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兰斯大教堂(04.1.20) 兰斯04



哥特式的兰斯圣母院主教堂双塔高达101米,是法国最美丽壮观的教堂之一

“我们这严寒却偏偏不恰当地称为温带的国家”,乔治·桑曾经这样描述过冬天的法国。

早晨8点,冬天的兰斯(Reims)还沉浸在睡梦中。此时的兰斯为大雾所包裹,离地一人多高的薄雾四处飘荡着,城市显出青灰的色调。街道上空无一人,也没有过往的车辆,只有已经营业的咖啡馆透出温暖的亮光,书报亭前面的地上,堆着大捆刚刚送抵的当天报纸。

在接近零度的气温中,我漫步穿越城区。突然迎面撞见一堵岩石垒砌的高大山墙,这才发现不知不觉之间已经站在了著名的兰斯圣母院主教堂近前。由于距离太近,赫然耸立的教堂尖顶消失在我看不见的空中。

公元498年圣诞节,圣雷米主教在兰斯主持了法兰克第一个国王克罗维的受洗仪式。以后这里成为历代国王加冕、证明法国王室合法权力的圣地,先后有25位国王在此加冕。惟一例外的是,自封为皇帝的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

为纪念圣雷米主教为克罗维受洗,兰斯从1211年开始建造大教堂,1241年落成。和兰斯大教堂一起成为历代国王举行加冕仪式的地方还有圣雷米教堂和圣雷米修道院。从1991年起,这三座建筑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兰斯大教堂和巴黎圣母院同属哥特式教堂建筑,但其雄浑的建筑形态和建筑尺度都在巴黎圣母院之上。大教堂既是兰斯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法国最美丽壮观的教堂之一。

大教堂前有一个开阔的广场,由于城中并无高大的建筑,教堂更有拔地而起的气势。兰斯大教堂的建筑结构就像巴赫的康塔塔,在飞拱柱烘托的教堂顶部,密集而细长的大小尖塔重重叠叠,浑厚繁复的石头合唱层层递进,直上云霄,绵无尽头。

整个大教堂就像一座博物馆,教堂内外布满了以圣经故事为主题的雕塑,共有雕塑2302尊,这些雕塑一直到13世纪末才告完成。

阳光照射到教堂正面三座拱门上,拱门门洞斜面上一层层的尖券布满了雕塑,这些雕塑和拱门上方的雕塑沉浸在强烈的明暗对比之中,随着光影的移动而变化,它们如同是被上帝之手借助阳光雕刻出来的一般。

教堂大门正面的北侧有一尊名为“微笑天使”的雕像,由于雕像神情甜美,造型极为生动,现在已经成为兰斯城的象征,被称为“兰斯的微笑”。我到达兰斯的时候,正值教堂的外立面进行维修,“微笑天使”被脚手架遮挡,细心的主人特地在脚手架外面立了一块指示牌,上面贴着“微笑天使”的大幅照片,以飨远道而来的客人。

在教堂内部,除了圣徒的雕塑之外,更多的是一组组完整的圣经故事雕塑。环绕着正门有一组雕塑以时间顺序,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排列,如同连环画一般展现了耶稣诞生前后的故事。

兰斯大教堂内部要比在室外明亮温暖得多,教堂中舱长138.5公尺,高38公尺,修长的束柱共分三层,巍峨壮观。沉重的石头在建筑师的配置之下,于华丽中显出轻巧、明快的韵律。

圣母礼拜堂里有一尊不为人注意的圣女贞德塑像,塑像背后竖有军旗。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圣女贞德带领法军解除了英军结束对奥尔良的围困,1429年7月17日,法国王太子查理在兰斯大教堂被立为王。在天主教堂中为平民建立塑像的例子并不多见,由此不难看出圣女贞德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现在,每年6月初的周末,兰斯人都会举办盛大的节日来纪念她。

祭坛左侧的墙壁上镶嵌着一架巨大的管风琴,这是一架17世纪的管风琴,有6800多根管子。紧靠着管风琴,是一架15世纪的报时钟。每到正点,报时钟就会由木偶小人演绎圣母玛利亚到埃及的故事。

大教堂内的座椅也极有特色,座椅下部有一方藤条编制成的靠垫。

这是专为祷告而作的精巧设计。只要把座位上层的坐垫翻起,信徒就可以十分方便地跪在下层的靠垫上,为心中的天主祈祷了。

在一次大战中,由于德军炮火的猛烈袭击,兰斯的很多建筑遭到严重的破坏。兰斯大教堂珍贵的花窗由于事先被主教遣人拆下,得到了保护,但是其余三分之二的花窗还是无法避免被战火摧毁的命运。葡萄园主和香槟酒商为后来的重建慷慨解囊,出资赞助修建了彩绘玻璃、大时钟、排钟和中门雕塑。作为回报,大教堂的彩绘花窗上出现了极为写实的葡萄种植、收获和酿造的图案。在教堂内部的柱头上还以葡萄藤蔓和叶子来装饰,处处体现出了香槟之乡的烙印。

大教堂巨大的玫瑰花窗承接着阳光,光芒透过斑斓的花窗照射到教堂内部,像时针一样在墙面、廊柱和座位之间移动,浮动着奇丽的色彩。在阳光照不到的教堂深处,有着挥之不去的阴影、摇曳不定的烛光和沉默的祈祷者。

大教堂北侧的玫瑰花窗被设计成时钟样式,在最上端12点的位置是上帝创造人类,11点的位置是亚当遇见夏娃……12个格子依次展现了创世纪的故事。兰斯大教堂的花窗汇聚了不同时期的作品,有13世纪的大玫瑰花窗,也有一战之后现代主义绘画特征的彩绘玻璃,1974年,大教堂更是邀请著名画家夏加尔设计了圣母礼拜堂的花窗图案,漂浮的人物造型、稚拙的绘画风格为大教堂增添了新的魅力。

奥古斯特·罗丹面对兰斯大教堂曾经发出这样的赞叹:“浮士德想必配得上得到住在这座杰作的门内、房里、窗前、影中的特许;这一杰作的壮丽使这条街、这座城市、这个国家更加完美。”

不难想见国王当年建造这座教堂,是何等地希望建成一座见证法兰克王朝世代相传的永久建筑。多少荣耀功勋,多少枯骨残骸已经随着帝制一起灰飞烟灭,只留下这宏伟的历史陈迹,惟有发黑的石头雕像日复一日地从高处俯瞰着广场上的芸芸众生。

傍晚,我又一次来到大教堂的面前。广场上的灯光亮起了,天空如同盛满蓝墨水的玻璃容器,呈现出美丽的深蓝色,跃出地面的大教堂就像无边星空中一艘巨大的破冰船……(编辑:祝乃娟)

[地理]有关兰斯



罗曼式的圣雷米教堂

坐快速列车出巴黎行向东北方向,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香槟地区最大的城市——兰斯。

和法国其他地区和城市相比,香槟和兰斯并不知名,一般的旅游团最多安排在兰斯逗留一天,看一下大教堂,参观酒厂酒窖,即告结束。

相对较少的旅游开发,反而保留了许多当地的古趣。

冬天的兰斯,柔和的阳光照耀着树林和河流,街道两旁的花园里洒满金黄色的落叶。但是,宁静的兰斯在欧洲的历史上不止一次地成为风云际会之所。从公元5世纪抵抗匈奴王阿提拉开始,到1940年纳粹德国的入侵,兰斯始终是巴黎的屏障和门户。发生了太多战事的兰斯,注定要成为见证历史的城市。今天绿色的原野,在当年是屡屡发生惊心动魄大战的地方。

1814年3月13日,拿破仑在兰斯取得了他一生中最后的胜利。法国元帅马尔蒙这样评价道:兰斯是拿破仑“命运最后的微笑”的地方。

在兰斯的城区边缘,一条并不宽阔的河流静静地流过。这条普通的河流有着一个并不普通的名字——马恩河。著名的马恩河会战又名兰斯保卫战,是一次大战中的经典战役。协约国军在马恩河畔转败为胜,交战双方先后投入150万的兵力,伤亡人数在30多万以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军以兰斯城南建于1880年的防御工事———蓬佩勒战堡为屏障,面对德军的进攻,坚守四年之久,取得了1918年的胜利。战堡内如今还保存着法军、盟军和德军的军事文献。

二次大战的结束也与兰斯有关。1945年5月7日,德军就是在兰斯签署了投降和停战协定,结束了长达六年的二次大战。兰斯高级技术中学的大厅里,至今还按照原样摆放着当年签署投降协定的桌椅,墙上依然悬挂着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当年指挥作战的军事地图。

古罗马时期,兰斯被称作杜洛科图鲁姆。在兰斯市中心,有一座建于公元3世纪的战神门,是为颂扬奥古斯都大帝所建的四座纪念性拱门中的一座,这四座拱门代表古兰斯城的四个轴。

在兰斯闹市的中心地段,还保留着高卢-古罗马时期的隐门,这是一座半地下的建筑群,建于公元200年左右,坐落在杜洛科图鲁姆集市会场下,是兰斯朱庇特神庙的宝库。如今,隐门在夏天成为艺术展览和表演的场所,9月之后的整个冬天直到来年夏天都处于关闭状态。冬天的黄昏,日暮来得如此之早,四点半天色就昏暗下去了,远古的建筑悄然无声掩映在灯红酒绿的现代都市的氛围中。

除了兰斯大教堂,兰斯城中还有著名的圣雷米教堂。这座教堂是为保存圣雷米陵墓所建,宽阔的中庭建于1049年,哥特式的祭坛建于12世纪末期。教堂的正门两旁分别有圣彼得和圣雷米的雕像,一座面部已经毁损,另一座雕像则缺失了右手。圣雷米教堂内部狭长幽深,拱顶极高,加上大块岩石垒砌的内墙墙面,使人有如入洞穴之感。在圣雷米教堂,以葡萄园生活为主题的彩绘玻璃比兰斯大教堂更多。

教堂前厅有一个小型的照片展览,展出的是教堂在一次大战中遭到严重破坏后的情景。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当时的教堂拱顶和多处墙面均被炮火炸飞,地面一片狼藉,教堂几成废墟。经过艰苦的重建,圣雷米教堂才恢复了昔日的景象。(编辑:祝乃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104371.html

更多阅读

不莱梅圣彼得大教堂(不莱梅系列篇之八) 圣彼得大教堂

不莱梅圣彼得大教堂(St.Petri.Dom)是一座新教教堂,位于市政厅之东,集市广场(即市政厅广场)的东北角。公元789年,大教堂由维勒哈德主教首建,并以耶稣门徒圣彼得的名字命名。大教堂首建时为木制教堂。公元853年,木制大教堂被毁。后来,大主教安

从圣约翰大教堂了解马耳他骑士团 马耳他骑士团护照

去年10月份我去了趟地中海的一个岛国马耳他,参观了位于其首都瓦莱塔的圣约翰大教堂,从中也了解了马耳他骑士团的历史。瓦莱塔以圣约翰骑士团的第六任首领的名字命名。1523年,耶路撒冷圣约翰骑士团从位于希腊的罗德岛移居此地后,就开始了

声明:《[地理]兰斯大教堂(04.1.20) 兰斯04》为网友别说你无所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