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头状元第吴鲁故居 钱头小学剪纸

钱头状元第吴鲁故居

将乾坤正气留在心间,并通过一方砚,再将这正气留给家乡,留给后代子孙,这是清末泉州最后一位状元吴鲁的过人之处。

吴鲁故居址在泉州南门外晋江钱头村的状元第,不是清末泉州最后一位状元吴鲁的荣耀处。

建于清光绪年间的三座五开间大厝,尽管占地面积达2050平方米,建筑面积1450平方米,但最让吴状元自鸣得意的地方,在于他自命名的“正气研斋”。

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吴鲁出任安徽学政。在这次安徽文教官员及科举主考任职内,最让他慰籍平生的,是收得一方岳飞、文天祥、谢枋得用过的端砚,在其《正气研斋文稿》中,吴鲁自叙:“余家藏正气砚,为岳忠武故物,背镌忠武‘持坚守白,不磷不淄’八字,旁镌文信国之跋,上镌谢叠山先生之记。三公皆宋室孤忠,得乾坤之正气者也……”此砚由吴鲁珍藏至死,其逝后交由四子吴钟善保存,吴钟善又将存砚的书斋命名为“守砚庵”,可见其重视珍惜的程度。上世纪30年代,正气砚传给吴钟善的第二个儿子吴旭霖收藏。

一代旧封建知识分子,不以官阶大小自矜,也不以宅第堂皇煊赫为傲,而以一方旧砚为珍,由此可见其德操品行之高尚。正如吴鲁在其祖厝木柱上所刻之楹联立意:“天赋清高绝流俗,老垂著作贻子孙”。

史志有载,吴鲁,字肃堂,号且园,生于清光绪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自幼虽家境贫寒,却聪颖过人,5岁入塾,12岁往郡城泉州求学,拜于名师黄子海、张裴屏、陈冰若门下。18岁即中秀才,28岁以拔贡考取一等,被授刑部七品京官。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吴鲁殿试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1891年,因其老成持重,被任命为陕西典试、安徽学政。不久,因母丧“丁内忧”回乡守孝。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冬回京复职,恰逢八国联军入侵,吴鲁积极主战,被推任军务处总办长。北京被攻入后,吴鲁寻机出逃,取道襄阳,仓惶出奔西安,与先期逃亡那里的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会合。这期间,吴鲁将其离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汇集成一本《百哀诗》,这诗集是国破山河碎的真实写照,震撼人心。

光绪癸卯年(1903年)八月,吴鲁任云南学政,沿袭他一向务实兴教的做法,到处筹措资金,兴学立教。为此,在他回京时,云南人为他立“德政碑”,与先前为林则徐所立的“去恩碑”放在一起。

钱头状元第吴鲁故居 钱头小学剪纸

1906年,吴鲁被派往日本考察,回来后被任命为吉林提学使。在不长的一年多时间内,吴鲁在吉林一地开设中小学、女子、师范、实业、法政等学校多所,并亲自讲学,内容涉及兵法、经济等等。他还每天视察学校,落实校务及教学内容。

由于吴鲁为官清正,为人耿直,由此得罪了当权派。时俄国人把他们把持的吉林考棚移交中方不久,日本人又借机占据,连巡抚都不愿过问,怕引火烧身,吴鲁却上书直呈北京学部、外交部门请求与日方交涉。怕惹事的当道者心存不悦,将吴鲁调回京闲居。辛亥革命爆发,吴鲁万念俱灰,旅居普陀山,次年因病回晋江老家,八月即病逝家中。

吴鲁故居三座大厝素朴无华,与泉州其他地方的红墙外墙、白石墙裙闽南古建筑无二致。其中间一座,原为吴鲁5个儿子的居所,显眼的是其大门楣上悬挂着的一方朱漆金匾“状元第”。入门后,可见厅堂横楣上悬挂着的“状元”、“学政”、“历任安徽云南学政陕西云南主考吉林提学使丞参翰林院修撰”等。左侧另一座大厝,本为吴鲁居所,也是他接待访客的客厅。而右侧另一座大厝是吴家书房,分前后两落,后落为学生读书处所,体现吴鲁“老垂著作贻子孙”的心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42183.html

更多阅读

福州各中小学实力排名,家有子女的看过来 福州中小学排名

订 福州市最好的小学如下(仅供参考):鼓楼区较好的小学:1、钱塘小学,2、鼓楼二小,3、乌山小学,4、鼓楼一小,5、福州实验小学,6、教院一附小,7、教院二附小,8、鼓楼实验小学,9、鼓楼五小,10、湖滨小学台江区较好的小学:1、群众路小学,2、台江三

秦王的宠姬第三十六章 六十章蜜方

第三十六章怀着小学春游般的雀跃心情,可儿破天荒的在赢政起身的同时便醒来了,没有如往常一般睡到日上三竿。看着小红揶揄的贼笑,她兴奋的做了个鬼脸——哼,我就是小孩子脾气又如何?就算羡慕你也出不去呢!只可惜很快的,她就笑不出来了…

吴咏轩:雷峰塔导游词

雷峰塔导游词吴咏轩学军小学紫金港校区五年级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吴导游,欢迎大家来本市游玩!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西湖的著名景点——雷峰塔。希望各位旅途愉快。接下来,就让我们带好物品,有序上车,直奔雷峰塔吧!大家抬头看,这就是著名的雷

声明:《钱头状元第吴鲁故居 钱头小学剪纸》为网友指尖的落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