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陶渊明 我心中的陶渊明 议论文

我见过许多评论陶渊明的文章,大体上都说陶渊明安心于田园山水之间,不愿过问世事的田野诗人。

我的想法和这种观点有所不同。我国古代知识分子都有以天下为已任的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他们的铮铮誓言!你想,如果不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能获得人们的尊敬吗?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陶渊明获得人们的尊敬不只是因为是个隐士,再加上几首好诗,而是他也有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我们可以从他的代表作之一《桃花源记》中找到证据。他在这篇文章中描绘了一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我想这是他追求的社会,也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社会。有所追求,并能时刻牵挂劳动大众的人,他就不可能是个真隐士,也许还在为自己不能为百姓创造这样一个美好社会而自责呢!虽不能为,然心系之,这就是陶渊明当时的心境。

再读读《饮酒》这首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我心中的陶渊明 我心中的陶渊明 议论文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是这样评论的:这首诗的意境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的隐居生活和那种悠然、恬静、消雅的心情。我的看法也是相反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中就可以看到他并不是悠然、恬静、消雅,而是一种无奈与艰难的选择。他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如果真的远离尘世,怎么会在在乎“人境”在乎“车马”?实际上他是念念不忘的,心也没有远地也没有偏,他不能也没有忘了这个喧嚣的尘世的,他牵挂着这个尘世的存在的。至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是说给你听听的:我现在很快乐,无牵无挂;特别是说给丑恶的官场听的:远离了你们,我反而生活的更舒服了。

所以我认为,陶渊明是身隐居了,心并没有隐居。不然,他留下那么多精美的诗篇干什么?他就是要人们记住他这个人,他这种思想。是真隐士,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无影无踪了,何必一定在人间留下一丝痕迹呢?

相反,我倒觉得,我们许多现代人反而是真隐士。当然,我们的身体没有隐居,因为我们不但要生存,我们还要过上优越的生活,我们不可能不忙忙碌碌出现在各种场所,只是我们不想说什么,不想有什么表示,不想在以后的历史上留下我们的名字罢了。我们是心隐身不隐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32478.html

更多阅读

高一作文写作指导序列:记叙文写作一

第一课时记叙文在高考作文中越来越受到青睐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相对于议论文来说,记叙文有其自身的优势,因为考生受思维能力和阅历的限制,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有真知灼见的文章的;而记叙文则不同,只要把事情说清楚或者把人写“活”就可以

学会放弃不该爱的人 学会放弃议论文

世界上有两件事是永远也勉强不了的,小时候是学习的兴趣,长大了,是爱情。 ----- 这,是一面镜子,勇敢放弃,勇敢面对,勇敢重新开始。当他不爱你的时候,无论过去他是否爱过后来却忘了,又或者从未爱过,总之,当你无法成为他心里的那个人的时候,他的心

关于包容的作文素材 包容议论文素材

.包容登上山顶,抬头看天,低头看海,你便觉得整个人都包容其中。山是包容的。山啊!你高低起伏,连绵不绝。茂密的树丛是你的头发,明亮的湖泊是你的眼睛,小鸟的歌声是你的嗓音,无论是野草还是古树,无论是山雀还是百灵,无论是细泉还是瀑布,你都用宽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议论文论点论据大全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议论文讲求议论有理有据。“有理”即观点正确,符合事物客观规律和人们的是非观念,光“有理”还不够,还需要“有据”,即用切实有力的论据来证明观点,这样观点才能使人信服。下面具体说说论据的选择与使用:一、论据的

聚焦中考议论文阅读对论据的考查 2016中考议论文阅读

聚焦中考议论文阅读对论据的考查中考议论文,离不开对论据的考查。因为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仅要有正确、深刻的论点,还要有确凿有力的论据,这样才能使文章有理有据,令人信服。那么,中考对论据的考查主要有哪些类型呢?一、正确辨别论据的类型

声明:《我心中的陶渊明 我心中的陶渊明 议论文》为网友把伤痕当酒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