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俊娜艺术 夏俊娜油画

作者:夏俊娜

  我们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灵感和机遇是空前的,没有比变革时期更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社会客纳了很多从前无法想象的东西,青年人格外活跃,同时,这也是一个激进的速食式的年代,勿勿忙忙是它的基本特征。

  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少年时接受了最无用、最可悲的早期教育,成年时面对的是最纷杂、最动荡的现实生活。最初建立的观念和标准,在后来的社会生活中一一被打碎,前后的矛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让我们无所适从。于是,有人在一笔一笔按照凡·代克的方式画着静物画,有人脱光了衣服为无名山增高一米,有人在鼓吹传统美学,有人呐喊着与国际接轨。什么都可以存在,关键是我们自身的需要,或者是我们更愿意接受怎样的艺术方式。

  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实验空间,在纷繁复杂的艺术方式中,我选择了架上绘画。当我面对空白画布时,我清楚地认识到我感受生活、认知生活的能力,可我从不愿在题材、形式、语言中间打转,在社会批判、改造意识形态之间奔波,我的思想远远没有适应当今激进的或前卫的艺术形式。我时常清点我的思路,分析自己,我以为画画是一件单纯而快乐的事情,如同人家下棋饮茶,我是这样一类人,我不能够在爱好上增加重负。我希望能够保持其中纯朴美好的乐趣和恬淡闲适的心境,我愿意做一个旁观者,看潮起云涌,尘埃落定,从前如此,今后也如此。

  我常常沉醉在自己的想象中,在这个绝对的真空里,一切都清晰可辨。一切又都模糊而未知,似与不似之间,平添了一分想象空间。我喜欢在神秘的臆想中游弋,在似是而非中寻找,我认为这时我发现的东西最真实、最有力量、最打动我。在绘画语言方面,我尝试打破正常的叙述空间和光影秩序,重新解构画面,因为我发现很多古代大师的作品,并不在意实体的存在,在形状和色彩关系的具体特质中更富于人性的趣味,他们可能认为深度和体积的幻觉在美学上才有价值。自然是值得模仿的,首先它提供了丰富的色彩和形状,这是我们画家永远无法创造的。但是怎样从自然中再现人类的价值和精神,这里会有更丰富的养料滋润我们的创造力。

  所有好的艺术都包括了抽象和超现实的成分,就像它既有古典也有浪漫的成分--秩序和惊讶,智慧和幻想,意识和潜意识,艺术家的两面个性都必须发挥出来。我属于那种异常敏感的人,在多数人看来无足轻重的事物或景观,对我都可能产生作用。感性是我探知生活的触角,它能蜕变成曲,化身为歌。潜藏在公开的风格、学派和艺术理论下,不属于任何主义,不服从批评,就是艺术家私下的心态,这是幻想和欲念,梦境、萦念、秘密的需要和公开的计划、意念和偏执狂的领域。

  不知不觉中,绘画成为我的生活方式,我要很自然将生活艺术化,重要的不是形式,也不是内容,而是把握和驾驭它们的能力。比起色盲,许多人更是形盲,在我们最初接触造型艺术时,我们首先只能分辨二度空间的形状,还无法判断距离、深度。稍后,为了实际需要,必须发展能力来判断大致上三度空间的距离,但满足了实际需要的要求后,大部分人就不再深入。这样,我们在理性和感性上对形式在完整空间的存在不甚了了。为了使我的思维跨越二维,画面回归二维,我拒绝使用照片,或其他图片资料,并且我从来不画创作草图,因为它妨碍我在幻想和回忆中感受空间和形体,妨碍我更流畅更准确表达自我。我的画很直接,画这是出于某种需要的自然成长,我要表现而不是描绘,一气呵成的运笔过程,轻轻松松,不露痕迹是我的理想状态。我一直就没有养成按照传统方法画画的习惯(写生、草图、放大、定稿等等),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将白画布涂满颜料,然后再考虑画什么。这是我的天性使然。但在思维上,我更愿意接受理性的逻辑方式,这或许是一种内需,一种必要的补充。我希望在绘画的过程中保留有意识的经验,并透过在表达媒介上更有力的控制而加强情感。

  要在视觉上有所体验,并将我的视觉经验转换成造型的语言,需要入神的能力。视觉经验不能只建立在感觉和知觉上,没有被事物本质净化过的感觉和知觉只会停留在情绪的表面或者干脆在情绪中消失。汉斯·霍夫曼说:"任何深刻的艺术表现都是对真实一种有意识的感觉的产物。"要达到某一高度,不但要具创意地将自然的经验诠释出来,而且必须将对自然的感觉转换成在"表达媒介"上具创意的诠释。目前的画面经营显然远远不够,不过我想,那"我们究竟向何处去?"这真是个问题,一个永恒的问题。












夏俊娜艺术 夏俊娜油画















































 夏俊娜艺术


 1971年7月16日出生于内蒙古,祖籍山东。父亲、母亲均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机械专业,父亲酷爱文艺,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家族中最早从事艺术的人是舅祖父李景开,他是中国第一批赴法学习西方美术的留学生,回国后在天津美术学院任教。
  1979年-1984 年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察右中旗西街小学。
  1984年因父母调动工作举家迁往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就读于威海市第二中学,师从美术启蒙老师丛建子先生学习国画人物,初步接触绘画艺术。
198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接受严格的传统学院艺术训练。期间人生观、艺术观受申玲老师直接影响,对今后绘画风格的形成打下了良好基础。
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获毕业创作优秀奖。同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师从闻立鹏、葛鹏仁、王玉平先生,探索西方油画语言与中国现当代文化的融合,在校期间习作、创作多次获奖并被学院收藏。
  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创作获得中央美术学院优秀奖和日本冈松家族奖学金。作品《女孩》系列1、2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作品《瓶子》被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收藏。分配到北京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同年作品《秋》参加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获银奖。该作品参加次年春季嘉德拍卖,被香港收藏家收藏。发表于《中国油画》第四期。参加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广岛艺术节(日本)
  1996年参加上海国际美术双年展,作品《女孩》被上海美术馆收藏。作品《女孩》系列等多幅发表于《江苏画刊》。《青春组曲》参加秋季嘉德拍卖。12月19日与韩洪伟先生结为伉俪。
  1997年参加中国艺术大展(上海美术馆)。中国素描艺术大展(北京中国美术馆),素描作品《抱鸟的老人》获优秀奖。参加《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作品《城市边缘》入选优秀作品集,发表于《中国油画》第二期。作品《四月百合》参加翰海拍卖。作品《风》参加中商盛佳拍卖。作品《午后》参加太平洋拍卖。
  1998年参加《世纪——女性》艺术展,作品《五月新娘》系列获收藏家奖(北京中国美术馆),被天津泰达美术馆收藏。十幅作品入选《世界美术工作室》中国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卷。《艺术界》第一期由贾方舟先生撰文《夏俊娜的画-来自心灵的歌》发表《五月新娘》等作品七幅。《艺术世界》第四期由韩洪伟先生撰文《俊娜和她的画》发表《朝花夕拾》等作品四幅。《当代学院艺术》第十一期以《我与绘画》为标题发表《故乡之晨》等作品十三幅.
  1999年参加《新锐的目光----一九七零年前后出生的一代》艺术展,《城市边缘》等九幅作品入选该展览画册。(北京国际艺苑)。《花解语》九幅作品发表于《美术文献—中国当代画廊专集》。作品《青春组曲》《五月新娘》等发表于《美术向导》第三期。《艺术界》第三期由韩洪伟先生撰文《心灵的低语,意韵的凝铸》发表《荷塘月色》等作品二十二幅。作品《风》收入杭间先生编撰的中国当代美术现象批评文丛《新具象艺术-在现实和内心之间》。作品《静物》两幅文章一篇收录《油画静物技法画例》(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北方的夏天》参加太平洋拍卖。   2000年参加《女画家的世界——第三回展》(北京国际艺苑)。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是参展画家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台湾的《艺术新闻》杂志以“从李铁夫到夏俊娜”为口号来概括百年油画的历史承继性,北京晚报也以“百年油画盛宴的六道大菜”为题,把夏俊娜同李铁夫、李叔同、徐悲鸿、刘海粟、罗中立相提为中国最有时代代表性的画家。同年举办《青春组曲》个人油画展,由陈逸飞先生主持。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专访。上海新民晚报整版报道画展情况。(上海艺博画廊)出版个人画册《当代名家油画精品-夏俊娜》朝华出版社。出版个人画册《名家名品-夏俊娜》工人出版社。作品《我们的田野》参加春季嘉德拍卖。台湾《艺术新闻》第四期由李小山先生撰文《诗情画意-夏俊娜》发表《酒颂》《信使》等作品九幅。香港《中国艺术市场》第一期由李小山先生撰文《诗情画意-夏俊娜》发表《骄阳》等作品三幅。《中国油画》第二期封面发表作品《酒颂》1。作品《雪后的大地》、《春天的桃子、》《女孩像》分别入选由范迪安先生主编的《油画写生集》风景、静物、人物卷。素描作品《老人像》、《人体》发表于《美术向导》第二期。专题片《人生在线—夏俊娜》由杨澜工作室制作,北京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播出。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国艺术产业论坛》并作为特约佳宾发表演讲《忘记艺术市场》。接受嘉德在线的专题采访《鲜花和女人,市场的最爱—从夏氏作品的畅销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接受《缤纷》杂志的专题采访,发表作品《无名之花》。接受《周末画报》的专题采访《那来自心灵的绚烂色彩—访画家夏俊娜》。接受《瑞丽家居》杂志的专题采访。
  2001年参加《世界妇女艺术展》(北京中国美术馆),参展作品《流金岁月》发表于《雕塑》杂志。参加成都举办的《中国艺术精英年会》,被评为年度新锐艺术家。参加《成都艺术双年展》(成都),作品《踏莎行》被成都现代艺术馆收藏。举办《细数春华》纸上个人作品展(台湾索卡画廊)。出版个人画册《名家名品-夏俊娜》浙江美术出版社。《美术观察》第九期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研究员徐琛女士撰文《夏俊娜作品的市场价格》发表《酒颂》《流金岁月》等作品。作品《城市的边缘》、《我们的田野》等入选广西美术出版社编辑的《20世纪中国油画图库》。作品《五月新娘》、《女孩》等入选郭晓川先生主编的《今日中国美术》。作品《语言练习》发表于台湾《艺术家》第313期。接受《缤纷》杂志约稿,发表作品《秋声赋》系列。接受《时尚-中国时装》杂志采访,发表作品《自画像》、《并列的静物》等。接受上海电视台《诗情画意》栏目采访。接受《舞台于人生》杂志约稿,撰文《有家美如斯》。
  2002年作品《室内》参加《艺术夏至》艺术展(北京炎黄艺术馆)。作品《樱花》参加《中国女性油画提名展》(北京艺森画廊)。出版个人画册《新浪漫主义-夏俊娜作品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大型个人精装画册《夏俊娜的绘画世界》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个人精装画册《古典新视野-夏俊娜画集》台湾沁德居艺廊。作品《流金岁月》参加春季嘉德拍卖。作品《五月》参加春季华辰拍卖。作品《小猫》参加秋季嘉德拍卖。接受《希望》杂志采访。接受《香港风情线》杂志采访。接受《瑞丽时尚伊人》杂志采访。接受《优雅》杂志采访。
  2003年参加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今日中国美术展(中华世纪坛),新具象艺术展(刘海粟美术馆)出版画册《生命的丰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X的肖像——陈丹燕VS夏俊娜》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接受《世界时装之苑<ELLE>》杂志采访。接受《中国妇女海外版》杂志采访。

画者夏俊娜的简单生活

来源: 《今日文摘》 编辑: 谦 谦时间:2009-04-02 (阅读: )

  

  夏俊娜,一个年轻的画者,作画从来没有草稿,腹稿也飘忽不定,作画冲动来自对未知的寻找,因此结果不是预设的。有人对她不以为然,批判她是法国情调、传统现代主义观念,有人却对她的画痴迷不已。从《女孩》系列、《瓶子》、《城市边缘》、《五月新娘》到2000年举办《青春组曲》个人油画展(陈逸飞先生主持)、以及近年出版的《生命的丰年》,《X的肖像——陈丹燕VS夏俊娜》。她引起了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杨澜视线)、上海电视台等媒体的极大关注。

  “对我而言,画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从未想过画一张要产生什么样影响的画,或应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我只是不停地画,我希望画画这一行为能改变我的生活品质,当然它绝非来自物质,而是融入我的生活。不知不觉中,绘画便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个画者,在别人的印象里,她们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姿的,可偏偏夏俊娜的生活方式却简之又简,因为在她的感觉里,简单的生活能让她享有更单纯的快乐。也许这恰恰是今天许多追逐物质感觉的都市人所最为欠缺的一种生活方式吧。

  女孩,花卉

  清纯女孩、鲜果、花卉始终是夏俊娜创作的题材,自由平和,也很温暖。她的画时常能引发观者某种情愫,让观者浸进去,很自然,很轻易,并从此不会再退回来。

  在她的家里摆放着许多的花,其中一瓶干花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在她的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影子,那种色彩厚重,姿态诡异的花。

  她说自己的生活是艺术的一部分,由此她对日常杂务充满了兴致。她说她每天晨起后先干家务,“以便我从梦中醒来,能进入到工作的状态里”,每天几乎十点开始工作,工作五六个小时,除画画外,像绷画布、刮胶、打磨都是她自己干,常年不辍。

  

  房子,爱人,一只耳

  夏俊娜迷恋经典、高雅、恬静、深邃、婉约的美。除了她的画作外,她的家居设计也反映出这点。家居设计简单实用,耐品味,家具一概深棕色,一种沉沉的感觉,很稳重;白色的棉麻布沙发又给人一种轻松感。“我觉得房子是给自己住的,是家,是自己的一个空间,没有必要去为了给别人看而布置,就像展览。家只要舒适实用就好。”夏俊娜的画室在穿过客厅的一间屋子,宽大的工作间,地的中央铺着一张花色毯子,画室内最具特色的应属她那颇为古典的书桌,桌子很大,也很高,上面摆放着古朴的小镜子和鹅毛扇,桌子上方是吊灯式样的台灯,另外,还有一个特色的笔架,上面挂了10余管粗细不同的毛笔,她喜欢书法。

  “俊娜喜欢在整洁的环境下作画,这样她才会有灵感。我的画室呢,真的是很乱,乱得让俊娜觉得不能理解。她一有空闲就会帮我收拾画室,尽管她知道收拾妥当后会很快被我弄乱,但她还是乐此不疲。生活上她可以粗糙一点,工作上她是非常讲究细节的。”这是夏俊娜的爱人韩洪伟对妻子的一点评价。据闻,他们家基本上没有什么男女差异,夏俊娜不喜欢煎炒烹炸只爱肩挑手提,习惯了休息时吞云吐雾,吃饭时来一杯扎啤;而韩洪伟擅长炒小龙虾,生活上十分细腻。向两人求证,夏俊娜笑着说,这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关键时还得是他来出力。一次我走穴做讲座骗两零花钱,有听众不买帐专出难题,手忙脚乱头出汗眼发花我讲不出所以,丢个眼色给洪伟他挺身而立,从古希腊文明一直讲到后现代主义,侃晕了提问者掌声四起。珠联璧合闯江湖,朋友说我们是“神雕侠侣”。

  谈笑间,我有意无意的问韩洪伟:你最喜欢什么?他脱口而出:夏俊娜。自谈恋爱到结婚他们已经在一起10余年了,对这份感情,两人都格外珍惜。对韩洪伟,夏俊娜反复说的话就是:他是好丈夫。说话间几次把目光投向韩洪伟,带着一种浓浓的依恋,手时不时的摸摸躺在自己脚底下的“一只耳”。

  “一只耳”是夏俊娜的宠物狗,它自小残疾,耳朵眼儿缺一个但听觉没问题,几年前买来家中要起名字,米罗、毕加索、杜桑皆不中意,还是韩洪伟一拍大腿发了话,只有一只耳朵有什么关系,就叫“一只耳”多有创意。就这样“一只耳”成了他们家一位很重要的成员,它是他们的小宝贝,夏俊娜更是对它疼爱有加。“它很乖,也很通人性的,洪伟去北京服装学院讲课或是带学生出去写生的时候,一只耳总是很安静地陪着我,我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它总能给我带来心里的慰籍。”

  不会找乐

  一谈到艺术家,很多人会在第一时间联想到丰富多彩的社交娱乐生活。其实这是个误区,不管在哪个行业,真想做出点事来的人社交生活是很少的,就是有也是直接或间接关联到其工作的。

  夏俊娜说她很长时间没休息了,刚从上海签名售书回来,感觉真的很累。她想放松放松,但苦于找不到适合她的方法,她笑着说自己已经不会玩了。妹妹来了,拉着她去逛街,在商场还没转完一圈,她就想回去,因为商场让她感觉透不过气。通常情况下,夏俊娜一年只逛两次商场,把上下半年要穿的衣服采购回来后任凭谁“引诱”,她对逛商场都提不起劲。

  一天晚上,偶然来了兴致,她想去酒吧。老公驾车把她送到白石桥附近名为“今晚八点”的酒吧,约了自己喜欢的女友,喝一点小酒,就着音乐谈着女人间的话题,感觉不错。那晚一直玩到深夜12点,12点对于有些人只意味着夜生活的开始,而对于夏俊娜,已经是非常态了。

  “去酒吧感觉不错,但只适合偶尔去那么几次,常去也是没意思的。我也许真是一个很闷的人。我平日没什么娱乐,要说有,也就是画画和遛狗吧。我一直觉得画画是一件单纯而快乐的事情,就如同别人下棋和饮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33938.html

更多阅读

夏俊娜艺术 夏俊娜油画

作者:夏俊娜  我们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灵感和机遇是空前的,没有比变革时期更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社会客纳了很多从前无法想象的东西,青年人格外活跃,同时,这也是一个激进的速食式的年代,勿勿忙忙是它的基本特征。  我们这个

《灼眼的夏娜》小说下载 灼眼的夏娜百合小说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灼眼的夏娜》的小说整到博客上了。不想我的战友们再在搜索引擎上一遍遍搜索下载,出现的却是一个个需要注册才能下载的论坛,因此自己做了链接,今天才发现失败了。。。只好把自己找到的一个下载网址告诉大家,还有用户

英国油画大师Rob Hefferan婚纱肖像艺术作品赏析 古典油画肖像

描绘高贵场所里婚纱肖像,绝对是优雅美艳的诱惑,也是婚纱绝好的生意!Rob Hefferan,成为一名艺术家后,将自己的绘画直接应用于实用艺术婚纱肖像。(但不是行画!)探索出一条对油画来说是很简单也很有效的出路。由于照相和印刷的高速发展,对手工的

回眸于阗——卓然木·雅森油画作品展 于阗王国

2011年12月30日14:30-2012年1月10日,“回眸于阗——卓然木·雅森油画作品展”将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疆艺术学院主办;新疆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新疆美术家协会

声明:《夏俊娜艺术 夏俊娜油画》为网友时间爱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