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

1 人物简介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出生于斯塔夫罗波尔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谢尔盖·安德烈耶维奇·戈尔巴乔夫是一位联合收割机的操作员,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退役军人。母亲在集体农场工作。戈尔巴乔夫1955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的法律专业,并在那里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赖莎(又译雷莎,她因患白血病而于1999年去世)。1953年9月他们结婚,1955年戈尔巴乔夫毕业,两人一同回到戈尔巴乔夫的故乡。

在大学期间,戈尔巴乔夫加入了苏联共产党并且很快成为了其中的一名积极分子。1952年21岁的戈尔巴乔夫加入苏联共产党,1966年他35岁的时候他以函授学习的方式获得了农业经济硕士的学位,从此他青云直上。1970年他已成为农业部部长,次年被选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972年他带领一个代表团赴比利时,两年后他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以及青少年事务执行委员会主席。1979年他加入苏共政治局。在政治局内他认识了他的同乡、克格勃首领尤里·安德罗波夫。安德罗波夫在此后数年内成为戈尔巴乔夫的主要提拔者。他在党内的地位给予他更多出国的机会,这些旅行很深地影响了他的政见和对社会的看法。[1]

2 生平经历

2.1 早期经历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1931年3月2日,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高加索的普列沃尔诺伊村,其父是村集体农庄的机修工。

1941年,德国法西斯发动侵苏战争时,戈尔巴乔夫年仅10岁。在战争期间,他家没有撤退到大后方,而是在离前线不远的地方从事农业劳动,戈尔巴乔夫此时失去了正常的学习机会,只能边劳动,边读书。

在战争结束时。年仅14岁的戈尔巴乔夫已经能驾驶联合收割机在田里收割谷物。

1949年,18岁的戈尔巴乔夫获得了“劳动红旗手”的称号和勋章。

1950年,戈尔巴乔夫被送到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

1952年,21岁的戈尔巴乔夫加入苏联共产党。

1955年,大学毕业后戈尔巴乔夫回到高加索,分配在阿尔穆尔·斯塔夫罗波尔地区委员会工作。由于他出众的才能和工作成绩,一年之后,他晋升为阿尔穆尔地区的党委书记。

1962年,戈尔巴乔夫调任斯塔夫罗波尔地区主管农业。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他在附近一所农学院函授班学习农业经济和农业科学。 经过五年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使戈尔巴乔夫成了有名的“农业经济学家”。戈尔巴乔夫在斯塔夫罗尔地区主管农业时,库拉科夫是地区党委书记。库拉科夫在积极进行农业现代化试验,是当时有名的农业专家。而戈尔巴乔夫是他的得力助手和学生。很受库拉科夫的赏识。

1966年,戈尔巴乔夫35岁的时候他又获得了农业经济学家的学位。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
1969年,库拉科夫调苏共中央主持农业,进入苏共最高领导层,而戈尔巴乔夫接仟库拉科夫成为地区党委书记。

2.2 进入莫斯科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1970年,戈尔巴乔夫成为农业部部长,次年被选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他把主要精力也放在改革和发展农业上面,经过了十年的奋斗,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显露了他独特的才能。

1972年,戈尔巴乔夫带领了一个代表团访问比利时。

1974年,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以及青少年事务执行委员会主席。

1978年,库拉科夫去世后,戈尔巴乔夫被直接调到莫斯科,接替库拉科夫主管农业部。

1979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80年,49岁的戈尔巴乔夫成为最年轻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成为主管苏联农业的书记。

1982年,勃列日涅夫逝世。安德罗波夫继任苏共最高领导人。在安德罗波夫任职短短的一年零二个月中,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而戈尔巴乔夫作为安德罗波夫最器重的“农业专家”,一跃而成为控制整个苏联经济的人物。他是安德罗波夫进行改革的最坚决的支持者和执行者,并使苏联的经济情况大有起色,这就为戈尔巴乔夫成为苏共最高领导者铺平了道路。

1984年2月,安德罗波夫病逝,由康斯坦丁·契尔年科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被宣布为第二号人物,成为政治局的核心成员。而当时70多岁的契尔年科体弱多病,他接任总书记显然是个过渡人物。此时戈尔巴乔夫主管农业、经济、教育、意识形态和外交事务。

2.3 苏联最高领导人

Reagan and Gorbachev signing INF. 1987戈尔巴乔夫与里根总统1987年签署了美国和苏联的 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INF:中距离核战力废除条约) 全部废除合约。

1985年3月,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病逝。1985年4月的苏共中央全会和1986年初的苏共二十七大确立了戈尔巴乔夫的最高领导地位,并确立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路线。

1985年5月11日,在葛罗米柯等人的支持下,里根和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于在苏共中央非常全会上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国防会议主席。他实际上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1986年,召开“二十七大”,通过苏共第三个党纲的修订本,提出苏共当前的任务是在加快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和全面地完善社会主义,使苏联社会继续向共产主义迈进。戈尔巴乔夫在大会上的报告中用“进入发达社会主义”代替“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提出“加速战略”和实行“彻底改革”的方针。

1988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并宣布苏联将放弃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教条,允许东欧国家民主化。他将这个政策戏称为“辛那屈教条”。这个政策在东欧于1989年内导致了一系列大多是和平的革命。只有在罗马尼亚发生了暴力事件。这实际上结束了冷战,为此戈尔巴乔夫于1990年10月15日获诺贝尔和平奖。

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中苏关系正常化。

1990年,1990年3月14日,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设立苏联总统职位和苏联宪法(根本法)修改补充法》,决定设立苏联总统,从而改变了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集体行使苏联国家元首职权的制度。戈尔巴乔夫担任了苏联总统一职,也是唯一一位苏联总统。

3 政治举措

3.1 外交政策

戈尔巴乔夫继任苏共最高领导以后,在外交政策上,常以和平和裁减军备的倡导者的面目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之上,并以积极的姿态与美国对话,不时地提出一些新的建议,但美苏关系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他极力反对美国总统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

1988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并宣布苏联将放弃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教条,放弃干涉东欧国家内政,允许东欧国家民主化。他将这个政策戏称为“辛那屈教条”。这个政策在东欧于1989年内导致了一系列大多是和平的革命。只有在罗马尼亚发生了暴力事件。这实际上结束了冷战,为此戈尔巴乔夫于1990年10月15日获诺贝尔和平奖。

3.2 戈氏改革

戈尔巴乔夫认为,当时的前苏联社会处于危机前的状戈尔巴乔夫态,几十年的历史并没有完全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极大潜力”;生产粗放式经营、高消耗、浪费严重,生产成本远高于美、日;对自然资源的毁灭性开采与挥霍,不计后果,不顾环境;经济结构畸型、轻工产品等日用消费品严重短缺。

具体表现为:

第一,资金、外汇大量损失、得不偿失,民风进一步涣散,出现信用危机。

第二,80年代中期,石油价格大跌,1986―1987年,石油外汇收入减少三分之一。

第三,重大事故连接不断:列宁那坎市大地震;“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沉没,200多名旅客丧生;核潜艇沉没,全体官兵遇难;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重大事故,殃及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波兰等,危害人口达10万之众,直接间接损失达1000亿美元。

第四,国库空虚、大发纸币、预算出现黑洞、隐性通膨严重、官方统计虚伪,1985年苏财政赤字已达170-180亿卢布。1986年,形势更加恶化,预算已无法完成,赤字已超过500亿卢布。然而社会上却游荡着巨额卢布,构成“雪崩”之兆。

3.3 具体措施

除舆论控制,实现了言论自由

《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87和89年)(2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以公开性拉开帷幕的。他强调,政治改革就是全面发扬民主,扩大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公开性,充分揭示社会制度各方面的人道主义性质。戈尔巴乔夫说:“苏联社会的进一步民主化,是党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中心任务”;“苏联共产党坚决让党和人民知道一切,公开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所决定的”;苏联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戈尔巴乔夫大声疾呼:人们有权“了解有关过去的全部真相。必须废除关于档案的禁令,使任何文献都成为公开性的财富,如实地恢复我们所经历过的一切的本来面目。”

新闻出版自由、思想言论自由等是民主社会的重要标志,但被苏共政权“压制和禁锢折磨得奄奄一息”。

戈尔巴乔夫回忆中说“从莫斯科直到最遥远的边疆,无论是党报还是工会、共青团、作家协会的报纸,甚至连渔民、猎人、老战士组织的报纸在内,不管是什么人办的,反正是宣传部凌驾于所有报纸之上。那时候全体编辑都相信党的规定是正确的。每月一次或两次在党中央宣传部举行与总编们的碰头会,有时部长会议副主席和一些部长也前来参加。会上对报刊发表的文章提出表扬或批评,指示应该写些什么和怎么写。凡有关报刊的刊期、印数、栏目等事项的任何变动,均需经党中央书记处批准。中央委员会机关日常‘追踪’发表了些什么文章,督导员向领导报告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评价,驯服听话的人得到鼓励,爱挑刺儿的人受到严惩。”

公开性象一阵狂飙首先在思想文化界刮起。“原来被出版检查打入冷宫的作品纷纷出笼”,一批揭露斯大林体制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历史著作、以及一大批遭到迫害流亡国外的思想家的著作得到开禁。在面对这些被强行尘封的思想与智慧时,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写道:“当时我脑子里首先想到的是:真可惜,大学时代竟然没能读到这一切!是的,我们这一代人缺少精神营养,只准许吃一份单纯意识形态的可怜口粮,却被剥夺了亲自去比较、对照不同流派的哲学思想并作出自己选择的机会。”到1988年底,数千部以前被称为特殊作品的著作(包括托洛茨基、李可夫、克伦斯基、邓尼金等的著作)同读者见面。

戈尔巴乔夫进而提出“取消意识形态垄断”。他认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精神垄断。他强调意识形态要多元化,他甚至公开说:共产主义并不理想,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航道”是错误的。

公开性的实行,使苏联人民第一次有可能了解自己国家的真实历史,他们知道了二战前夕《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议定书、二战期间屠杀波兰军官的卡廷事件、苏英划分东欧势力范围的百分比协定等苏联官方讳莫如深的历史事实。人们知道了苏联军国主义化的真相:“原来,军费开支所占国家预算的比例并非16%,而是40%!军事工业系统的产值占社会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不是6%,而是20%。250个亿的科研总经费中,将近200个亿都用于军事设备的研制。”(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历史学家阿法纳西耶夫指出,重新考察苏联历史犹如从一场持久的神话般的梦里觉醒过来。对许多苏联人来来说,事情很清楚,没有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象苏联历史那样被篡改。麦肯齐和柯伦:《俄国、苏联历史及其它》,第817页。对真实历史的了解,使苏联人民进一步加深了对苏联帝国的认识。

实行公开性的结果,解除了舆论统制和舆论一律,在苏联历史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言论自由和社会舆论。拿破仑说过,世界上有两种力量最大,一是剑,一是思想。而思想力量更大。言论自由引发了苏联历史上又一场可与文艺复兴运动相媲美的真正思想解放运动,苏联社会的政治禁锢由此被打破。

开放党禁,形成多党制

戈尔巴乔夫回忆说:“从1988年春到1990年初”,“我们在创记录的短时间内进行了自由选举,建立了议会,实行了多党制,使组织反对派成为可能——一句话,使社会有了政治自由”。

1988年6月,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第19次代表会议上指出,十月革命后建立的政治体制不久就发生了“严重的变形”,从而导致斯大林的独裁,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体制,“我们现在所遇到的许多困难,其根源也都在于这一体制。他指出,现行的政治体制“口头上宣布实行民主原则,行动上搞的却是独断专行,在讲坛上颂扬人民政权,而在实践中搞的却是唯意志论和主观主义。他强调解决苏联问题的关键就是改革我们的政治体制。会议决定,把政治体制改革放在首位。

在这次会上,戈尔巴乔夫首次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概念,实质内容是建立“真正的人民政权制度”,实现社会公正。进而,戈尔巴乔夫提出“党的地位不应当依靠宪法来强行合法化”,“苏共要严格限制在民主程序范围内”去争取执政地位。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很快付诸实践。1989年春天苏联第一次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部分差额直选。由电视和无线电现场直播,出现了助选的刊物、集会和电视辩论等新事物。通过民主选举,20%的非党人士获得了胜利,引人注目的是在党内受排挤的叶利钦和著名持不同政见者萨哈罗夫都成功当选;而苏共一些领导人则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落选(没有获得50%以上的选票)。一位评论家说:尽管存在着不公正、作弊、非民主的结构和幕后操纵,但是这次选举将作为苏联人民在整个共产主义统治时期所见到过的最民主的选举而载入历史。1989年5-6月,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新的最高苏维埃,由于反对派人士的当选,新的最高苏维埃已不再是从前的橡皮图章,他们对总理雷日科夫所提名的8名部长表示了反对意见,初步显示了苏联议会的作用。戈尔巴乔夫回忆说:“经过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会议的激烈辩论,在报刊、电视上,在俱乐部里,市场、公民社会、法治国家、自由选举、政治多元化、多党制、全人类价值、世界一体化等一系列诸如此类的观念,已经变成了一种准则,在民意中扎下了根。”

由于公开性和民主化,苏联社会出现了许多非正式组织和团体,从1988年到1989年,非正式组织从3万个猛增到6万个。许多非正式组织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纲领并且开始按照政党形式活动。

1990年3月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正式废除了宪法第六条关于“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苏联社会政治制度以及国家和社会组织的核心”等规定,苏共不再有法定的领导地位。戈尔巴乔夫在会上说,宪法的这一修改……开创了我们社会民主发展的新阶段。从十九世纪起,苏共将同其它政治组织平等行动,参加选举,用民主手段争取组成联盟和共和国政府以及地方政权机关的权力。1990年7月苏共28大以后,苏联正式宣布“结束政治垄断”,实行多党制。

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国家趋向法制化

鉴于斯大林时期无法无天的镇压暴行,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改革司法制度和建立法制国家的任务。在1986年2月苏共27大上,他指出:“公正审判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民主原则,保护国家与每个公民利益的其它保障等,应当得到最严格的遵循。“1988年6月,他在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上又说:“法制国家的主要标志是要切实保证法律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无论是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劳动集体、党组织或社会组织,还是个人,都必须服从法律。公民对自己的全民国家负责,同样,国家政权也要对公民负责。公民的权力应当得到切实的保护,不受政权及其代表的专横行为的侵犯。“他还提出司法工作要严格遵守“当事人的辩论原则和平等原则、公开性、排除成见和起诉的倾向性、坚决实行无罪推定的原则“。在法制和无罪推定原则指导下,1987年9月苏共中央政治局建立了一个委员会重审历史案件。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委员会为约100万公民平反。其中意义深远的是,斯大林的政治反对派(布哈林、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托洛茨基等人)的几十年沉冤得到了平反昭雪。赫鲁晓夫也得到了部分平反,1989年首次发表了赫鲁晓夫在20大上所作的“秘密报告“。一些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被剥夺了苏联国籍的持不同政见者和人权活动分子被恢复了国籍,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从流放地回到了莫斯科。“无罪推定原则“的实行具有深远意义,它是建立法制社会的先决条件之一。

前苏联原本多年沉寂的思想领域,忽然间风潮激荡,电闪雷鸣,各种思想破土而出、交相争鸣,抒发多年积藏内心的压抑。随着舆论的公开化,苏共的众多历史问题得到揭露:如农业集体化时期对“富农”阶级的流放和屠杀,大清洗时期对党员、知识分子、军人和其他无辜者的屠杀,集体处决波兰军官的卡廷事件等等。俄罗斯在历史上一再对外扩张,征服了一系列其他民族。俄国十月革命后,一度承认各民族有自决权,但苏联后来仍采取对外扩张的路线,从1919年至1944年,先后吞并了独立的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乌克兰、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图瓦人民共和国等国家,并通过对外侵略和武力威胁兼并了包括罗马尼亚人、芬兰人等民族的大片土地。苏联时期推行俄罗斯化政策,民族主义被视为苏维埃和社会主义的对立面而受到打压,各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精英多被处决,民族语言文化和民族意识遭到摧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苏联还对境内的波兰人、芬兰人、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伏尔加德意志人、克里米亚鞑靼人、卡尔梅克人、车臣人、印古什人、远东朝鲜人等少数民族实行了残酷的种族清洗和种族迁移。

3.4 改革三大运动

戈尔巴乔夫发起的改革三大运动,一是“加速发展机械行业、赶超美国”。二是“学校电脑化”,推翻前苏联以“重新塑造人的灵魂”为重点的传统教育,造就类似西方社会中的白领阶层。由于当时的前苏联还缺乏大规模生产电脑的条件,使这一运动一开始就没有物质基础而化为泡影。三是反酗酒运动,由于运动本身本末倒置,加之社会、官员腐败,使酗酒越反越烈。

这就是1986年戈尔巴乔夫抛出《改革与新思维》(《改革与我国和全世界的新思维》)的时代政治形势。

3.5 戈叶联盟

叶利钦留给20世纪历史的最深烙印,是他在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进程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他和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是特殊的一对搭档,尽管戈尔巴乔夫他们之间已视同陌路。

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后,为了推行改革的政策,在全国范围物色人才。于是时任苏联共产党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第一书记的叶利钦被选中并调往莫斯科,担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然而,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在苏联改革速度和方式等方面产生了很深的矛盾。当叶利钦在1987年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公开抨击戈尔巴乔夫及其滞后的改革之后,戈尔巴乔夫接受了叶利钦的辞呈,但没有把他送回原籍。在过去的政治环境中,这几乎就意味着叶利钦政治生命的结束。

可是,叶利钦在戈尔巴乔夫用来对付党内保守派而重提“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口号声中卷土重来,1989年,他在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获得了席位。因为与戈尔巴乔夫所谓的中派立场有重大分歧,1990年他退出了苏联共产党,并凭借当时民众对他的支持,于1991年6月赢得了俄罗斯第一次直接、普遍的总统选举。俄罗斯取得事实上的独立。

苏联领导层中的强硬派曾试图阻止去苏联化趋势的进一步强化,于8月份发动了一次失败的政变。叶利钦借机把戈尔巴乔夫及莫斯科的局势和资源完全控制在了自己手中。

在禁止了苏共的活动并且没收了苏共的财产之后,叶利钦又给了垂死的苏联致命一击。1991年12月,他和乌克兰以及白俄罗斯的领导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解体。

3.6 叶利钦崛起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生于1931年2月1日,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希特卡村人,1951年中学毕业考入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性格倔强、好奇、好斗,好打抱不平,有冒险精神,学习成绩不错。1955年秋大学毕业,分配到乌拉尔一家管道建筑公司。从工人、工长、工程师、联合体主任、总工程师、建筑局长,一干13年都在地方基层工作。1968年,调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书记,1976年任州委第一书记。该州重工业发达,在前苏联地叶利钦位重要。叶利钦在仕途上并非一帆风顺,官场无情,他时常受到压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制和打击,但他从不低头、不服输、斗志更加旺盛。叶利钦的主要政治作为是:

第一,作风激进,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撤换干部。刚任州委第一书记不久,就改组州党政班子,三分之二的领导干部被撤换,打破沉闷官场,令人耳目一新,露出改革人物的光环,引起上下关注。

第二,成为戈氏改革急需人才,进入政治家行列。1985年3月,戈氏任前苏共总书记,面临国情积重难返,立志改革,急需“改革先锋”与人才,叶利钦恰好成为急切寻将的戈氏最佳人选。1985年4月,叶利钦调任莫斯科,任建筑部长,从此走进全国性政治家的行列。

第三,年越三级,成为前苏联政坛上的明星。1985的7月1日,叶利钦当选为前苏共中央书记,跻身于前20位前苏联实权人物之中;1985年12月23日,戈氏召见叶,当面指派为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第二天获前苏共中央全会通过;1986年2月,前苏共27次代表大会上,叶利钦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叶氏至此跨上权力高峰。至此时,叶氏仕途顺达一路高升,年越三级,成为前苏联政坛上的明星。在这个阶段,叶利钦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摇旗呐喊,充当先锋,也为叶氏自己垫下了雄厚的政治本钱。

第四,靠“三把火”,树立自己改革闯将的政治形象。

政变中示威群众围堵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坦克叶利钦上台后烧了“三把火”,一是大声疾呼:“反特权”,痛斥前苏联社会的等级制,宣布取消特权,争取人心;二是公开揭露官场腐败,指责官僚的“厚颜无耻”,深得下层群众和广大知识分子的赞赏;三是果断冲击官僚体制,实行干部换血。他当莫斯科市委书记第二天,指令老市长立即退休,接着撤换市警察局长,克格勃主席、报社主编等,一年内莫斯科市33个区委书记撤换了23个,轰动前苏联社会、群众欣喜,官员胆战心惊。这三把火一烧,叶氏在全前苏联形象大振,他成了改革的闯将,“反特权”的英雄、“反官僚”的斗士。在前苏联群众长期处于无权、消沉、万马齐喑的气氛之下,叶利钦的勇气与冒险精神,客观上让人们一吐为快,自然对他百倍颂扬。叶利钦夺权的时机终于来到了。

3.7 戈叶反目

叶利钦利用民心,突然发难,矛头直指前苏共中央,但首战受挫。1987年10月前苏共中央全会上,叶氏对党叶利钦在坦克上演说造势中央发起突然袭击,公开谴责,戈氏“改革无成效”,指责前苏共第二把手利加乔夫作风官僚等,意在夺取最高权力职位。但这次叶惨败,被逐出政治局,受公开批判,撤去高职,安排作建委第一副主任(正部级)。戈叶联盟就此破裂。

受到严重打击的叶利钦,痛定思痛,他深知民意仍属于他,因而克制消沉与绝望,汲取社会和民众的关注与鼓励,坚定斗志,决心冒险,将自己置死地而后生。1989年3月26日,前苏联举行人民代表选举,叶利钦违背前苏共中央的决定,擅自决定在莫斯科参选并以占选区89.44%的压倒多数选票击败前苏共在当地推荐的正式候选人(利哈乔夫汽车厂总经理布拉科夫),当选为前苏联人民代表。与此同时,前苏共一批正式推荐出的党政领导成员在各地落选。但叶利钦敢公开违反党戈与叶就是否停止俄共活动的问题发生争执纪政纪,参加竞选,是因为他知道,他此前的作为已博得了人心,故决心冒险争夺人民代表席位,以取得发言权。一个党员,置党纪政纪于不顾,公开与党抗衡,竟然,能得到90%的群众拥护,当上了人大代表——这是震惊世人的危险征兆,是当时时势造出的风云人物。叶利钦就此挣脱了受挫后的困境,从背水之战中获得了生机,转败为胜了。

1989年9月叶氏访美,大开眼界,惊叹资本主义的成就,发誓要学习美国200年的民主和市场经验。叶在回忆录中说:“我领略了什么是‘资本主义’,原来它并非是前苏联的敌人和可怕的恶魔,而是摆满货架的罐头和高速灵敏的电脑”。叶下决心与社会主义决裂,与前苏共分道扬镳。1989年东欧各国政权瓦解、红旗落地,对叶氏是极大支持。(张树华:《私有化是祸?是福?——俄罗斯经济改革透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1、P343)

1991年6月12日,叶利钦抓住竞选机遇,扯下最后的面具,公开退党,申明反共,但叶利钦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博得所有自由派的喝彩,以60%以上的选票优势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登上权力顶峰。

3.8 八一九事件

1991年8月19日,以副总统亚纳耶夫为首的十几位前苏共党政领导组成“国家紧急委员会”发起对叶、戈“反党亡苏阴谋”的反击,企图对叶、戈进行制裁。正在乌克兰南部海滨小城福罗斯度假的戈尔巴乔夫遭到软禁。同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宣布戈尔巴乔夫因健康状况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在告苏联人民书中说,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政策已进入死胡同。

但在这生死关头,这些政变领导者没有得到广大群众(包括1500万党员)的支持和响应。1991年,叶等人在乡间别墅休,本可轻易就范,但派去逮捕叶利钦的克格勃最精锐的“阿尔法”分队,除组长一人外,全体成员拒绝执行命令,听任叶利钦率军队进入俄议会大厦(白宫),从容组织819政变后戈尔巴乔夫获释反击,机场没有关闭,白宫对外电话畅通,使叶可自由与西方各国首脑通话,争取援助。紧急委员会派去攻打白宫的军队,按兵不动,发生倒戈,许多坦克调转炮口,叶利钦竟登上坦克向8月21戈尔巴乔夫在被囚别墅中偷录的声明欢呼的人群发表演说。亚纳耶夫的命令,无人执行,莫斯科、列宁格勒的很多人都选择了支持退党反共的叶利钦和自由派、民主派,使亚纳耶夫等人的国家紧急委员会试图夺权的最后努力归于失败。他们反被叶逮捕。1991年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强调他已完全控制了局势,并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与全国的联系,继续履行总统职务。

“8·19”政变失败了,戈尔巴乔夫像被劫持的皇帝,从克里米亚回到莫斯科。叶利钦成了“救国英雄”,成了戈尔巴乔夫的“救命恩人”,“救主有功”,从此大权独揽,成了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无冕之王”。戈尔巴乔夫已完全丧权,被彻底架空。

1991年“8·19”后,叶签署命令全面终止前苏共活动,同时迫使饱受屈辱的恩人戈宣布辞去总书记职务,前苏共就此被迫解散。并失去前苏共党务系统的固定资产,它被叶氏号令充公。

4 苏联解体

“八一九事件”后,所谓“新奥加廖沃进程”实际上已难以继续,苏联加速走向解体。10月初,除波罗的海三国外,苏联的12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共商经济协议。经过紧张激烈的讨价还价,1991年,苏联总统和八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莫斯科签署了主权共和国经济合作条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没有参加签约,条约规定要保留卢布作为统一货币系统的共同货币的作用,参加国要履行苏联所有的对外经济义务并奉行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但由于条约缺乏政治约束力,很快就成为一纸空文。

1991年,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宣布了10项总统令,接管了包括贵重金属生产部门在内的一系列属于中央财政金融部门的权力,剥夺了联盟的重要财源,并停止向中央约80个部提供资金。稍后,叶利钦又宣布由俄罗斯中央银行接管苏联国家银行和对外经济银行,掌握了联盟的货币大权。

进入12月,围绕着苏联命运的斗争进一步加剧。西方国家看到戈尔巴乔夫大势已去,开始把原来对共和国与中央一视同仁的 “双轨政策”逐步过渡到支持各共和国独立的“一边倒”政策。全民公决,美国在投票前放风说,如果乌克兰投票的结果表明要独立于联盟,则美国会尽快地予以承认。美国这一立场变化对乌克兰的投票起了很大作用。结果99.85%的选民赞成独立。原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克拉夫丘克当选为首任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在就职讲话中明确表示,乌克兰将不参加戈戈尔巴乔夫与邓小平亲切握手尔巴乔夫倡议的主权国家联盟。人口近5200万,国民生产总值占全苏25%的乌克兰的独立,对于戈尔巴乔夫组建新联盟的计划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1991年,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背着戈尔巴乔夫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会晤。会晤后三方发表的公报称,三国已共同签署了由三个国家组成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其中宣称,“苏联作为国际法的一个主体和一种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复存在”,苏联的法律和一切准则在三国已不再适用。

这三个斯拉夫国家的总人口、总面积和经济实力在联盟中占绝对优势。三国的决定使戈尔巴乔夫签订新联盟条约的努力最终成为泡影。

1991年12月21日,在阿拉木图,原苏联中亚五个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领导人于12月13日发表声明,表示愿意成为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平等创建国。

1991年,叶利钦来到克里姆林宫,同戈尔巴乔夫进行了8小时的会谈,要他交出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权、发射2.7万个核弹头的“核按钮”、克里姆林宫总统府等。戈尔巴乔夫还把一批珍贵的档案材料交给了叶利钦。叶利钦保证戈尔巴乔

4.1 待遇和生计

1991年12月21日,独联体7个国家的元首在白俄罗斯举行首脑会议,签订了关于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生活保障的文件,文件中没有提及保障戈尔巴乔夫本人和他的家庭不受侵犯的话。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首脑会议上决定,按国家干部最低职务工资给戈尔巴乔夫计算退休金,每月发给他4000卢布,这个数目在当时非常可观,并且终身给他养老金,为他提供别墅、汽车和警卫。给他的国家别墅离莫斯科有14公里,别墅里有厨师、女服务员和女管家,还拨给他17个警卫和一辆带高档自动电话系统的“吉尔”牌轿车。

1991年俄罗斯发生通货膨胀,戈尔巴乔夫原来的退休金已不值几个钱,到1994年只值2美元。1993年,戈尔巴乔夫的助手给退休基金会写了询问信。1994年秋,俄罗斯当局通过专门决定,规定戈尔巴乔夫的退休金为国家最低退休金的40倍。1992年4月初,戈尔巴乔夫接受了法国《解放报》和国家电视一台记者的采访,他非常尖锐地批评了叶利钦。第二天,他的“吉尔”轿车就被换成不带自动电话系统的“伏尔加”轿车,直到1997年,才给他的“伏尔加”轿车安上了低一个档次的自动电话系统。他的警卫人数也逐渐减少,先是17个,接着是15个,后来是12个,最后只剩3个。

4.2 戈尔巴乔夫基金会

1992年1月他主持成立国际社会经济和政治研究基金会(戈尔巴乔夫基金会)(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фонд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и политологически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Гобачев Фонд))。

4.3 电视节目主持人

2001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获得一份当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新工作,可以令他通过媒体敞开心扉。

作为合作伙伴,戈尔巴乔夫将出任《权力秘密》节目的主持人及首席编辑。这一电视节目由一家德国公司资助,主要以文献纪录片为主,戈尔巴乔夫可以访谈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其中有不少人还是他的老友。许多国家要人已经答应在戈尔巴乔夫的节目中亮相,如美国前总统布什、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及柏林墙倒塌时的德国外长根舍等。布什总统图书馆基金会的发言人说:“布什先生非常盼望能接受这个访谈。”

尽管这一节目将介绍许多国家要人,但节目将以英语播出。戈尔巴乔夫会在翻译的帮助下主持节目进行采访,届时观众们会看到戈尔巴乔夫和某位要人在一处具有历史意义或个人风格的地方进行访谈。例如,戈尔巴乔夫将和前德国外长根舍在柏林墙下倾谈,与美国前总统布什在得克萨斯州聊天。除此之外,戈尔巴乔夫还计划带领观众走进这些政治人物的私人生活,如参观他们的厨房、酒窖和个人办公室等。在拜访老布什的时候,他们两人计划打一场篮球赛,吃富有德州风味的烧烤大餐。

据节目组介绍,甚至节目还在计划中时,戈尔巴乔夫已经积极出谋献策。节目组发言人说:“戈尔巴乔夫先生在镜头面前是一个真正的表演者,他真是一个很有天分的演员。”

5 重新出山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2008年9月,77岁的戈尔巴乔夫宣布再度进入政坛。

戈氏于2002年至2004年曾当选俄罗斯社会民主党领袖,但是该政党根据2007年4月俄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决被迫解散,当年10月戈尔巴乔夫当选全俄罗斯社会运动“社会民主党人联盟”主席。戈尔巴乔夫于2009年5月13日在接受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记者采访时宣布:“我们得出结论认为,国家应当有这样的一个政党,新政党成立倡议委员会的工作已经得到了国家许多公民的支持,目前已收到1万多人的支持信。”

2011年2月21日,戈尔巴乔夫指责目前的领导人“狂妄自大、轻视选民”。对于梅德韦杰夫和俄总理普京私下决定在两人之间选出2012年俄总统大选候选人一事,他认为这种行为不仅不尊重选民,而且是“惊人狂妄自大的”表现。“这不是普京个人的事情,而是由全体民众通过选举决定的事情,难道其他人就不能参选了吗?”

6 党派政治

6.1 社民党

戈尔巴乔夫与普京握手1999年9月开始筹建俄罗斯统一社会民主党,2000年3月11日当选为该党领袖。

2004年5月,俄社民党主席坚持要同亲政府的统一俄罗斯党达成政治协议,但戈尔巴乔夫则反对这一举措。在2004年5月22日举行的一次党内会议上,戈尔巴乔夫因与党内人士在党派发展方向上有争议而辞去了该党领导人职务。

6.2 社民盟

苏联前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于2007年10月20日当选为全俄社会运动“社会民主联盟”主席。这个决定实际上是代表大会在只有两票反对的情况下一致通过的。

戈尔巴乔夫“社会民主联盟”代表大会的与会者在会议结束后通过的声明中含有对俄罗斯民主现状的批评。 声明中说:“俄罗斯社会中实际上缺少现实和起作用的反对派。对各种示威活动都采取严格的警戒措施。‘权力党’实际上垄断了俄罗斯的行政和意识资源。”

戈尔巴乔夫表示,“社会民主同盟”将支持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改革进程。该政治组织不会参加将于12月举行的俄罗斯大选。普遍预测,普京领导的统一俄罗斯党将获得下届大选的胜利。

在回答记者关于是否参与2008年总统大选的问题时,戈尔巴乔夫说,他不准备参选。

俄罗斯社会民主党因不符合俄罗斯新法对政党的要求,最高法院取消了这个政党,此后根据戈尔巴乔夫的倡议成立了“社会民主联盟”。戈尔巴乔夫曾是组建这个政党的发起人,同时也是该党主席,但是后来他不再担任主席一职。

7 访问中国

1989,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杨尚昆的邀请,苏联戈尔巴乔夫和杨尚昆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次访问是自1959年以来苏联最高领导人对中国的第一次访问。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国务院总理李鹏等与他进行了会谈。

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宣布中苏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两位领导人就中苏两国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戈尔巴乔夫向中国学术界人士发表演讲,并举行了记者招待会。18日,中国和苏联发表了一项联合公报,共18条。当天,戈尔巴乔夫一行离开北京到上海参观访问,随后回国。

8 主要著作

《戈尔巴乔夫著作集》封面改革与新思维戈尔巴乔夫著作集

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

八月政变

未来的社会主义

我与东西德统一

20世纪的精神教训

9 婚姻家庭

戈尔巴乔夫年轻时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学并在那里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赖莎·戈尔巴乔娃(又译雷莎,赖莎因患白血病于1999年9月去世)。1953年9月他们结婚,1955年戈尔巴乔夫毕业,两人一同回到戈尔巴乔夫的故乡。

戈尔巴乔夫先生的妻子拉伊萨·马克西莫夫娜·季塔连科(赖莎·季塔连科,(Raisa Titarenko)是哲学博士,莫斯科大学的教授。女儿伊琳娜和女婿都是医生。

10 相关演讲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苏联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2012年前在美国休斯敦发表演讲。期间,不仅提及了俄美关系,还对罗姆尼“仇俄”言论进行了评论,并建议其在特定场合最好“避免失言”。

戈尔巴乔夫在演讲中指出,冷战的结束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各国都有可能重建世界秩序,保障和平。然而,一些西方大国却利用苏联解体将冷战的结束看成是自己的胜利。

与此同时,戈尔巴乔还就即将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发表了看法,特别针对美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关于“俄罗斯是美国的头号敌人”的言论进行了评价。

戈尔巴乔夫对罗姆尼所说的“苏联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最主要问题”感到震惊。他说:“我希望他只是说错话了。不过在一些特定场合最好应该避免失言。”

1991年罗姆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美国的头号地缘敌人是俄罗斯。罗姆尼还批评总统奥巴马表达出打算同俄罗斯继续讨论反导问题的意愿。其这一表态在俄罗斯和美国都引起了巨大反响。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指出,罗姆尼的措辞“散发着好莱坞气息”,建议他“动动脑子”。

11 人物评价

世人对于戈尔巴乔夫的评价呈两极分化的趋势。有人对其敬仰赞美,有人则对其口诛笔伐。对于戈尔巴乔夫和苏联解体,或许还要再过很多年才可能有个比较客观或比较一致的看法。

11.1 正面评价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很多人,特别是自由主义者和亲西方者,认为戈尔巴乔夫促进了苏共极权体制的和平瓦解,结束了全世界范围的冷战对峙局面,堪称伟人。从俄罗斯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看,戈尔巴乔夫开创的是一个大的改革时代。苏联解体和戈尔巴乔夫退出历史舞台,只是带有戈尔巴乔夫印记的一个改革阶段的结束,而他之后的叶利钦以及现在的普京,并没有中断由戈尔巴乔夫所开始的改革。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普京三位统治者所进行的改革虽然在具体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和差异,但是他们的改革在终极目标上是相同的,即要把俄罗斯改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民主国家(不过戈尔巴乔夫的初衷是苏联的民主社会主义化)。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虽然失败了,但它结束了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体制,引起了社会对所有制形式和市场经济认识和观念的很大改变。因此,经济改革为苏联传统经济模式向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市场经济的转变创造了条件。在现在的俄罗斯,尽管人们正经历着经济转型时期的各种痛苦,但是对于包括私有制在内的各种所有制形式和市场经济的认识显然已经极大地深化了。

西方一般对戈尔巴乔夫有很高的评价,戈氏在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06年7月,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五国的的民意调查表明,欧洲大部分居民认为戈尔巴乔夫是比普京优秀的国家领导人,其中支持前者的有59%,支持后者的只有12%。

11.2 负面评价

很多人,特别是亲共产主义者和亲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是俄罗斯的民族罪人和共产主义的叛徒。他们认为戈尔巴乔夫的过于草率、脱离实际的对内对外改革政策,以及他对西方特别是美国的近乎幼稚的过分信赖,导致了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严重后果,违背了他建设“民主的社会主义苏联”的初衷,也背叛了共产主义事业。

2012年,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在近百年俄罗斯历任领导人中戈尔巴乔夫的政策最不受欢迎,仅14%的受访者支持戈尔巴乔夫的政策,低于沙皇尼古拉二世(31%),斯大林(近28%),赫鲁晓夫(24%)。高达61%的俄罗斯人认为普京的政策更正确。

戈尔巴乔夫是国家的总统,犹如庞大舰队的舵手。这个低能儿、在政治上无主见;在经济上无远见;在安邦治国的战略上更是没有自己的意见。最终把苏联帝国这个庞大舰队带进了死亡之海。面对险滩恶浪、暗礁激流的时候、不是考虑怎样力挽狂澜、拯救船队,挽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而是大撒把、弃船而逃,自动放弃了人民授予他的的权力。违背了当年3月17日全民公决时76.4%的人民要求保留联盟国家的意愿。眼睁睁的看着苏联这个帝国大厦土崩瓦解了。国家的总统、人民的领袖顷刻间变成了国家的罪人、人民的公敌。这个恬不知耻的家伙,总是过高的估计自己在人民心目中的分量。1996年,他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参加俄罗斯总统的选举,可惜的是只获得不足1%的选票。在一次竞选活动中,他还被一名愤怒的选民重重地赏了一记耳光。2005年10月的一天,他在莫斯科参加一个圆桌会议时,被一名与会者泼了一脸水。俄罗斯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50%的俄民众认为,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领导人“过大于功”;持相反观点的受访者不过11%;仅有14%的人对他表示好感,反感者则为28%。

11.3 自我评价

《环球人物》杂志在2006年第五期刊登了《戈戈尔巴乔夫尔巴乔夫后悔了》一文,在位于莫斯科市列宁格勒大街39号的“戈尔巴乔夫基金会”的采访中,这位75岁的老人对中国朋友提出忠告是:“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样不会有好结果!千万不要让局势混乱,稳定是第一位的。”

谈到苏共垮台,他说:“我深深体会到,改革时期,加强党对国家和改革进程的领导,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在这里,我想通过我们的惨痛失误来提醒中国朋友:如果党失去对社会和改革的领导,就会出现混乱,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使苏联社会大开放。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下,国内工业受到了致命打击。极少数人一夜暴富,敛财数额之巨仅次于美国的大亨,而赤贫的人数却远远超过了苏联时期。在这个方面,中国处理得很好。中国沿海省份和地区发展速度快,中西部相对发展较慢,中国领导人现在号召开发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决策完全正确。”

戈尔巴乔夫在采访中对记者强调,他所谈的一切都是肺腑之言,是多年来对往事的严肃思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52844.html

更多阅读

---阿布扎比第八天->谢赫扎耶德清真寺--- 谢赫扎耶德清真寺

今天是到阿布扎比的第8天,外面的天气依然像蒸笼一样,从公寓的窗户看去,长长的道路上看不见一个行人,飞驰而过的汽车略过路边的沙尘呼啸而去。来之前早就听说阿联酋的司机只会踩油门和刹车,倒不是说他们技术差,而是实在路况太好,不用担心国

谈一下哈特费尔德 枪手哈特字幕下载

谈一下哈特费尔德。几乎是选择性的问题!哈特费尔德1909年生于俄亥俄州一个小镇,并在那里长大。父亲是位沉默寡言的电信技师,母亲是善于占卜和烧制甜饼的身体微胖的妇女。哈特费尔德生性抑郁,少年时代没有一个朋友,每有时间就流览内容滑

阁楼上的光:美 谢尔 · 希尔弗斯坦 谢尔 希尔弗斯坦 诗歌

            希尔弗斯坦的名字是和著名童书《爱心树》和《失落的一角》联系在一起的。几年前,当希尔弗斯坦的这两本童书被引进到国内时,小朋友还亲切地称他为希尔大叔。南海出版公司于近日再度推出他的图文精品《阁楼上的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普希金和妻子

百科名片 普希金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俄历5月26日)出生于沙俄莫斯科,1837年2月10日(俄历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

声明:《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为网友正努力的走向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