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油画赏析:《西藏组画》

经典油画赏析:陈丹青《西藏组画》

油画名称:《西藏组画-进城之一》

作者:陈丹青

材质:油画纸 油彩

规格:73×55cm

创作年代:1980年

油画名称:《西藏组画-进城之二》

作者:陈丹青

材质:油画纸 油彩

规格:45×70cm

创作年代:1980年

陈丹青与《西藏组画》

二十多年来,陈丹青和他的《西藏组画》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很难再有另外一幅油画作品能够在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上与之等量齐观并且持续地发生影响。

《西藏组画》共七幅,分别是《母与子》、《牧羊人》、《朝圣》、《进城之一》、《进城之二》、《洗头》和《康巴汉子》1979至1980年间完成于拉萨。它放弃了当时流行的强调主题性思想性的做法,以写生般的直接和果断,描绘了藏民的日常生活片段。

七幅画作幅面均在平米之内,这是对文革以来创作“大场面”、“大画面”的一次矫正。这样的尺寸也自然地避免了泛英雄主义、革命主义的壮阔激烈,使得日常生活的呈现可亲可信。画面中人物形象似乎是信手拈来,无论是朝圣的信众,憩息哺乳的母子,都如同目击般真实自然。其中《牧羊人》一画对拥吻的情侣的描绘尤为大胆直白。生理的激情取代了革命的激情,男人仅露背影,强悍有力,女人的动作笨拙僵硬,看似不和谐的种种元素却赋予整幅画面全然不同的美感。既无关于文革时的诸般教条,在西方美术史中亦难有类似的作品可资印证。文革创作中被极力回避的爱情主题首次出现在画布之上,并且如此直露、毫不回避,毫不修饰。

以藏民的日常作为作品的对象或许也是这个转换如此轻易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与当时内地社会情形相较,拉萨的藏民生活无疑是脱离常态的。非常态的对象使得语言的转换自然清新,又恰如其分。西藏特殊的地域性,游离于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生存状态,为陈丹青运用就当时而言全新的绘画语言提供了绝好的生活蓝本。

在陈丹青毕业论文《我的七张画中》,他谈及创作的构思过程,可知欧洲油画对其影响之深。直接的肇因则要归结到1978年来华的法国乡村绘画大展。

绘画的动机可以是一念之间。乡村绘画大展于陈丹青是一个契机,算得上是《西藏组画》的引子。然而两相比较,撇开技术上的借鉴,《西藏组画》的文化意义远远超越了法国乡村绘画的影响。

法国乡村绘画的代表人物——即那次大展中打动陈丹青的几位作者——是柯罗、库尔贝、米勒。他们的贡献与价值,除去绘画技巧的更新,更多的在于其反官方、不媚俗的独立姿态。库尔贝举办落选作品展,米勒与潮流决绝,发誓回到乡间走自己的路。这成就了他们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对后来者的影响却是微薄。如稍晚马奈视物的当下直观,印象派诸人处理外光的主动自觉,都不能从他们身上窥见端倪。

《西藏组画》源自于对法国乡村绘画的的朴素误读。中国不是法国,后文革时代与后启蒙时代也难于比拟。《西藏组画》所继承的法国乡村绘画中的人文精神,在80年代早期格外触目。这种错位,恰好凸现了《西藏组画》的文化意义。

《西藏组画》对绘画和非绘画领域的影响同样深远。从绘画的角度来看,《西藏组画》直接引领了国内向欧洲正统油画溯源的风气,大幅度地超越了苏俄的油画技法及单一美学。

另一后果则是80年代中后期乡土题材绘画及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风行至于滥觞。这些绘画作品之中承接《西藏组画》内在意旨的并不多见,不过是顺延了主题绘画的思路,以另一种面貌出现。即是说,在绘画领域,《西藏组画》的思路缺乏真正的继承者。

《西藏组画》在内容上,摒弃了之前一贯高大全的乌托邦式的工农兵形象、群像、大场面,将视野专注于身边、目下、非英雄非主题的生活真实;首次公然地将主题的快感服从于绘画的快感,自然而老练地将革命绘画中粗糙的激情、单调的理想主义转化为浓郁沉着的生命力。语言上亦是鲜明有力的,借鉴了法国乡村画派但不失个人特色。色彩团块厚重,用笔稳健,今日仍难有出其右者。

《西藏组画》并非单纯地追求笔墨的快感和画面本身的构成,因此不仅仅在绘画领域中发生影响。《西藏组画》中体现出来的反矫饰的真实态度,秉持了现实主义的一贯标准,在事实上为其后国内85新潮及现代艺术运动埋下伏笔。这是《西藏组画》更为重要的意义所在。在非绘画领域中反倒容易窥见《西藏组画》蕴含的人文精神。

作为当时新绘画的代表,《西藏组画》与同期的新文学、稍晚的第五代导演的新电影,构成了80年代最为重要的文化图景。而《西藏组画》则因绘画的直观与平易成为最先发生影响的文艺作品之一。《西藏组画》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意识形态中脱身而出,在美术及诸多文艺领域得到广泛有效的回应。

这样的影响需退到稍远处方能看清。因为它并不提供技术的方向,也不提供可资借鉴的题材,《西藏组画》的出现仅仅提出了一种可能性——突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可能性。但这在80年代已属难能可贵。其后的85新潮脱离架上,它的引子仍然是《西藏组画》,只是寻求了更为直接有效的表达方式,在《西藏组画》的前提下走得更远。

《西藏组画》难于被赋予一个准确历史位置。这恰是《西藏组画》的可贵之处,也是《西藏组画》直到今天仍然可以成为一个命题的重要前提。美术史中重要的作品的意义,便在于它的生命力不限于一时。客观地、开放地将作品重新交给观众,在时空转换后造成的距离感中寻求新的可能性,触及、衍发新的论题,这也是《西藏组画》尚待发掘的巨大价值。



《西藏组画》进城之二(油画稿)



《西藏组画》进城之二素描稿



《西藏组画》进城之二素描稿



《西藏组画》进城之二素描稿


油画名称:《西藏组画-母与子》

作者:陈丹青

材质:油画纸 油彩

规格:51×75cm

创作年代:1980年



经典油画赏析:《西藏组画》
《西藏组画》母与子素描稿


油画名称:《西藏组画-朝圣》

作者:陈丹青

材质:油画纸 油彩

规格:51×75cm

创作年代:1980年


油画名称:《西藏组画-牧羊人》

作者:陈丹青

材质:油画纸 油彩

创作年代:1980


油画名称:《西藏组画-康巴汉子》

作者:陈丹青

材质:油画纸 油彩

创作年代:1980年


《西藏组画-康巴汉子》局部


作品名称:《西藏组画-洗头》

作者:陈丹青

材质:油画纸 油彩

创作年代:1980



《洗头》素描稿



《洗头》素描稿



陈丹青西藏人物肖像油画



陈丹青西藏人物肖像油画



陈丹青油画《西藏组画-进城系列》


陈丹青油画《西藏组画-朝圣》


陈丹青油画《西藏组画-母与子》

陈丹青《西藏组画》3584万成交创其油画纪录

《中国网》   时间:2007-12-5 

刚刚结束的北京匡时2007年秋拍油画专场中,备受瞩目的陈丹青《西藏组画》之《牧羊人》经过几十轮竞价,最终以3200万元落槌,成交价达到3584万元。至此,《西藏组画》之《牧羊人》创造了陈丹青油画作品迄今为止的拍卖最高纪录。

记者获悉,《西藏组画》整套作品共七件,《牧羊人》是其中之一。整套作品完成于1980年,是陈丹青于中央美院油画系研究生毕业时的创作作品。它以现实主义的绘画语言描绘了西藏居民们普通、简单的日常生活片段,作品中洋溢着朴素而热烈的生命活力和浓厚的艺术感染力,一经亮相即在美术界引起极大轰动。匡时拍卖公司油画部负责人尤先生透露,在现已分散的七幅《西藏组画》中,这件《牧羊人》是被发表最多、被引用最多、展览次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件作品,亦是迄今唯一一件在拍卖市场上露面的组画作品。据透露,这件作品被一位中国大陆收藏家获得。

陈丹青西藏题材油画:《泪水撒满丰收田》1976 作


陈丹青油画:《进军西藏》70后代后期创作

 油画家陈丹青

陈丹青简介:1953年生于上海。当代最具影响力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学者。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70年—1978年辗转赣南、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是当时颇有名气的“知青画家”。1980年以《西藏组画》轰动中外艺术界,成为颠覆教化模式,并向欧洲溯源的发轫,被公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绘画之余,出版文学著作十余部。陈丹青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洋溢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一路轰动:陈丹青自幼喜欢绘画,在初中毕业还是个16岁的孩子时,即被“文革”流放农村。1970年至1978年,陈丹青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远离亲人,在水深火热的生活劳动中仍坚持自习绘画。期间创作连环画《边防线上》《维佳的操行》,油画《泪水洒满丰收田》等等,并入选“全军美展”“全国美展”。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已是颇有名气的“知青画家”。陈丹青属于初中文化,自学成才,在多个领域成就斐然。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使他获得了一纸文凭。1980年,陈丹青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油画——《西藏组画》而成为中国艺术界巅峰人物,引起极大轰动,至今余韵不绝。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1982年,陈丹青辞职移居美国。2000年陈丹青回国并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因对教育制度的教条、刻板难以认同,陈丹青遂于2004年10月愤然辞职。再次轰动社会,并引起极大关注。渐入佳境:在艺术上,陈丹青出道很早。从1970年到1978年的农村插队落户期间,在极其恶劣的生活、劳动中,他一直坚持自习绘画。20岁那年,被调到江西出版社参加连环画学习班,天天画连环画,非常开心不用种地了,就想从此做个连环画家。1973年,陈丹青居然出了《边防线上》《飞雪迎春》等三四本连环画;1974年,又被调到省里参加油画创作班,开始画革命油画,他的第一张油画创作是《老将和小将》。1974年,陈丹青向家里要了40块钱,从江西混票到上海,然后换火车到北京看全国美展。第一次上北京就像后来到纽约、到巴黎,走进中国美术馆就像走进卢浮宫,一泡一整天,赖在几幅画前。1975年,陈丹青为小说《青石堡》创作插图。1975年3月,陈丹青又辗转到苏北插队,当时他的油画和素描功底已经相当扎实,其作品在南京艺坛引发了不小的震动。1976年,陈丹青创作了大型油画《给毛主席写信》。初次进藏:1976年,陈丹青被当做人才借调到西藏搞创作,首次进藏。西藏对陈丹青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是他找到了“文革”当中的一个特殊的题材——少数民族的题材,也为后来的1980年二次进藏创作《西藏组画》奠定了基础;二是毛泽东去世后可以画悲剧,可以画人在哭。因为“文革”时不可以出现悲剧场面,所有工农兵都要笑得红光满面。因此,陈丹青早期的代表作——大型油画《泪水洒满丰收田》以及《进军西藏》诞生,并于1977年分别入选《全国美展》《全军美展》;1977年创作连环画《周恩来年轻时代在天津》;1978年应《连环画报》约稿创作连环画《维佳的操行》。这些作品都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陈丹青在全国已是名声叫响的“知青画家”,与北大荒的知青画家群遥相辉映。陈丹青是位通才,作为画家,他的写作风格卓然;他的臧否深刻犀利痛快。他对中西艺术及社会现象等诸多问题都进行了颇有价值的思考。陈丹青做过很多演讲、访谈,他对教育、城市、影像、传媒等文化领域、社会诸多现象有独到见解。并以其率性与机智,给予公众心智与感受力的冲击,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批评者,是中国具有良知与鲜明的独立人格、敢于公开表达自己思想与观点,并大声疾呼的公众人物;是被很多人认可的一位现代中国以自由主义精神深刻思考的坚定先行者。人格魅力:在陈丹青身上,有着很多知识分子已经不具备的人道情感和人格力量,敢于对现实提出质疑,对很多社会事件有着知识分子本该有的冷静思考和犀利批判。公众对陈丹青的掌声与拥护,也传递了一种渴望:便是希望这个国家多几个陈丹青来改变集体沉默、习惯了伪装的时代面孔,希望中国的知识分子能再勇敢一些、再犀利一些、再清醒一些。每一个他都是真实的他,那股子独有的对真实的追求就是他——陈丹青。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个真实的陈丹青,这个有器识,有胆识的知识分子。——摘自《百度百科》词条
油画家陈丹青

陈丹青西藏人物肖像油画阅赏经典油画陶冶艺术修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82361.html

更多阅读

歌曲赏析:《松花江上》

(音乐家张寒晖)《松花江上》歌曲赏析东北三省很快沦陷,成千上万的东北人民流亡关外,无家可归……当时的爱国音

20130720-转载 强力推荐:《学校2013》观后感作者:siedust

我自己写在前面的:无意间在湾湾痞客邦中看到《学校2013》的剧评两篇,几乎完全写全了我的感受,贴在这里,分享之。作者为:siedust(博客地址不知道会不会河蟹就不贴了)[韩剧] 强力推荐:《学校2013》 观后感(上)剧情篇认识我的人大概知道,我对韩

根据古诗编故事:《鸟鸣涧》

根据古诗编故事:《鸟鸣涧》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春天的夜晚,我坐在一棵小树下,歇歇脚。一阵微风掠过桂花林,一些星星点点白色的花瓣被带到我的身边,落在我的头上、脚上,有的还在空中飞舞着,不

声明:《经典油画赏析:《西藏组画》》为网友坏気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