。殷浩刚到,庾亮想派王胡之带使命到京都,王胡之表白心愿,请求留下,说:“下官很少见到德高望重的人,渊源刚来,我还贪恋着和他叙谈几天呢。”
   (5)郗嘉宾得人以己比苻坚,大喜①。
   【注释】
   ①苻坚:东晋时人,夺取前秦政权,自称大秦天王。屡建战功,并整饬内政,是个博学多才的人。
   【译文】
   郗嘉宾得知人们把自己比做苻坚,非常高兴。
   (6)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①。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
   【注释】
   ①王恭:曾任青、兖二州刺史,镇守京口。鹤氅裘:用鸟羽绒絮成的裘,是外套。
   【译文】
  
孟昶还没有显贵时,家住京口。有一次看见王恭坐着高车,穿着鹤氅裘。当时下着零星小雪,孟昶在竹篱后偷着看他,赞叹说:“这真是神仙中人!”
伤逝第十七
【题解】伤逝指哀念去世的人。怀念死者,表示哀思,这是人之常情。本篇记述了丧儿之痛,对兄弟。朋友、属员之丧的悼念及做法。有的依亲友的生前爱好奏一曲或学一声驴鸣以祭奠逝者。有的是睹物思人,感慨系怀,而兴伤逝之叹。有的是以各种评价颂扬逝者,以寄托自己的哀思。更有人慨叹知音已逝,“发言莫赏,中心蕴结”,而预料自己不久于人世。至于第10则同时记录下将逝者对生命终结的哀伤,更易令人伤感。
  (1)王仲宣好驴鸣①。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叶子点评:率真~)
   【注释】
   ①王仲宣:王粲,字仲宣,魏国人,建安七子之一。
   【译文】
  
王仲宣生前喜欢听驴叫。到安葬时,魏文帝曹丕去参加他的葬礼,回头对往日同游的人说:“王仲宣喜欢听驴叫,各人应该学一声驴叫来送他。”于是去吊丧的客人都一一学了一声驴叫。
  
(2)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①。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②。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③。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④。”
   【注释】
   ①轺(yao)车:驾一匹马的轻便车。酒垆:酒店里放酒瓮的土台子,借指酒店。
   ②嵇叔夜:嵇康的字。阮嗣宗:阮籍的字。预:参加。
   ③羁绁(wie):束缚。
   ④邈(miao):远。
   【译文】
  
王浚冲任尚书令时,穿着官服,坐着轻车,从黄公酒垆旁经过。触景生情,他回头对后车的客人说:“我从前和嵇叔夜、阮嗣宗一起在这个酒店畅饮过。竹林中的交游,我也跟在后面。自从嵇生早逝、阮公亡故以来,我就被时势纠缠住了。”今天看着这间酒店虽然很近,追怀往事,却像隔着山河一样遥远。”
  
(3)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灵床曰①:“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注释】
   ①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译文】
  
孙子荆倚仗自己有才能,很少推重并佩服别人,只是很尊敬王武子。王武子去世,当时有名望的人都来吊丧。孙子荆后到,对着遗体痛哭,宾客都感动得流泪。他哭完后,朝着灵床说:“你平时喜欢听我学驴叫,现在我为你学一学。”学得像真的声音,宾客们都笑了。孙子荆抬起头说:“让你们这类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了!”
  
(4)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①。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②!”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注释】
   ①“王戎”句:王戎丧儿,《晋书)的记载是王戎的堂弟王衍丧儿。按:万子年十九卒,似不能说“孩抱中物”。
   ②孩抱:孩提;婴儿。
   【译文】
  
王戎死了儿子万子,山简去探望他,王戎悲伤得受不了。山简说:“一个怀抱中的婴儿罢了,怎么能悲痛到这个地步!”王戎说:“圣人不动情,最下等的人谈不上有感情;感情最专注的,正是我们这一类人。”山简很敬佩他的话,更加为他悲痛。
   (5)有人哭和长舆,曰:“峨峨若千丈松崩。”①
   【注释】
   ①哭:吊唁。峨峨:形容高、巍峨。按:和峤(字长舆)很有风采,名声很大,庾■曾称赞说:“峤森森如千丈松。”
   【译文】
   有人哭吊和长舆,说:“好像巍峨的千丈青松倒下来了。”
  
(6)卫洗马以永嘉六年丧,谢鲲哭之,感动路人,咸和中,丞相王公教曰②:“卫洗马当改葬。此君风流名士,海内所瞻,可修薄祭,以敦旧好③。”
   【注释】
   ①“卫洗马”句:卫阶到豫章(首府是南昌)时,王敦的长史谢鲲很敬重他;卫玠后来也葬于南昌。参看《容止》第16、19则注①。
   ②咸和:晋成帝的年号。咸和中,卫玠改葬江宁。教:诸侯王公的文告。
   ③薄祭:菲薄的祭品,这里是对死者的谦词。敦:深厚。旧好:旧情;故交。
   【译文】
  
太子洗马卫玠在永嘉六年去世,谢鲲去吊丧,哭声感动了路人。咸和年间,丞相王导发表文告说,“卫洗马今当改葬。此君是风雅名流,受到国内的仰慕,大家应该整治薄祭,来加深我们对老朋友的怀念。”
  
(7)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①。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②。
   【注释】
   ①灵床:为死者虚设的坐卧之具。
   ②“遂不”句:吊丧临走时,礼节上应与主人握手,表示慰问。这里说不执孝子手,是说伤痛之极,以至于忘了礼数。
   【译文】
  
顾彦先平生喜欢弹琴,当他死后。家人。总是把琴放在灵座上。张季鹰去吊丧,非常悲痛,便径直坐在灵座上弹琴,弹完了几曲,抚摩着琴说:“顾彦先还能再欣赏这个吗?”于是又哭得非常伤心,竟没有握孝子的手就出去了。
  (8)庾亮儿遭苏峻难遇害①。诸葛道明女为庾儿妇,既寡,将改适,与亮书及之。亮答曰:“贤女尚少,故其宜也。感念亡儿,若在初没。”(叶子点评:谁说封建社会没人性~)
   【注释】
   ①“庾亮”句:苏峻起兵叛乱后,庚亮的儿子庚会被杀。见《方正》第25 则。
   【译文】
  
庾亮的儿子庾会在苏峻的叛乱中被杀。诸葛道明的女儿是庾会的妻子,守寡后,将要改嫁,诸葛道明写信给庚亮谈到这件事。庾亮回信说:“令爱还年轻,这样做自然合适。只是感念死去的孩儿,就像他刚刚去世一样。”
   (9)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著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①
   【注释】
  ①何扬州:何充,后任扬州刺史,但在瘦亮(溢文康)死时,任护军将军、参录尚书事。玉树:这里以传说中的仙树比喻宝贵的人材。
   【译文】
   庾亮逝世,扬州刺史何充去送葬,说:“把玉树埋到土里,使人的感情无法平静下去啊!”
  (10)王长史病笃,寝卧灯下,转麈尾视之,叹曰:“如此人,曾不得四十①!”及亡,刘尹临殡,以犀柄麈尾著枢中,因恸绝②。
   【注释】
   ①“如此”句:王濛容貌很美,又善清谈;死时只有三十九岁。自以为死得太早,故有此叹。
  
②“刘尹”句:刘惔和王濛齐名,又是至交,两人都擅长谈玄理。清谈者经常手执麈尾,所以刘恢把尘尾放在棺村里。殡;入殓停灵。枢(jiu):棺材。
   【译文】
  
长史王濛病重的时候,在灯下躺着,转动着拂尘,一边看,一边叹息说:“这样的人,竟然连四十岁都活不到!”到他死后,丹阳尹刘惔去参加大殓礼,把带犀角柄的拂尘放到棺材里,于是痛哭得昏死过去。
  
(11)支道林丧法虔之后,精神霣丧,风味转坠①。常谓人曰:“昔匠石废斤于郢人②,牙生辍弦于钟子③,推己外求,良不虚也。冥契既逝,发言莫赏,中心蕴结,余其亡矣④!”却后一年,支遂殒。
   【注释】
   ①法虔:是支道林的同学,很有才华,得到支道林的重视,比支道林早死一年。霣丧:同“陨丧”,指委靡不振,颓丧消沉。
  
②“昔匠石”句:这是引用《庄子·徐无鬼)运斤成风的故事,说的是:郢人鼻尖上溅上了一点白土,匠石挥动斧子,飞快地替他削掉而没有碰伤鼻子;郢人也一动不动地站着,面不改色。比喻神妙的技术,也需要双方默契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后来郢人死了,匠石失去了配合的对象,神技也就无所施展了。斤,斧子。鄂人,郢都的人,实指楚人。
  
③“牙生”句:据《韩诗外传》载,著名的琴师伯牙鼓琴,志在泰山,钟子期听见,说:“巍巍乎若大山!”一会又志在流水,钟子期便说:“洋洋乎若流水!”所以伯牙把钟子期当做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失去了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④冥契:默契,这里指相默契的人。
   【译文】
  
支道林失去法虔以后,精神委靡不振,风度也日渐丧失。他常对人说:“从前匠石因为郢人死去就不再用斧子,伯牙因为钟子期死去而终止鼓琴,推己及人,确实不假。知己已经去世,说话再也无人欣赏,心里郁结难解,我大概要死了!”过后一年,支道林便死了。
   (12)郗嘉宾丧,左右白郗公①:“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注释】
   ①郗嘉宾:郗超,字嘉宾。他的父亲是郗愔。
   【译文】
  
郗嘉宾死了,手下的人禀告郗惜说:“大郎死了。”郗愔听了,并不悲伤,随即告诉手下人说:“入殓时可以告诉我。”;临到入殓,郗愔去参加大殓礼,一下子哀痛得几乎气绝。
   (13)戴公见林法师墓,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积①。冀神理绵绵,不与气运俱尽耳②!”
   【注释】
   ①德音:善言,有德者的话,用来尊称别人的言谈。拱木:两手合围那样粗的树,也指墓上的树。
   ②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译文】
  
戴逵看见支道林法师的坟墓,说:“那高明的言谈还留在耳边,可是墓上的树木已经连成一片了。但愿您那精湛的玄理能绵延不断地流传下去,不会和寿数一起完结啊!”
   (14)王子敬与羊绥善。绥清淳简贵,为中书郎,少亡①。王深相痛悼,语东亭云:“是国家可惜人!”
   【注释】
   ①清淳简贵:指本性清廉敦厚、为人简约尊贵。
   【译文】
  
王子敬和羊绥很友好。羊绥清廉敦厚。简约尊贵,曾任中书郎,年轻时去世。王子敬痛切地悼念着他,曾对东亭侯王珣说:“他是国内值得痛惜的人!”
  
(15)王东亭与谢公交恶①。王在东闻谢丧,便出都诣子敬,道欲哭谢公②。子敬始卧,闻其言,便惊起曰:“所望于法护。”王于是往哭。督帅刁约不听前③,曰:“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④。”王亦不与语,直前哭,甚恸,不执末婢手而退⑤。
   【注释】
  
①“王东亭”句:王珣,小名法护,兄弟俩原来是谢家的女婿。王珣娶谢安弟弟谢万的女儿,王殉弟弟王珉娶谢安的女儿,后因猜忌产生摩擦,都离了婚,两家便成了仇人。
   ②子敬:王献之,字子敬,是王殉的族兄,甚得谢安赏识。
   ③督帅:领兵的官。
   ④官:下属称长官为官,是敬称。
   ⑤未婢:谢安的儿子谢琰,小名末婢。
   【译文】
  
东亭侯王珣和谢安双方结了仇。王珣在东边听说谢安去世,就到京都去见王子敬,说他想去哭吊谢安。子敬起初还躺着,听了他的话,就惊讶地起来说:“这是我对你的希望。”王于是就去哭吊。谢安帐下的督帅刁约不让他上前,说:“大人活着的时候,从来不见这个客人。”王珣也不理他,径直上前哭吊,哭得非常伤心,结果没有按常礼握谢琰的手就退出来了。
  
(16)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①。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②。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馀亦卒。
   【注释】
   ①“王子猷”句:王子猷和王子敬是兄弟,是王羲之的儿子。
   ②了:完全。
   【译文】
  
王子猷和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去世。一天子猷问侍候的人说:“为什么一点也没有听到子敬的音讯?这是已经去世了!”说话时一点也不悲伤。于是就要车去奔丧,一点也没有哭。子敬平时喜欢弹琴,子猷便一直进去坐在灵座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琴弦怎么也调不好,就把琴扔到地上说:“子敬,子敬,人和琴都不在了!”说完就悲痛得昏了过去,很久才醒过来。过了一个多月他也去世了。
   (17)孝武山陵夕,王孝伯入临,告其诸弟曰①:“虽榱桷惟新,便自有《黍离》之哀②。”
   【注释】
  
①夕:傍晚祭奠君主。王孝伯:王恭,字孝伯,是晋孝武帝皇后的哥哥。晋孝武帝死时,王恭镇守京口。他看到执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宠信小人,国家将有祸乱,很是忧虑,所以有《黍离)之叹。
  ②榱桷(culjué):椽子,这里指孝武帝陵墓上的建筑,黍离:《诗经.王风)篇名。借指王室衰微,心里忧伤。参看《言语)第36则注②。
   【译文】
   晋孝武帝去世,夕祭的时候,王孝伯进京哭祭,对他的几个弟弟说:“虽然陵寝是新的,却让人感到有《黍离》之悲。”
   (18)羊孚年三十一卒,桓玄与羊欣书曰:“贤从情所信寄,暴疾而殒①;祝予之叹,如何可言②!”
   【注释】
   ①贤从:贤从兄弟。按:羊孚是羊欣的同祖堂兄。
   ②祝予:断绝我;亡我。(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
   【译文】
  羊孚三十一岁时死了,桓玄给羊欣的信上说:“贤堂兄是我所信赖的,友情所寄托的人,突然暴病而死;天将亡我之叹,怎么能用言语来表达!”
   (19)桓玄当篡位,语卞鞠云①:“昔羊子道恒禁吾此意。今腹心丧羊罕,爪牙失索元,而匆匆作此低突,讵允天心②?”
   【注释】
   ①卞鞠:原任桓玄的长史,后桓玄举兵攻入京都,委派他任丹阳尹。
   ②爪牙:比喻辅佐的人。低突:唐突;冒犯。
   【译文】
  
桓玄将要篡位的时候,对卞鞠说:“以前羊子道经常不容许我有这种意图。现在我的心腹里头死了羊孚,助手里头又失去了索元,在这种情况下,却要匆匆忙忙做这种冒犯君上的事,难道能符合天意?”

栖逸第十八
【题解】栖逸,指避世隐居。囱古就有隐士,魏晋时代,战乱频仍,政治迫害日益加重,一些对现实不满而想逃避的人或者有厌世思想的人更是羡慕起隐居生活,以寄托自己漠视世事的情怀。而那些不甘寂寞又不耐清苦的人,虽然追求荣华富贵,又想寄情山水,做所谓“朝隐”名士,也把隐士看成理想人物。在这种情况下,编纂者设《栖逸》一门。
在位者喜欢猎取举逸拔才的美名,一些人也会借隐逸来沽名钓誉,获取高位,故有第3、4则欲罗致隐者的记述,第9则点明周子南是先隐后做官。一般的名士也很羡慕隐士之名,例如第10则记孟少孤隐居,使得“京邑人士思欲见之”。
至于真正的隐者,他们的生活情趣也可以从一些条日里看到。他们不愿跟当权者合作,拒绝出仕,如第3则记嵇康跟推荐自己的人绝交。甚至“未尝入公门”(第14则),以此保住节行的清高超逸。可是也害怕报复,还是要考虑“保身之道”(第2)。他们口不言世事,甚至连修真养性之道也不愿谈,如第1则所记。平时“好游山水”所以第16则说的“实有济胜之具”就得到时人的称道。他们“萧然无事,常内足于怀”,“不惊宠辱”(第6则);“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第8则)。有的潜心体会佛经和道家养生方法(第11则)。这些就是他们生活的部分写照。
  
(1)阮步兵啸,闻数百步①。苏门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传说。阮籍往观,见其人拥膝岩侧;籍登岭就之,箕踞相对②。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问之,仡然不应③。复叙有力之教、栖神导气之术以观之,彼犹如前,凝瞩不转④。籍因对之长啸。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复啸。意尽,退还半岭许,闻上啾然有声,如数部鼓吹,林谷传响⑤。顾看,乃向人啸也。
   【注释】
   ①阮步兵:阮籍,字嗣宗,汉魏时人,曾任步兵校尉。步:长度单位,三百步为一里。
   ②箕踞:伸开两腿坐着,象个簸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
   ③终古:往昔;自古以来。玄寂之道:道家玄妙虚无的道理。仡(yi)然:抬头的样子。
   ④有为:有所作为,指懦家的学说。栖神导气之术:道家修炼的方法,指精神凝定不散乱,导气养神。
   ⑤■然:查《康熙字典》无■字,疑即啾。啾然,形容声音众多。
   【译文】
  
步兵校尉阮籍吹口哨儿,声音能传一两里远。苏门山里,忽然来了个得道的真人,砍柴的人都这么传说。阮籍去看,看见那个人抱膝坐在山岩上;就登山去见他,两人伸开腿对坐着。阮籍评论古代的事,往上述说黄帝,神农时代玄妙虚无的主张,往下考究夏。商。周三代深厚的美德,拿这些来问他,那人仰着个头,并不回答。阮籍又另外说到儒家的德教主张,道家凝神导气的方法,来看他的反应,他还是像原先那样,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阮籍便对着他长长地吹了一个口哨儿。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笑着说:“可以再吹一次。”阮籍又吹了一次。待到意兴已尽,便退下来,约莫回到半山腰处,听到山顶上众音齐鸣,好像几部器乐合奏,树林山谷都传来回声。阮籍回头一看,原来是刚才那个人在吹口哨儿。
   (2)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土孙登,遂与之游①。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注释】
   ①“嵇康”句:孙登隐居汲郡北山上,嵇康入山采药时遇见他,和他交往了三年。问他的意图,始终不肯回答。
   【译文】
   嵇康到汲郡的山里游览,遇见道士孙登,便和他交往。嵇康临走时,孙登说:“您的才能是很高了,可是保身的方法还欠缺些。”
   (3)山公将去选曹,欲举嵇康,康与书告绝①。(叶子:与官场绝而非与山君绝~)
   【注释】
  
①“山公”句:“山涛,字巨源,曾任吏部郎(也就是选曹郎),主管官吏的选授等。后来升任散骑常侍,就推荐同是竹林七贤的嵇康代其原职,嵇康原与山涛是好友,但不愿做官,认为山涛并不了解自己,就写信与山涛告绝,这就是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译文】
   山涛将不再担任选曹郎职务,想推荐嵇康代替,嵇康写信给他宣告绝交。
  
(4)李厥是茂曾第五子,清贞有远操,而少羸病,不肯婚宦。居在临海,住兄侍中墓下①。既有高名,王丞相欲招礼之,故辟为府椽。廞得笺命,笑曰:“茂弘乃复以一爵假人②。”
   【注释】
   ①“居在”句:李廞(xin)腿瘸了,不能走路,随他哥哥李式南渡。李式渡江后,累迁临海太守、侍中。
   ②茂弘:王导的字。假:雇佣。
   【译文】
  
李廞是李茂曾的第五个儿子,为人清正,有高尚的品德,可是从小就瘦弱多病,所以不肯结婚做官。他留在临海郡,暂住在他哥哥侍中的陵园里。他有了很大的名望以后,丞相王导想聘请并礼待他,所以调来做相府的属官。李廞得到王导的任命信,笑着说:“茂弘竟然拿一个官爵来雇佣人。”
   (5)何骠骑弟以高情避世,而骠骑劝之令仕①。答曰:“予第五之名,何必减骠骑!”
   【注释】
   ①何骠骑:何充,曾任骠骑将军。他弟弟何准,排行第五,兄弟俩同样有名望。
   【译文】
   骠骑将军何充的弟弟因为情趣高尚而隐居,何充劝导他,要他出来做官。他回答说:“我老五的名望,何尝比骠骑低!”。
   (6)阮光禄在东山,萧然无事,常内足于怀①。有人以问王右军,右军曰:“此君近不惊宠辱,虽古之沉冥,何以过此②。”
   【注释】
  
①阮光禄:阮裕。曾任尚书郎、临海太守,后辞职居会稽,有隐居之志。在东山隐居多年,朝廷又召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他不肯就职。萧然:清静的样子。
   ②沉冥:等于沉冥的人,指隐士。
   【译文】
  
光禄大夫阮裕隐居东山,清静无为,内心一直很自足。有人因此问右军将军王羲之,羲之说:“这位先生近来不因荣辱而动心,就是古时的隐士,又怎么能超越这一点!”
  
(7)孔车骑少有嘉遁意,年四十余,始应安东命①。未仕宦时,常独寝,歌吹,自箴诲,自称孔郎,游散名山②。百姓谓有道术,为生立庙③。今犹有孔郎庙。
   【注释】
  
①孔车骑:孔愉,字敬康,死后追赠车骑将军。西晋未年从洛阳还会稽,后入新安山中隐居。永嘉年间,安东将军司马睿(后为晋元帝)镇守扬州,任命孔愉为参军。到建兴初年,始出应召。嘉遁:对隐遁的美称,指合乎正道的隐屠。
   ②歌吹:歌唱吹奏。
  
③“百姓”句:据《晋书·孔愉传》载,孔愉入新安山隐居期间,日常只是种地、读书,在乡里中很有信誉。后来忽然离开,大家都以为他是神人。为他立祠。生立庙,指在某人活着时给他立庙来纪念他。
   【译文】
  
车骑将军孔愉年轻时有隐居的打算,到四十多岁,才接受安东将军的任命出来做官。在没有做官时,一直是独自住在山中,歌咏吹弹,告诫自己谨言慎行,自称孔郎,在名山大川漫游散心。百姓认为他有道术,给他立了个生庙。现在还有孔郎庙。
  
(8)南阳刘驎之,高率善史传,隐于阳歧①。于时符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訏漠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甚厚②。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③。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④。居阳歧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
   【注释】
   ①阳歧:村名,离荆州二百里。
   ②訏谟:宏图大略。参看《文学)第52 则注③。赠贶:赠送。
   ③乞(qi):给。上明:地名。桓冲为了阻止苻坚南侵,想移镇长江以南,便把荆州首府移到上明。
   ④翛(xiao)然:无拘无束的样子。
   【译文】
  
南阳人刘驎之,高尚直率,历史知识很丰富,在阳歧村隐居。当时,苻坚南侵已经逼近长江,荆州刺史桓冲想尽力实现宏图大略的效益,就聘刘驎之任长史,派人和船前去迎接他,赠送的礼物也很丰富。刘驎之只好从命,就上船出发,但桓冲所送的礼物一点也没有收受,沿途拿来送给贫困的人,等走到上明,东西也送光了。他一见到桓冲,便陈述自己没有才能,然后就自由自在地辞去职务。他在阳歧住了多年,衣食向来是和村人互通有无的。碰到自己短缺了,村人也同样帮助他。他是乡邻深感满意的人。
  (9)南阳翟道渊与汝南周子南少相友,共隐于寻阳①。庾太尉说周以当世之务,周遂仕②;翟秉志弥固③。其后周诣翟,翟不与语。
   【注释】
   ①寻阳:寻阳县属扬州庐江郡,在今江西九江市西。
   ②“庾太尉”句:庾亮到江州时,听到翟道渊的名望,亲自去拜访,并推荐他为国子博士,他不肯赴任。
   ③秉志:指坚持自己的志向。
   【译文】
  
《世说新语》参考译文:容止第十四,自新第十五企羡第十六伤逝第
南阳人翟道渊和汝南人周子南从小就很友好,两人一道在寻阳县隐居。太尉庾亮曾劝说周子南关心当代的国家大事,子南终于出来做官了;翟道渊却更加坚定了隐居的志向。后来周去看望翟,翟不和他说话。
  
(10)孟万年及弟少孤,居武昌阳新县①。万年游宦,有盛名当世②。少孤未尝出,京邑人士思欲见之,乃遣信报少孤云:“兄病笃。”狼狈至都,时贤见之者,莫不嗟重。因相谓曰:“少孤如此,万年可死。”
   【注释】
  
①“孟万年”句:孟嘉,字万年,江州刺吏庾亮召他任从事,后在桓温的将军府中任长史。他的弟弟孟陋,字少孤,名望很高,会稽王司马星辅政时,召为参军,托病不肯赴任。
   ②游宦:外出求官。
   【译文】
  
孟万年和他弟弟孟少孤,住在武昌郡阳新县。万年外出做官在当时享有盛名。孟少孤没有外出求过官,京都知名人士想见见他,便派信使给少孤报信说:“你哥哥病重。”少孤急急忙忙地赶到京都,见到他的当代贤达,投有谁不赞叹、敬重他。于是他们评论说:“少孤既是这样,万年可以死而无憾了。”
  
(11)康僧渊在豫章,去郭数十里立精舍,旁连岭,带长川,芳林列于轩庭,清流激于堂宇①。乃闲居研讲,希心理味。庾公诸人多往看之,观其运用吐纳,风流转佳。加已处之怡然,亦有以自得,声名乃兴②。后不堪,遂出③。
   【注释】
  ①康僧渊:和尚名。《高僧传》说他本西域人,生于长安,东晋时过江。在豫章山上修了个庙宇住下。参看《文学》第47则。郭:城郭,在城的外围加筑的城墙,这里指城镇。精舍:僧人修炼的住所。
   ②吐纳:言谈;谈吐。加已:加以。怡然:形容安适愉快。
   ③“后不”句:据(高僧传)载,康僧渊后来死在庙里,和这里所说不同。
   【译文】
  
康僧渊在豫章时,在离城几十里远的地方修建居所,旁边连着山岭,一条大河像衣带一样绕着它,繁花似锦的树林布置庭院,清清的流水在房前激起浪花。康僧渊于是避人独居研究解释佛经,倾心义理旨趣。庾亮等人常常去看望他,看到他运用言谈的手法,风度更加美好,加以他心旷神怡地对待这一切,也能够安闲自得,于是名声大了起来。后来他忍受不了这种有名气的生活,便离开了那里。
  (12)戴安道既厉操东山,而其兄欲建式遏之功①。谢太傅曰:“卿兄弟志业、何其太殊?”戴曰:“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②。”
   【注释】
  
①厉操:磨练情操,使情操高尚,指隐居。式遏:指阻止害民之事,保卫国家。《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式是句首语气词,遏是阻止,原意指阻止侵犯、残害百姓。
  ②“下官”句:这是借用《论语·雍也》所述颜回的事,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瓢饮,在陋巷,人不堪甚忧,回也不改其乐。”
   【译文】
  
戴安道已经在东山隐居,他哥哥又想为国家建功立业。太傅谢安对他哥哥说:“你们兄弟俩的志向、事业,怎么差异这么大呢?”他哥哥回答说:“下官受不了那种忧愁,舍弟却改不了那种乐趣。”
  (13)许玄度隐在永兴南幽穴中,每致四方诸侯之遗①。或谓许曰:“尝闻箕山人似不尔耳②。”许曰:“筐篚苞苴,故当轻于天下之宝耳③。”
   【注释】
   ①遗(wèi):赠送。
   ②箕山人:指尧时的隐士许由。相传许由在箕山隐居,尧想把君位让给他,后来又想任他为九州长,他都拒绝了。
  
③筐篚(fěi)苞苴(jū):筐篚是装东西或饭食的竹器,这里用做动词,指用筐篚盛着。苞苴是包裹,这里指包着的鱼肉,是用为赠送的礼物。天下之宝:指君位。按:这里指许由尚且招来尧的让位,自己得到这些薄礼又算得了什么。
   【译文】
  
许玄度在会稽郡永兴县南幽深的岩洞中隐居,常常引来各处王侯的馈赠。有人对许玄度说:“我曾听说过隐居箕山的人似乎并不是这样做的呀。”许玄度说:“我得到的礼物不过是竹筐装着的食物,这本来就比君位微薄呀。”
   (14)范宣未尝入公门。韩康伯与同载,遂诱俱入郡,范便于车后趋下①。
   【注释】
   ①郡:指郡的官署。按:韩康怕曾任豫章郡太守,范宣家居豫章郡。
   【译文】
   范宣不曾进过官署。有一次韩康伯和他一起坐车,就想诱骗他一起进郡府,范宣便急忙从车后溜下跑了。
  
(15)郗超每闻欲高尚隐退者,辄为办百万资,并为造立居宇。在剡为戴公起宅,甚精整。戴始住旧居①,与所亲书曰:“近至剡,如官舍。”郗为傅约亦办百万资,傅隐事差互,故不果遗②。
   【注释】
   ①“戴始”句:《太平御览)卷五一○引《世说)无“旧”字,对;又下文作“始往居,如入官舍”。
   ②差互:差错;错过时机。
   【译文】
  
郗超每逢听说尊贵隐退者的时候,就为他们筹措百万钱,并且给他们盖房子。在会稽郡刻县给戴安道盖了房子,非常精致完备。戴安道刚前去居住时,给亲友写信说:“最近到了剡地,就好像住进官邸一样。”郗超也为傅约筹措了百万钱,后来傅约隐居一事错过了机会,所以馈赠没有成为事实。
   (16)许掾好游山水,而体便登陟①。时人云:“许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②。”
   【注释】
   ①许掾:许询,字玄度,曾被召为司徒掾,不肯就职。
   ②胜情:高雅的情趣。济胜之具:指游览胜境所需要的条件,这里指身体。
   【译文】
  司徒椽许玄度喜欢游览山水,而且身体健壮敏捷,便于登高。当时的人说:“许玄度不只有高雅的情趣,而且确有便于游览胜境的好身体。”
   (17)郗尚书与谢居士善①。常称:“谢庆绪识见虽不绝人,可以累心处都尽。”
   【注释】
   ①谢居士:即下文的谢庆绪。居士是在家信佛的人。谢庆绪崇信佛教,曾入余姚县太平山中隐居。
   【译文】
   尚书郗恢和谢庆绪居士很友好。常称赞说:“谢庆绪的见识虽然不比别人高明,但是能够劳心的事情一点也没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18729.html

更多阅读

藏在《世说新语》里的动人爱情故事 世说新语的故事

王献之的爱情故事丁启阵《世说新语·德行》有如下一节文字: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白话今译:王献之病重,道士为他举行消灾度厄的仪式,需要病人自己说出所犯罪过。

《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答案

25 《世说新语》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课前预习学案一、走近作者作品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体)小说。

读《世说新语》有感 描写景色的作文300字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以及他周围的文人们编撰而成。记述了汉末到南朝之际的许多历史人物的奇文趣事。它往往通往一件事或一句话来突出人物性格,这本书就是有一个个小故事有规律的组合而形成的中国的《一千零一夜》。因

声明:《《世说新语》参考译文:容止第十四,自新第十五企羡第十六伤逝第》为网友一曲钟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