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皮娃娃调:
京剧腔调之一。小生、老生、老旦都有娃娃调的唱腔。小生西皮娃娃调是一种慢三眼形式的腔调,是从老生西皮原板、慢板发展出来的,其板式结构及各分句落音和老生西皮原板大致相同,唯唱腔曲调高昂、华丽一些。例如《辕门射戟》中吕布唱的“只为讲和免争强”的西皮慢板的唱段,《四郎探母》中杨宗保唱的“扯四门”的唱段,都是娃娃调。老生戏《辕门斩子》中杨延昭见到佘太君时唱的西皮快三眼的唱段“杨延昭下位去迎接娘来。见老娘施一礼躬身下拜……”,也是西皮娃娃调。老旦戏《打龙袍》中李后唱的西皮快三眼“眼不明观不见花花美景”的唱段,用以表现内心的激动情绪,也是娃娃调的唱调。
西皮回龙:
剧西皮板式之一。西皮回龙与二黄回龙不太相同,西皮回龙是附属在散板或哭头、二六、快板等句子后面的拖腔,是一种表达委婉、意犹未尽情绪的腔格,字数最多不过四、五个字。由导板、哭头接回龙的老生戏,如《连营寨》中刘备唱西皮导板“白盔白甲白旗号”,随接哭头“二弟呀,三弟呀”,然后接唱西皮回龙“孤的好兄弟”。旦角戏如《玉堂春》中苏三唱导板“玉堂春跪至在都察院”,随接哭头“啊??”然后接唱西皮回龙“大人哪”都是同一结构。另有由快板接回龙,如《击鼓骂曹》中祢衡唱快板:“元旦节与贼个不祥兆,假装疯魔骂奸曹。我把蓝衫来脱掉??”,其中“来脱掉”即是回龙腔。还有由二六接回龙者,如《人面桃花》中杜宜春的二六唱段,最后两句为:“案头相伴长供养,免得它坠泥溷无下场。”其中“无下场”三字即是西皮回龙腔。
西皮导板:
京剧西皮板式之一。西皮导板是个散板上句的变化形式,因为导板多用在一个大唱段开始的地方,感情多较激越奔放,故这个上句要比一般散板上句复杂、开扩、悠扬、充沛。老生导板句尾的落音多为2或3、5。旦角导板句尾的落音为1或6等。老生戏如《击鼓骂曹》中祢衡唱的“谗臣当道谋汉朝”,《珠帘寨》中李克用唱的“昔日有个三大贤”等;旦角戏《女起解》中苏三唱的“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等;老旦戏《赤桑镇》中吴妙贞唱的“见包拯怒火满胸膛”等;净角戏《铡美案》中包拯唱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小生戏《辕门射戟》中吕布唱的“某家今日设琼浆”等,都是西皮导板。
西皮滚板:
京剧西皮散板的另一种格式。多用在最沉痛悲哀的时候。滚板的特点是一个字追着一个字唱(唱词一般是字数参差不齐的句子),缠绵悱恻,如泣如诉,因此滚板亦称为“哭板”。如《英台抗婚》中祝英台唱的“平日里爹爹爱儿甚,却为何你执意要把女儿我嫁与一个陌生生纨跨之人”的唱段,就是西皮滚板。
西皮散板:
京剧西皮板式之一。西皮散板是节奏伸缩自由的板式,胡琴过门和唱腔均为散板的节拍形式,亦称为慢打上慢唱。散板上下句各个分句的落音完全同于原板,只是在结构上散板化了。散板歌唱起来,演员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和自己的理解,自由处理各个分句和某字某腔的长短高下。一般说,散板的行腔比摇板更为舒展,表现的情绪也比摇板更为深沉一些。散板表达的情绪内容相当宽泛,可以用在一般的叙述、对话,也可以用在感情异常激动时,表现喜悦或悲伤都可以。老生戏《击鼓骂曹》中祢衡唱的“狗奸贼出此言故意问道”的唱段;旦角戏《玉堂春》中苏三唱的“来在都察院,举目往上观”的唱段等,都是西皮散板。
西皮摇板:
京剧西皮板式之一。西皮摇板和散板都是节奏比较自由,可根据唱词的情绪自由发挥的板式。摇板和散板的区别,主要在于伴奏。摇板唱腔是散板的节拍的形式,但胡琴过门很紧,比唱腔的紧一倍,故摇板也称为紧拉慢唱(或紧打慢唱)。摇板上下句各个分句的落音完全同于原板,只是在结构上散板化了。摇板歌唱起来,演员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和自己的理解,自由处理各个分句和某字某腔的长短高下,摇板适合表达的感情很广泛,可以用在一般的叙述、对话,也可以用在感情异常的激动时,表现喜悦、悲伤的情绪都可以。老生戏如《四进士》中宋士杰唱的“宋士杰当堂上了刑”的唱段(马连良的唱法),《浣纱记》中伍子胥唱的“多蒙娘行周济我”的唱段等;旦角戏《宇宙锋》中赵艳容唱的“低着头下了这龙车凤辇”的唱段,《春秋配》中姜秋莲唱的“劝母亲且息怒容儿细讲”的唱段等,都是西皮摇板。
西皮快板:
京剧西皮板式之一。快板和流水板几乎完全一样,就是速度上更快一些。快板在戏里常常用于矛盾异常尖锐的时候,或是人物异常激动,急于表态,急于辩理的时候。 老生戏如《定军山》中典忠唱的“我主爷攻打葭萌关”的唱段,《战太平》中花云唱的“怀中抱定小姣生”的唱段,《斩马谡》中诸葛亮唱的“见马谡跪在宝帐下”的唱段,《穆桂英挂帅》中穆桂英唱的“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的唱段等;净角戏《锁五龙》中单雄信唱的“一口怒气冲天外”的唱段,《铡美案》中包拯唱的“驸马不必巧言讲”的唱段等,都是西皮快板。
西皮流水:
京剧西皮板式之一。流水板是一拍子(四分之一)形式,是由二六板进一步紧缩而成。其结构是第一句从板上开口,最后一处亦落板上,随后的句子无论上下句均从板后(即板的后半拍)开始,最后一字落板上。流水板的唱句节奏比较紧,故在每个分句之间的停顿不太明显,各分句的落音变化亦较多。流水板是叙述性较强的一种板式,适合表现轻快的或是慷慨激昂的情绪。 老生戏如《定军山》中黄忠唱的“这一封书信来得巧”的唱段。《桑园会》中秋胡唱的“秋胡打马奔家乡”的唱段,《击鼓骂曹》中祢衡唱的“相府门前杀气高”的唱段等;旦角戏《锁麟囊》中薛湘灵唱的“耳听得悲声惨心中如捣”的唱段,《凤还巢》中程雪娥唱的“母亲不可心太偏”的唱段等,都是西皮流水。
西皮二六:
京剧西皮板式之一。二六是一板一眼四分之二的形式,是从原板发展出来的。节奏比原板紧凑,是一种字多腔少的变化形式。二六的第一名常常是从板上起唱,很象二黄碰板的第一句。再下面的句子,无论是上句或下句则都是从眼上开始,在板上落句(偶有例外)。二六的句子中间一般没有大过门,最多不过有一两折小垫头,上下句多是连着一唱到底。因此,听起来板头紧凑,强弱缓急的对比也很明显。快速度的二六,近似流水,是一板四分之一的形式,表达语言甚为平滑通畅。二六在京剧唱腔中是一种最灵活的板式,在戏中使用率很高,长于表现说理,描写景物,抒发比较快慰、得意的感情及匆忙急切的情绪等。
二六名称的来源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指它在开唱前有时用一个大过门共十二板,二六十二,故称为二六板。也有人说二六即是二流,就是宽慢的流水板,因为二六和流水非常近似,二六再进一步紧缩就是流水板。二说可以并存。二六的用途广泛,老生戏如《定军山》中黄忠唱的“师爷说话言太差”和“在黄罗宝帐领将令”的唱段,《捉放曹》中陈宫唱的“休道我言语多必有奸诈”的唱段,《斩黄袍》中赵匡胤唱的“孤王酒醉桃王宫”的唱段,《空城计》中诸葛亮唱的“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唱段等;
旦角戏如《霸王别姬》中虞姬唱的“劝君王饮酒听虞歌”的唱段,《锁麟囊》中薛湘灵唱的“春秋亭外风雨暴”的唱段,《武家坡》中王宝钏唱的“手指着西凉高声骂”的唱段等;小生戏《辕门射戟》中吕布唱的“看过了花笺纸二张”的唱段,《白门楼》中吕布唱的“我一见豹婵女性如烈火”的唱段等,都是西皮二六。
西皮慢板:
京剧西皮板式之一。亦名西皮慢三眼。西皮慢三板是一板三眼四分之四的形式,是由原板伸长放慢、加花的一种板式,曲调抒情、优美,常用做戏中重点唱段。西皮慢板的字句结构大体是西皮原板的扩大一倍,至于上下句的落音以及变化落音则与西皮原板完全相同。老生戏《空城计》中诸葛亮唱的“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的唱段,旦角戏《三击掌》中王宝钏唱的“老爹爹请息怒容儿细讲”的唱段等,都是西皮慢板。
西皮原板:
京剧西皮板式之一。原板是各种板式的基础。西皮原板是一板一眼四分之二的形式,上句和下字句节奏位置一样,只是上下句的最后落音不同。西皮原板用途较广,常用于叙述事物、表达心情、描写景物。
老生戏如《失街亭》中诸葛亮唱的“两国交锋龙虎斗”的唱段,《鱼肠剑》中伍员唱的“一事无成两鬃斑”的唱段;旦角戏《汾河湾》中柳迎春唱的“你的父去投军”的唱段,《凤还巢》中程雪娥唱的“本应当随母亲镐京避难”的唱段;
老旦戏《岳母刺字》中岳母唱的“提羊毫抚儿背细看端详”的唱段;净角戏《锁王龙》中单雄信唱的“不由得豪杰笑开怀”的唱段;小生戏《白门楼》中吕布唱的“似猛虎离山岗摔落平阳”的唱段等,都是西皮原板。老生唱腔板式中还有一种速度、节奏介乎慢板与原板之间,其板身与旦角的原板相似的板式,名为西皮快三眼。如《状元谱》中陈伯愚唱的“张公道三十五六子有靠”的唱段,即是西皮快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