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分析与应对  关于读书的话题作文 作文素材分析 话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是3.7%,2003年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

  1、审材料,提炼关键信息。

  命题所提供的材料是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从表面看,似乎是人们不爱读书了;而与之相对的是,网上阅读率正迅速增长。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呢?网络时代已经到来,网络正迅速走进人们的生活,影响了人们生存与求知的方式。并不是人们不爱读书了,而是传统的阅读方式正逐渐被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所取代。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传统的阅读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目下人们紧张高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增多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媒介读物,网络这种新颖的媒介正以其容量大、体积小、查找方便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网络的确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它并非十全十美。网上信息量虽大,但鱼龙混杂,很难保证资料读物的品味与质量。由于网络审查环节少,各种信息易于传播,影响面大,所以一些别有用心者也特别喜好网络,在网络上发表一些消极颓废、色情淫秽、反动腐朽、不负责任的视频、图片和言论,混淆人们的视听,未经核实道听途说的虚假信息也充斥着网络,给阅读甄别带来很大困难。更有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严重影响学业与事业,影响身心健康。长期上网的人往往沉迷于虚拟世界,不适应现实生活,性格行为等方面出现了很严重的偏差。因此,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网上阅读。网上阅读率迅速增长,这一现象既让人喜也让人忧。

  相比而言,传统的纸媒读物则在作品的品质以及信息的真实性上较有保障,当然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比如说出版物品种少,价格高,体积大,更新慢,信息量有限,查找起来难度大。如何有效地发挥两种阅读方式之所长,克服两种阅读方式之不足,是材料自然引发人们的思考。

  2、审命题,弄清命题本意。

  命题要求我们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道命题有一定的写作难度,难就难在选择面较窄,专业性较强,趣味性较差,考生不大容易打开思路,不大容易激发写作的热情。尤其是对于一些来自偏僻农村、平时不大接触网络的考生,这道命题就更难引发他们真正的感触与思考。因此,我认为全国卷Ⅱ出这样的材料作文题是很不合适的,多少有点刁难考生的意思。

  命题本意是要考生针对传统的图书阅读与时下流行的网络阅读此消彼长的现象进行思考,阐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这一现象的利弊,作出自己的评价与判断。

思路与对策:

  1、立意,确定主题。

  材料展示的是传统的图书阅读与时下流行的网络阅读此消彼长的事实,并未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肯定与否定的倾向性也不明朗,这就给了考生很大的选择空间。你可以肯定这一现象,讴歌信息时代带给人们信息多元化的便利,也可以对目前这一现象表示深切的忧虑,忧虑网络快餐文化引发出的整个社会的肤浅浮躁,呼吁人们回归传统,重视常规阅读,认真看待传统的优秀文本。你还可以用一分为二法具体深入地分析这一现象,指出两种阅读法各自的优势,分析各自的弊端,提倡将两种阅读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各自的缺陷与不足,以达到最佳的求知阅读效果。因此,针对这道命题,我们可以从上述的三个角度来立意,只要言之成理,就符合命题要求。

  除了以上三个常规角度,还有没有其他的角度?应该还有。例如对比的角度,可以对一个人物在网络出现前后的阅读生活进行比较,也可以对一家两代、三代人的阅读习惯进行比较,在对比中揭示某种道理,这个角度就显得比较新颖。如果刻意求新,还可考虑以一个从未接触过网络的山里孩子的角度来看待沉迷于网络的城里孩子的学习生活,以独特的视角来反映网络阅读行为的荒诞与怪异。这样立意写出的作文或许会显得有些怪异,但它同样也是合乎题旨的。

  2、构思,选择文体。

  议论文是人们选用得最多的一种文体,但要写得既规范又严密不大容易。议论文一般而言要求全面地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立意不能有偏颇。就这个命题而言,论点应当是将两种阅读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求知阅读效果。行文时应采用一分为二法具体深入地分析两种阅读法,指出各自的优势,并解决各自的弊端。这样写的好处是,立意四平八稳,逻辑严密,观点无懈可击。缺点是行文严谨有余而趣味不足,显得呆板乏味。

  选择其他的文体可以使作文显得活泼生动,可读性强,有较强的趣味性。小说、戏剧、小品等形式都可以用来很好地表现主题,也容易出彩得高分,不过这类文体对写作者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感知力表现力要求较高,一般考生往往不大容易做得到。

  3、建议与范例:

  我打算先写一篇规范的议论文作示例,而后再写一两篇其它文体的作文范例,供大家研究参考:

  ①写成议论文,论点:将两种阅读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求知阅读效果。

谈读书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可以增加知识,扩大见闻,增长才干。人类从蒙昧时代起就开始寻求知识,一直试图通过知识来改变自身的生存状态。从简单的图形符号发展到当今复杂的多媒体信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与更新,而阅读则是一种最快捷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一个不爱读书的人,是一个浅薄的人;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一个愚昧的民族。

  然而令人忧虑的是:时下读书的人正越来越少。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由1999年的60.4%下降到2005年为48.7%。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由1999年的3.7%上升到2005年的27.8%。这一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正迅速走进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存与求知方式。人类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增多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媒介读物,网络这种新颖的电子媒介正以其容量大、体积小、方便快捷而备受人们的青睐。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传统的阅读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紧张的高节奏的生活。

  时下上网查资料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不会上网倒真的是落伍了。网上有许多搜索引擎,只要键入一个关键词,相关的信息就全部呈现出来了,真是既快捷又方便。许多网页还提供下载功能,需要什么资料,随时下载,图像、文本、动画、影片,应有尽有。有了网络这样好用的资料库,谁还愿意花钱费时间买书借书藏书?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网络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个人、家庭和社会问题。快餐式的网络文化正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引发整个社会的肤浅与浮躁。网上信息量大,但难免鱼龙混杂,很难保证资料读物的品位与质量。由于网络审查环节少,各种信息易于传播,影响面大,所以一些别有用心者也特别喜好网络,在网络上发表一些消极颓废、色情淫秽、腐朽反动、不负责任的视频、图片和言论,混淆人们的视听。各种未经核实道听途说的虚假信息也充斥着网络,给阅读甄别带来很大困难。更有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中的赌博与游戏,严重影响学业,影响身心健康。长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的人们,早已不习惯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个人性格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与网上阅读。

  网上阅读率迅速增长,这一现象既让人喜也让人忧。相比而言,传统的纸媒读物则在作品的品质及信息的真实性上较有保障,在培养青少年的人格和科学严谨的精神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常规阅读,认真对待传统的优秀文本,对辨别能力自控能力相对较差的中小学生很有必要。当然传统读物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如出版物品种少,价格高,体积大,更新慢,信息量有限,查找起来难度大等。如何有效地发挥两种阅读方式之所长,克服两种阅读方式之不足,是当前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我们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从,不迷恋,让网上阅读这一全新的求知方式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我们应重视发挥传统阅读科学严谨和网上阅读新颖广博的优势,将两种阅读方式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未经本人同意,《北京考试报》将我的这篇例文刊出,事后也未打招呼,在此谨提出抗议)

  ②以一个从未接触过电脑与网络的山里孩子的角度看待网络与网上阅读,反映一个特殊的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里的孩子是如何获取知识信息的,又是怎样向往网络时代的,以引起人们的思考。

被文明遗忘的角落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由1999年的60.4%下降到2005年为48.7%;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由1999年的3.7%上升到2005年的27.8%。这一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网络在大多数城市和少部分条件较好的农村的普及,网络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求知方式。借助于网络这种新颖的电子媒介来获取知识信息的人正越来越多,传统的图书文本一统天下的局面正面临巨大挑战。

  我是一名来自大山深处的学生,每个星期天我都要背几十斤重的粮食走上百里的山路来到同样位于山区的小县城读高中。我所在的学校没有几台电脑,老师们都把它们当宝贝。那些电脑有没有联上网络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自己从来没有上过网。县城开了几家规模不大的网吧,但一来学校有规定,不准学生光顾营业性网吧,二来我的家庭经济很困难,没有财力供我上网。班上有几个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偷偷进过网吧,但问起来他们总是讳莫如深,不跟我说实话。高中的学习生活如此紧张,一家人还指望我考上大学将来能有个出路,因此说句实在话,我根本没有条件上网。

  据说网上阅读既方便又快捷,信息容量特别大,不少网站开通了网上图书馆,而且大多数是免费的,少数网络图书馆需要注册,不过费用也很低,资料图书应有尽有,查找也非常方便。有了网络,世界一下变得很小。听说过去人们与远在异国他乡的人打越洋电话联络既昂贵又不方便,现在利用网络互相见面聊天,声音图像都很清晰,一聊几个小时,花费却极其有限,这实在令人羡慕。

  网络对我来说很新奇,那种全新的阅读方式真的令人向往,我热切期盼实现上网阅读的愿望,我不希望别人永远把我当“老土”。听说网上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所以才严格限制中小学生、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明年我就年满十八岁,今年暑假我就不再是一名中学生,很快我就可以自由进出公共网吧了,这也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相信我们这些中学生,多年的教育已经使我们具备了起码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能因噎废食,谈“网”色变。网上阅读增长见闻是件好事,应当大力提倡,不应当人为地设置过多的障碍。

  如今的世界早已进入了信息时代,报纸上也说,中国GTP已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面貌日新月异,中国已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这让我这个来自大山深处的孩子精神为之振奋,也更坚定了我走出大山,融入现代都市文明的信念。同时,我清醒地认识到,我只有更加努力地学习,才有可能早日梦想成真。

  我被禁锢在一个与世隔绝的角落里已经太久,现代文明总是遗忘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不过,一想到不久就能走出这个角落,我的心里仍是充满喜悦。像一条鱼渴望投入大海一样,我渴望拥抱网络世界,我相信我的梦想很快就能实现!

  这篇作文立意较奇,可以视为对出题者的一种讽刺和控诉。出题人无视网络还没有在全国所有地区普及这一事实,武断地出了这样一道缺乏普遍适应性的命题。教育管理部门一再限制中小学生上网,现在又出了一道谈网上阅读的作文,试问:如果学生对网络生活缺乏真实的体验,怎么写这篇作文?这是出题人考虑不够周密的地方。全国卷都如此草率,地方卷出点偏题怪题也就不足为奇了。纵观2006年高考作文题,有这样一种趋势,出题者为了题目不让人猜中,煞费苦心,有的不惜出偏题怪题,刁难考生。这种出题法必将招致众多有识之士的批评,可以预计,这种走火入魔式的出题趋势不可能长期延续下去,明年高考题不会出得比今年更难。

【作文分析与应对】 关于读书的话题作文 作文素材分析 话题

  ③写一组家庭生活片断,具体图解图书阅读率走低、网上阅读率增长这一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网民”家族

  我很多同学喜欢上网,还都有网名,其中有一个叫“菜青虫”。她一家子差不多全是网迷:爷爷叫“智叟_80”,因为他刚过完80大寿;奶奶叫“花姑子”,因为参加老年模特儿训练班,穿的衣服特别花哨,还是训练班的“班花”;叔叔叫“操盘高手”,因为他业余炒股,喜欢在论坛上发表“股经”;弟弟叫“金龟小子”,据说是因为喜欢中央台少儿节目主持人“金龟子”,所以取了这个网名。

  她一家人都喜欢上网,家里原有两台电脑不够用,最近又添了一台,还是你争我抢的。“菜青虫”只有抢不到电脑时才有空来跟我玩,我也因此约略知道她一家人是怎样迷恋网络的。

智叟_80

  “智叟_80”以前不上网,喜欢养花、钓鱼、下棋,后来腿脚不灵便了,上下楼困难,“菜青虫”的爸爸就建议他上网。没想到他一上网就迷上了,上“钓网”与人交流钓鱼心得,上“联众”找人下棋。他似乎把上网当成了上班,早上9点准时上网,一天至少上8小时,风雨无阻,从不间断,成了一位最忠实的网民。别看他平时手脚不怎么灵便,可下起棋来反应够快,从不含糊。他要是下棋赢了,总是乐颠颠的;要是下输了,就嘟着个嘴,非要赢回一盘不可,此时要他下网,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菜青虫”说,她爷爷只要上了“联众”,就跟个老小孩似的,忘了自己姓什么了。

花姑子

  “菜青虫”的奶奶今年73岁,别看现在年纪大了,可因为年轻时长期坐机关,加上一直很注意保养,所以并不显老。她爱好广泛,是个热心人。她年轻时就喜欢看书,保持着很好的阅读习惯。她退休后又上了老年大学,一副知识分子气质。参加老年模特儿训练班后,凭着她的“天生丽质”,成了训练班的“班花”,还代表训练班到电视台录了一回节目。老伴迷上“钓网”“联众”之后,她在旁边看了也受感染,老伴一下网,就该轮到她上网了。她什么网都上,最喜欢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什么六方会谈、陈水扁闹台独、青藏铁路通车等等,她全都知道。她还给“菜青虫”上时事政治课,让她注意高考动向。自从有了网络,她谈话的内容可丰富了,一开口活像个机关干部,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已经退了休的人。

操盘高手

  “菜青虫”的叔叔业余喜欢炒股,以前他上班时间老跑股票交易大厅,为此挨了不少批评。自从有了网络,他干脆不上班了,坐在家里炒股。他成天研究股票,居然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股市分析专家。据“菜青虫”讲,以前他在股票上赚了不少钱,但最近两年他炒股老赔,那些听了他的分析的股民,也跟着他赔。渐渐的,“操盘高手”的话变得越来越少,操盘变得十分谨慎。他现在慢慢悟了“道”,懂得了在适当时机出手。往往在鼓动得最起劲的时候,他就开始往外抛了,他的炒股事业又渐渐有了起色。“菜青虫”认为,她叔叔完全是一个“奸商”,专门下套让别人钻,他自己则坐收渔利,为此她有点瞧不起她的叔叔。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由1999年的60.4%下降到2005年为48.7%;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由1999年的3.7%上升到2005年的27.8%。依我看,上网的人确实是越来越多了,可有多少人是利用网络学习知识的?人们迷恋网络,是因为网络上确实有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图书阅读率走低、上网率增长,整个社会正逐渐走向浮躁,这一现象的确不容乐观。

  这篇例文,实际是对网上阅读率增长这一现象作另一面的解读。片断组合这一形式,比较简单,也比较实用,最后一段揭示产生这一现象的实质,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既照应材料点了题,又使结构显得很完整,这种作文方法对大家应当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0/18074.html

更多阅读

关于读书的故事 关于读书的名言

关于读书的小故事1、一只火鸡和一头牛闲聊,火鸡说:我希望能飞到树顶,可我没有勇气。牛说:为什么不吃一点我的牛粪呢,他们很有营养。火鸡吃了一点牛粪,发现它确实给了它足够的力量飞到第一根树枝,第二天,火鸡又吃了更多的牛粪,飞到第二根树枝,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50条 关于国庆名言名人名言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50条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读书无嗜好,

关于儒学的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 哲学的终极关怀

哲学之极——关于儒学的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程志华 胡素杰内容摘要:自杀、尤其是大学生自杀不断引来学界关于死亡的话题,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和解说。然而,这些探讨和解说往往忽略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作为意义诠释基础

关于读书的话题作文7篇 ( 读书的话题作文

关于读书的话题作文(7篇)我发现书的价值一本书,斜躺在书柜上。一位智者将其买下,赠给村上的人。于是,这小小的书引起了无休止的争论。脑满肠肥的富翁说:“它是我炫耀自己的工具。客人一见到它,便会夸我才华横溢,学富五车。”慵劣不学的孩童

声明:《作文分析与应对  关于读书的话题作文 作文素材分析 话题》为网友片琉璃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