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宿州沧海桑田七千年之再说扶疏亭(69) 五百年沧海桑田下一句

原文地址:宿州沧海桑田七千年之再说扶疏亭(69)作者:中国趙汗青的博客

再说扶疏亭

扶疏是枝叶茂盛,疏密有致的意思,古代有“秋雨潇潇,烂漫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句。墉桥区有扶疏亭,坐落在墉桥区人民政府后院古城墙上。

扶疏亭建于宋朝,几经毁坏几经重建,最后建成古式中高两低,殿堂五间。据《宿州志》记载:宋朝苏轼任徐州太守时,赠送给宿州太守墨竹一本,宿州太守把它们刻在石头上,并建了一座亭子,取名为“扶疏亭”。元朝时亭子毁于兵燹。到了明朝弘治年间,宿州知府曾显,专门安排此事,并亲自操作。在荒草中搜寻到了残碑两段,重建了扶疏亭,为了永久的记忆,他把残碑镶进了亭子的壁上。明朝崇祯末年,宿州知府李炎林重新修缮,清朝康熙年间宿州知府高其佩又再次修缮,并在原址上增加规模,使扶疏亭保留至今。

现在镶于扶疏亭墙壁的石刻碑,长约三尺,宽约二尺,上面刻有竹子,并有诗四句:“寄卧虚寂堂,明月浸疏竹。泠然洗我心,欲饮不可掬。”下款属东坡居士,没有年月,也没有属上款,字体是行书。证明不是苏轼为徐州太守所题之诗,因为苏轼到黄州后才称居士。另外,此四句诗是苏轼去黄州移汝州,路过江州同李太白浔阳紫极宫感秋诗之前的四句。由此可知,扶疏亭现存的苏轼诗竹石刻,是苏轼去黄州后的作品。至于扶疏亭何时建立,肯定不是苏轼受打击后,因为在当时谁也不敢为受政治打击的人建亭歌功。到了南宋,宋金对峙,战争频繁,不可能有人建亭;元朝是外族统治,更不可能有人为苏轼建亭。据此可知,建亭时间应当为宋徽宗,因为是他为苏轼平的反。

由此可见,扶疏亭是墉桥区的一大景观和遗产,为墉桥区人民添了不少的风采。清朝王人杰《重修扶疏亭记》云:“……居顷之,按行署中,望暑后距城有亭名扶疏者。问诸宿人,佥曰:此宋苏长公轼之遗迹也。长公帅徐日,曾手画墨竹一纸遗宿守。宿守鐫诸石,构亭贮之,颜曰‘扶疏’。并植竹千竿,以盖其胜。今石刻已久废,竹已荡然无余,而亭以长公之故,屡圯屡萁,尚岿然如鲁灵光云。余闻之喜甚,爰命扶其倾,补其坏,卫以曲槛,饰以疏棂,无移前人,无废后观。当风日清美,便衣曳履,偕三四姻旧,循城阴而登焉。城既距州之上,而亭复冠城之巅。凭栏南望,千家烟火,一览无遗。依城北瞻,则符离运水,丰阜遥岚,东拂西紫,胥油油然,迥巧献技于杖履之下。若乃麦浪翻风,荷香抑露,银蟾夜皎,玉屑晨飞,四时之观,亦皆可乐者。……”生动活泼地刻画出当时登扶疏亭而观宿州之美景:南边是“千家烟火,一览无遗”,北面可看到符离“丰阜遥岚,东拂西紫,胥油油然。”夜间是“麦浪翻风,荷香抑露,银蟾夜皎,玉屑晨飞。”美不胜哉,可惜现在看不到了,只能在文章里和梦里去寻求,无疑是我们的一个损失。

后人有诗赞扶疏亭云:

其一、突兀古亭墨迹留,扶疏二字几经秋。春深老树犹啼鸟,雨后新池不泛鸥。疏影半窗思渺渺,清风千载韵悠悠。而今也有徐州牧,送竹何人到宿州。

其二、墨宝真千古,坡翁妙笔留。烟云赠画竹,风雨自鸣秋。潇洒新如寄,婆娑影不收。此间无俗韵,亭外月衔钩。

其三、古城高矗槛云收,坡翁当年画本留。胜地凭凌高百尺,名贤翰墨子千秋。长堤杀雍欹衰柳,古驿山多冷戍楼。闻道遗碑曾羽化,琅±毡肚邋佟

(赵汗青 编文)





[转载]宿州沧海桑田七千年之再说扶疏亭(69) 五百年沧海桑田下一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65052.html

更多阅读

绮梦千年 绮梦千年之大业千秋txt

序:我是在等待,一个女孩;还是在追寻,一段情缘。。。。。。五月的天空,微蓝蓝蓝。风轻云淡的向晚,静谧安闲。淋过雨的空气,疲惫了的心情,我的故事里,是否会留下你的从前。雨后的心情睡了,天空的早晨醒了,大海的皱纹深了,你哭过了,也就算是惦起我

千年之谜赵佗墓 赵佗墓 越秀山

千年之谜赵佗墓来源:铁血社区根据文献记载,南越国共传5主93年,第一代王赵佗在位长达67年之久。第二代王赵胡是赵佗之孙,在位十余年病死,葬于象岗,其陵墓已经发掘。第三代王赵婴齐是赵胡之子,在位只有八九年。第四代王是婴齐之子赵兴,即位不

宿州沧海桑田七千年之扶疏亭20 五百年沧海桑田下一句

扶疏亭甬上君侯卓异图宿州西城,古州衙旧址后面,在今宿州市甬桥区政府院内。矗立一座格调古雅的建筑,主体为殿堂五间,匾额上题着“扶疏亭”三个金字。进门后,你会看到中心位置陈列着两方青灰色石碑,碑已经断残,却是件宝贝。它的珍贵

声明:《转载 宿州沧海桑田七千年之再说扶疏亭(69) 五百年沧海桑田下一句》为网友魔道无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