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夏尔丹的《鳐鱼》

标题:鳐鱼
规格:114×146厘米
收藏:巴黎卢浮宫
作者:【法国】夏尔丹

作品简介

这里描绘了厨房一角,桌上有锅盘等炊具,但占中心位置的是一条剥掉皮的鳐
鱼和几条较小的鱼,左角还有几只牡蛎。鳐鱼的色彩描绘得极其真实,形象怪异,
面目狰狞,显得十分突出;牡蛎已掰开,从而引来了贪腥的小猫。整个画面色彩淡
雅,光影清晰,它不停留在一般“再现”的层次上,每一形象都融进画家对所描绘
的事物的深切感情。他曾说过:“问题不在于去描绘一件东西。”要通过这些事物,
画出画家自己的感情来。据说,一次有某位画家正大谈夏尔丹怎样善于运用颜色,
被夏尔丹听见,他不耐烦地问道:“谁告诉你我是用颜色作画的?”那位画家大惑
不解地反问:“那么,用什么呢?”夏尔丹说:“颜色固然得用,但绘画要用感情。”
他认为,经过推敲的静物构图,不单要使所画的静物可信,还要让它们具有光与色
的丰富表现力。这幅《鳐鱼》(另外他又画了两幅变体)所给人的美感正是如此。
《鳐鱼》一画展出以后,夏尔丹获得了法兰西艺术院的承认,并被接纳为该院
的院士。夏尔丹所谓的画出“感情”的观点,还可以从他对现实与镜子的关系的言
论中去理解。他认为镜子越平,反映出来的事物也越“真”。但镜子反映不出事物
的感情,要靠画家有意去强调,靠各种色调的铺排,让颜色交错地起着发挥“感情”
的作用。夏尔丹用色,有时一层一层地铺,有时涂得很厚,简直象在用颜料砌墙。
他力求形象真实,但并不力求“逼真”感。狄德罗也赞美地讲过他的用色:“噢!
夏尔丹,你在调色板上调出来的不是什么白色、红色、黑色,而是物体的本色。”
我们还发现,夏尔丹往往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一个题材或构图,嘴上却反复地解
释,他没有重复,这可以想象他所孜孜以求的是什么。
此画作于1728年,约有114×146厘米,现藏巴黎卢浮宫。

背景说明

有一位法国评论家说:“在夏尔丹之前,法国只有静物。自从有了他,才开始
了‘静的生命’--就象英国人和德国人对静物的叫法(Still-Life)那样。”这
段评语形象地称赞了夏尔丹的静物画的魅力。他在静物画上确有自己独到的天赋,
为了表达这种静止物象的“生命”,夏尔丹一改早期静物画的富贵气,尽量不用浓
艳的色彩和闪光的器皿摆设,让静物展现其本来的面貌。在他的画面上,从不展现
精心描画的野味或豪华的餐具。1730年后,他所表现的静物对象是属于中产阶级厨
房里的普通物品,那些极其平凡的厨房器物,一旦再现在画上,它们的幻象反而显
专题研究:夏尔丹的《鳐鱼》
出很强的“生命感”。无怪百科全书派哲学家狄德罗要称他为“大魔术师”。这一
幅《鳐鱼》是他最成功的作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2/113065.html

更多阅读

夏尔丹的静物画 夏尔丹静物高清

夏尔丹(Chardin,Jean-Baptiste-Siméon1699~1779)法国画家。1699年11月2日生于巴黎,1779年12月6日卒于同地。洛可可艺术风格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早年入学院派画家P.-J.卡泽的画室,后为N.-N.科伊佩尔的助手。1728年静物画《鳐鱼》展出,一

小森阳一:帝国的文学/文学的帝国:夏目漱石的《文学论》

摘要:就“学力”而言,阅读英语的能力和阅读汉籍的能力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为什么在“好恶”方面,偏偏对汉籍情有独钟,而对用英语写成的“文学”却喜欢不起来呢?――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漱石。*本文是作者在比较现代主义:帝国、美学与历史”国

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之七:文天祥的《正气歌序》

文天祥的《正气歌序》提出的为人要有正气的气节观鼓舞了历代的民族英雄,成了中国人的做人标准。“正气”成了战胜一切邪恶、腐败势力的旗帜。正气歌并序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

声明:《专题研究:夏尔丹的《鳐鱼》》为网友续写青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