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关注《马背上的法庭》这个片子,是由于一部一直未能观看的霍建起的《那人那山 那狗》。而想看《那人 那山 那狗》,则是由于看了一个影评,把这部片子点评为“自始自终都是淡淡的叙事,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一段温暖的感情”。后来在小区里问了几个影碟收藏爱好者,均未能有所获,真是遗憾。
近些年来极少看片,偶尔看看的也是周末的PEARL播放的一些大片。最近的《疯狂的石头》我看了2遍,而让我连看2遍的原有不外有二:
1、确实是个好片,看了后挺好笑的;
2、因为兰兰的缘故,我对重庆这个城市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而片中的包世宏、厂长家的龟儿子谢小萌则让我联想起了得光桑和朗胖子。
《马背上的法庭》是青年导演刘杰执导的影片,并摘下了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的桂冠,听说在广州的票房并不好。
这部在宁蒗县拍摄的影片,并没有给我的感官带来一次美好的享受。山是光脱脱的,完全不能体现云南那亮丽的风光,也许正好印证了一点,森林都被砍伐的差不多了,环境也是日益的不如以往了。
带着唯美的观点来看《马背上的法庭》根本就是错误的。如果说看《那人那山 那狗》心里会有一丝温暖的感觉,《马背上的法庭》片则会让人觉得有些冷。
《马背上的法庭》可以看作是一部记录片,记录了冯法官、杨阿姨、阿洛的一次下乡行动。过程中充斥着法律与民俗的冲突,例如猪拱罐罐山的处理、国徽被偷后的处理、阿洛和新娘私奔的处理等等,整个影片简单而又真实,也没有刻意的去制造一些让人感动的情节出来,却让我感受到影片弥漫着时代气息与人文关怀。
影片启用了大量的当地群众演员,虽不能说演的好但却可以称之为本色演出。而影片中的农村情况的却是现实的写照:贫穷依旧、法律意思淡薄,与法治相比略显落后的陈旧风俗,影片处处无不显示着法律与民俗的冲突,而如何处理好这些冲突,就成了影片的一大两点,我们看到了老到的冯法官与初出茅庐的阿洛之间的区别。中国的普法之路,仍然是任重道远。
影片中有3个地方比较感人:
1、冯法官在长腿堕崖处,喝酒、吸烟,再加上简单的几句话语,整个画面朴实无华,也无豪言壮语,却让我深深的感动了一次,有友如此,此生无憾。
2、阿洛新婚之夜,冯法官向新娘敬酒,一些话想说又还没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大概也就是这种意味了。
3、结尾处冯法官离去后,杨阿姨怅然若失的表情,凄然而下的泪水,让劳资很是心酸啊。
这部影片值得一看,但别期望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