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甲状腺肿瘤病变

睾丸肿瘤和肿瘤样病灶:影像-病理相互关系

Tumors and Tumorlike Lesions of the Testis: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

From DXY: http://ultrasound.dxy.cn/bbs/topic/3609788

睾丸癌仅占所有男性肿瘤中的1%,但是确是15-34岁年龄组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睾丸肿瘤中95%是生殖细胞瘤。生殖细胞肿瘤是一组包含了各种肿瘤的疾病总称,它的影像特征反映了其病理特征。精原细胞瘤一般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均质病灶,而除精原细胞瘤以外的其他的睾丸肿瘤(包括胚胎细胞癌,内胚窦瘤、绒膜癌、畸胎瘤和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却有各种形式的表现。生殖细胞瘤可以预测的转移途径一般是经过淋巴管转移到腹膜后淋巴结,而绒膜癌则是一个特例它倾向于早期的血行转移。睾丸肿瘤同样也可以起源于性索(Sertoli细胞)和基质(Leydig细胞)。虽然90%这些睾丸肿瘤是良性的,但是确没有可靠的影像诊断标准来与恶性肿瘤区分。有一些睾丸良性肿瘤可以被辨认出来从而避免无必要的睾丸切除术。扩张的睾丸网是一种常见的正常变异,表现为睾丸纵隔旁串珠状小细管。其他的一些良性肿瘤(包括睾丸内囊肿、表皮样囊肿、先天性肾上腺增生、以及结节病)可以根据病史和影像学进行拟诊。

睾丸肿瘤是15-34岁年龄组年轻人和孩子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然而总的来说睾丸肿瘤还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肿瘤,仅占所有男性肿瘤中的1%。睾丸肿瘤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生殖细胞肿瘤和非生殖细胞肿瘤。生殖细胞肿瘤起源于生精细胞并且占所有睾丸肿瘤中的95%。它们几乎都是均质的肿瘤。非生殖细胞肿瘤起源于性索(Sertoli细胞)和基质(Leydig细胞)这些肿瘤只有10%是恶性的。还有一些非睾丸原发的肿瘤包括淋巴瘤,白血病和转移性病变同样也可以表现为睾丸肿块。

在胚胎发育7-12周睾丸降至盆腔并收缩变成卵原形,他们将一直呆在腹股沟深环直到7个月时降入阴囊内。


解剖和组织学特性:成人男性睾丸由密密麻麻底生精小管构成,这些生精小管由一些薄薄的纤维间隔分隔,外面在包以纤维包膜,即白膜。白膜外面在包一层光滑的间皮层即鞘膜。生精小管向后聚拢形成直细精管。直细精管向后再次聚集形成15-20根输出小管,输出小管穿过增厚的白膜形成付睾头。这个增厚的白膜套入睾丸中形成睾丸纵隔。外面的管道、神经和血管则从这个睾丸纵隔进入睾丸。一旦进入付睾输出小管则汇聚形成单一的曲细精管,体部为曲细精管而其尾部出付睾就是输精管。正常成人睾丸内,总共有大约200-300各小叶,每个小叶有400-600生精小管,而每根生精小管大约有30-80cm长,因此,生精小管的总长度大约有300-980米。如前所述,生精小管由两种细胞构成:生殖细胞和滋养细胞。其内主要的细胞群是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生精细胞。精原细胞是生精过程中的最初始细胞,主要聚集于基底膜附近。这些精原细胞不断成熟变成精母细胞,然后变为精子细胞,最后这些精子细胞迁移至小管中心时变成精子。滋养细胞是非分裂细胞,它们从基底膜一直延伸道小管管腔。这些滋养细胞为精子成熟提供支持结构,并不断通过噬菌作用移除退化底生殖细胞。滋养细胞之间底紧密细胞连接是血-睾屏障的基础。生精小管之间的间隙则由发生于间充质的间质组织充填。这些间质组织包扩:结缔组织、淋巴管、血管、肥大细胞和莱迪希(Leydig)细胞。这些莱迪希(Leydig)细胞是成年男性主要的睾酮来源。

在用US对可触及肿块进行检查时,检查的首要目的是定位(睾丸内还是外),然后是进一步确定肿块是囊性还是实性。除去特例,一般睾丸内实性肿块一般都认为是恶性。肿瘤的超声特性反映了肿瘤的大体形态以及其内的组织学特性。大部分睾丸肿瘤表现为相对于周围围绕的实质的低回声灶。其他可以为不均质的包括一些部分回声增高,钙化以及囊性化。大的肿瘤的血供一般教小肿瘤丰富。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来检查一些可疑肿瘤在成人益处并不大,但是对于青春期的病人的睾丸肿瘤的鉴别有帮助,特别是当灰阶成像作用有限时,同时它也可以有助于鉴别一些等回声肿块。

由于超声容易开展,低廉,准确度又高,所以MR出于诊断目的一般较少用及。但是MR却于解决一些超声无法得出结论的一些少见病例却非常有帮助,特别是对隐睾的诊断极有用处。MR应当使用体表线圈,这些线圈由于有较高的信噪比从而可以进行高分辨成像。病人仰卧,阴囊下垫一个毛巾,把它抬高到两股之间。阴茎则放到腹部成像感兴趣区以外。另一条毛巾盖在阴囊上,体部线圈则放在毛巾之上。毛巾应当是温热的以避免阴囊肌肉的收缩导致成像质量的下降。对于怀疑隐睾的病人,则腹部和盆腔也应该包括在检查范围。当然对于小孩则应该使用头部线圈,较大的孩子则使用体部线圈。我们常规使用横断和冠状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然后再获得横断、矢状、冠状的T2快速自旋回波像。同时使用上方和下方的饱和带以避免由于血管内血液沿成像编码方向流动导致的重像伪影。虽然不是一般使用但是有时还是给予钆对比剂增强以鉴别阴囊内一些不明显肿块。为了分期的目的我们使用T1加权横断位腹部成像来寻找淋巴结增大。正常睾丸T1呈均匀中等信号,T2上呈仅次于水的高信号。不论T1还是T2白膜表现为一层细的包绕睾丸的低信号带。睾丸内部的结构在T2上显示较佳。薄薄的分隔可见呈放射状的伸向睾丸纵隔,睾丸纵隔表现为睾丸后缘的带状信号。副睾在T1上相对于睾丸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在T2像上呈高信号。总的来说,睾丸肿瘤相对于正常睾丸组织在T1上呈相对等信号,T2像上呈低信号。同样可以由于钙化、坏死、出血而呈非均质信号。



生殖细胞肿瘤:小管内的生殖细胞瘤样增生一般认为是大多数生殖细胞肿瘤的先兆。这就相当于睾丸的原位癌。有50%的有小管内生殖细胞瘤样增殖的病人5年内会演变成侵袭性肿瘤。普遍认为这些非正常细胞要么沿着生殖细胞单向分化发展形成精原细胞瘤,要么沿全能细胞方向发展成非精原细胞瘤。全能细胞可以很大程度上没有分化(胚胎癌)或者向胚胎分化(畸胎瘤)或者胚胎外分化(卵黄囊肿瘤、绒毛癌)。由于这些全能细胞能够同时向多个方向发展从而导致各种不同的组织类型混杂在一起形成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为了临床目的,生殖细胞瘤被分成两组:精原和非精原细胞瘤。

转移途径:转移可以通过淋巴管,也可以通过血行途径。直接的突破白膜侵犯阴囊皮肤较为少见也是后期表现。大多数生殖细胞瘤首先通过淋巴管转移要比血行转移多见。但是有一特例就是绒毛癌,它一般是早期血行转移。淋巴管转移一般呈一种可以预见的步进(step-wise)方式进行。了解这种明确的淋巴管转移方式是目前手术治疗的基础。姑息性手术切除更多的腹膜后淋巴结而保留那些与精子发射(把精液移动到后尿道过程)和射精过程紧密相关的交感神经。
睾丸淋巴管引留途径是沿着睾丸静脉走行的。对于右侧睾丸来说,引流的第一站应该是位于第二腰椎水平的主动脉腔静脉间的淋巴结。而左侧睾丸则是左侧的主动脉旁淋巴结,这一组淋巴结以肾静脉、主动脉、输尿管和肠系脉下动脉为边界。某些交叉淋巴管转移途径可以以右向左分流形式发生然后沿着正常引流途径到达乳糜池和胸导管。从胸导管,肿瘤可以转移到左侧锁骨上淋巴结然后到肺内。左向右的分流比较少见。随着肿瘤的增大,它可以经过第一站淋巴结然后侵犯髂内或髂外和髂总淋巴结。阴囊的肿瘤可以直接转移到髂外淋巴结。皮肤的侵犯可以导致直接的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由于这个原因,穿阴囊的手术切除方式是禁忌的。所以一般的睾丸切除术(所有睾丸手术的第一步的治疗措施)应当是沿腹股沟路径进行的。远距离器官转移是血行转移的结果。血行转移可以发生在任何生殖细胞瘤的晚期进程,但是在绒毛癌确是早期的转移方式。最常见的是肺部转移,接着是肝,脑,和骨转移。绒毛癌的脑转移最为常见。值得注意的是,生殖细胞肿瘤的转移灶的组织学特征可以与原发的睾丸内肿瘤不同,这也说明了生殖细胞的多分化特性。

精原细胞瘤:精原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纯生殖细胞肿瘤。在所有生殖细胞肿瘤中占35%–50%。在各种病理报导中,要么是精原细胞瘤发生率排第一要么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排第一。大约15%的精原细胞瘤含有合体滋养层,这又导致了分类上的矛盾性。但是在临床上有合体滋养层并不影响有这些肿瘤的病人的总体预后。相对于非精原细胞瘤而言,精原细胞瘤发病的年龄群要大一点,一般是40.5岁。70%的病人病灶局限于睾丸内,20%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5%有睾丸以外转移。精原细胞瘤可以是很小的边界清楚的病灶,也可以是巨大的占据整个睾丸的肿块。组织学上,精原细胞瘤的细胞形态与原始生殖细胞相似。这些细胞相对较为均质,有明显的细胞质,周围一般有淋巴侵润。

它的影像学特征反映了其均一细胞的特点。在US上,这些肿瘤多为均一的低回声灶,在MR图象上表现为T2像上均质的低信号病灶。大的肿瘤可能会比较不均匀一点。精原细胞瘤可以呈分叶状或多结节状的,然而如果是多结节的话,这些结节通常是互相连在一起的。某些特例可以见到真正的多结节。双侧同时发生肿瘤比较少见。大约有2%的人可以出现。而且一般是非同期出现的。精原细胞瘤是极度射线敏感性肿瘤。它的治疗也是一个真正成功的故事。放射治疗对低级期的肿瘤非常有效。5年生存率为95%,高级期的病人接受化疗然后可以给予放疗。

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肿瘤

胚胎癌:这种肿瘤是由一些类似与胚细胞的原始间变上皮细胞组成。它是仅次于精原细胞瘤的常见的组织类型肿瘤。在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中有87%的肿瘤含有胚胎癌成分,然而就纯胚胎癌来说,它仅占所有睾丸肿瘤的2-3%。胚胎癌的发病年龄要比精原细胞瘤早,最常见于25-35岁。胚胎癌在就诊时一般要较精原细胞瘤小,但是在生物学行为上要比后者更加富有侵袭性。白膜可以受侵,肿瘤的边界也较为不清晰,常常有不易察觉的侵入周围相邻实质。因此我们可以预见胚胎癌相对精原细胞瘤它的边界要更加模糊,质地也要更加不均匀。对于所有的非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大致相同,将在文章的后面进行讨论。

卵黄囊瘤:全能细胞向外胚胎膜方向发展形成卵黄囊瘤(也叫内胚窦瘤)。卵黄囊瘤占所有儿童睾丸肿瘤的80%,通常在2岁以前发病。纯卵黄囊瘤在成人是非常少见的。然而在所有的成人混合生殖细胞肿瘤中有44%的肿瘤含有卵黄瘤成分。甲胎蛋白正常是由胚胎性卵黄囊分泌的,因此在卵黄囊瘤其血清水平升高90%以上。影像学方面没有什么特异性,特别是小孩,有可能仅仅是睾丸的肿大而已,并无明显的肿瘤可见。对成人卵黄囊瘤的治疗与其他非生殖细胞瘤并无区别,对儿童而言治疗方案存在一些争议。如果在手术时肿瘤局限在睾丸内(占80%的情况),血清AFP又不高,则病人可以给予密切观察无需特殊处理,预后也比较好。如果出现复发,则化疗成为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之一。常见的复发部位是肺脏。

畸胎瘤:畸胎瘤是仅次于卵黄囊瘤的儿童常见睾丸肿瘤。一般畸胎瘤发病年龄小于4岁。同样纯畸胎瘤在成人少见,但是在成人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中有半数有畸胎瘤成分。畸胎瘤是一种复杂成分的肿瘤,混杂有大量成人和胎儿组织,包括三个胚层的组织(内、中、外)。畸胎瘤又可以分三个亚类:成熟型,非成熟型和具有恶性成分的。皮样囊肿这种卵巢常见的畸胎瘤类型,在睾丸畸胎瘤中较为少见。在超声上畸胎瘤的复杂成分特性显示无疑。囊样结构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它可以是无回声的也可以是复杂回声的,具体看其囊内成分。(是水,黏液还是角蛋白)注意区分良性的睾丸囊肿与畸胎瘤的囊性结构。软骨、钙化、纤维、疤痕都可以表现为回声灶,伴或不伴有声影。

畸胎瘤的生物学特性较为复杂并与睾丸所处的青春期状态有关。在青春前期,纯畸胎瘤被认为是良性的就算其组织学上是非成熟的。这种良性生物学特性使得有些学者建议对于畸胎瘤仅给予保守的肿瘤摘除术代替睾丸切除术。但是这种保守的治疗方法并不适宜青春后期睾丸内畸胎瘤。青春后期睾丸畸胎瘤(不管其组织学特征,是成熟还是非成熟)的每种成分都可以发生转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而且这种畸胎瘤的转移其转移灶可以含有非畸胎瘤生殖细胞肿瘤成分。我们再次强调一点成熟畸胎瘤并不等同于良性。

至于是否应该把表皮样囊肿作为畸胎瘤来讨论是存在争议的,因为表皮样囊肿可能要么是从畸胎瘤的表皮样组织发展而来,要么是从表面间皮组织鳞状化生而来。表皮样囊肿由角质化的,成层的上皮外衬以边界清楚的纤维壁构成。它是睾丸内少见的几种良性肿瘤。它不像畸胎瘤是完全没有恶性倾向的。表皮样囊肿占睾丸肿瘤的1%。虽然病理上这些病灶为真性囊肿,但是由于其内充满成层的干酪样物质使得它在影像上表现为实性病灶。在各种成像上这种分层样形态学特征都由反映。在Us上表皮样囊肿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环绕以高回声囊壁样病灶囊壁可以有钙化。肿块本身可能是低回声的,但是由于其内层状物质从而表现为洋葱样或轮状表现。在MR上,表皮样囊肿同样表现为靶样改变伴有低信号包膜。其内的角质化层样结构富含水和脂肪表现为高T1高T2信号。虽然表皮样囊肿影像学上有特征性表现,但是并不是特定的。畸胎瘤和其他恶性肿瘤也可以有类似表现,我们要十分注意肿瘤的边界的不规整,这一点提示恶性肿瘤。由于癌症不能完全排除,所以通常进行睾丸切除术。然而如果病灶经过彻底的研究以后肿瘤有极大的可能是表皮样囊肿的化,一些学者就建议以肿瘤摘除术代替睾丸切除术。

绒毛癌:绒毛癌是一种少见的生殖细胞瘤。纯绒毛癌进占1%。然而在所有的成人混合生殖细胞肿瘤中有8%的肿瘤含有绒毛癌成分。一般在成人的20-30岁发病,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由细胞滋养层和合胞滋养层细胞构成。通常这种肿瘤会早期转移,许多病人都以各种转移病灶导致的症状就诊,而本身睾丸可能并无明显的肿块可触及。转移灶多位于肺,肝,脑、消化道。原发灶和转移灶常见出血。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有明显升高,10%的病人会出现男性乳房发育。在所有生殖细胞肿瘤绒毛癌预后最差,大约于就诊的1年内死亡。含有绒毛癌成分的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预后要好于上者,但是如果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00IU/L的化则提示预后欠佳,5年生存率仅48%。

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含有不只一种生殖细胞成分。在非精原细胞瘤中,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相对于其他纯正的组织类型而言要常见的多。占所有生殖细胞瘤的32%–60%。实际上,所有生殖细胞类型的细胞任何形式的组合方式都可以发生。胚胎癌是最常见的成分,通常合并有一种或多种其他成分如畸胎瘤、精原细胞瘤、卵黄囊瘤。混合性生殖细胞瘤通常的发病年龄为30岁左右。影像学上肿瘤表现多样反映了这组肿瘤的多样性。非精原细胞瘤并不象精原细胞瘤那样对放射线敏感,所以一般病人首先接受化疗而不是放疗。经过治疗后,一系列CT扫描可以发现腹膜后肿块的密度和大小都有减低。虽然我们特别的把这种现象描述为坏死,但是也必须注意道这种现象也可以是肿瘤进化道更为良性的组织类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或者非成熟畸胎瘤可以进化成成熟畸胎瘤。切下的这些治疗后的肿块显示有40%有坏死和纤维化,然而也有40%进化成成熟畸胎瘤。剩下的20%则有残余肿瘤成分组成。残余腹部肿块是否恶性在CT上并不能可靠的诊断。即使肿块显示是只有畸胎瘤成分,也应该进行切除。成熟畸胎瘤可以不断长大尽管仍保持良性组织学类型(生长畸胎瘤综合症),或者如前所述可能会演化成更加侵袭性的组织类型。

退化性生殖细胞瘤:这种退化性或“燃尽”性生殖细胞瘤现象已经不是什么少见的现象了。但是确未完全了解其机制。病人可能表现未广泛的转移灶而原发病灶确已经退化了。对于这种现象的病理猜想是由于这种肿瘤的代谢率太高,导致快速的生长超出了其血供。这种肿瘤在临床上可以是隐匿性的,在触诊时睾丸可以是正常的甚至是缩小的。超声对于检出这种原发退化性肿瘤至关重要。这种肿瘤表现各异。这种肿瘤一般较小可以是低、高回声的、或仅仅是点状钙化灶。组织学分析可以仅仅显示少许残留肿瘤,或者仅仅是胶原的密集沉着并环绕以炎性细胞。

原发性性腺外生殖细胞瘤:原发性生殖细胞瘤可以发生在性腺外因此应该于退化性生殖细胞瘤的转移灶区分。原发性生殖细胞瘤发生在腹膜后腔,纵隔、骶尾部和松果体腺。它们可以是从卵黄囊的生殖细胞异常迁移所致。换句话说,它们可以在身体发育过程中呈处在静息期的保持多方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形式。在有腹膜后生殖细胞瘤男性患者,我们首要考虑这种腹膜后肿瘤可能是转移性病灶,因为腹膜后生殖细胞瘤是睾丸肿瘤的转移灶的可能性要明显高于是原发的病灶的可能。这时应当给予睾丸彻底的检查以排除睾丸隐匿性原发灶。

危险因素:以证明有五种因素与睾丸癌有正相关:有睾丸肿瘤史、阳性家族史、隐睾病史、不育症、两性综合症。如果有一侧睾丸有癌症,则对侧睾丸也有癌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群的20倍。直系家属中有睾丸肿瘤的家族史其患病可能性要提高6倍。隐睾与睾丸癌有密切关系。在末期婴儿中有6%有睾丸未降。未降的睾丸最有可能位于腹股沟管远端。它们通常于出生1年后降入阴囊。未降之睾丸可以在腹股沟管也可以在从腹膜后下降道阴囊的途径的任何地点。这种未降睾丸有15-63%是没有发育不全的。MR要比US在发现未降睾丸方面要优越的多。同时也有助于与睾丸性不育区分。利用钆增强静脉造影法可以进一步提高MR对不育症与异位睾丸鉴别。
睾丸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甲状腺肿瘤病变
虽然总的隐睾发病率较低小于1%,但有隐睾病史的睾丸癌患者占3.5%–14.5%。隐睾与生育能力下降和其他泌尿生殖异常有关。这些未降睾丸的恶性变的病理生理机制还不是很清楚。目前,隐睾被认为是全身性的胚胎发育障碍的一种表现。而这种胚胎发育障碍通常会导致双侧性腺的无生育能力。这个理论有两个重要的临床发现支持。(a)可能发生睾丸癌的部位不仅仅局限在隐睾,即使是正常的那一侧睾丸也会发生睾丸癌(b)即使给予早期睾丸下降术也不能减低睾丸肿瘤发生的可能性。尽管如此,睾丸下降术还是被推荐的,因为它能有效降低不育可能而且能够使得临床评估更为容易。癌症发生危险性与异位程度有关。腹内隐睾被视为是高风险的。这一发现也支持上述的理论,因为异位的程度越高表明胚胎发育的缺陷越大。最常见的隐睾肿瘤是精原细胞瘤,特别是腹内的隐睾。

睾丸肿瘤和不育的相关性也有报导,因为隐睾病和性腺发育不全两者之间相互关联所以上述相关性也不是不可理解的。睾丸活检显示低生育能力男性有0.4-1.1%的病人有睾丸内生殖细胞瘤样化生,即使没有隐睾的病史。睾丸癌患者血清内的抗精子抗体水平要高于正常人,并且大约有25%的病人有精子生产障碍。在对不育症患者的常规检查可能会意外的发现睾丸肿瘤。

睾丸微结石病:是在普通人群中是相对不常见的发现。大约占所有病人中0.6%。历史上,睾丸结石病被认为是无害的偶然发现。近来某些与睾丸微结石病相关疾病被重视,包括隐睾,不育症、细精管发育障碍症、唐综合征、萎缩症、肺泡微石病,还有最为重要的睾丸癌。有肺泡微石病的病人患睾丸癌的可能性要升高40%以上。组织病理学上,微钙化表现为曲细精管内腔的层状钙化。支持细胞负责吞噬小管碎片,而微结石被认为是这种机制缺陷的结果。不清楚是否在微结石和接下来的肿瘤演变存在因果关系。微结石可以是潜在的异常睾丸的结果,也有可能微结石自身导致睾丸的损坏。

在超声上,微石症表现为正常均质睾丸中斑点状、无阴影的、高回声的影。至少有五个以上的钙化灶才能作出诊断。典型表现为双侧的、对称的、和散在分布于睾丸的多发钙化灶。然而,它们可以为非对称性的,不均匀的呈簇状分布于睾丸的周围。由于睾丸微石症与睾丸肿瘤的关系是清楚的,所以不论什么时候发现微结石都应该对睾丸进行彻底的审查排除睾丸肿瘤。更为紧迫的和未解答的问题是:导致有睾丸微石症病人出现睾丸肿瘤的危险性是什么?有睾丸微石症的病人追踪的密度应该怎样?Ganem等复习了诊断睾丸微石症后出现睾丸肿瘤的五个病例报道。发现睾丸微石症和出现睾丸肿瘤的平均间隙是48月(10个月-11年)。这一发现加上睾丸微石症与并发肿瘤的关联性使得对于睾丸微石症的病人应当给予紧密的追踪观察。也有另一种观点由Bennett提出。他们对31例典型和41例局限型睾丸微钙化症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前组追踪间隔为47个月,后组为43个月,两组中没有一例发展癌症。作者因此提出us追踪检查能否充分的改变结果。其他几组小人群数组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果。但也有人怀疑这些也就的追踪观察是否够长。在这些报道中,有一例发现微石症后即使经过11年才出现癌症。但是这一例有精原细胞瘤的病史(这是一个明显的独立危险因子)。显然,为了得出那些病人应该追踪和追踪的时间间隔应当有进行更多的大人群组的常程的研究。

非生殖细胞瘤:生殖索、基质、生殖索-基质-生殖细胞 肿瘤

大约有4%的睾丸肿瘤病人肿瘤来自塞尔托利细胞(滋养细胞)-生殖索和基质(莱迪希细胞)。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小儿。在小儿所有睾丸肿瘤中有10%–30%为非生殖细胞肿瘤。九成非生殖细胞瘤是良性的。可惜的是影像上并没有影像学标准来鉴别良恶性。因此所有肿瘤都应进行切除。即使是从组织学上也很难这些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尽管多为良性的,但是即使没有侵袭性组织学特点的肿瘤也可一出现转移。

基质细胞肿瘤是这些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所有睾丸肿瘤1-3%)。它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段。20%小于10岁。25%10-30岁、30%30-50岁,25%大于50岁。有30%的病人出现继发于肿瘤雄、雌激素分泌的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症状包括男性化早熟症、不育症、性欲减退等。基质细胞瘤通常为小实性肿块,但也可以表现囊性区域,出血和坏死。它的超声表现多种多样不能与精原细胞瘤区别。塞尔托利细胞肿瘤比较少见,仅占所有睾丸肿瘤的1%。相对于基质细胞瘤塞尔托利细胞瘤出现内分泌活性的可能性要低的多,但是不育症常有发生。塞尔托利细胞瘤表现为典型的明显边界的,非对称性的,圆形或分叶肿块。一种有趣的塞尔托利细胞瘤亚型是大细胞钙化塞尔托利细胞瘤,这种最常见于小儿。这种亚型表现为多发的双侧肿块,与其名字一样表现为特征性的大片钙化灶,这一点在超声上容易显示。这一亚型与着色斑性息肉消化道综合征以及Carney综合症(垂体瘤、皮肤色素沉着、心脏、皮肤、眼睑和乳房黏液瘤)有关。

这组中其他一些少见疾病有颗粒细胞瘤、纤维-泡膜细胞瘤、混合性生殖索-基质细胞瘤。性腺母细胞瘤属于即含有生殖索细胞又含有基质细胞和生殖细胞的一大类肿瘤。这些肿瘤发生于性腺发育不良、两性畸形。大约80%的病人以女性为表型。

淋巴瘤和白血病:淋巴瘤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发生在睾丸:作为原发受累灶、作为临床隐匿疾病的最初表现,作为复发灶。虽然淋巴瘤占所有睾丸肿瘤的5%,但只有1%的淋巴瘤病人会出现睾丸淋巴瘤。临床上、淋巴瘤与其他睾丸肿瘤有很大区别。睾丸淋巴瘤主要发生在老人多见于60岁以上患者。它不象精原细胞瘤,没有人种区别。虽然大多数病人诉睾丸无痛性肿大,但是通常合并有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表现如体重减轻、纳差、发热、和虚弱。淋巴瘤是最常见的双侧睾丸同时患病的肿瘤。大约占所有比例的38%。要么同时发生,要么接连发生。几乎都是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的组织类型是弥漫性的大细胞型。这些肿瘤通常合并有皮肤受累、神经系统受累,以及咽淋巴环受累。超声上表现多种多样,不能与生殖细胞瘤鉴别。睾丸淋巴瘤通常表现为非连续的低回声结节,并可能侵润整个睾丸。病人的年龄,体征,既往史、合并多发双侧的病灶是作出正确诊断的所有重要因素。睾丸淋巴瘤预后不佳。生存期为13月,5年生存率为12-35%。原发睾丸白血病少见。但是睾丸是小儿白血病常见的复发部位尽管80%的这类小孩的骨髓症状松解。由于血睾屏障的存在导致了白血病细胞躲过了化疗。临床和超声表现复杂多样,肿瘤可以对称或非对称,弥漫或局限,低回声或高回声。

睾丸转移瘤:少见,多见于前列腺和肺癌。它们多见于广泛转移的背景下,很少是以表现为现病史。

肿瘤样病灶:并不是所有超声显示的睾丸内病灶都是肿瘤。某些可能会表现为睾丸肿块的疾病包括:睾丸炎、出血、缺血或梗塞。这些病灶一般都较肿瘤边界更为模糊,但是它们也经常与肿瘤病灶表现混淆。临床表现这时就是关键鉴别点,因为前诉情况最可能表现为急性阴囊疾病。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肿瘤也可以表现为疼痛虽然常常是钝痛。通常病人在外伤以后发现睾丸肿块。如果有任何疑问,必须对病人进行短期复查,因为出血和睾丸炎的超声发现进展非常迅速。肉芽肿性睾丸炎特别值得主意,因为它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过程,也可以表现为睾丸肿块。有许多病因可以导致肉芽肿性睾丸炎如结核、梅毒、寄生虫、霉菌等。这些病通常首先累及附睾,然后进一步累及睾丸。单独睾丸肿块极为少见。有一种常见的正常变异可能会被误诊为肿块,他就是睾丸网的小管扩张。睾丸网小管扩张通常是继发于附睾和输出小管的阻塞。睾丸网小管扩张发生于睾丸后侧睾丸纵隔旁,由一系列扩张的小管构成。在超声上,可能在横断位会类似一低回声肿块,但是经过仔细的扫描“肿块”其实是一系列扩张的小管。睾丸网的小管扩张一般是双侧发生的,通常合并精液囊肿,这些都是阻塞的结果。认识这一疾病的特点和表现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睾丸切除。如有疑问,还可以行MR检查。扩张的小管在T1上为低信号,在T2上成等或高信号,明显与那些睾丸肿瘤不同(T2为低信号)

睾丸囊肿:发生率大概是8-10%。良性睾丸囊肿可以位于白膜或实质内。白膜囊肿病因不明,但是有可能继发于小间皮支撑结构的液体集聚,也可能是盲端输出小管内的液体聚集。包膜囊肿多位于外周,可以多发或单发。认识它们的典型发病位置和表现可以直接给出这些良性病灶诊断。相反,睾丸内囊肿可能是个问题。必须注意与睾丸内囊性肿瘤鉴别,特别是畸胎瘤。一旦囊肿内有实性成分则要考虑为恶性。良性囊肿通常偶然发现并不可触及,它们通常靠近纵隔,并可能起源于睾丸网。良性睾丸囊肿合并扩张的睾丸网不少见。

肾上腺残余灶:一种少见的睾丸肿块是肾上腺残余灶,它可以在患有先天性肾上腺增生患者中发现,但少见于库欣综合症患者。异常的肾上腺残余组织可能会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留在性腺中。这些残余组织通常小于5mm,可能在7.5%–15%的新生儿和1.6%的成人中的睾丸和周围组织中发现。如果这些细胞暴露在高水平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刺激下,它们可以长大形成肿块。超声上表现各异,有的报导为主要呈低回声病灶,也有的报导为非均质的高回声病灶并有声影。学者们都同意这些病灶多为典型多发的,双侧睾丸发病的,周围病灶为主。MR上虽然报导不多,但是有限的报导认为这些病灶在T1和T2上都是低信号的。要注意区分这些良性病灶避免不必要的睾丸切除。以糖皮质激素替代疗法能够使肿块稳定或缩小。如果还有疑问,这可以进行睾丸静脉采样可以发现其皮质醇要明显高于外周血管内水平。

结节病:是一种多系统的、慢性的肉芽组织疾病,很少累及生殖器官。在所有活检病例中有5%可以发现有生殖器的累及。它最常累及附睾,但有时也可累及睾丸。睾丸肿块可以为实性的,但更为典型的表现为多发的小的双侧发病的肿块。它最常见于非洲裔-美国人,同时睾丸肿瘤在非洲裔-美国人比较常见,所以有必要对非洲裔-美国人的睾丸肿瘤区分这一疾病。

结论对可触及阴囊肿瘤的影像首要检查目的就是定位。睾丸外肿瘤通常是良性的。而睾丸内肿瘤则相反。睾丸切除术是对睾丸内肿瘤首要选择。但是,认识上述那些无睾丸切除术必要的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扩张的睾丸网在US和MR上都有特征性表现应当容易辨认为良性变异。如果怀疑是皮样囊肿,则应当采取保守的睾丸内肿块摘除术。短期的复查能够有效避免睾丸急症的误诊。最后,病人的其他信息如年龄、种族、过去史在作出适当的诊断时都应考虑进去。

附:

睾丸常见的病变有精原细胞瘤、淋巴瘤、转移瘤、畸胎瘤、内胚窦瘤等。

精原细胞瘤:发病年龄以30-50岁中青年为主,单侧常见,病灶相对较大,通常呈均质,常用隐睾病史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颇有特点:右侧的睾丸主要转移到肾门水平或稍偏下方的主动脉-腔静脉间隙,腔静脉前、旁、后淋巴结;右侧淋巴结很大时可跨过到左侧,但左侧跨过到右侧则颇为罕见。精原细胞瘤淋巴结转移往往是从髂淋巴-腹-胸-颈连续转移。由于睾丸的淋巴引流随着精索静脉到肾门水平的腹膜后淋巴结,所以肾门为淋巴结转移的第一站。临床一般是以右侧胁部疼痛放射到腹股沟区来就诊。

转移瘤:有原发灶,双侧常受累;

淋巴瘤:老年人常见,均匀实质肿块,少有液化坏死,增强上中度或明显强化;睾丸的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发病率比较少见,但在男性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发病率却明显增高,文献报道,约占睾丸恶性肿瘤的50%,90%地组织学类型为B细胞非何杰金淋巴瘤。

白血病:急淋最容易浸犯睾丸,但一般年轻人,白血病化疗后。腹腔淋巴结不增大融合。

畸胎瘤:年龄较小,常用钙化,脂肪等;

内胚窦瘤:少儿常见,恶性程度高,液化坏死明显等。

睾丸结核:淋巴结多不融合,且常有中心型坏死,有结核毒血症状,身体其他部位结核,可有钙化。

双侧睾丸病变,要考虑转移瘤、结核、淋巴瘤,但是这些病变都可以单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40460.html

更多阅读

宫颈癌晚期能活多久 放化疗为什么死得更快

宫颈癌晚期能活多久?由于宫颈癌晚期治疗难度较大,很多患者和家属对宫颈癌晚期能活多久很关心。下面,我们来听听看有关专家对于宫颈癌晚期能活多久这个问题是怎么说的。宫颈癌的死亡率在我国越来越高,由于其初期的表现并不是很明显,因此很

中耳炎怎么治疗 治疗中耳炎的偏方

中耳炎的概述中耳炎的治疗药物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药物治疗虽能暂时缓解病情,终究不是根治的办法。目前市场上没有治疗中耳炎的特效药,一些患者盲目吃药只是治标不治本。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偏方 类风湿关节炎新疗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称为类风湿病。 类风湿性关节

发酵饲料制作 豆渣发酵饲料

发酵饲料的生产菌种很多,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和霉菌。工业生产中常用的酵母菌主要有酿酒酵母和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是生产啤酒、白酒等含乙醇类发酵物的重要菌种;假丝酵母主要用于好氧发酵生产动物饲料或者废水处理德氏乳酸杆

声明:《睾丸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甲状腺肿瘤病变》为网友枕边徒留芳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