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大理国帝王 简介 帝王蟹简介

  



    

  法规

历史

文学天文地理伟人军事时政生活收藏图片网络教程音画娱乐素材

古代史

近代史现代史革命史

战争史

和平史

党史

纪念馆



【历史】古代史(大理国帝王)简介

三皇五帝传疑华夏始祖黄帝夏朝帝王简介商朝帝王简介西周帝王简介春秋时代帝王战国时代帝王秦朝帝王简介西汉帝王简介

东汉帝王简介三国帝王简介西晋帝王简介东晋帝王简介十六国帝王简介柔然国18位可汗南朝帝王简介北朝帝王简介隋朝帝王简介

唐朝帝王简介五代十国帝王后梁帝王简介后唐帝王简介后晋帝王简介v 后汉帝王简介后周帝王简介吴国帝王简介南唐帝王简介

前后蜀帝王简介闽国帝王简介楚国帝王简介南汉帝王简介南平帝王简介吴越国帝王简介北汉帝王简介北宋帝王简介南宋帝王简介

辽朝帝王简介西辽与北辽帝王西夏帝王简介金朝帝王简介大理国帝王简介元朝帝王简介明朝皇帝简介南明帝王简介清朝皇帝简介

  

大理国帝王简介

大理历代国王世系表:段思平—→段思英—→段思良—→段思聪—→段素顺—→段素英—→段素廉—→段素隆—→段素真—→段素兴—→段思廉—→段廉义—→段素辉—→段正明—→高升泰—→段正淳—→段正严(和誉) —→段正兴—→段智兴—→段智廉—→段智祥—→段祥兴—→段兴智。

段思平(893—944),古代白族杰出的政治家,大理国的创建者。

段思平公元893年生于今云南大理喜洲。祖上世代为南诏大臣。但他诞生时,家道中衰,已成没落贵族家庭。童年时代,家境渐贫,曾“牧羊山中”。不过,世宦家庭培养了他的治世经纶和武艺,而贫困的劳动生活,又使他体察了民间疾苦和奴隶制度的残暴,为他后来发动广大农奴和奴隶、率兵起义奠定了基础。

段思平才干出众,武艺超群,最初被委任为幕览(小府副将),后来积功升任通海节度使,成为威震一方的统兵大将。当时,南诏蒙氏奴隶制政权先后被短暂的郑氏大长和国、赵氏大天兴国和杨干贞的大义宁国代替。杨干贞贪婪残暴,民怨极大,而段思平则深受人们的爱戴,“凡牧牛、牧马及鸡鸣、犬吠等处,皆云段思平为王。”杨干贞听此传闻,十分惊骇,多次派人追捕段思平,妄图除掉这个威胁自己权势和地位的心腹大患。由于民众的掩护,段思平一次次化险为夷。

为了彻底摆脱险境,推翻杨干贞的统治,段思平遂以“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为号召,获得广大奴隶、农奴的响应,又以“赦徭役”为条件,取得滇东三十七部的支持,于公元937年2月举行起义,夺取羊苴咩城(今大理城),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

即位后,段思平首先按起义前许下的诺言,释放奴隶,减轻赋税,赦免徭役3年。同时,厉行改革,“尽逐杨氏邪臣,罪大者正罚爽,表暴贞良。更易制度,损除苛令”。废除奴隶制,建立和推行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把南诏末年以来各族、各部分裂、战乱的局面重新统一起来。

在建立封建制度,安定社会秩序的基础上,段思平开始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他提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兴修水利,开垦农田,推广铁制农具和汉族的先进耕作技术。同时还鼓励发展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使大理国的社会经济在短期内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百姓富裕”,生活安定。后晋开运元年(大理国文德七年,944年),段思平在巡视邓州时病逝,其子段思英继位。作为杰出的白族首领和政治家,他成功地领导了云南各族人民大起义,推翻了杨干贞的统治,摧毁了奴隶制度,建立了大理国,完成了向封建农奴制的过渡,推动了大理乃至全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段思英,大理国第二代皇帝。945年,段思平的儿子段思英即位,在位仅一年,就因权位之争被废为僧。

据说段思英是个极其荒淫昏庸之人,“淫戏无度”,结果在位仅一年,就被段思平之弟段思良伙同相国董迦罗废除,段思良自立为帝。《滇史》称:“思平一子思英不肖,心欲废之,左右诸臣谏阻。及将死,谓弟思良曰:吾子非承大业,尔宜善继吾绪。思良泣受命。”好像有点类似后来赵宋所谓的“金匮之盟”中“国当立长君”的味道。其实,段思英被废为僧,属于大理国统治集团内部各种势力争斗中,一次典型的夺宫之变。

据《滇史》记载,“思英性暴戾,居丧淫戏无度,多变易文德年制度”。这就是说,段思英被废,是因为三个原因:性情暴戾;淫戏无度;变易旧制。据云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段玉明所著的《大理国史》所述,段思英的性情是否暴戾,除《滇史》外,其它各史均无记载;至于淫戏无度是否到了必欲废之的地步,也有待研究。因此,性情暴戾、淫戏无度,应该都不是段思英被废的主要原因,倒是“变易旧制”这第三个原因颇耐人寻味。段思英将其母杨桂仙封为“榆城宣惠圣国母”,不是一个单纯的尊母行为,而是一个推崇杨氏势力的信号,这显然与段思平立国时,以董姓为重要依靠的方针有悖,所谓变易旧制,应该就是指这一变化。董氏为滇中旧族,是段思平改朝换代时的主要依靠力量,董氏的代表人物董迦罗乃段思平的军师,与段思英之叔段思良关系不一般。大理国建立后,董迦罗顺理成章地成了大权在握的相国。段思平死后,段思英企图抬高杨氏势力的地位,很可能是因为受到了董氏势力的威逼,而段思英的所作所为,势必引起以董氏势力为首的各政治势力的不满,在这个过程中,董迦罗自然与和他相交甚深的段思良结成了利益联盟。

946年,在位仅有一年光景的段思英被其叔段思良与相国董迦罗废而为僧,自认开国有功的段思良即位。从此以后,大理国的王位继承上思平、思良两支系更替的争夺,埋下激烈的权力争斗的伏线。段思英被废为僧后,在大理崇圣寺修行,法号宏修大师。段思英是被废为僧的首位国王,在位期间用过一个年号,文经(945),故史称大理文经帝。

段思良,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在大理政权建立过程中出过不少力,颇有功劳,在段思平在位期间他也颇受信任,是王族中的实力人物。他逼侄逊位后,成为大理第三代皇帝,945~951年在位,在位6年,用过一个年号,至治(946~951)。段思良死后,谥号圣慈文武皇帝,故史称段思良为大理文武帝。其子段思聪继位。

段思聪,段思良自立为帝6年死,子段思聪立。段思聪时期,迅速膨胀起来的高氏已经取代董氏,成为朝政大权的实际控制者。之后,段素廉、段素隆、段素贞诸朝均以高氏为相,高氏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政治集团。段思聪在位17年,用过三个年号,明德(952~?)、广德(?~967)、顺德(968)。宋王朝建立,开宝元年(968年),大理致书宋朝廷,要求通好。宋太祖开宝二年,段思聪卒,在位十七年,子段素顺立。段思聪死后,谥号至道广慈皇帝,故史称段思聪为大理广慈帝。

段素顺,段思聪之子段素顺继位不久,969年,大理东部发生边乱,延众镇长宗奇、求州首领代连弄兔,攻陷糜乃等三邑,段素顺派都统、长皇叔、布燮段子标,都监三军、礼乐爽、长驸马、布燮段彦贞等统军平定边寨,诛代连弄兔等,同时讨伐了郎羽、阿房、田洞,会集三十七部首领在石城(曲靖)会盟、颁赏。段素顺:大理第五代皇帝,968~985年在位,在位16年,用过一个年号,明政(969~985)。段素顺碰上赵匡胤南征,赵匡胤鉴于唐朝的失败,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说“此外非吾有也”,大理国得以保全。段素顺死后,谥号应道皇帝,故史称段素顺为大理应道帝。其子段素英立。

古代史【大理国帝王】简介 帝王蟹简介
段素英,段素英笃信佛教,刺文著述《传灯录》举行开科取士,以和尚读儒书者应考,这些人称“释儒”,官吏多从释儒中选任。段素英:大理第六代皇帝,985~1009年在位, 在位24年,共有5个年号,广明(986~1004)、明应(1005?)、明统(1006?)、明圣(1007?)、明治(1008?-1009)。属太宗段思良支系,是应道皇帝段素顺之子,段素英死后,谥号昭明皇帝,故史称段素英为大理昭明帝。段素英及其子段素廉,这两个皇帝都还算不错,能体恤老百姓的疾苦。

段素廉,段素廉是段素英之子,大理第七代皇帝,1009~1022年在位 ,在位13年,无所为。用过一个年号,明启(1010~1022)。 段素廉死后,侄儿段素隆继位。段素廉,谥号宣肃皇帝,故史称大理宣肃帝。

段素隆,段素隆是段素廉之侄,大理第八代皇帝,1022~1026年在位,在位4年,用过一个年号,明通(1023—1026)。段素隆不乐为帝,禅位为僧,开了皇帝禅位为僧的先河。侄儿段素真继位。段素隆,谥号秉义皇帝,故史称大理秉义帝。

段素真,段素真是段素隆之侄,在位15年,用过一个年号,正治(1027~1041)。后来段素真禅位为僧,孙子段素兴继位。段素真,谥号圣德皇帝,故史称大理圣德帝。

段素兴,段素兴是段素真的孙子,爷爷禅位为僧后继立为帝。

段素兴“性好游狎”,又好大喜功,“广营宫室于东京,多植花草,于春登堤上植黄花,名绕道金棱,云津桥上种白花,名萦城银棱。每春月,挟妓载酒,自玉案三泉,溯为九曲流觞。男女列坐,斗草簪花,昼夜行乐。”。据说素馨花就是因他而得名,“花中有素馨者,以素兴爱之,故名。”段素兴喜欢花草,日子过得十分风流快活,“又有花遇歌则开,有草遇舞则动”,于是段素兴“令歌者傍花,舞者傍草。”“素兴在位,荒淫日甚”,结果被相国高氏废掉,立了段思平的玄孙段思廉。

段思廉是段思平的曾孙段智恩之子,颇有人望,是时,高氏为相国,遂与诸大臣废素兴而立思廉。段氏之位转回段思平子孙一系,就像南宋高宗以后帝位又还给了宋太祖赵匡胤的子孙。

段素兴在位3年,用了两个年号,圣明(1042~?)、天明(?~1044),史家用他最后一个年号称之为大理天明帝,一如文经帝段思英。

段思廉,是大理国第十一位皇帝,属太祖段思平支系,1045~1071年在位。相国岳侯高智升发动政变,废黜了天明皇帝段素兴(又称为炀皇帝),拥立段思平的玄孙段思廉为皇帝,这样大理国的皇位经历了9代终于又回到太祖段思平一系。段思廉即位后,国势混乱,高智升以拥戴之功大权在握,权倾朝野。1063年贵族杨允贤发动叛乱,段思廉无力平叛,只得请求高智升出兵,高智升乘机扩大地盘,并逼迫皇帝封他为鄯阐侯,大有取代段氏之势。外交上,曾将兵败逃入大理的两广蛮首领侬智高,斩首以献北宋。段思廉用过5个年号,是保安、正安、正德、保德、明侯。他最后被迫禅位为僧,死后庙号为兴宗,谥号孝德皇帝。

段廉义,大理国的一位君主,在位五年。1075年即位,1080年被杨义贞所弑。年号上德(1075年~1076年),广安(1077年~1080年),史家以他的前一个年号称之为大理上德帝。

段廉义继位,高智升渐渐攫取了全部权柄。段廉义在熙宁九年(1076年),曾派使者入贡宋廷。杨允贤虽败,但是杨氏实力仍存,1080年,杨义贞再度发动政变,杀国君段廉义而自立,改元德安,号“广安皇帝”。高智升派儿子高升泰带兵讨逆,诛杨义贞,拥立段廉义的侄子段寿辉,自任布燮,以儿子高升泰为缮阐侯。自此高氏父子在大理国权倾朝野,搞得段寿辉和他的继任段正明都害怕,先后避位做了和尚。大理段氏,从此沦为高氏傀儡,直至大理亡国。段廉义在位5年,用过2个年号,上德(1076)、广安(1077~1080),史家以他的前一个年号称之为大理上德帝。

杨义贞,大理国权臣,白族先民,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杀大理国第十二世国王段廉义,自号“广安皇帝”,在位四个月,被高升泰起兵讨灭,高氏立段廉义侄段寿辉为大理国第十三世国王。

义贞,杨允贤子。1063年,杨允贤叛乱,高智升出兵灭之。1080年,杨义贞再度发动政变,杀国君段廉义而自立,改元德安,号“广安皇帝”。后被高升泰所杀。

段寿辉(1080-1081年在位),段廉义侄儿。宋神宗庚申元丰三年(1080年),杨义贞杀死段廉义,自立为皇仅四个月,鄯阐侯高智升命子清平官高升泰以东方的爨僰兵诛杀杨义贞,拥立寿辉,改元上明。因为高氏平乱有功,封高智升为布燮(即宰相),高升泰为鄯阐侯。该年因日月交晦,星辰昼见,段寿辉认为天变,遂禅位于思廉之孙段正明。

段廉义无子,因此高氏拥立其侄段寿辉。 1080年段寿辉即位后,竟因疑惧高氏,常心神恍惚、忐忑不安。该年,“日月交晦,星辰昼见”,段寿辉更以为“天变”,故在位仅一年,就出家为僧,禅位给堂弟、段思廉之孙段正明。段寿辉因逼于高氏的权势而不自安,遂出家为僧,他用过一个年号,上明(1081),故史称为大理上明帝。

段正明,是北宋年间大理国皇帝,祖父为大理兴宗段思廉。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时,高智升与高升泰父子逼迫上明帝段寿辉退位出家,接着便拥立段正明继位。

段正明在位十三年,用过三个年号:保立(一说保定)、建安、天佑,但改元年均不详于史。“保定”则是他的帝号(大理国的“帝号”有与年号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时,高智升与高升泰父子逼迫上明帝段寿辉退位出家,接着便拥立段正明继位。

段正明在位期间,政策宽厚,国内无大的内乱,虽然大权开始渐渐旁落,但他的统治却大体上不错的,《滇史》云:“凡在位十二年,性谨恪尚俭素”,看来确实是宽仁之人。在位后期,受到高升泰父子的政治压力,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将皇位禅于高升泰(一说被废),自己到崇圣寺出家为僧。《南诏野史》称:“明在位十三年,为君不振,人心归高氏。群臣请立善阐侯高升泰为君,正明遂禅位为僧,而段氏中绝矣”。由于高升泰改大理国号为“大中国”,因此段正明可以说是大理段氏的灭国之君。

高智升,大理国权臣,是11世纪大理国点苍山莲花峰芒涌溪人氏,岳侯高方的后裔。公元1063年,镇压杨允贤起义有功,赐予白崖、和甸地,世官世禄,管土管民。不久又晋爵为鄯阐(昆明)侯,成为拥有今昆明及周围地区大领主,权倾朝内外。1080年(神宗元丰三年),因另一权臣杨义贞杀第十二世国王段廉义自立,称“广安皇帝”,遂命子高升泰起兵灭杨氏,立段廉义侄段寿辉为君,因功封为布燮,子高升泰为鄯阐侯,又乘势将子孙安置到“八府四郡”为官。1081年,迫使段寿辉禅位于段正明。

高升泰(?~1095) ,北宋时云南大中国君主,滇东乌蛮领袖。曾任清平官、鄯阐(昆明)侯。元丰三年(1080)起兵讨伐篡夺大理国君主之位的杨义贞(?~1080),复立段氏为大理国主。绍圣元年(1094)自立为王,国号“大中”,在位二年,临终遗命还政于段正淳。曾用年号上治(1095)。

历史上的高升泰,是北宋年间云南大中国皇帝。1080年,杨义贞弑大理皇帝段廉义,自立为帝,杨义贞掌握了滇西所有军权。时为鄯阐(昆明)侯的高升泰受其父高智廉之命率滇东乌蛮三十七部兵马攻灭杨义贞,拥立段寿辉为大理皇帝。1081年,高智升与高升泰父子逼迫上明帝段寿辉退位出家,接著便拥立段正明继位。高升泰被封为清平官(宰相),开始专政。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一直以来都在专权的高升泰废段正明,自立为帝。1096年,高升泰病逝。高升泰临终嘱咐其子高泰明还政段氏,于是高泰明拥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为大理皇帝,但其后大理国柄掌握在高氏手中,世称高国主。高升泰谥号富有圣德表正皇帝。

段正淳,即大理中宗,亦作段政淳,清代因避讳改淳为纯。他是宋代云南大理国(后大理国)第十五世国王,公元1096-1108年在位。白族。大理人。段正明弟(一说段正明子)。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取代大理国的大中国国王高升泰迫于传统势力及佛教意识,遗命其子高泰明还位与段氏,遂被高氏立为国王。另外,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中也有段正淳这一人物,系以历史上的段正淳为原型创作的文学人物。段正淳懂得家传武学“一阳指”,造诣略逊于段正明,另外也曾将五罗轻烟掌传给情妇之一秦红棉。

段正淳(生卒年不详),南诏大理国第十五任皇帝,是段正明之弟。段正明被高升泰篡位,高升泰于三年后(1096年)病卒,临死前要其子高泰明将政权还给段氏,于是段正淳便被拱上皇位。由于段氏政权中断过,故从段正淳起的大理国称为后大理国。段正淳虽然是后大理国的皇帝,接受高氏归还的政权,然而高氏在朝廷仍有很大的势力,宰相皆出自高氏之门,最后在1108年时让位给其子段誉,出家为僧。死后谥号为文安帝,庙号中宗。

段正淳是历史人物,史书上写说:保定帝在位时,高氏已掌大权,正明避位为僧後,禅位于高升泰,升泰改国号大中,大理由此亡,升泰在位两年,卒时瞩其弟泰明将帝位还于段氏,泰明遵其遗命,将位还於段正淳,正淳改国号后理,但疆域已大为缩小,且大权由高氏掌控,正淳后亦避位为僧,在位12年,传和誉(亦名正严),和誉即宣仁帝,在位35年,老年时因国内纷乱,且诸子争立,和誉郁郁,遂亦避位为僧……。

段智兴也是历史人物,只是他不过是个无权的大理国王罢了(大权仍由高家掌控),可不是什么高来高去的武林大高手,金庸的妙笔生花,可把他们写绝了。

《大理古佚书钞》据《段氏传灯录》记载,录有段正淳写给老婆高升洁的赞妻文:“国有巾帼,家有娇妻。夫不如妻,亦大好事。妻叫东走莫朝西,朝东甜言蜜语,朝西比武赛诗。丈夫天生不才,难与红妆娇妻比高低。”

段正严, 段正淳之子,又名段和誉,1108年继位,在位长达39年,是大理22帝中在位最久的,而且也非病卒于位,而是出家为僧,得享高寿。段正严用了五个年号:日新(1109)、文治(1110~?)、永嘉(?~1128)、保天(1129~?)、广运(?~1147)。段正严年老,因诸子内争外叛,遂禅位为僧。段正严庙号宪宗,谥号宣仁皇帝,史称大理宣仁帝。

北宋徽宗大观二年,段和誉改名段正严,接替其父文安帝段正淳为大理国第16代皇帝,1147年,段正严退位出家,其原因是“因诸子内争外叛,禅位为僧”。诸子之争由高氏诸势力控制,伴随着高氏集团的内部倾轧而骨肉相残,最后,高量成支持的段正兴取得胜利,继承了王位。

虽然后理国时期,大理国君只是高氏的摆设,但外交方面还是得由君王出面。段正严的主要成就也是在外交方面。他在位时大理和宋朝的往来最多,从北宋一直到南宋。经过他的努力,大理和宋朝的友好关系,达到有宋一代的最高水平,这就是段正严的最大成就了。 宋徽宗政和七年二月,段和誉派使者入汴京朝贡,宋徽宗龙颜大悦,下诏封段和誉诸般称号。

段正严一朝变乱不少,但终究没有出大事。段正严即位时,各方入贡,“七月中元节,各方贡金银、罗绮、珍宝、犀象万计,牛马遍点苍。”好景不长,北宋政和元年,大理地震,“损十六寺”,坏民居无数。后东方三十七部反,相国高泰明用兵平定。高泰明卒后,其八子中“高智昌以罪流死。其下伊、何二人谋为执仇,乘誉入寺进香,图弑逆,事露被收”,段正严却“嘉二人之义,赦之,为立义士冢”。北宋宣和元年,“慕宁、远、矣、破、马”等部落叛,“三月,出师征之,兵败”。“三十七部蛮复叛。陷鄯阐,高明清死之”。高氏势力始终不倒,“群臣以高升泰侄高量成有德,请立为相,号中国公。”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都城羊苴咩,“大火,焚三千九百家”……总之,他这个皇帝当得并不轻松。

在“后理”段氏的8世150余年中,段正严堪称其中一个比较贤明的君主了,但由于他在位期间,高氏激烈的内讧引起了政局动荡,诸部不时反叛,加之天灾频繁而降,段正严心力交瘁,索然归隐。

段正严去世后谥宣仁,庙号宪宗。

段正兴,又名段易长,段正严之子。当时大权都由高氏相国把持,先后有高量成、高寿贞、高寿昌等。

段正兴由于得到相国高量成的支持,在皇位之争中最终胜出。段正兴在位24年,禅位为僧,其子段智兴嗣位。他用过5个年号,永贞(1148)、大宝(1149~1155)、龙兴(1155~1161)、盛明(1162)、建德(1163~1171)。 段正兴的庙号是景宗,谥号正康皇帝,史称大理正康帝。

兴其(生卒年待考),白族,云南大理喜洲院榜村人。云南大理国第十七代君主在位时间从公元1147~1172年为期?年,终年岁数待考。

段正严禅位为僧,儿段正兴即位。宋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段正兴禅位为僧,传位于子段智兴。

段智兴,是大理国的皇帝,庙号宣宗,谥号功极皇帝,故史称大理功极帝。他是段正兴的儿子(段誉就是他的祖父),1171年即位,在位29年,1200年驾崩。虽没退位出家,却也是极其崇佛,“智兴奉佛,建兴宝寺,君相皆笃信佛教,延僧入内,朝夕焚咒,不理国事”。段智兴大修佛寺,建了60寺院,大理是小国,消耗不起,国力有所衰落。另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中也以段智兴为原型,塑造了“南帝”段皇爷(一灯大师)的形象。

段智廉,大理国第19世皇帝(1201~1204年在位)。白族,宣宗功极皇帝段智兴(金庸武侠小说中一灯大师的原型)之子,1201年即位,1204年驾崩,谥号享天皇帝,史称大理享天帝。在位时用过2个年号:凤历(1201~?)、元寿(?~1204)。在位时对佛教感兴趣,曾于南宋宁宗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派人到宋朝求得大藏经1465部,放置在都城大理五华楼。其弟段智祥(神宗皇帝)继位。

段智祥,是段智廉之弟,在位期间广纳贤才,发展农业,治国有方。《南诏野史》称:“举贤育才,时和年丰,称治国焉。”他笃信佛法,后也禅位为僧,位传其子段祥兴。段智祥在位33年,用过3个年号,天开(1205~1225)、天辅(1226~1229)、 仁寿(1230~1238)。他的庙号是神宗,谥号无存,史称大理神宗。

段祥兴,是后理国君主,1239~1251年在位,他是神宗皇帝段智祥之子,年号为道隆。他在位期间,正值蒙古大举南侵之时,1244年,蒙古军入侵临关,他派大将高禾出战,结果大败而归,高禾亦阵亡,蒙古军后因窝阔台的死而退兵。1251年,段祥兴驾崩,将大理国的烂摊子留给了他的儿子,大理国末代君主段兴智,他死后无庙号,谥号为孝义皇帝。

段兴智,段祥兴之子,是大理国的末代皇帝,1251~1254年在位,在位3年,有一个年号:天定(1252~1254)。他后来投效蒙古统治者,又担任了7年大理总管,死后蒙古给他的谥号是“向义天定贤王”。

13世纪中叶,崛起于北方草原的蒙古帝国把战场直接推到了南宋沿边,由于连续进攻均达不到目的,遂决定采取史无前例的迂回战略,先从四川附近的吐蕃地区以达大理,再从大理对南宋腹地发动进攻,一直僻地自守的大理国从此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宋蒙战争之中,并发生了激战。当时,大理国第21代国王段祥兴在位。

1251年,段祥兴去世,段兴智继位。段兴智继位后,大理终于抵挡不住蒙古兵的又一轮进攻,段兴智成了大理国的末代帝王。大理的亡国,比金朝亡得迟,而比宋朝亡得早。

次年9月,蒙哥汗(成吉思汗幼子拖雷之子,元代的宪宗皇帝,在位期间,先后统一了大理国、吐蕃(今西藏)、灭木刺夷(今伊朗)、灭报达(今巴格达)命其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统军,发动了对大理国的大规模征伐,兵分东、西、中三路。忽必烈亲率中路军,于1253年10月过大渡河,抵金沙江,多位酋长归附,献计用革囊渡江,蒙古军遂用皮筏(将剥下的完整牛皮或羊皮的四肢、肛门等处扎紧,然后充气作飘浮器材。单个皮囊当地人称之为“横吞”,皮筏即由多个这样的皮囊拼扎而成。)渡江,到达今天的云南丽江,即历史上有名的“元跨革囊”。忽必烈先派使者到大理劝降,大理相国高泰祥主张坚决抵抗,杀了使者。12月,忽必烈大军一路直下,长驱直入,进军龙首关,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地直逼大理城。随后,兀良合台率领的蒙古西路军也渡江到丽江县塔城、巨甸、石鼓。东路军过金沙江到达楚雄、姚安。这样,三路大军对大理城形成包围之势。大理国内各族的贵族分子纷纷降蒙。

当时的大理国,军事力量并不薄弱,但为了削弱段氏势力,控制国政,高氏有意一方面把大理国军队的精锐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一方面则着力发展自己的地方武装,王畿之地的力量反而相当薄弱。段兴智与高泰祥,引兵背城出战,惨遭大败,弃城而逃,各奔一方,蒙古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地攻占了大理都城。忽必烈命令姚枢裂帛为旗,上写止杀,分头号令各街巷,于是军民安定。姚枢还搜集了大理的图书档册。

蒙古兵在姚州抓获高泰祥,“泰祥奔姚州,被执,谕之降,不屈,命斩于五华楼。”高泰祥临刑,叹曰:“段运不回,天使其然,为臣殒首,盖其分也。”忽必烈认为他是忠臣,对其后代“许以世其官”。后来,高氏子孙有的被封为姚安、鹤庆等地方的土司,世代承袭30多代,直至改土归流。

1254年,忽必烈北归,留兀良合台继续进攻。1254年秋,蒙古兵追至昆明,活擒段兴智。段兴智被擒后,被送到北方蒙古汗廷,去见蒙哥汗,蒙哥汗施以怀柔,赐金符,令其归国,继续管理原属各部。

段兴智不但捡了条命,还得到蒙哥汗的赏识继续掌管云南,说不定比当初受高氏欺压时还舒坦些,不由心花怒放,对蒙古感恩戴德,于是替蒙古兵当向导追杀大理残余抵抗,并亲自率兵镇压大理境内反抗蒙古军的各族人民,甚至参加了蒙古入侵安南(即越南前身)的战争,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时代结束。

1260年,段兴智再次北上朝觐,死于途中,蒙古遣使吊祭,谥号“向义天定贤王”。次年,忽必烈令段兴智之弟段实继任大理总管,段实也像他哥哥一样对蒙古特别效忠,深得忽必烈赞赏,对他“示至优之渥”,“以彰同视之仁”。自段实之后,终元之世,段家世袭大理总管,为蒙古统治者效力。不过,即使是“堂堂大元”,也有覆灭的一天,后来明军平定云南,消灭了元朝的残余势力云南梁王,接着攻下大理,段氏12代大理总管的时代也告终结。

“元跨革囊”是云南历史的里程碑。此后,云南以一个行省的形式被纳入中国版图。自唐以来大理城作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时代结束,云南的政治中心由大理迁至昆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64656.html

更多阅读

北极,捕世上最大螃蟹——帝王蟹 帝王蟹和螃蟹的区别

  (2013-12-22 08:26:27) 转载▼标签: 北极北冰洋文化海达路德悍马军品漫漫极夜,被“悍马军品”全副武装的老鸭,在北极海面,站在“海达路德轮船公司“Finnmarken 号”后甲板上,触摸一只刚从深海捞起的帝王蟹。 浙江 杨殿良 摄爱凤舞S

中国人精神压力大调查 吃帝王蟹疑被掉包

中新社中新网12月23日电北京科技报报道,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转型期不同职业群体主要社会应激源与心理健康研究”项目最新统计数据和结果上周整理完成,调查显示,20-30岁的人群成为各年龄段压力之首。2000年8月份,课题组对十余种不

辽国 大理国

辽国即辽朝。辽朝(916年-1125年),又称大契丹国或者大辽国。是东亚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的一个王朝。公元907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天皇帝”,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登基称“大圣大明天皇帝”,国号“契丹”。916年改元神册,改渤海国为

声明:《古代史大理国帝王 简介 帝王蟹简介》为网友旧时南国无凉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