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之诗海上来——读何敬业教授的诗及初识有象 初识画图程序

天籁之诗海上来

——读何敬业教授的诗及初识有象

徐 卫 华

黄岩藉在外的著名教育家、翻译家何敬业先生,个头矮矮的,有些光秃的头上飘着些许银发,一双炯炯有情的双眼,给人以睿智的感动,特别是他快人快语的秉性,热情又很爽朗,加上思维敏捷,又是与文化语言打交道了一辈子,现在虽然退休在家了,除了偶尔相邀到各地讲些课外,说话举手投足间,依然是一位认真到一丝不苟程度的先生教授。这就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总体上的粗略之感性的见识。他的认真,是一种非常朴实的,可能还略带几分屈强的认真。在他身上看不到华而不实的外表,一身的简便衣着,一口的文化修养,发言讲课时的专注,都是令人所不能不敬佩的了。

我与他是在女作家钱国丹先生的作品台州研讨会上偶然碰到的。当时,应邀来参加研讨会的有在浙的一些知名作家,规模也蛮大的。因我的车开到半路没有油了,后请友人送油来而与会迟到了,也不知怎么把我安排在他的身边。别人看他是一个很不起眼的老头,我看他是一位有文化的长者。一打听,才知道他是华东师大的教授,而且是研究法文的,最早学的是俄文专业,后转到法文。在国内也算是这方面的权威人士,是有名的专家了。他在会上,在赞扬了一番以后,没有就女作家钱国丹先生的作品发表太多专业的评论,而侧重于谈自己的体会,就是写得不一定比国外获奖作家差的像女作家钱国丹先生这样的中国作家怎么走出国门的问题,那就是要重视翻译的语境,没有一个好的翻译,任何好的作品都不能真正走出国门,更不可能像莫言一样获得诺贝尔奖。中国作家钱国丹先生的作品要走出国门,就必当在翻译方面做些必要的事,并注意一些问题。这使我感到他很务实,也很有专业性针对性。又加上他是黄岩人,与我祖籍相同,更多了几分亲切。我们就这样交往上了。我就把自己的部分书送给他,他也送给我他自己翻译的西方著名的作家巴尔扎克的名著《贝姨》,此书在国内也为法语翻译的经典小说,而且是再版。我对他更加肃然起敬了。反倒自己感到很惭愧,写了不少文字,出了一堆书,但没有什么用。不过,自己定义为消遣和休闲,也当心安理得,不与人攀比,即使别人要说,或贬低之,甚至谩骂之,也都没有关系,反正是孤芳自赏罢了。写东西本身就是一种心境,是心境的愉悦,也就心地释然了,不张扬,能沉默就沉默之,就不感到有什么累人的事了。

人熟了,来往也就密了。何先生从去年十月份开始,以后就数度来台,也有数次谋面,交谈也匆匆。他第二次是来台州有事,时在去年12月7日中午时分。他就顺便打电话给我,我正好在基层督查,就邀他一起吃个便饭,并得知徐怀生先生与他也是知交,就请怀生也来聚一下。席间,谈及怀生的诗歌朗诵会一事,就引出他要为其诗翻译为外文进行朗诵的议题,并邀请他来参加,一时成了台州诗坛之雅韵。令我感动的是他的认真。他用法文翻译的徐怀生先生的诗,尽管他非常专业,但他认为法国人的语境与中国人的语境一定有不少的差异,为了达到准确,他又请自己本校的著名的法籍教授进行审定,确实认为非常好了,才定稿给怀生。如此谦虚认真的教授,在今天恐怕是凤毛麟角了。在他身上,我才明白什么叫文人的虚怀入谷?我在想他不仅仅是认真,而且是对中国文化的敬畏,没有对文化敬畏的人,他就不可能热爱,他也成不了真正的文化人。一个没有文化修养的人,就不可能有如此之文化敬畏的行为。他第三次来台时,是来参加徐怀生先生的诗歌朗诵会,他在朗诵会上将徐怀生先生的诗翻译成法文,进行朗诵,那种大家的风韵,倾倒了许多听众,也给徐怀生的朗诵会推向了高潮。他来台之前,希望借这个机会为家乡的一些中学生讲些外语方面的课,主要是把自己的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告诉他们,使他们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并热爱上外语,而且一定不收费,义务讲课。这么有名的教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如此清静淡泊名利,就我所碰到的很多学者教授中,是绝无仅有的了!我们讲文人风骨,不为财利而动,不是真儒雅,不是真大家者,就不可能有此高尚的风范。我讲鸿儒雅韵不死,就看这个人骨子里有没有真正的儒质。品性是骨子里冒出来的,不是外表的包裹。他如此精神矍铄和精神满腹的奥秘恐怕就在这里。他在我心里,已经是一位有儒家风范的大师了。不为钱所累的人,是一身轻松自豪自信自谦的。

今年春节临近时,也就是在2月8日下午14时36分时,他又特地给我发来短信,是一首无题之诗,就是非常谦虚地讲光阴过得很快,在那里空叹时光的留逝,认为自己的人生没有什么可以留下来的,大有少小离家老大归,两鬓衰白而空叹人生的味道。虽然乡音未改,又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呢?那时日年复一年地过去,大有虚度的意味。令他感到庆幸高兴的就是与我的相识相见,好像使他将那些空叹都已经抹去了似的,而光阴逝去也就不为可惜了。因此,他发来信息,是用心发来的,也是用非常儒雅的心情写出来的诗句,遥寄他的一片爱我之心,以寄托他对我的希望和祝福,最重要的不是写作,而是要注意身体,身体的康宁比什么都重要。无论光阴怎么改变和遁逝,对一个人来讲,生命是第一位的事。当然,人活着不是为了污秽而苟且地活着,不是很贱,而是要活得朴素活得高雅活得圣洁活得精神,那生命就有了意义,为何有些人活着却如死了一般?为什么有些人死了还活着,臧克家的名诗句,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和记起?何敬业教授是谦虚有作为的人,而且已在海上扬名,更是老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人。他有此名望和成就,都认为自己也没有什么作为,而空叹时光的流逝,更何况我们这些乡野的草根!他称我为君,更使感到汗颜不已。这天籁般的诗句,读起来令人非常感奋,诗句的自然贴切而有韵味,我是反复隽永了的。因此,我要写点什么,就把他的诗句全记录下来:“金龙游远灵蛇近,空叹无计留光明。幸喜去年识君面,心香一瓣寄康宁”。我以“无题”补其题。这就是我对他写这首诗的一厢情愿之解释。当时,我看到他的信息已经很迟了,是我到亲戚家吃饭去了,很晚才回来,因为苹果手机的铃声很轻,人多嘈杂就很难听到,回来时已经是晚上10时左右了。我很感动,没有想到何教授在节前主动为我发来这样具有雅韵的诗句来,本当是要我们晚学者先发的,实在惭愧不已,只好胡乱地凑了四句进行答谢。我的无题诗有四句:“癸已临近送壬辰,世事席突谷足音;灵台巧遇魏晋风,空谷幽兰何敬业”。请他批评。但是没有回音,不知收到否?甚念。后来一想,或许他可能认为我的诗不符合格律,没有按格律严谨对待,不值得也无须批评,或者有些地方平淡太一般了,诗中又有一字是重复的,当然是为写诗者的大忌。碍于面子不好说我,或者是我用词用典方面偏面了,不能理解,因为时间太晚了,我也就丢在一边了。我一般与人对答,只要流畅意思能到位蛮好,就不讲究什么,爽快干脆就可。过了二天,我也没有看到他有什么反应,我才有如此之思想。

前天是春节,我在那里为已过的一位领导等写了几首诗,又为一书法家写了数千字的书评等;昨天,又接下来写书评,又写了数千字,总算写完,大约有一万五千字左右,期间又修改了数万字的其他书稿文章。今天,我才想起要为何教授写点什么。因为与他相见后,他一直令我感动着。从他的海上来诗说起,由此而勾引出我的这番思绪。他的四句诗写得确实好,就格律来讲,也是严谨的。按照现代四声的原则,那阴平和阳平都归为平,那仄声就是上声和去声;按照古代的四声原则,那就是平声为平,而上、去、入三声为仄。我是按现代四声原则来看其全诗的平仄的,那就是: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一般来讲,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诗除了押韵外,还有平仄,再一个就是对仗,原则上只有这三点相符了,才算是好诗。当然,古体诗与近体诗是有差距的,就是四声的运用也不相同。七律的平仄,一般为四个类型,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原则上每一句为二个类型,每个类型可以进行变化着运用,只要平仄错开就行了,有仄起式,也有平起式等,也有粘对的,不要顺风吹就行。当然,现代人写格律,就比较乱,有些大致在未字上体现平仄,中间稍为错开就行了。这也应列为宽对用律。有时可以自救,用术语就是拗救。从何教授的第三句“仄仄仄平平平仄”来看,本当是应当按自拗救的句式“仄仄仄平平仄平”的句式来的,在这里好像换了另一种自救的形式,即最后是以“平仄”结尾,而不是原本上的“仄平”结尾,我认为这也不失为自救之妙也。当然,他是从全诗来考虑,一三句未后都为“平仄”,二四句未后都为“平平”,如此押韵也很美。不过七言中,也有第五字用仄声的,这是半拗。我们也可以宽对用律,即“仄平平平仄仄平”,也可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只是避免犯孤仄孤平就可以了。另外,从对仗来看,大致上是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代词等互相相对。当然,有些是天文对地理,也有宫室和器用、动植物、时事政治等每每相对应,有些是互相错顾着照应对等。这就比较妙着了。“金龙”对“灵蛇”,“远”对“近”,“识君面”与“寄康宁”;这有了“识”之先,才能有“寄”之举动。虽然对仗不是句句都妙,但也可以看出是努力而为的,关键是全诗写得自然贴切,没有人为雕刻的痕迹,是心灵中真情的流露。我们可以想到杜甫的名句,就是《春望》中的“感时花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移情入景。这样的五言,是永远令人难忘的。我在何先生的“幸喜去年识君面,心香一瓣寄康宁”的诗句中,也会产生如此的感动。这里不仅有时间的问题,而且还有很多空间可以追寻。就李白的诗来讲,比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样的快,这样的惊喜与兴奋,表现了诗人的畅快之心情。包括杜甫的诗也一样,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都反应了诗人激奋的心情。我在何先生诗中的最后一句也看到了他有这样的心情之表达。当然李白的这首诗,是为律绝,属于平起式,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也有些七言为仄起式。相对于平起式时,也可以为另一式,即将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它可以按平起式的形式进行。不过,对古人来讲,凡是绝句,原则上可以不用对仗。古体诗中,也有不受任何格律所制约的,也可叫做半自由体的诗。古人在用韵上非常复杂,可能与当时各小国之间的区域文化习惯有关,就有多如牛毛似的律韵,到后来就被今人所认为的十三韵了。不过,有些诗词,也为应时应景即兴或随便而作,不一定就如后人这样按程式归纳之,我们也无须较真,不为格律所累。别人率性而作,我们又何必非要如是而非呢?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古人有一种七言古诗,那是每句都要押韵的,是属于柏梁体。当时汉武帝下令建筑柏梁台时,与群臣联句赋诗所致。这在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中也能找得到。对何先生赠诗,我当好好地学习,也反复地吟诵多篇。

我即时地回复何先生以四句诗,并不是受格律之束缚。从律诗的约束中,我想起了夏丐尊先生翻译的《爱的教育》中的挖池塘的比喻。夏先生把办学比作挖池塘,老在制度上变来变去,就如挖池塘一样,有人说圆的好,有人说方的好,改过来改过去,而人们却忽略了池塘中的水,没有水的池塘,即使形式最好,体制最完美,那又有什么用呢?这水就是人的感情和爱。我们写诗也一样,关键是要看内容,要看人对诗有没有感情有没有爱,是真爱还是假爱?我在看了夏先生在《译者序言里》的这个比喻后,更加有所顿悟。写诗不囿于格律,更不被格律所左右。当然,能做到精到也没有什么不好,有时也会更好。总之,率性而就,就当有情有义之应对,那也是最真最美的事。只要意到情到就好了。“癸已留金归去,壬辰衔银奔来,春意生机献礼,瑞雪潇洒祈福。”我也是率性写了这四句在春节时向人祝福,只要有意思就行了。至于内容就如萝卜青菜各人所爱,也没有必要非要如何,只要自己感觉可以就行了。至于别人怎么认为,又当别论,因为天外有天么!又不与那个人比高低,也比不了高低。自个儿心中有乐趣就行了。因此,我平常最讨厌格律,因为无论怎么样,总要受其体制之影响,思维就不能脱展就不能自由。这不符合我的写作习惯。当然,我们不能达到古人的水平,也只能是滥竽充数苦作吟,问题出于功底不够,也就不去苦思冥想浪费时间了。遣词造句,没有娴熟的功力所致,是不可能出口成诗的。何先生是教授,浸年于此又润格其间,自然随便拿捏,浑然天成。

在节前,有领导要我以蛇年写诗,我马上推掉了。理由是龙年蛇年是不好的,因为这在西方的宗教来讲,这龙与蛇都是撒但的化身,我爱人有交代,不能去歌颂撒但,而撒但就是魔鬼啊!所以我就不写。为了避开什么“金龙”、“银蛇”等等琳琅满目的比喻之说法,我就用了“癸已”与“壬辰”以避嫌,可能很土,但也只能自己所知。这“癸已”临近送“壬辰”为第一句诗,就写得普通平淡了,但从我个人来讲,却有其深刻的含义,那就是不去歌颂撒但,而是要把美好送给他人。但是,这一辈子人在属世中生活,什么人都一样,都不能超凡脱世,大都是平平淡淡,只为肉体打工事奉的多,我愿想人们都应属神的子民,不为撒但所困扰。当然,自己也是一个凡人,没有多少作为,写了些书,也是自误自乐,消磨时日。但我也引用了“孔席墨突”这一成语,席,就是坐席。突,就是烟囱。汉朝的班固在《答宾戏》中说:“是以圣哲之始,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黔是指黑,意思是比谓孔子和墨翟到处奔走忙于游说,就是坐席相交,灶突不黑,立即又离开了。谓指忙于世事,各处奔走。我将孔墨去掉,就是自己怎么可以与这些“圣人”相比,只能为席为突,当然也暗喻何教授为孔墨两人似的教化后人。但工作着,生命几乎都忙于世界,没有什么作为,而且除了奔走外,写这写那,都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事,表示碌碌无为。这使我想到了吴冠中的伟大,在其成就后,自己生命不长时,就自毁无价之宝的印章,这在任何人都做不到,更何况我写了这么多东西,即使我也有一日慢慢老朽之,也是难以舍弃这些东西。因为写作也是很辛苦的事,是苦作之物。鲁迅讲的苦作舟就是也。不过,我是自我欣赏的,而吴冠中先生是国际的世界的,根本不能与他相提而并论。我与何先生也一样,他的地位名声,我也是望尘莫及的。而我诗中的“谷足音”,就是指另一成语:“空谷足音”。就是指空旷的山谷和那由远及近的脚步声,如此传来,一定是非常有韵律的。原是比喻难得的音信或言论事物等。《庄子·徐无鬼》中说:“夫逃虚谷者,藜翟拄乎鼬之迳。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另外,宋代的黄在《复李随甫书》中也说过:“朋友凌凋,每兴索居之叹,反覆来求,真所谓空谷足音也。”我在这里引用,就是指何先生发信息寄无题四句诗来,犹如那空谷足音传来一样难得,如此的音迅使我感到自己过去在席突般的世事中浪费了多少时日,真的如先生所讲的无计而留不住光阴了。大有空悲叹,白了少年头的味道,而自己现在已经不是少年了。如此之本意而写下了第二句:“世事席突空足音”,也含有留下空空的足音的意思,其它什么也没有,即使有也没有啥用。这第三句诗是写“灵台巧遇魏晋风”。灵台就是指充满灵气和智慧但又在改革开放下欣欣向荣日新月异发展的新台州,在家乡这样的发展中,因文化而与何先生相识,岂非心有灵犀而相近相吸?没有女作家钱国丹先生的作品研讨会的平台,我们也不会相识,这个台既是心灵之台,又是台州的台字,读音不同,但字一样,更是有研讨会这个平台的含义在其中,而文化必然是有灵性的,其通灵处,无论在那里,都不会产生距离和隔阻。该认识的人,一个也不会少的,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一样。在这个会上的巧遇,就是因文化而结缘的。这里的“魏晋风”,指的是何先生的高尚的品性,大有耆儒硕德的风韵,而且在他70多岁高龄中,依然看不到古稀之态,八十耄耄近在咫尺,反而是非常的洒脱放达,不为铜臭所惑,那文人的风骨令人肃然起敬。在饭席间,他虽然酒量不大,但很爽快,说喝点黄酒,就举杯饮之,也无需推托,给我非常之欣赏。同时,又给我发来这样淡雅中见精神的诗句,怎不使我想到了竹林七贤的风范呢?可能我也太多情了,或许时空跨度太大了,但我依然认为没有什么不当之处,也是可以这么指向的。他确实如那空谷中的一株幽兰,不仅是心香一瓣的事儿,而是一丛永久生发或散发出来的馥香,是没有人可以相比的,它的高洁圣洁,是百花中的所有花都难以比拟的。可惜开在深山没有人识,但要识她,就当要花力气不怕艰苦去寻觅,用心血去呵护和浇灌。于是,我就写下了第四句:“空谷幽兰何敬业”。就是用他的名字来说明没有那一个人可以比他更敬业的了,也可以讲没有比他更敬业的人了。教书育人和翻译推介,都是替他人作嫁衣服的事,没有高尚情操的人,是不可能如此敬业的!他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教书育人以师德照耀后学者,并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而名,没有敬业精神,没有无私奉献的德行,从一个偏远的小县城而立足上海,那是不大可能的。他要付出多么大的努力才能达到啊!?但他不张扬,也不菲薄自己。谦虚务实,这也是做人的本份。他如此谦虚地请外籍教授来审核修改他的译文,这样的名声,这样的年龄,在中国恐怕是不会有许多的人了。正因为他如此敬业,才能像那深山中的幽兰一样弥久地散发出清香来,幽兰之美,只有进入深山后,才能感到她美的重量,一定是与那山一样重的,无论在山的那个点上,其永远是站在山上的,山也永远都在其脚下。其很小,或者只是一丛丛的,但其香可以飘得很远,而山依然在原地不动。我在这里说他犹如长在深山一样,就是反过来批评现在人的浮躁,不读书,不修养,图有虚名,不敬畏如此的长者儒者,都自我感觉良好,怎么会认知和崇敬何先生他们呢?浅薄者怎识厚重呢?这就是我写这四句诗的心情和感受。我不知何先生有何感觉,可能何先生在新年之中于天伦之乐,我也就没有再收到他从海上来的信息,但我依然很知足,写成这些,以示纪念,也为一文化佳事也。当然,我认为我的这四句诗,不足之处,就是没有好好地用好格律。只讲自然和不求人为的修饰,有的地方直白,有的地方含隐,反正也不是应和何先生的诗,只是表示一种心愿情绪和美好的赞颂以及对何先生的敬意而回寄诗句,就不刻意追求格律。可能是思想顽固,这个顽固是被文化的自由写作所锁定。从现代平仄的原则出发,那就是:“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其实是不大符合格律的。应当把这四句改为:“壬辰送去癸已临,世事席突谷空隐。灵台巧遇南北风,阜地幽兰业勤敬”。这样就稍好些,成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如此错开,就是第一句稍为不贴切点,但念起来也是律动的。如此改过,就比较好些。当然,如要进一步推敲,就可以写得更好,我也不愿再化时间在这个上面。南北风,暗指魏晋南北朝,包括七林竹贤之风尚。从“魏晋风”来讲,要比“南北风”好,但从格律来讲就差了些。另外,后者很难使人看懂,极易误导,必须要有解释才行。谷空隐的味道要比先前的好,谷空依然带有空谷足音的意思在,但更进一步地暗喻空谷而隐,就没有什么可以隐的了,而小隐隐于山,大隐才隐于市,这几年自己也是落入为生计而空叹中,一切归隐也是空的。沉默是金也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谷地”改为“阜地”就是为了避让一首诗中出现两个“谷”字,而“阜”字,本身也是指土山的意思,这里暗指山谷,业敬于勤者必然兴盛有成就。最后一句诗中的“业勤敬”,就是日敬于勤,也具指何敬业先生。我想,对何先生的敬意缘于文化,除了他送我的这本著名的译本《贝姨》外,而进一步的深化,那就是这首无题诗了,既是新春的祝福,又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我在不敢当中,更引发了我对自己的审视和解剖。不知怎么的,我对何先生的敬意是越来越深刻了。

令我更加感动的是何先生又寄诗来给我。我在初七上班后,一直忙于开会和事务,没有及时地修改一下文章。二月十八日中午时分(12时32分),何先生又突然寄诗一首,用手机发给我。我这只手机整个下午都没有看,晚上又去温岭有事,很迟了才发现。全诗如下:“劳碌无为过七旬,雨水时节又一春,子期伯牙今犹在,青山夕照非黄昏”。同时,他还特别附言:“今日农历庆生,作此诗寄君一哂。”他的来诗,使我看了后非常高兴,而对他的尊敬和仰慕之心就更加深刻了。不仅诗写得好,而且还很谦虚亲切,没有一点学者的架子和盛气凌人的权威。平凡中见精神,朴实中见大师,平民中见高官,这样的事,这样的人才算是伟大。他的这首诗,从平仄来讲,没有前一首严谨,但一三句与二四句的每句的起首二字,基本是错开的,也是相对应的,一三句为“平仄”对“仄平”,二四句为“仄仄”对“平平”;这四句的未了二字,平仄相对就没有那么严谨了。整个平仄如下:“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我在看到这首诗时已经是晚上19:30分钟了,我就马上发四句回给何先,包括整个感受如下:“非常感谢先生的谦逊,师德令人敬仰!不敢承受先生的赞美,那有古人这样的品德啊,我是望尘莫及的。我在温岭,刚吃过饭,即时应承凑了四句赠先生:师表为人仅七旬,佳日时令满圆春;程朱理学今致志,学贯中西照山青。请先生批评”。同样没有了回音,可能是先生七十大寿之大喜,也没有时间再看到或顾及。我又接着发了二条短信:“诚祝先生生日愉快,健康长寿,文化人是永远不老的!卫华恭贺。”“要好好过大寿啊!”我没有直接讲“知音”的问题,那是我怎敢为先生之知音啊!不知先生是否知我意?一直到十九日上午,我修改本文时,也没有收到何先生的意见。他七十大寿,这也是符合他此时的心情的。我就仔细地看了一下自己写的这几句诗,就平仄来讲,也是不严谨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如要稍为严谨点,改一字就好些。将第二句中的“佳日”改为“惠日”,使之为“仄仄”声,而“惠日”的意思也是非常好的,对七十大寿有敬辞之意,就是别人惠加于自己,是佳日惠临的意思,也有惠风吹来,风和日丽春满圆之美满。这样就错开了第三句开头的“平平”,使之以“仄仄”对应之,读起来就更加上口。为此,我就把诗句改为:“师德炳焕仅七旬,惠日时令春满景;程朱理学今致志,道贯中西照山青”。这里的平仄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这样就比以前要好些。“为人师表”,改为“师德炳焕”,意义更深了,不仅内含为人师表之意,而且还颂扬其诗文炳焕,有诗文精湛和光彩照人的意思,我自感叹不已。“春满景”与“照青山”都归入十三韵中的东部,平仄更明显了。同时,这里讲的“仅七旬”,就是指“七旬”时间不长,也是人生白驹过隙的事,一眨眼就过去了,是极短的;另外,这与八十为杖朝,九十为鲐背相比还远着呐,到百岁为期颐之年还有三十年,而且前七十年也是弹指一挥间呐!现在百岁老人也多着。“青山夕照非黄昏”,就是何先生内心的真实的写照,也是生命达观的展示。子期伯牙是一典故,就是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老在高山。钟子期就讲:“善哉,峨峨今若泰山!”俞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说:“善哉,洋洋若江河!”无论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得出结论。子期死,伯牙认为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就摔破琴拉断弦,终身不再弹奏。何先生如此谦逊,我怎敢攀何先生之高峰,更不能达此境界和知音相比,也没有古人之德艺也。我能为先生后学者,就已经足够了。因此,我是不敢忘其项背啊!我也只好如此地班门弄斧,东扯葫芦西扯瓢地写点东西,以充雅韵。好在何教授的儒雅,也就在一哂之中笑纳了,权且可以剪灯,不敢夜话。雅俗共赏,能否为佳话?自误自乐,聊以自慰,只能是国中无大将,辽化作先锋,汗颜过后,或许别有一番情趣,或许笑谈就是如此产生的罢了。

最后,我还是欣然而就,写了这许多,并以朱熹的《春日》诗作为本书的结尾,以表达对何教授的敬仰和赞扬。这就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何先生居上海,就如居泗水之滨,使我看到何先生的诗就如看到那无边的光景显现出来,而且会时时忆起与先生交谈时的情景,确实是每见一次就有一时新之光景。想到先生爽朗的面容时,就想起了这春天的面容和特征是十分容易辩认的。而万紫千红的春天的影像是非常美好的,那些花儿都是纯洁而高尚的,在春光的点染下,更加生机蓬勃。如果我们用心去站在那泗水岸边,不应是赏春,而应该是追忆孔子,他在洙泗之间讲学歌赋,有贤人七十三弟子三千,我们去求那圣人之道,寻芳那智慧的足迹,使丰富多彩的孔学在春风里生机勃发,万花竟放。当然,不是去培养奴颜媚骨的书呆子,我们要的是儒雅而不失文人骨气的人。或许,我也可为何先生桃李满天下中的编外一弟子也。不知何先生应允否?我如此戏说,就这样打发了新年的初四下午以及日后修改补正的时间。我就是如此写文章,这好似徐志摩自认为自己写诗就如“脱缰的野马”一般,我也似乎有此习惯,大体上速写的多,而不能如徐志摩般出于“天籁”,更不能相类比。这也当然不是如周绍良喜读《闲话三分》这本书的闲话,那是著名学者陈迩冬寄给他关于闲读《三国演义》的结集之书,那个闲话才写得入木三分,而类似阅读古典文学后各方面写法的人也早已有之,如毛宗岗的《三国志读法》、孙昌熙的《怎样阅读(三国演义)》(1957年山东人民出版社)等所“闲话”的东西,大概都没有迩冬兄的闲话精到,而继后又有多少人在那里研究《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及《西游记》、《水浒传》啊?深的太深,可能我们孤陋寡闻;浅的太浅,东拉西扯的乱七八糟,非要用今人的眼光去解读,而且弄得四大名著如矾精油一般的,其粗俗浅薄让人贻笑大方!不过,中国现在有许多人都想依附于经典而让自己也为经典的人确实不少,我把这些比喻为寄居蟹一般。因为,这些四大名著本身就是通俗读物,来自于民间,也在民间长期传播,为说书的东西,民间百姓怎么读不懂呢?何必老在那里钻牛角尖呢?老百姓是不会喜欢什么什么学的专家、研究者的!他们只讲这四部书好,不会讲什么专家好的!这又不是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教科书,需要原本式的解读和阐释。我至所以不敢闲话其中了,就是我以为自己也是浅陋和薄积的。因为他们或许都比我写得好。我是从记事中生发出这些议论来的,或许,中间夹杂着文化雅韵而已。但这雅韵不属于我,只属于其中的文化人。以此拖泥带水,可以生动么?或许,没有水,就不能拖着泥;或许,犹如沈从文先生在《边城》中所表达的一样:“这世界没有新”。我倒反过来讲:这世界日日新,有时甚至可以让人面目全非的新、眼花乱的新,但愿不能超越那海上生明月般的新。

速写于2013年2月13日下午1时到至5时58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22270.html

更多阅读

读陶行知的教育诗有感 读陶行知文集有感

读陶行知的教育诗有感(餘飨参与中陶会分会2015年“三项征文”评选文稿)网上有不少陶研发烧友。其中有位陶研人士撰文说:“在现代教育史上,陶行知先生以他平民化的教育思想和扎实的实践精神为人称道,立下了一座丰碑。如果说这些是他留下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 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宋美华教材分析:本文通过描写作者四次看见黄河所见的不同景象,以及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向读者展现了黄河水磅礴的气势和雄伟神姿。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

唐代诗人李峤之“峤”应该如何读? 诗人李峤

唐代诗人李峤之“峤”应该如何读?唐代诗人有李峤者,我的老同学李丹来函说:关于这个名字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样注音?我发表了一些意见发去供其参考。“峤”,《汉语大词典》收列了两个字头——峤1 [qiáo《广韵》渠庙切,去笑,群。《集韵》

甘肃花儿:源自民间的“天籁之音”

日期:2014-06-27 11:12 作者:瞿学忠;杨雅琴;王卓 来源:中国甘肃网点击:88花儿是西北地区最具原生态魅力的传统文化之一,被研究者称为“西北地区亘古以来的天籁之音。”位于康乐县南端的莲花山,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是“洮岷花儿”传统的

声明:《天籁之诗海上来——读何敬业教授的诗及初识有象 初识画图程序》为网友缱绻入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