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杜甫诗三首点击答案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三首诗,积累文言知识

2.鉴赏本诗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诗人沉郁苦痛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关于《秋兴》组诗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伴同家族,离开成都,乘舟沿江东下,先是寓居夔州,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后转徙于湘鄂之间。公元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2《咏怀古迹》背景

杜甫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身世家国之情的。

3.《登高》背景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一.预习部分

(一)注音:

萧(  )森千载(  )凋(  )零玉露(  )霜鬓(  )单(  )于

荆(  )门省(  )识夔州(  )  暮砧(  ) 万壑(  )明妃(  )

朔(  )漠青冢(  )环珮(  )渚清(   )潦倒(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玉露凋伤枫树林凋:(     )(2)江间波浪兼天涌兼:(   )
(3)寒衣处处催刀尺催刀尺:(     )(4)白帝城高急暮砧急:()

(5)群山万壑赴荆门赴:()(6)生长明妃尚有村尚:()

(7)一去紫台连朔漠一:()去:(     ) 紫台:()
(8)画图省识春风面省:(     )(9)分明怨恨曲中论论:() 

(10)渚清沙白鸟飞回回:()(11)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

(12)不尽长江滚滚来尽:()

(13)万里悲秋常作客悲:()常:()作客:()

(14)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   )

(15)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   )

(16)潦倒新停浊酒杯新:()(17.)环佩空归月夜魂空:()

(三)解释古今异义词语中的古义。

(1)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

(2)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苦恨:

(3)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

(4)画图省识春风面画图:

(四)一词多义

1.识

①画图省识春风面()②鄙夫寡识()

③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2.哀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②君将哀而生之乎()

③秦人不暇自哀()④谁为哀者()

3.苦

①艰难苦恨繁霜鬓()②必先苦其心志()

③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④天下苦秦久矣()

4.向

①独留青冢向黄昏()②回车叱牛牵向北()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④向吾不为斯役()

⑤失向来之烟霞()

5.独

①百年多病独登台()②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③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6.语

①千载琵琶作胡语()        ②又闻此语重唧唧 ()       

③琵琶声停欲语迟 ()       ④语曰:唇亡则齿寒 ()       

⑤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  

(五)词类活用

①.玉露凋伤枫树林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

(六)名句填空。
(1)(2009天津高考,14)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009安徽高考,10)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____。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3)(2009福建高考,1)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4)杜甫《登高》中抒发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落异乡之情的两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赏析

(一)秋兴八首(其一)

1: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

2:请描述诗句的字面意思

明确:

3:写出诗歌意象,并说明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明确:

特点:。

4: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挖掘意象的深刻内涵。

(1)“玉露凋伤枫树林”。

秋天的“枫树林”色彩是:,

暗指:。

“凋伤”意指:。

(2)“巫山巫峡气萧森”。

“气萧森”表面意:。

实指:

(3)江间波浪间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江,山”暗指:

这两句是突出表现不平静。整个天地都处于不平静当中。

意指:。

(4)丛菊两开他日泪

两开的字面义:。

暗指:。

(5)孤舟一系故园心

“孤”的意思:

“一”的意思是:

故园心的意思是:。

(6)“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句意思是:。

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5: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二)《咏怀古迹》(其三)

1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

明确:

2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写什么?抄写诗句。

明确:。

3.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①描述诗句意思:。

②景物特点:

③哪一字用得好:。

4.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明确:

5.诗歌中间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明确:

6.“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明确:

7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明确】

8.结合背景,说明作者深刻寓意。

【明确】

(三)《登高》

1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是哪个字?

明确:

2中国古代的诗歌大多是由景到情,这首诗哪几句是写景?

明确:。

3写了哪几种意象?每个意象的特点又是什么?

明确:

4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描摹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

5.这些景物描写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明确:。

6.面对眼前这萧瑟的秋景,作者悲的是:

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你读到了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明确:

在此作者悲的是:

明确:

8.是什么造成了杜甫在登高时有这种感受的呢?

在此作者悲的是:

9.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此手法为触景生情,即景抒情,借景抒情。那么全诗抒发

了什么情,请同学总结一下?

明确:

三.同步练习

(一)文言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万壑(hè)渚(zhǔ)清萧(xiāo)条环珮(pèi)
B.潦(liáo)倒千载(zài)凋(diāo)零露(lù)水
C.霜鬓(bìng)青冢(zhǒng)单(chán)于荆(jīng)门

D.朔(sù)漠省(xǐng)识嗟(jiē)尔暮砧(zhēn)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凋伤 沟壑 排遣 飘泊B.催促 箫瑟 渲染 落魄
C.文藻 逶迤 悲怆 沉郁D.慨叹 朔漠 霜鬓 苍凉
3.下列句子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B.无边落木萧萧下

C.万里悲秋常做客D.艰难苦恨繁霜鬓

下列句子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B.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白帝城高急暮砧(捣衣石)B.一去紫台连朔漠(北方的沙漠)
C.百年多病独登台(一百年)D.艰难苦恨繁霜鬓(极)

6.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无边落木萧萧下(树上落下的树枝)
C.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D.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极其遗憾)
7,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高中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杜甫诗三首点击答案
A.丛菊两开他日泪(他日:往日)B.一去紫台连朔漠(紫台:紫色的舞台)

C.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衰颓,失意)D.画图省识春风面(省识:曾识)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一项是

A.百年多病登台相如虽驽,畏廉将军哉

B.独留青冢黄昏秋天漠漠昏黑

C.生长明妃有村黄鹤之飞不得过

D.蜀道之难难上青天良曰“长臣。”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多病独登台B。万里悲秋常作客

C.分明怨恨曲中论D。艰难苦恨繁霜鬓

10.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B.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

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2.对《秋兴八首》(其一)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所在地点,开门见山。此联下笔密重,用“凋伤”和“萧森”给诗的意境笼罩上了败落景象,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是对“气萧森”的悲壮景象的展开,“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塞上风云”既写景也寓时事。
C.颈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由秋天的景物触动羁旅情思。“故园心”表明了作者急于回家过一种“独善其身”安定舒适的家庭生活的愿望。
D.尾联在时序推移之中叙写秋声,关合全诗。
13.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乡的自然环境,感叹人逝村存,点出题意。
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王昭君一别汉宫而去了和大漠相连的紫台,最后只留下青冢一座沉寂在黄昏中。“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颔联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颈联一方面揭示汉元帝的昏庸,一方面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
D.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尾联的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从侧面加强了对汉元帝的批判,收束全诗。
14.对《登高》一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二)文本精品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5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 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5.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和谐统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说?请结合诗中的某一句来鉴赏。
答: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7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未完,因受版面字数限制,请光临《杜甫诗三首》二,内含答案,谢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26788.html

更多阅读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导学案 生命科学导学答案

思想品德导学案 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一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班级____姓名____日期____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善待生灵,亲近自然,爱护环境。

《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答案

25 《世说新语》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课前预习学案一、走近作者作品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体)小说。

导学案的编写与思考之三:如何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的编写与思考之三:如何编写导学案原作者:李靖(广西省崇左市宁明县)来源:教师继续教育网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这是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旅夜书怀》导学案 旅夜书怀 阅读答案

《旅夜书怀》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过程与方法:学生思考—小组研讨—小组展示—学生评价—教

导学案的实践与体会导学案讲座一之16 导学案使用困惑及体会

编者按:本人对“导学案讲座”分为四个系列:一导学案综述,二数学导学案,三高中数学导学案,四初中数学导学案。对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分为几个版块。本文《导学案的实践与体会(导学案讲座系列一之专题16)》分为九个版块:一是“学

声明:《高中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杜甫诗三首点击答案》为网友期待崛起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