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教你看穿世界 教你看穿一个人

转载《用 马 克 思 理 论 探 索 问 题》自《中国当代社会发展报告*文论卷》 纪荣起 主编 《中国文化传媒出版社》出版 ISBN978-988-17571-5-9 第772页

用 马 克 思 理 论 探 索 问 题

韩天祥 郭梦露

哲学教你看穿世界 教你看穿一个人
提 要

本文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科学 预见了

人类社会和大自然演变的必然规律和对宇宙大爆炸理论

的质疑,以及爱因斯坦的高速运动的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相互关系的反证。

有些人认为哲学是哲学家的工作,哲学远离现实,这实在是天大的误解。实际上,哲学与社会、哲学与科学、哲学与历史、哲学与文化、哲学与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寸步不离、分秒不离的。离开哲学,世界将会消失。那么,为什么人们感觉不到哲学的存在呢?因为哲学太平常了,就像空气一样,时时刻刻使用它,人们却总是忘记它的存在。但哲学不是空气,哲学是灵魂,没有哲学,人类将消失,人将不存在,就像中医的穴道一样,看不见,但它时时刻刻都存在,时时刻刻都在控制着宇宙及其每一分子。科学的哲学能够揭示世界,发现误区,告诉未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科学的哲学,它给我们揭示世界,修正错误理论思想,告诉世界的未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但客观存在的思想、意识也是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到质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也包含了矛盾平衡规律,平衡、和谐是常态;运动、变化是例外;“物质”的根本对立面是“反物质”而不是“意识”,客观存在的“意识”也是一种“物质”和“物质形态”。下面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探索几个值得思考、可能预示着世界未来的喜或悲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大自然的天怒人怨,人类在血与火中探索文明

地球上经历从无生命到有生命演变程序。地球从有生命开始就展开了生命的大搏斗,生命经历了几次毁灭性灾难,而每一次灾难都是起因于生命平衡性的破坏,在血与火中寻找新的平衡。地球上整个生命体系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动都会引起剧烈的震荡,恐龙的膨胀发展导致食物链的断裂,恐龙世界崩塌,适者生存,恐龙灭亡。

地球进入人类时代,适者生存的规律从依靠体力转向依靠智力生存,人类主宰了地球。“人定胜天”,向外界全面开战,向飞禽走兽开战,创造了珍惜动物;向植物开战,创造了珍惜植物;人类种群的无限膨胀,成了断炊的恐龙,于是开荒种地,创造了不毛之地;开办工厂,污染了生命之源(河流、湖泊),终于迎来了《寂静的春天》。

人类不同于其它生命,人类能够自我修正,于是多种计划生育措施相继产生,人类开始实施自救。但这远远不够。

人类制造房屋,改善居住环境;人类建造高楼大厦、工厂,创造人类文明;修水库,人造陆地,改变自然,也改变了人类自己。虎毒不食子,膨胀的人类开始用自相残杀的超生命规则获取个人利益。人类出现了在毁坏种群有限利益条件下获取个人最大利益行为,但血与火的代价,终于使人类明白,这种获取利益的方法是痛苦的。这种痛苦之一,就是需要付出血与火的代价;痛苦之二,人类终于明白,用群体的整体努力去获得更多的群体利益,然后都分得更多的绝对利益。但这这种明白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使人人都理解进而明白如此的道理是万里长征的第二步;要使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自觉践行如此道理是万里长征的第三步。第一步到第二步需要十万年;第二步到第三步需要百万年。这,就是艰难而伟大共产主义历程。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一步一步坚实地前进。

第二个问题:地球在改变轨迹,宇宙的平衡力被打破,这是人类的创造,悲喜不得知

人类创造的高楼大厦越来越高;人类创造的工厂、企业越来越多;人类创造的水库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人类创造的人工陆地越来越多;温室效应使冰雪融化,水往低处流。人类在自我陶醉自己的智慧时,殊不知,天崩地裂的变化悄悄降临。

我们对地球有几个基本的常识性认识:1.北高南低,2.地球上的冰雪在融化,水往低处流,3.地球北半球的陆地多、人口多、人工建筑多,4.南半球的水多、陆地少、人口少、人工建筑少,5.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不是圆,6.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轴线与地球的自转轴线有一个夹角,7.地壳有一个承受极限,8.地壳有一个现有的平衡状态,地壳每一部分的承受力都有限度。

我们对自然科学有几个基本的常识性认识:1.物体的平衡运动由重心决定,重心变化,运动状态就会变化,2.移动重心的方法有好多种,其中,改变形状、改变密度分布、不均匀地改变半径,不均匀地改变半径就是移动重心的方法,5.重量不变,半径不同,也会对运动产生影响。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几个基本的常识性认识:1.矛盾具有平衡性,2.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地球:1.融化的冰雪流向低处,移动了地球的重心,2.人类的建筑改变了地球的密度分布、重新调整了半径、移动了重心,3.人类的巨大建筑改变了地壳的原有平衡力和承载量。这一切的一切,地球都在宽容、宇宙都在宽容,我们总是在说,人类的活动对地球、对宇宙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但古人都知道“勿以恶小而为之”,无数个“微不足道”就是“大可足道”,宽容是有极限的,慢慢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巨大的建筑和巨量的建筑群的增加必然打破地壳的平衡、必然有一天会超过地壳的承受力,人为引起的地震就不可避免;人为引起的其它变化也必然会逐步显现。一个飞速运转的轮子,当其重心偏离转轴时,必然引起大震动;地球在绕太阳飞速转动,地球重心的微小移动都会引起地球运动状态的巨大变化,这不仅仅会对地震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地球的运动轨迹也会产生影响。如果前面的常识没有错误,地球的未来变化,就在预言之中。这,就是科学哲学的历史地位。

第三个问题: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吗?

宇宙的形成用大爆炸理论解释应该是一个有疑问的理论。其至少有以下疑点和事实:

一.爆炸前的粒子有多大?其密度有多大?其爆炸的当量有多大?爆炸前的粒子周围是纯粹虚无的空间吗?这个虚无的空间有多大?这个虚无的空间是怎样形成的?这个“虚无的空间”不存在,而是由粒子爆炸产生的空间?

1.如果粒子无直径,那么,宇宙就是从虚无中走来(虚无可能就是反物质)。宇宙从无形走向有形。

2.如果粒子有直径,那么这个有形的原始粒子是如何来的呢?

3.一个粒子的密度能够支撑现在如此大的空间吗?能够膨胀出如此多的物质吗?

4.一个粒子能够保存如此大的能量吗?

5.如果粒子爆炸前的周围是虚无的空间,那么这个虚无空间又是任何产生的呢?虚无的空间又有多大呢?

6.如果虚无空间在粒子爆炸前不存在,而是由粒子爆炸胀出的空间,那么,地球的运转速度应该逐渐变慢(能够用惯性定律解释吗?),至少地球绕太阳运转的半径应该变化(或走向太阳,或远离太阳,或可以在走向的过程中受力的作用的调整而变化)。

二.人类现在所说的“宇宙”概念是指人类生存的这个完整的自然空间世界,并不包括“反物质世界。就像看一幅画,正面是图画,背面什么也没有(“无”)。

三.“反物质”存在;“反物质”世界也是一个“世界”或“宇宙”;而这个“宇宙”不包括在人类所说的宇宙之内;我们的生存的这个“物质宇宙”和“反物质宇宙”构成一个完整的“宇宙世界”。

推论:由以上疑问、条件和事实得出,宇宙大爆炸理论难以解释。下面的解释似乎更合理:人类生存的“宇宙”世界是由“反物质”世界“转化而来”,并且,可以“相互转化”;“物质”和“反物质”同时存在(共生,或者说,相互以对方为生存条件),相互转化。

我们人类生存的宇宙世界不是“大爆炸”产生。由一个高密度高能量的粒子大爆炸产生出来宇宙解释,很难信服。这个粒子大爆炸前的虚无空间怎么来?或者假设是由大爆炸“产生的空间”,那么当大爆炸的能量耗尽时,这个空间归于何处呢?按照能量守恒定律,大爆炸的能量耗尽时,整个世界应该归于“无”或一个“粒子”,在“无”或“粒子”中再“核爆炸”,重新产生新的“宇宙”,开始“新一代”的“宇宙生活”。不过,宇宙的能量耗尽时,变成一个“粒子”(普通物质),很难解释;宇宙能量耗尽时,变成“无”,再由“无”出现“核爆炸”,产生“新一代”的“宇宙”,更容易解释。但是,由大爆炸产生宇宙的理论,没有“反物质”产生宇宙的设想更容易更合理,因为“物质”和“反物质”是客观的世界之间的相互转化,即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只要翻过来即可;而“大爆炸理论”是由“零点”转化为“无限的宇宙”,再由“无限宇宙”转化为“零点”(宇宙的能量耗尽时,必然归结于“零点”),或再“大爆炸”,或“宇宙”永远消失(但这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如果大爆炸理论把宇宙起源于“无”归宿于“无”,这个“无”可能就是“反物质”。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由“正物质”和“反物质”共同组成的“宇宙世界”是怎么产生的呢?不知道。

第四个问题:物质的质量在极速条件下无限增加吗?

爱因斯坦的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公式适用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光粒子具有光速,光粒子的质量是无限增加吗?光粒子的能量达到多大呢?二者好像不符合本公式。光粒子、电场、磁场、引力场、黑洞等等东西似乎在“物质”和“反物质”的转换的界面上;这在数学上的表示的就是数轴的正负方向在无穷远处的连接处。

以上几个问题都是在现有哲学认识的基础上对未来知识的进一步思考,对与错,待评说。但有一条铁的规律:肯定与否定,都要有理有据;简单的肯定或否定,都不是科学。时间也会最终给出答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4293.html

更多阅读

如何看穿一个人 看透人心的110个技巧

1.不吸烟不饮酒的人,都很自私。一般不可托终生。2.对你吹拍人,最可能背叛你。伤你最深的人,一定是你最爱的人。百分之七十的凶杀案发生于熟人之间。“生虎犹可近,熟人不可亲。”3.胆小的男孩一般能成大事。打仗前思后想的,才是帅才。流泪的

心理学 教你怎么去看懂人心 看清一个人的精辟短句

1.想要忘记一段感情,方法永远只有一个:时间和新欢。要是时间和新欢也不能让你忘记一段感情,原因只有一个:时间不够长,新欢不够好。——张小娴2. 男人的前女友是女人终身的情敌。无论当初两人分手是谁辜负了谁,假若事隔多年前女友找上门来

哲学教你看穿世界 教你看穿一个人

转载《用 马 克 思 理 论 探 索 问 题》自《中国当代社会发展报告*文论卷》 纪荣起 主编 《中国文化传媒出版社》出版 ISBN978-988-17571-5-9 第772页用 马 克 思 理 论 探 索 问 题韩天祥 郭梦露

声明:《哲学教你看穿世界 教你看穿一个人》为网友孤傲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