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名人墓1——汤和墓 蚌埠哪些黑社会名人

汤和墓@閎約前言今天,已是壬辰年腊月二十九,除夕之夜,一边看着春晚,一边听着炮竹,一边写下此篇。马上即将迎来癸巳年的大年初一,本文回顾的却是2011年春节寻访之旅的第一站。还记得2009年底,曹操墓被发现的爆炸性新闻吗?对于其真实性所展开的一番全国性大讨论,是年已基本尘埃落定。现在开来,当年质疑曹操墓真实性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其中,很多质疑,由于问题提地不专业,而显得有些幼稚。以至于媒体在追踪采访刘庆柱先生时,刘先生会不耐烦的恼怒。因此,前年春节,本想一鼓作气,奔向安阳,寻访西高穴,也算尝个鲜。结果,在即将出门前,遭遇了Rocky的临时爽约,计划被迫进行更改。浪费了前三天的时间,大年初四方才启程,去安阳时间不够了,退而求其次,转向曹操老家——亳州。南京至亳州,400多公里,直接抵达略微有些远,选择途中驻一站,在哪里停留呢?位于中途蚌埠的汤和墓,豁然进入视线,成为首当其冲的不二选择。2011年2月6日,亳州走起。一、汤和墓简介


大概是上小学高年级的时候,知道了汤和其人。记得那是在放暑假的一个阴天,我在家吃完午饭,抱着本缩印版的《辞海》,坐到阳台的凉床上,开始信手翻来。其中一个词条吸引了我,即是“明初六王”: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黔宁王沐英、宁河王邓愈、东瓯王汤和。为什么印象会如此深刻?皆因书中误将“东瓯王”印成了“李瓯王”,以至于我在日后长期认为汤和的王号为“李瓯王”。后来,再没找到过该条记载,难道是我的记忆出现了误差?
蚌埠名人墓1——汤和墓 蚌埠哪些黑社会名人
与前篇所记吴复墓相似,明史即南京旧有方志,均有汤和墓位于钟山之阴的记载。但南京,截至目前,尚未发现疑似汤和墓。汤和墓,今位于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曹山街道龙子湖风景区汤和墓古迹园,曹山南麓,龙子湖东,曹山路西,门票10元(守墓老者认为我们是学生,主动给予了门票半价优惠),停车免费。清嘉庆《凤阳县志》记载:“明汤和墓在凤阳西北三十里”。1951年,蚌埠当地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该墓,位于蚌埠市东郊,凤阳县西北,龙子湖东岸,曹山南坡,与之记载相符。当时,地面坟冢略有起伏,因受雨水冲袭,面积不能确定。1973年11月,蚌埠市因修建龙子河公路,路基经过该墓,文物部门上报后进行了发掘。《文物》1977年第2期,发表了《明汤和墓清理简报》。1982年,蚌埠市人民政府、安徽省文物局拨专款,由蚌埠市博物馆负责对汤和墓进行修缮。一期工程从1984年4月至12月底竣工,计修复残裂石雕、石碑4件;复制望柱1对;使神道两侧石像生排列有序;修建了墓体承压防水层及封土堆,墓室内按原状修复;另从墓室前新建一石质台阶至地面,以便参观。1986年7月3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曹山西路的公路西侧,进入汤和墓的入口处道边,立有一巨石,上刻“湯和園”,作为入口处的提示标志。该墓整体坐北朝南,略偏东南方向,墓园主要分布为:墓园西北角为入口,向南依次分布墓冢、享殿(通往地宫)、神道(两侧列石像生)、神道碑。


一进门,即可见园内东墙根前立有一通《汤和墓维修碑记》:“明朝开国元勋、抗倭英雄汤和之墓,位于城东曹山之阳,历经600余年。1973年抢救发掘时黄土一堆,杂草丛生,众石像生残缺不全。墓室中出土元青花瓷罐等一批珍贵文物。1982年,蚌埠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省市两级政府拨款近百万,用于修复墓冢、墓体及神道等。1997年汤和墓初具规模,被誉“古冢松涛”,为龙湖八景之一。2000年初享堂建成,成为旅游景点,遂被定为“蚌埠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至2006年市政府加大投入,拨款200余万建成汤和墓东西偏殿、两座石亭及墓园北大门,办《汤和史迹陈列》。2006年,随汤和当年在浙江抗倭将士温州宁村87姓后裔代表来蚌埠祭奠,出资10万塑汤和铜像一座,安于墓园东门。淮水汤汤,龙湖茫茫;汤公功德,后人勿忘;抚古励今,奋发图强。今逢汤和诞辰680周年,立此碑,以志之。蚌埠市文化局二〇〇六年九月蚌埠市文物管理处立”
明太祖对汤和的评价,正面略过,负面四字“于忠少欠”,故汤和被推迟了八年,才由中山侯进封信国公,但这并不影响汤和的历史地位。时代不同了,社会在发展,过去对于汤和抗倭的历史,并不重视,墓志铭中只字不提,即可见一斑。如今,汤和墓园中随处可见,介绍汤和,以及器物、雕像上,均在显著位置,著明其为“抗倭英雄”。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巡按御史请于朝,于浙东要塞宁村所城内立庙以祀。该庙历经扩建修缮,至今保存完好。二、汤和墓神道碑

由于占地所限,汤和墓与吴复墓相同,从最墓园最北面的入口处进入后,又是直接来到了墓冢,再向南绕过享殿,穿过整条神道,才能来到墓园最南端的起点——神道碑。神道,长225米,前端有一座高6.35米的大型神道碑,碑额、碑座保存尚好,碑身断为两截,已修复。碑额篆书“敕賜故東甌襄武王神道碑銘”,十二字完好无损。该神道碑碑文,不知何时被人为凿毁,每字凿两三刀,除个别字勉强可认外,其余皆无法辨认。据蚌埠市博物馆原馆长王奎三撰文简单考证,认为该碑文为建文帝赐,方孝孺撰,故推测当毁于靖难之役后。而碑额刻字,因为明太祖所赐,故得以保留。但是,方孝孺遭灭十族,其撰碑文,抹去落款即可,真有必要费那么大劲,凿去全文吗?汤和这是招谁惹谁了!

前文,因回顾吴复墓,查阅了(明)程敏政编《明文衡》卷之七十四。其中,收录的前两篇分别为刘三吾撰《许国王襄简公神道碑铭》、《陕国郭宣武公神道碑铭》,惜未收录可能是其所撰《黔国吴威毅公神道碑铭》。接下来的第三篇,正是《东欧汤襄武王神道碑铭》,按该书记载,此碑建于洪武三十一年九月,作者方孝孺,全文如下:“大明左柱国信国公赠东瓯王谥襄武神道碑铭  洪武三十一年九月壬辰,皇帝御奉天门。故东瓯襄武王之孙昱,顿首言曰:‘先臣和,没已三年,墓道之碑已具,而未有刻文。惟陛下悯之,俾史臣有述焉。’制曰:‘可。’臣昱至翰林,以文为请。臣谨以其事闻有诏,俾为之铭。臣乃言曰:昔元徳既衰,天下大乱。我太祖髙皇帝,以神武明圣之资,哀生民之无辜。奋袂一麾,四方响应。芟夷僭盗,荡涤凶奸。十余年间,遂济大业。虽曰天命所属,不以智力。然猛将名臣之勋,著于王室,有可徴者。昔王之归凤阳新第也,髙皇帝有饯赐之勅;其薨也,有祭诔之文。帝自谓与王同受知滁阳,称其智勇过人,命勒石以纪劳绩,圣情深厚矣。今陛下不遗旧,而赐铭其碑,以宠绥汤氏,实行髙皇帝之遗志。臣执笔从太史后,何敢卒让。谨按故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都督、左柱国、议军国事、信国公、追谥襄武、封东瓯王,姓汤氏,讳和,字鼎臣,世居凤阳县之东湖里。曾祖五一府君,祖六一府君,皆以王贵,追封信国公。考七一府君,赠特进光禄大夫、右都督、左柱国、追封信国公。曾祖妣某氏、祖妣周氏、妣谢氏俱封信国夫人。王幼丧二亲,卓越有奇志,嬉戏常习骑射,指使群儿,父老异之。及长,身长七尺,倜傥饶智略。元至正间,豪杰多起兵,据郡县。王亦思自奋拔,以取富贵。壬辰岁,闻滁阳王据濠,兵势强。率所厚壮士千余人,仗剑从之。滁阳王奇王骁勇,置之麾下,使从诸将略地,每在前行,命为百戸;取九湾,攻濠之定远,得兵千五百人,擢为千戸;时髙皇帝处滁阳王甥馆,王委心推奉,率兵从大洪山寨,得兵八百,升长万夫。复从攻滁州,其守帅以功多,授管军总管,招集士卒益众。又明年甲午,帝自取和州,诸将多滁阳王旧部曲,顾望未尽効臣礼。惟王以所领兵,听命甚谨,帝心嘉焉。会义兵元帅陈也先,复攻和州,王与将士击走之。乙未六月,帝渡江,下采石、定太平,王获敌马三百,士卒称是。既而,也先与其将康将军,水陆分道冦城。王击其水军,矢中左臂,怒气益奋。中山王徐公达、宁河王邓公愈,帅师由东门转战城北,破其步军,遂生擒也先以献。王分兵取溧水、句容,克而守之。丙申,帝定建业。三月,王偕中山王取镇江,一日克其城,兵不血刃,升统兵元帅。复同中山王取金坛及富庄。七月,转同佥枢密院事。丁酉三月,克常州,奉命镇守其地。攻取江阴。明年,伪吴张士诚兵冦常州,王力战却之,擒其卒三百。十月,复来寇,俘甲士千余,舟数十艘,马数十匹,贼势为之少沮。壬寅,偕中山王攻无锡。癸卯,大破士诚兵于杨山,斩其枭将,获甲首五百级,逐其别将莫将军,虏其妻子以还,拜中书左丞。甲辰,士诚弟伪丞相士信,寇围长兴。王率歩将吴福兴,会开平王常公遇春军合战,士信大败而退,超迁中书平章。乙巳,击江西剧盗姚大胆,斩之,遂取永新州,戮伪左丞周安等,籍士马归于京师,仍出守常州。丙午,帝命诸将伐士诚,略太湖,营于旧馆,降伪将吕左丞等,虏其兵二千、马八十匹。转战湖州,守将张右丞降。进击吴江州,将不能格,亦降。遂薄姑苏,围之。明年丁未,为吴元年,九月,中山、开平与王益督兵力战,卒平姑苏,缚士诚以归,三吴悉定。除御史大夫兼太子谕徳,阶荣禄大夫。时方谷珍据温、台、庆元三郡,与士诚比境。闻士诚败,固已震恐。王督诸军征之,谷珍惧,乘大舶逃匿海岛中。王遣人持书,谕以国家威德,谷珍即率昆弟子侄待罪军门,得兵械舟楫以万计。所至不扰,王之功居多。乘胜下福州。戊申,帝即大位,改元洪武。王略定闽中诸郡,至延平,主帅陈友定怙险横甚,令其副出城降,观望持两端。王虏之以归,东南海上晏然。是岁九月,帝幸汴梁,王实扈从。既而与宋国公冯胜,取怀庆、泽、潞,晋、绛。二年,同中山王抜河中,渡河入潼关。趋凤翔、越六盘,关陇皆平。明年,与中山王、宋国公至定西,袭元将扩阔帖木儿营。西北取宁夏,至察罕脑儿,获其猛将虎陈。定东胜、大同、宣府,皆以劳先诸将。九月,还京师,论功行赏,锡以铁劵,封中山侯、号开国辅运宣力武臣、阶荣禄大夫、勋柱国、禄一千五百石。明玉珍乘中国乱,僭号四川,以重庆为都。玉珍死,其子升立。四年,诏王及德庆侯廖永忠,统诸将征之。升锁瞿塘峡,以遏舟师。王以计败之,水陆并进,直捣伪都。升不能支,率其臣属,奉金宝以降。五年,同中山王北征,穷追和林。明年,甓通州外郛。八年,移镇彰徳,甓其城。是冬,追元逋臣伯颜帖木儿于察罕脑儿,获马牛羊无算。十年正月元日,帝念王之功,加号推诚,位特进,阶为光禄大夫,职为左都督,勋为左柱国,爵为公,国于信,俾议军国事,加禄至三千石,仍赐铁劵。王益恭畏,不自骄盈。继与岐阳王李公文忠,练卒于凤阳。凤阳,濠之赐名也。明年,巡抚西河州,缮完其城郭营舍。十四年,偕中山王北伐,下灰山,擒其平章别里哥及枢密副使久通。又明年,诏至四川永宁,治墉濠、饬士马。十八年,五开山獠为乱,王帅师讨之,夷其窟穴,俘戮四万人。及入朝,王以春秋髙,思归故乡,从容乞骸骨。群公次第以为言,帝喜之,赐宝钞五万,俾造第宅于凤阳,而谓王曰:‘日本小夷,屡扰东海上。卿虽老,强为朕行。视要割地筑城、增戍以固守备。’王筑海上数十城,民四丁取其一为兵,以守之。二十一年,新第以成,告率妻子陛辞,赐白金以两计者二千,黄金以两计者三百,钞以缗计者一万五千,文绮四十端;信国夫人胡氏,亦赐金钱文绮甚厚。俱降手敕褒嘉之。二十三年元旦,朝于京师,忽被末疾,且失音不能言。帝闻之,大惊。即命驾临视,叹惋久之,遣归故里。十月,诏王之子,将命召至邸,赐以安车入殿廷,燕劳备至。复厚赍俾归,以俟有瘳。二十七年,王疾弥甚,不能兴。帝思见之,特诏舆入觐,手为摩抚,语及旧劳,对之雪涕。赐钞六百五十缗,预为茔葬之资。二十八年八月七日,薨于里第之正寝,至是年七十矣。讣闻,帝感悼,为之不御朝者三日。追封定谥,亲为文,授使者以祭,命亲王咸遣祭于其家。棺椁、明器、冢圹,皆官为之。以是年十一月十二日,葬于县曹山之原。诏肖像于功臣祠,配飨于太庙,祥禫必赐祭。髙皇帝礼遇功臣,加恩于王,恩礼之隆,时莫与比。夫人有妇德,明诏称其贤。子五人:曰鼎,署前军都督府佥事;曰軏,太原中护卫镇抚;曰鼐,曰爕,皆早卒;曰醴,同知左军都督府,阶荣禄大夫,将兵征五开,卒于军。女五人:长适德庆侯廖权;次为鲁王妃;次适万泉卫指挥俞鼎,次适景东卫指挥赖镇之子溶,次适楚雄卫指挥袁义之子兴。孙男十一人,曰昱、暹、昇、晟、勗、景、昪、昺、旻、昊、曅。晟,其嫡也。孙女四人。曾孙男一人,女二人,皆幼。王沉毅质直,勇而善断,不妄发言,入闻国论,一语不泄于左右。行师受任,有诏即行,不少顾家。临敌果敢,坚忍未尝挫衄。有语及兵书者,辄笑曰:‘临阵决机,在智识敏达耳,何以泥古为!’家蓄妾媵百余,暮年皆资遣宁家。得赏赐,多惠乡党父老及孤贫无告者。贵任公宰,及归田里,见故交遗民,意欢如也。厥后群公多先物故,而王独享寿考,以令名终。斯固保身之有道,而始终不倦,可谓盛也已。今陛下追惟创业之艰,显扬刻铭,使播不朽,岂独盖覆汤氏之子孙,盖以昭扬先帝之功徳,而垂万世也。是用备著其事,而献铭曰:于昭上帝,视下孔仁。降圣储才,相慈世民。民之颠隮,俾圣康之。复俾贤臣,佐而襄之。有元既衰,天厌其乱。督生髙皇,拯绥大难。龙奋于潜,八极晦冥。英杰如云,翼之以升。惟东瓯王,既智且武。灼知天命,早识真主。众方梦梦,未决所从。独断不疑,委身效忠。臣或择君,杖策千里。生于帝乡,其祉孰似。宝剑雕戈,折冲四方。如虎如貔,驱彼犬羊。披淮济江,以作京邑。京邑既成,皇业乃集。东遏伪吴,坐镇毗陵。不骞不倾,仗义为城。帝德日宣,远怀迩服。王率之行,势若破竹。既平姑苏,元恶就诛。威镇东南,暨于海隅。乃清关陇,乃平幽冀。万邦来同,献其琛贝。帝曰念哉,劬我元勋。爰启土疆,流庆后昆。中山建侯,遂公大国。貂冠金劵,绣裳赤舄。海宇晏宁,变夷为华。民休田闾,谷粟丝麻。王亦白发,燕嬉甲第。伊谁致之,天子之赐。天子有诏,共乐太平。文锦兼金,侑以百朋。内暨夫人,亦受宠锡。玺书烂然,观者动色。天实生才,股肱圣皇。丰其茀禄,俾之寿康。寿考令终,孰与之同。天子之门,式劝有功。没登王封,从飨宗庙。始卒无瑕,其忠有耀。昭哉大明,如日丽天。载焯鸿勋,以训万年。”
注:该版碑文,与汤氏宗亲所录版本,对比后发现,略有区别,主要体现在蒙古将领名字上。因该版为任继愈先生挂名主编,故暂采用该版。但该版在编印时,仍有部分别字产生,已直接修正。与后文摘录其墓志中,措辞用字不同处,均按墓志。三、神道石像生神道碑后,神道东西两侧由南向北依次分列:石望柱、石控马俑、石羊、石虎、石武将、石文臣各一对。


1、望柱残留望柱柱础件,当为旧物,方形,边长0.75米。神道碑北,为一对石望柱,从前文摘录的汤和墓修复历史看,该对望柱当为上世纪80年代初复制,并未记载其复制依据。根据常遇春墓、李文忠墓现存望柱,及邓愈墓老照片中所示望柱,没有这么粗,柱径应明显小于柱础鼓面径。


2、控马俑望柱北,为一对石控马俑,马高1.5米,长2.7米,侧立驭手,均面朝墓冢方向。
3、石羊控马俑北,为一对石羊,跪立,高1米,长1.7米。注:上图,由于不慎漏拍东侧石羊,为求图片对称,是将西侧石羊做了镜像处理。


4、石虎石羊北,为石虎一对,蹲立,高1.2米,长1.7米。


5、文臣石虎北,为石武将一对,站立,高3米,双手按剑拄地。
6、武将武将北,为文臣一对,站立,高3米,拱手执圭。四、地宫


1、享殿神道尽头,即是2000年所建享殿,殿内中央供奉着汤和的神位,上刻“明东瓯襄武王汤和灵位”,后方供有汤和画像,只是不知该形象果然为汤和本尊。殿内一侧有地宫入口,守墓老人在检票后,会推上电闸,放行入内参观。2、地宫前室该墓室为大型单券式砖石结构,分前后二室并附一侧室,面积约40平米。前原有斜坡土墓道,长约5.2米,宽约4.1米。前室,内宽3.87米,进深2.59米,高3.6米,较后室小。
3、墓志前室为墓志室,圹志在发掘时发现于墓圹之中,石门之外,斜置于门外中央。墓志石质,方形,分志盖和志铭两部分,盖和底用两道铁箍封合。志盖顶篆书:“東歐襄武王湯公壙誌”,分三列,每列三字,共九字;志铭全文正书:“大明推诚辅运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大都督府左都督左柱国信国公赠/东欧王谥武汤公壙誌/显考讳和,字鼎臣,凤阳东湖村人,少倜傥有大志。元季四方兵兴,徒步起草莱,从滁阳王,屡立战功。岁乙未六月,以兵属/皇上,渡江定采石,入太平。丙申,从取集庆,以功升统兵元帅,下镇江,陞同僉元帅。丁酉,下江阴、常州。已亥,升中书左丞,积功升中书平章。辛丑,从取江西,还守常州。吴元年,下湖州,复从攻苏州,升御史大夫。十月,取浙东、庆元。十二月,以舟师南攻福州,下之。洪武元年,取延平、兴化、漳、泉、潮等州;七月,还师;九月,扈/驾至汴梁;十一月,从取山西,下泽、潞。二年二月,从攻河中府;三月,从攻凤翔、六盘、泾州、庆阳。三年四月,取灵夏、东胜、大同、宣府,还封中山侯。四年,奉/旨总兵入四川,成都平之。五年正月,班师,命从征和林沙漠。六年二月,奉/旨还临清。七年,守彰德。八年,从攻察罕脑儿。九年,回京。/十年正月,改封信国公。自始从军,劬躬尽瘁,以辅成/帝业。上念其老,而懃赐铁券徵其劳,封推诚輔运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大督都府左都督左柱国信国公。俾归老里第,以荣名终养。洪武二十八年八月七日午时,薨于正寝。讣至/天子闻而怜之,辍视朝一日,谴人吊祭,赠东瓯王,谥襄武。王生于元泰定丙寅八月二十四日,以今年十一月壬申日,奉/敕茔葬曹山之原。曾祖汤五一公、祖汤六一公、父七一公,并追封信国公。配胡氏封信国夫人。子男五人:长曰鼎,署前军都督府僉事,谥信世子;次曰軏,太原中护卫镇抚;次曰鼐;次曰爕,皆早世。今唯醴散骑舍人,奉/敕鲁府操军,弗能具汤药之奉,唯哀痛自伤。嗣孙男十一人,昱、暹、昇、晟、勗、景、昪,余四人幼未名。女五人,长適德庆侯廖权;次/鲁王妃;次適俞鼎;次適賴溍;次幼在室。孙女四人。曾孙女一人。王勤劳在王家,勲名在策府,日薄事严,未暇有请名公鉅人论次,以传不朽。姑叙爵里、岁月纳诸壙。孤子醴泣血谨誌。/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壬申 承务郎右春坊右赞善王俊华填讳题/ 监造官奉训大夫工部员/外郎王端篆盖/ 直隶凤阳府儒学训/道年粹书丹”
该志文以汤和之子汤醴的语气撰写,撰于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距汤和逝世仅三个月。


4、地宫后室前壁中部建方形石门,通往后室。前面拱门两侧用长方形青砖平砌门垛,宽0.88米,厚0.42米,方形铺地砖平排。门高2.8米,宽1.9米,两扇石门,上下有枢纽,包铜环,门上安装铜铺首,横串一把银锁。后室,为主棺室,较前室宽大,内宽宽3.96米,进深6.2米,高3.6米。左、右、后壁,各砌壁龛一个。左右壁为壸门式,高0.56米,宽0.68米,进深0.54米;后壁龛较大,为拱券式,高1.20米,宽0.94米,进深0.78米。室中间用方条石砌成长方形棺池,长3.14米,宽1.37米,上面铺盖木板,板上置棺,铺地砖与前室相同。该室发掘前已被扰乱,券顶的后部有两个方形盗洞,由此看来,该墓墓室早期至少两次被盗。在乱土中还发现盗墓工具,铁斧1,铁鐫2。棺已被推倒,棺壁有斧砍圆洞,棺盖被撬开,搬到盗洞旁,作上下阶梯用。棺身长2.41米,前高0.95米,前宽0.95米,后高0.80米,后宽0.80米,板厚6.15厘米。骨架置于棺外,估计大部分随葬品被盗。5、地宫右侧室墓室后室右有一侧室,依山开凿,营建草率,左右壁部分用长方形青砖平砌,宽1.62米,进深2.4米,高1.78米。有一方形门从后室连通右侧室,仅建造石门颊和门额,无门扇,门框高1.42米,宽1.24米。室内置一女棺,已腐朽残破,圹志未记,不清楚其与墓主关系。
6、墓冢

享殿北,地宫上部,即为墓冢。当年发掘时,封土残存七层,一层碎石加沙,二层黄土,三层碎石加沙,四层黄土,五层碎石加沙,六层黄土,七层白灰泥。封土下即为墓坑,按墓室形状,开掘于山石中。虽然大部分随葬品已失,但还是出土了墓志和一批金银器、铜镜、玉佩件、白瓷罐、陶瓶、木俑等珍贵文物。书中记载,出土文物收藏于蚌埠市博物馆,但据守墓老者告知,所出部分后被定为国家一级的文物,现在市内科学宫展出。五、结语该墓的石像生,寻访时Q兄发现存在一奇特现象,特提醒我注意。原来,石像生身体上的各个位置(脸除外),无规律地分布有较规则的圆形凹槽,均一其中一圆为中心,其余圆形成周围环绕的一圈,如太阳状。(神道碑未注意,望柱为新物,自然不存在该现象。)细分的化,还可以分成多种不同组成方式。类似现象,在明孝陵石像生中个别亦存在相似圆形凹槽分布,但无该组石像生上之规则。对此,尚未在书中找到蛛丝马迹,百思不得其解,但还是作出了一些推测。这里篇幅有限,需另文展开详述。


为此,专门检索资料,以期获得一些答案、线索或依据。谁知,意外地检索到了《东瓯襄武王汤和墓石像生艺术研究》一文,作者陈晓羽(安徽省蚌埠学院),发表在2011年第3期《佳木斯教育学报》。该文注明基金项目:为2010年蚌埠学院人文社科项目《皖北明代石像生艺术研究》成果。看了这些介绍,自然对此文非常期待。结果,令人无比失望,失望之余,更是气愤!此文开宗明义,要从德国建筑家、理论家森珀的理论观点来分析汤和墓石像生。不了解森珀,但是研究明初石像生,难道不应首先站在当年石匠的角度去分析吗?明初石匠们难道会知道德国、知道森珀是何许人也?文末所列参考文献中,却没引用森珀的任何资料。该文篇幅不长,参考资料仅有4篇,其中一篇还是写古今中外任何墓葬,均可引用的杨宽先生的《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该文最后倒是提出一个新颖观点,认为明初这类风格的石马,符合如今广西地区马的形象?!文中其余部分,皆为毫无依据的假话、大话、空话。此文漏洞百出,硬伤、错误连篇,编印的成文中还有别字,真不知道其指导老师是谁。这算是什么成果,蒙谁呢!学术造假、滥竽充数,不会流芳百世,就等着遗臭万年吧。


PS:在汤和墓园门口,还发生了一桩灵异事件。从汤和墓出来,回到车上,倒车时,在事先观察了后方为空地的情况下,想如此清净之地,无人干扰,总可以肆意踩着油门倒回车吧。谁料,一脚油门刚加下去,后面倒车雷达立刻急促作响。赶紧松掉油门踩刹车,为时已晚,只听砰的一声巨响,车尾重重与什么物体发生了碰撞。惊魂未定,从后视镜中一看,车后不知从哪突然冒出一颗大树。下车一看,爱车的后保到后盖上,被笔直地撞出一道树的印子。心疼死了,用手擦拭,“伤痕”实为撞落或粘上地树皮,擦几下就全抹去了,后保居然完好无损。万幸啊万幸,东瓯王在天之灵提醒,出行一定要小心驾驶,切勿大义。
后面的行程,自然进行地十分顺利,计划中的商汤陵、董园二号墓、张园汉墓、花木兰墓、圣母墓、廉颇墓、淮南王墓、春申君墓、严氏孤堆,全部寻访成功。下一处,商汤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58924.html

更多阅读

新番推荐:1 2014十月新番哪些好看

新番推荐:[1]2014十月新番哪些好看——简介 话说10月番已经过了大半,各番的精彩剧情差不多都要走向高潮了。那么,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在追今年的10月新番呢? 如果你的回答是没有,并现在打算开始追,又不知道追哪一部好的话,就请看看接下来的

流产后吃什么好—食谱1 清宫和人流的区别

关于流产,无论是哪一种流产方式对女性的身心都会产生很大的伤害,容易引发一些妇科疾病的到来。加上流产过程中患者心理上的压力刚和肉体上的痛苦,身体也会产生一段的虚弱期,贫血什么的。那么流产后的调理身体就非常重要,而补养的程度、持

速腾1.6和2.0的区别动力篇 速腾1.6动力怎么样

速腾现在一共有三种发动机:1.6,2.0和1.8TSI。1.8TSI的手动挡官方报价是17万多,自动挡是18万多,可以说是价格已经超过了很多B级车的低配车型的价格了,而且在添几万可以买到比速腾高一级别的迈腾了,因此建议真正喜欢开快车,喜欢运动有想有个

声明:《蚌埠名人墓1——汤和墓 蚌埠哪些黑社会名人》为网友杁笹蒼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