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读‘偶发空缺’有感 偶发空缺 电视剧

哭是人类生理情绪的一种表达或表露,亦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引自维基百科)。我丛小就是个爱笑不爱哭的孩子。四岁的时候在一个家庭聚会中,一杯滚烫的开水全泼在了我腿上,那种钻心的痛楚使得我哭得惊天地泣鬼神,这大概是唯一的一次我因身体遭受痛苦而哭的记忆。后来长大了,情感上的一次重大受挫和生活中一些不可避免的生老病死,又让我陆续多了几次哭得心碎了一地的经历。但总的来说,这种痛哭屈指可数。喜极而泣—丛没有过,大概是性格使然,我的基因里没有那么感性的表达方式。如此以来,感动,同情和恻隐之心就成了生活中让我哭的主旋律, 而最近招得我泪流满面的就是罗琳的新作‘偶发空缺’。

哈里波特的创作者罗琳,把她的新书的故事背景设立在了一个充满英式田园风情的普通小镇Pagford上。远离了Hogwarts的魔法幻彩,Pagford充斥的是俗世饮食男女的平庸,愚蠢,残忍,自私和悲欢。小镇的资深议员Barry忽然暴病身亡,留下的议席空缺让小镇的中产阶级蠢蠢欲动。小说以一群来自中产和贫民两个不同社会阶层青少年为视觉的主线围绕着Pagford 和Yarvil这两个富区和穷区之间就The Fields这个贫民区的辖区管理纠纷以及Pagford空缺议席的竞选斗争,串连和暴露了他们各自家庭背后的丑闻,黑暗,痛苦和无奈。罗琳,这个一向有左翼倾向的作家,在书中毫不留情地暴露了英国的社会问题,中产阶级的狭隘和自私,下层阶层的痛苦和无奈,人性中的残酷和无情。

我对英国贫民阶层生活的关注是丛我到达英国的那一天开始的。来机场接我的朋友,一路开车,一边给我介绍曼彻斯特的街景。他指着里市中心不远的一些房子对我说:‘这是贫民区,这些房子都是政府起给贫民居住的。’我当时心里充满了好奇:‘英国穷人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由于一直呆在大学里学习,我的好奇心从来没有得到过直接的满足,但,逐渐地丛BBC制作的关于英国贫民社会问题的纪录片中我开始了解这个群体。我知道他们中的很多人住着政府给的房子,拿着国家给的津贴,抽烟,喝酒,不怎么工作,猛生孩子以获取更多的社会福利等等。在英国呆久了,我也慢慢地一眼就能丛大街上识别出这个群体,或蛮横,或茫然,或麻木的面部表情,空洞的眼神,满口的俚语,说着句句不离’Fuck’的粗口,少女身后常常跟着一个孩子,车里还推一个, 连女人的衣着打扮都具有统一的审美特征。金耳环大得把耳垂都往下拉得老长,脖子上挂着一堆的项链,衣着或邋遢,或大胆暴露得让你想送她们一件外套。正如罗琳在‘偶发空缺’里描述的一样。

我有一个朋友,她也是中国人,也在英国读的博士。我们常在一起讨论英国的社会阶层分化,贫民问题,我们的共识是:英国现有的社会福利系统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分化,滋养了贫民的懒惰和依赖情绪,不利于社会群体的共同进步。我们的不同点在于,对于英国的贫民她的态度从来就是坚定的‘怒其不争’。她常拿中英贫民进行对比,说:‘中国的贫民知道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现状,所以穷苦人家的孩子更能刻苦的学习,以此来改变命运。而英国的贫民不思进取,安于当寄生虫’。而我的态度除了‘怒其不争’之外,也‘哀其不幸’。论据有二:1)毕竟安当寄生虫的穷人是少数,大部分的穷人都有自身,人生和社会附加给他们的无奈,英国的福利系统毕竟保证了他们基本的生存权利。2)英国没有一个‘唯有读书高’的文化传统和体制,没有一个‘孔夫子’,那也不是他们穷人的错,英国政府应该建立相应的机制鼓励他们自己脱离贫困。

这样类似的辩论在我们之间有很多,但大多都只是学术角度上的讨论,并没有真正触及我的灵魂。直到我读了‘偶发空缺’,我才真正地对这个阶层的困境和无奈丛情感上开始了解。Krystal,一个充满了活力,有运动天赋,幽默的女孩子,摊上了一个妓女加瘾君子的母亲,她没有选择,要照顾家和幼弟,要和母亲的毒瘾斗争。她已经真的很努力在保护自己和家人了。但是她毕竟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被她母亲的毒贩子朋友强奸后,她唯一反抗的呐喊是:‘I will tell Mr Fairbrother(我要告诉Fairbrother先生)。 ’她痛苦无助到忘记了:Mr Fairbrother 这个她唯一信任的人,这个有着和Krystal相似出生背景并在竭尽全力帮助她的议员,这个全书中唯一具有救世主式的完美特征的人物已经在书的开始就去世了。读到这,我哭了…….. 如果能有所选择,我相信她绝不会选择投身于这样的家庭,有着这样的母亲。

再来看看Krystal的母亲Terri. 她绝对够资格竞选世界最差母亲,沉迷于毒瘾,对自己的孩子不管不顾,弄出个孩子,父亲是谁都不知道,女儿在她眼皮底下被人强奸,她却选择不去相信。但罗琳用她的文笔告诉我们,即使是这样一个令人可恨的角色,只要你看看她的过去,就能理解为什么她会是如此状态。Terri遭母亲抛弃,经常被父亲强暴毒打。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是在被父亲用滚油烫伤后住在医院的那几天。生活对她来说,是炼狱,是苦痛。她无力反抗,也不知道如何反抗,只有躲在毒品后去逃避,去麻木自己,这是她唯一知道的让自己不痛苦的方式。儿时的她曾经渴望过被爱,希望能逃离父亲的魔掌和爱她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她告诉奶奶:‘I wish you was my mummy (我希望你是我妈妈)’。我哭了….. 为了她这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企图主动选择但并未成功的愿望。

Krystal 和Terri都试过逃离自己的命运。尤其是Krystal,为了保护自己和幼弟,她甚至不惜一切想要把自己弄怀孕,这样好丛政府得到安置房,离开母亲,从而脱离坠入毒贩魔掌的命运。但她也失败了。在努力的过程中,弟弟落水丧命,她悲痛欲绝,服毒自杀。请不要责怪她想出如此傻的办法,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她能想到的法子只有这个。请不要问为什么她不去找政府,找警察,生长于贫民区,从小被不同的社会工作人员评估,判断,丛小被带上问题儿童帽子的她已经不再信任社会和政府了。Krystal悲惨结局又一次让我泪流满面。我耳边响起的是在英国听到过多遍的对政府帮助少女孕妈的批评:‘这些女孩子们都是懒惰的,没有上进心的人,成天想的是如何不用工作,把自己肚子弄大了,好丛政府那领取福利!’是吗?难道这里面就没有Krystal? 罗琳用她的笔在呐喊: ‘不要主观臆断,不幸背后的故事各不相同’。

至少,‘偶发空缺‘让我对‘哀其不幸’的理解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前阵子有一则新闻,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生于妓院’的小女主角,成年后最终也走上了丛妓的道路。因为当年她的母亲拒绝了导演提出的要帮助小女孩在美国受教育和生活的帮助,要求女儿回印度。最后在她的妓女奶奶和妓女妈妈的帮助下,她终于也开始了自己的营生,并且对现状很满意。这则消息让很多人都目瞪口呆。以往的我,一定会觉得这一家三口都应该去医院检查一下大脑。但现在的我明白了,她们都生活于那样的环境,必定会有挣脱不了那种命运的无奈。

再来看看故事的另一面,与下层社会相对应的中产阶级。在’偶发空缺‘中,上流社会只是一个以’Sweetlove’家族为代表的缩影,远远的,隐隐的躲在故事的背景中,完全没有真正介入到情节中来,如同现实生活中的英国王室,有其名位,但不谋其事。谁都知道中产阶级是西方国家的中流砥柱。他们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但罗琳没有为中产阶级唱颂歌,相反她专注笔墨在暴露中产阶级的狭隘,自私和愚蠢(难怪这本书的大部分书评都对她批判有加!没人愿意别人揭自己所处阶层的短处!)

面对Barry死后出现的议席空缺,Pagford的小镇政治也玩得如火如荼。怀着各种不同的目的,多种力量竞相出场。以Howard,Miles父子两人为代表的自我满足,自私虚伪的保守的中产阶级视Pagford的议席为实现和满足个人利益的途径。Parminder,当地的医生,虽然极力主张完成Barry未完成的事业,但她的目的只是为了祭奠她的爱情。Simon 的目的更是另人震惊的直接和自私——当议员是为了能够拿回扣,获取私利。Colin的竞选也不过只是为了护卫他对Barry的忠心,击败Barry 的政治对手是他的唯一目的,与政治抱负无关。这些人也痛哭,因为爱,因为失去,因为惶恐,因为害怕,

书中这场关于贫民区辖区管理的战争实际上体现的是英国两种不同的政治主张—自由民主党和保守党(Liberals andconservatives), 在政治观点上偏向Liberals的罗琳把Barry塑造成了自由民主派的一个正面形象。主张社会一体化(social integration,)致力于社会和谐发展。Barry有着政治抱负也有颗真正关爱人的心。可惜的是他的事业后继无人。虽然有Kay这个社会工作者怀着一颗诚心想要帮助Krystal一家,想要帮助住在The Fields的穷人,但势单力薄,再加上她自己也常为私人感情生活的问题分心,最终落败出局。

罗琳笔下除Barry家外的其他家庭,个个都有着不能放在阳光下晒的一面。随着他们各自秘密黑暗面的爆发我们看到的是一幅部分西方国家中产阶级成员的众生图。他们狭隘地只注重自己集团的利益,主观臆断地批评和判断下层阶层的生活,在社会阶梯上努力攀爬,积极希望得到上流社会认可的同时,打心眼里觉得自己比下层民众聪明高贵。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少见。在英国我身边有,在澳大利亚我身边也有。他们一边抱怨社会福利系统给了穷人太多的好处,消耗掉了纳税人的大量钱财,另一方面,他们却很‘放心’地让社会福利系统来处理一切社会问题,关上与社会下层的所有交流渠道,‘我们付了钱帮助你们,你们在系统里自生自灭吧’!

的确,西方社会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社会福利系统,象Krystal家的这种情形,肯定是要接受不少的社会福利评估和帮助的。可系统机制是死的,人却是活的。你可以象大部分帮助Krystal家的社工一样,只把她家当一份文件,一份工作来做; 你也可以象Kay一样,真心同情她们的处境,希望能有所帮助; 你还可以象Barry一样满腔热忱,竭尽全力地想丛根本上去改变她们的现状。如果Barry没有死,Krystal 和她弟弟一定会好好地活着!如果Kay能更积极更警觉的话,悲剧也许不会发生!不幸地是,Krystal一家最终只是成为了一份划上了句号的文档!

最近一个在新加坡的好朋友给我发过一个录像片断,是一位新加坡医生的演讲(Dr Richard Teo, 大家可以在YouTube上找到这段录像)。他在事业的最巅峰发现了自己得了四期的癌症。这让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观,价值观,事业观。他提到,原来病人在他眼里只是成功和赚钱的一个阶梯,只有当他自己也成为病人后,他才意识到理解和同情病人的痛苦和心态,对于一个医生来讲是多么的重要。他告诫医学院的学生们,把病人当人和把病人当成一份病历来处理的结果完全两样。这关系着你自己的快乐,也关系着他人的命运。就象‘偶发空缺’里的Barry一样,他是本着一份同情,一种信念,一份理解和尊重在帮助象Krystal一样的人群,因而他赢得了Krystal的信任和尊重。Barry这个形象无疑是中产阶级价值观精华部分的代表,也是罗琳对如何解决英国社会问题的理解的最好诠释。‘偶发空缺’是一本试图寻找不同社会阶层间对话渠道的作品。然而,罗琳没有给我们结论,因为Barry 死了,Krystal 也死了。她仅仅用这部悲剧的作品告诫我们唯有打开心扉,真诚地理解与对待那些和你不同的人才能真正达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读这本书,我哭了好几次,为了Krystal一家的悲惨命运,眼泪过后,这本书带给我更多的是思考和反省。不管其他的书评怎么批评罗琳的写作,在我眼里,‘偶发空缺'是一部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书。因为它告诉了我们,在面对弱势人群和不幸事件上,我们人无非是三种态度:1)对他人的不幸无动于衷,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 2)对弱者虽有恻隐之心,但无太多的实际行动;3)面对别人的困境,感受其痛,并将竭尽全力相助,去改变不平等现状!

‘偶发空缺’这本书就象一面镜子,让我们直视自己的灵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26737.html

更多阅读

读《噗噗噗》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噗噗噗>有感那天拿到漂流书的时候, 上一家妈妈说这次的书都很简单,正好适合你们家的,于是我在回家的车上就翻了下<噗噗噗>,结果翻着翻着我就着急了,这本书这么简单几个字,这么抽象,我不知道该怎么讲了.到家后, 小家伙就要我讲

读《我的学生我的班》有感 读学生手册有感

读了李国兵老师的《我的学生我的班》后,感动与震撼冲击着我的大脑。李老师生活经历与人生遭遇让我唏嘘不已;他所带领的那个如此优秀而又温暖的集体让我无限向往。《我的学生我的班》让我看到了真实、善良、与美丽,也让我看到了一颗颗鲜

读道德经有感 为什么要读道德经

我最早接触老子,是在中学历史课本中,对老子的印象,可以说起初是很模糊的。近期,我局第六届读书会开始了,局领导向我们每一位干部推荐了《道德经》等书,终于有机会认真拜读老子的《道德经》了,那洋洋五千言中的智慧身影,让我如获至宝。随着一

读《西藏生死书》有感_婴儿 读西游记有感

读《西藏生死书》有感 (2013年1月31日) 2011年暑期,我在北京探亲期间看了《西藏生死书》,书很厚,我却在一周之内看完,看后,舒爽地吐了一口长气。太美太好!西藏,从那个时候开始,深留在我心中。他的悠久古老、他的深沉厚爱、他的明净舒雅,使

摘抄有感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读 百科知识 有感

【摘抄有感】你的知识需要管理我们靠什么自信成长,靠什么舒心老去现在的文盲不是指没有知识,而是不会展示自己的知识,不会发挥知识的价值、不会发现新知识、不会学习新知识,也不去创造知识。联想的裁员告诉我们企业靠不住,好单位靠不住,公

声明:《‘哭’—读‘偶发空缺’有感 偶发空缺 电视剧》为网友用辣条欺负了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